书城励志千古传诵老人言
31300800000016

第16章

守住恒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你在向目标挺进的时候,千万别被别人嘲弄的声音、讽刺的话语、卑鄙的评论所吓倒,你只要堵住你的耳朵,别去理睬他们,继续前进,最终你会成功的。

一个小村庄连年闹干旱,为了找到水源,住在附近的一个人便去挖井取水,这个人经过多年的勘测,终于找到了水源。

于是,他决定在这个地方挖井。但是,他挖到预计见到水的深度时没有见到水,他非常失望。他继续往下挖,但依然没有看见水。他彻底失望了,他怪自己看走了眼,认为自己选错了地方,沮丧地到别的地方去了,就这样,他一直都没有找到水,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然而没过多久,有一个旅客来到这个地方,实在口渴难耐,当他发现那个废弃的井后,便继续往下挖,没有想到的是他只往下挖了仅仅几尺就见到了甘甜的井水。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不知不觉地成为了第一个挖井人,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选择了放弃,使自己以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我们不能说前一个人愚蠢,他能找到有水源,就是一种实力;你也不能说后一个人幸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别人废弃的地方找水。有的时候,我们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可以收获果实。

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无论干什么事情,越接近成功的时候越艰难,在这个时候越要考验我们的意志力。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失败,并不是我们没有做好这个事情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们在困境面前没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有常人没有的意志力,他们顶着风雪勇往直前,正是这种勇气与坚持,成就了他们成功的人生。

很多名人的成功正是得益于这种方法——耶鲁大学的乔治·戴维森教授就是依靠这种强大的信念取得成功的。

年轻时候的乔治有一个梦想,他希望能够改变世界、服务全人类。为了达到这个理想,他需要接受最好的教育,而美国是他最理想的去处。当时的乔治身无分文,要到1万千米外的美国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过,他还是出发了。

他徒步从他的家乡尼亚萨兰的村庄出发,穿过东非荒原到达开罗,在那儿他可以乘船抵达美国。他一心想的是到达那个可以帮助他改变自己命运的国家,其他的一切他都可以置之度外。他一开始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在崎岖的非洲大陆上,他用了5天才艰难地跋涉了25英里(约40千米)。他的食物已经吃完,水也已经喝完,而且,他身无分文。他还需要继续前进几千英里。

回头吗?还是拿自己的生命赌一把?乔治知道,回头就是放弃,就是回到贫穷和无知。而他不想这样。他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达到自己的目的地。于是,他对自己说:“继续前进,除非我死了。”他继续孤独地前行。他常常席地而睡,以野果和其他植物维持自己的生命。旅途使他变得瘦弱不堪。由于极度的疲惫和近乎绝望的灰心,几次他都想放弃。但是每当这时,他就自己给自己鼓气。终于,他战胜了自己的怯懦,充满信心地继续前进。

经过种种磨难和痛苦,1950年10月,乔治终于用两年的时间来到了美国,骄傲地跨进了斯卡济特峡谷学院的大门。凭着对目标的专注和近乎神圣的成功的信念,乔治战胜了常人难以战胜的困难。

有的人总是在不停地抱怨上天的不公,总是认为别人的成功都很简单,而上天却不给自己成功的机会。其实,不是上天不给你机会,也不是机会的敲门声太轻,而是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一个人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耐心,机会即使在你的手中也会很快溜走的。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梦想就会有开花的时候。

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而最终的胜利往往就是这种执著精神的馈赠。人生好比行路,当我们向一个目标进发时,往往是最后一段路程最难。因为这时候的体力和耐心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坚持不下去,就会前功尽弃。但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要顶住压力,用尽全力角逐“最后一公里”。当你真正取得成功时,再回头看曾经付出的努力,就会发现,你肩负的压力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成功的喜悦。

智慧典藏

人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美事,专一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都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如果坚信目标的正确,就不要烦恼那扇理想之门久久不为你开启。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勇于坚持到底、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他们的成功雄辩地说明:只要具备了排难而进、坚持到底的精神,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能取得成功。反之,半途而废,则会功败垂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人生箴言】

