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千古传诵老人言
31300800000021

第21章

一路上,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被年轻人的真诚所感动,热情地招待了他。听完他自己一心向佛的陈述后,高僧沉默了许久。当年轻人请教佛法时,高僧开口道:“你想得道成佛,我倒是可以给你指条路。这顿饭后,你就即刻下山回家去。遇到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个人就是所谓的佛,你要悉心侍奉,并拜他为师,随后跟他悉心修炼,你成佛的时日自然不会久远。”年轻人听后,非常高兴,谢过高僧后,就上路了。

由于路途遥远,第一天晚上,年轻人投宿在一户农家,主人开门时,他仔细看了他的脚,主人并没有赤脚。于是,他断定,这并不他所要找的佛。第二天,他投宿在城里一家富人家,主人开门时也没有赤脚。这样一来,年轻人不免有些灰心。接下来的几天,他一直没有遇到赤脚为自己开门的人。这时的年轻人彻底地失望了,他甚至开始怀疑高僧的话。

一直快到自己家时,高僧所说的赤脚为自己开门的人仍旧没有出现。太阳又要落山了,年轻人没有去投宿,而是连夜赶回了自己家。到家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不堪的他费力地叩响了门环。这时,从屋内传来年轻人母亲惊悸的声音:“谁呀?”

“妈是我。”年轻人沮丧地回答道。

门很快就打开了,母亲将儿子拉进屋子,又忙着给他打来热水,仔细地端详了好半天,流着泪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不经意间,年轻人低头,却发现母亲正****着双脚站在地上,想必她早已忘了自己有没有穿鞋了。

年轻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高僧所言的“佛”!从那以后,年轻人再也没有外出求仙访道。而是留在家中,好生地侍奉自己的母亲,把她当做真正的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在生活中,我们不仅应该发自内心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人,是不懂得感情可贵的,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

百善孝为先,生命是一条绵延不断的长河,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这是人世间莫大的功德,母爱更是世间最伟大的爱。

我们生命得自于父母,父母的恩德一生一世;

她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5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母亲过。

母亲视她为生命,中学的时候,离家住校,每天都要给她打几个电话。

“下雨了,带把伞。”下雨的时候母亲来电话嘱咐。

“天冷了,加件衣服。”天气突变的时候母亲来电话嘱咐。

“多吃点饭,别光想减肥。”快要吃饭的时候母亲来电话嘱咐。

她不胜其烦,每一次接电话,都会嚷嚷:“妈,我又不是3岁的孩子,我懂得自己照顾自己。”

忽然有一天,母亲的电话没有准时打来,她的心慌了,打家里电话,无人接听,她手足无措。后来,阿姨打电话来告诉她,母亲病了,在医院。

母亲患的是绝症,最终离开了她。

有一天下雨时,忘带雨伞的她走在雨中,当冰凉的雨打在她脸上的时候,她一下子想起了母亲,她的眼泪流了下来。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世上最爱她的人已经去了,然而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她不曾珍惜。

父母总是把他们的爱化在琐碎的唠叨里,他们的爱最是平凡,我们也最容易忽视,就像文中的女孩一样,一直不曾珍惜母亲的爱,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如此,总是信心满满地以为真情会像太阳一样,每天都会升起,却不知道,有的人有的事,只是在一个回头的瞬间就会与我们失之交臂。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任何生灵之间仿佛都有着早已注定了的缘分,何时相遇,何时离别,何时重逢,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我们无法左右。当缘分来临的时候,我们要感谢上天的赐予,我们也要学会珍惜,因为如同阳光一般平凡而宝贵的情感,一旦失去,也许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们的人生旅程中,能有一个人关心、牵挂、喜欢、欣赏就是幸运的,也是快乐的,它让我知道,我们并不孤单。这份情会让你在以后的日子有了更多的幸福和自信,它会变成一盆火,帮我们抵挡人生最漫长的寒冬。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倍珍惜你、在乎你的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真情。

智慧典藏

当我们在寻找自己的前途的时候往往却忘记了,父母才是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报答的人。珍惜你的拥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就能发现你身边的亲人是你最弥足珍贵的东西。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人生箴言】

批评你的人是你今天的敌人,明天的朋友;吹捧你的人是你今天的朋友,明天的敌人。

古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尽管批评往往是刺耳的、不易于接受的,但它有利于你的成长和进步。所以说,批评你的人才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只因他能指引你的人生方向。批评你是因为你还有可批评的地方,说明你还有成长的空间。如果你已经到了“朽木不可雕”的地步,根本没有进步的可能,那别人又何必多费唇舌、浪费口水批评你呢?由此可见,在人生道路上,对我们提出批评的人才是最爱我们的人。

有个年轻人在一座寺院里修行,他非常虔诚,天天都在禅房里认真思索、打坐念经。

一天,年轻人突然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于是他决定到外面去散步、透透气。不经意间,他走到寺院后面的一个莲花池旁边,池子里的莲花正值盛开之际,异常美丽。

年轻人心里顿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摘一朵这么漂亮的莲花,放在身边,闻着莲花的芬芳,精神肯定会好很多!