如果痛苦,就超越痛苦,那对岸有彩虹般的幸福等待着。最美好的人生是先苦后甜,是经历苦难之后,凤凰涅槃般的蜕变。

生活就像是一杯没有加糖的苦咖啡,香醇中掺杂苦涩。其实,人活着就要接受许多挑战,要面对许多难题,所以生活的本质就是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苦还是一种警讯,它告诉我们有了难题,有了危险和困境。如果不愿意正视它,不设法解决眼前的难题,那些难题就会累积重叠,构成更严重的困境,集合成更巨大的痛苦,导致溃败。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设法走出困境,解决问题,才能够消灭痛苦。

吃苦耐劳是获取成功的秘诀,也是每一位渴望走向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道是“苦尽甘来”,当一个人通过勤劳苦干,让自己的能力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时,自然有各种发展机会降临。

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界领袖”之一,他所建立的长江实业为香港的第一大企业集团。他的成功离不开吃苦耐劳精神。

李嘉诚幼年丧父,家庭的重担由他一肩扛起。14岁正是一般青少年求学的黄金岁月,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然而迫于生计的他不得不选择辍学,走上谋职一途。他好不容易在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了一份担任服务生的工作。每天清晨五点左右一般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就必须提起精神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然后赶到茶楼准备茶水及茶点。每天他的工作时间长达l5小时以上。生活简直就是一场严酷的考验与磨炼。

舅父非常疼爱李嘉诚,为了让他能够准时上班,就买了一只小闹钟送他。他把闹钟调快了十分钟,以便能最早一个赶到茶楼开门工作。茶楼的老板对他的吃苦肯干深为赞赏,所以李嘉诚就成为茶楼中加薪最快的一位员工。

曾有人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讲了下面这则故事:

在一次演讲会上,有人问69岁的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其推销的秘诀是什么,请你给大家讲讲。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李嘉诚讲的这个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唾手而得的,不能吃苦,不肯吃苦,是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功的。其实,人们忍受苦难的能力是非常大的,不论有多么大的困苦,都可以千方百计去克服。

每个人都在极力追求成功,追求幸福,同时,有些人又在极力躲避痛苦,但是,成功少不了痛苦,它是无论如何也躲避不了的事。人们能够做到的,只是如何缩短痛苦,减少、避免那些由于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痛苦。如果我们遇到了痛苦,不要急着去躲避,而应力求化解痛苦,争取成功。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流传千百年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吃苦耐劳也是成功的秘诀。那些能吃苦耐劳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这是因为苦吃惯了,便不再把吃苦当成苦,能泰然处之,遇到挫折也能积极进取;怕吃苦,不但难以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反而会对困难和挫折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样的人当然也就很难成功了。

在一座名山中,有甲乙两块石头。有一天,甲石头对乙石头说:“山上实在太闷了,咱们出去闯一闯吧,能够搏一搏,不枉来此世一遭。”乙石头并不同意:“何苦呢?我每天都被周围的花草簇拥着,被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这样的日子太惬意了!那路途的艰险磨难,肯定会让我粉身碎骨的,我可熬不住!”

见到乙石头这么说,甲石头摇了摇头,准备一个人离去。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它随着山溪滚涌而下,历尽了风雨和大自然的磨难,依然执著地在自己的路途上不停奔波。乙石头嘲笑它的行为,每天在高山上享受着安逸和幸福。在他看来,甲石头就是个疯子。

一转眼,50年的时光过去了。甲石头历尽磨难,成了世间少有的珍品,被千万人赞美。乙石头知道后,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劝告。现在它想投入到世间风尘的洗礼中,然后得到像甲石头那样拥有的成功和高贵,可是一想到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甚至疮痍满目、伤痕累累,它觉得自己根本没有熬下去的勇气,于是又退缩了。

又过了几年,人们为了更好地珍藏石艺的奇葩,准备为甲石头修建一座精美别致的博物馆,建造材料全部用石头。于是,工匠们来到山上把乙石头砸得粉碎,给甲石头盖起了房子。

对于荣耀,甲乙两块石头都有向往,不过,甲石头选择了艰难坎坷,情愿在恶劣的环境下熬炼,所以它成了石艺中的珍品;而乙石头却不敢经历痛苦,最后只得落个粉身碎骨。

甲乙两块石头,不正是现实中的我们吗?想想看,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心态:渴望美好,但不愿坚持;身在窘境,但丝毫没有熬下去的勇气。这样的你,自然与成功绝缘。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曾说:“人这一辈子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不怕,重要的是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拥有好的心态。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遇到困难和失败以后就会害怕,就会充满绝望地倒下去,这种人一般一辈子就会以失败者的形象出现;另外一种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后,会用勇敢的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对待它,这样的人在未来是容易做成事情的。所以,我觉得无论你是否愿意往前走,生活总会遇到困境,但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不往前走,生活永远是这样;但是当你遇到了困难往前走的话,你就会翻越过去。”

俞敏洪如今的成绩,你不羡慕吗?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商场也不例外,所有成功人士,都从无到有地走向成功,总是与坚韧为伴。永远记住这句话吧——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智慧典藏

吃苦并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快乐。我们应该学会苦中求乐,先苦后甜。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吃苦不代表吃亏,吃亏不代表吃苦。因此,不论做什么事,经营什么事业或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懂得学会吃苦。唯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错误立刻改正,才是成功之道。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人生箴言】

每一次的创伤带给你的不仅是苦痛,更重要的是教会你不断地成熟。挫折、困苦、失败,都不可能击倒意志坚强的人,只会引领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海伦·凯勒不止一次让我们在动容中感到震撼,就像她在《敞开的门》中所说:“每小时,每一天,我们都在反抗痛苦。仿佛我们哀恸的人是上帝孩子中痛苦最深的。我们奇怪为什么这痛楚要加在我们身上,因而不停地哭。但是只要我们有承担悲愁的力量,到头来就会发现我们的灵魂最尊贵。‘痛苦如果征服不了我们,便不算是罪恶’。”

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令人奋发向上的激情,以及用一颗勇敢的心去战胜脆弱和孤独的力量。人生的道路上,困厄是常规,幸运是奇迹。在某一阶段,坦途总会少于荆棘,甚至还会有让人痛不欲生的艰难。茫茫大千世界,有多少脆弱不堪的人在面对风雨时畏畏缩缩,因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而心灵强大的人则把这一切看作是一种孕育着成功希望的机遇,接受、沉着而坚挺。

四十多年前,他就因罹患“卢伽雷病”被禁锢在轮椅上;近20年前,他又丧失了语言能力,而用来表达思想的唯一工具是一台“电脑语言合成器”。他用全身仅能活动的三个手指操纵着一个特别的鼠标在电脑屏幕上造句,通常造一个句子要五六分钟。医学理论认为患上这种病会逐渐丧失运动能力,平均只能活两年左右,但他却是个例外。就是这样一个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却创造出科学的辉煌:

他的著作《时间简史》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销售一千多万册;《果壳中的宇宙》曾获得安万特科学图书奖。他被誉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就是当代世界著名科学大师——霍金。

霍金没有认为疾病和残疾给他带来太多的障碍和不幸,相反,有助于他静静地思考那些深奥的理论问题。人类超越痛苦的意志力在他身上得到了极度的体现。

在人生旅途上,痛苦常常会不期而至。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并认识痛苦乃是常态的现实,坚定信念,勇敢顽强,最终才能战胜痛苦。进而,将痛苦转化为一种机遇和对自身素质的磨炼,将与痛苦作斗争变成一种经历和财富,这样才算是超越了痛苦。来看看这样一篇散文的作者是怎样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