于是,他弯下腰去摘了一朵。正当他要离开之际,忽然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你竟敢偷摘寺院的莲花!”

年轻人吓了一跳,连忙回头去看,只见寺院的方丈朝他走了过来。方丈边走边说:“亏你还是个修行人,竟敢偷摘寺院的莲花,你可知错?”

年轻人顿时感到深深地惭愧,急忙对着方丈顶礼膜拜:“大师,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痛改前非,绝不会再起贪念,拿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正当年轻人惭愧忏悔之际,有一个人突然跑到莲花池旁边,高兴地说:“这莲花开得多好啊!要是采下来拿到山下去卖钱,就能把昨天赌输的钱赢回来了!”说着,那人就跳进池里,采来采去,不一会儿就把整池的莲花几乎摘光了。

年轻人满心期待着方丈去制止并且惩罚那个摘莲花的人,但等了半天,方丈竟然一句制止的话都没说。

于是,年轻人很不服气地问道:“大师,我刚才只不过摘了一朵莲花,您就把我严厉地斥责了一顿,可是那个人采走了那么多的莲花,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呢?”

方丈笑着说:“你本是修行之人,就像一匹纯白的布,只要有一点污点就能看到,所以我才提醒你,去除污浊,回复纯净。可刚才那个人本来就是一个恶棍,就像一块抹布,有多少污点都看不出来,即使我费尽唇舌也帮不了他,只好任他去承受恶业,因此才保持沉默。所以,你不应该抱怨,有人愿意纠正你身上的缺点,这表明你这块布还很洁白,值得清洗,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啊!”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呈现非理性的特征——“跟着感觉走”,感觉舒适便喜欢,感觉难受便讨厌。对赞美的话,无论真假,有用无用,感觉好,便欢喜接受;对批评、指责的话,哪怕说在理上,听了有益,感觉不好,便排斥、厌恶。说话时,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心情,你说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闹心,还是少说负面语言为妙。

其实,人生在世,能让我们记住的,往往是那些真正批评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才是真心实意地对我们好,真心想帮助我们进步的人。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批评我们的人,他让我们学会了不断修正自己,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他“无情”批评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从而使我们成长得更快。

林嵩现在是某上市公司的老总,也算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是当年的他却非出类拔萃,学习成绩甚至可以用“糟糕”二字来形容。因此,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高一的一次期中考试,林嵩考了全班倒数第一,英语更是惨不忍睹。那节英语课,老师在班里念分数,念到林嵩的名字时,他提高了声音,更夸张地笑道:“我教了这么多年英语,还没见过这样的低分——19分!这是正常人能考出来的分数吗?都不知道平常是怎么学的。”

老师的批评,引得全班同学大笑了起来,同学们都向林嵩投去了讽刺的目光。那时,林嵩已经18岁,是自尊心正盛的时候,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羞辱的滋味,那感觉像利剑,刺痛了他的心,他的脸胀得通红,紧握着双拳,心里愤怒到了极点。不过,林嵩还是控制住了情绪,他只是微微一笑。结果,同学们也就不再注意他了。

晚上回到家里,林嵩留下了眼泪,并且一夜没有睡着。拂晓十分,林嵩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考个重点大学给你们看看!从那以后,他开始发了疯似的学习。

虽然,同学依旧看不起自己,老师常常批评自己,但是,林嵩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终于经过一番拼搏,他的成绩慢慢赶了上来。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高考录取结果揭晓,他竟然考上了一所本省的重点大学,而他的英语成绩是全班第一!

当林嵩走出大学校门后,一个人来到了沿海的一个城市。又经过几年,他创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后来有一次,一个朋友问他:“你还恨当年批评过你的老师吗?”

林嵩摆了摆手,说:“当然不恨了。其实,很长时间以来,他的批评都是我前进的动力。还有那个微笑,它让我第一次懂得什么叫做控制情绪!”

常言道:“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人要面子,树要皮,所以人们对于伤面子的事情向来都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比较反感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因为很多人觉得,被人批评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但是,从林嵩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给予我们批评并不是什么坏事。批评通常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