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履职观
31308200000010

第10章 什么是资本营运

一、资本营运概念

资本运营、资本营运、资本经营是当前在报刊、专著中经常出现的,其确切涵义未得到必要的界定的词语。

(一)是战略的运用或是一种运作行为

《资本营运论》作者赵炳贤认为:“资本营运是指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的运用,兼并、收购与重组,是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最复杂、最普遍的运用形式,也是资本营运的核心。”而《企业资本营运》作者张代重认为:“所谓资本营运,是指企业通过具体的产业(如机械、钢铁、服装、医药、房地产、金融、商贸等),将本企业的各类资本,不断地与其他企业、部门的资本进行流动与重组,以达到本企业自有资本不断增加这一最终目的的运作行为。”

(二)从企业经营和管理意义上使用这一词语

有的把它定义为一种经营模式:“所谓资产经营,就是以资产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利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等方式和手段,对企业内部资产的一种经营模式。”或“所谓资本经营,就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即所拥有的各种资本,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通、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途径优化配置,进行有效营运,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方式。”

(三)在营运资产和投资管理的意义上使用该词语

从投资管理内容看,包括长期投资、项目与证券投资、现金与存货管理、资产重组与新产品开发等;从营运资产的内容看,即常说的盘活存量、用活资金等意义上来使用这一词语。

理性履职观区域发展战略观(四)从公司财务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语

这是从纳入资产经营名下的内容来判断。它从资本经营形式、资本结构和产权重组三方面内容来判断:一是资产经营形式,在证券市场上的形式有:(包装上市、海外上市、买壳上市、借壳上市)、配股、分拆、股份回购和出售、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国际租赁与国际杠杆租赁、抵押、国际债务融资与投资基金等;在产权市场上的形式有:股份合作制、破产、并购、拍卖、出售、盘活无形资产、合资、BOT、租赁、承包、托管,这些形式大都涉及资金筹措和运用,既投资又通过借贷、举债来融通资金;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可看作是并购的延伸,破产是负债经营的延伸,均属公司财务研究的内容。二从资本结构看,大多涉及什么是资本结构及如何实现资本结构最优、什么因素影响资本结构,如上海提的“六个一块”:主体多元吸一块、存量盘活调一块、债权转股换一块、兼并破产活一块、企业发展增一块等以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三从债务重组、产权重组、企业重组这三种重组看也是公司财务的内容。从现在赋予“资本经营”的任务看,认定这个词的主要含义指公司财务是较恰当、确切的。

从以上三个方面看,我们可以形成资本营运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资本营运是对资本的营运,是资本的营运。资本营运是以物化资本为对象,它是价值化、证券化了的物化资本或可以按价值化、证券化操作的物化资本。

第二,资本营运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对资本的直接运作,优化配置来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确保资本增值。

第三,对资本运作要求把企业全部财产资本化,以获得较高的资本收益为目的。资本营运要求增值,其含义大致包括三个方面:资本的积累(保值)、资本的纵横双向集中(资本营运)、资本的社会化控制(资本扩张)。

第四,资本营运的收益主要来自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后生产效率提高所带来的经营收益增量,或生产效率、资本运作效率提高后资本市场价值的增加。

第五,资本运作的主要内容总体上包括三方面:资本的直接运作;以资本运作为先导的资产重组和优化配置;必须以按资本营运原则(资本效益原则)进行的生产经营为基础。企业经营要通过不断提高本配置和资本运行的效率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二、资本营运的条件

(一)良好的外部环境

1.体制

首先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打破地区壁垒、行业限制、所有制界限,使资本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在相互之间自由流动,形成平均利润率,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资本动起来提供体制条件。

2.市场

要培育与完善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社会化、现代化的市场体系,要大力发展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资金市场、证券市场、产权市场等。

3.资本人格化

不但要明确产权关系,划清产权界限,规范企业财产的制度安排,还要有资本的人格化代表来维护资本流动。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从资本占有、营运、分配等方面明晰产权关系,界定出资人与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利,塑造国有资本的人格化代表。

4.政策

资本营运不是权宜之计,要统筹研究和逐步实施保护和促进资本营运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包括社会保障制度、产业结构调整相关制度、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再就业工程以及实施债权转股方案,对企业兼并和收购在税收、还贷等方面的扶持等,并且允许企业借壳上市或买壳上市。

5.机制

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的有关机制。

(二)内部条件

1.资本金

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充实企业资本金。

2.资本上市流动

资本不流动就不能增值。要尽快改变目前上市公司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中,绝大部分股本(国家股、法人股)不能流动的状况(目前配股比例不能超过上市股本总额的30%,而国家股、法人股又普遍缺乏配股资金,在把国家股、法人股的配股权转让给社会公众后,转配部分不能上市,使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和资本营运能力大打折扣)。要解决好股市的内部扩容的关系,在每年国家核定的股票发行额度中,专门划出一块来解决国家股和法人股的分阶段、分步骤上市问题,使国有资产真正实现增值。

3.企业家

资本营运需要高素质的专家,要大力培育企业家的资本营运意识、能力,提高资本营运水平。

三、资本营运的特性

(一)增值性

由于资本是能够增值的价值。企业资本营运必须重视资本和资本的价值、保持资本的价值,通过有效资本营运以实现资本增值。资本经营应善于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各种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不断节约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以降低物耗、能耗、降低成本实现增值;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本的有效营运使资本增值。

(二)运动性

资本的生命在于流动,资本经营必须体现资本的流动性,一方面,通过对活化资本即生产要素、企业资源的运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方式进行资本有效营运,实现增值;另一方面,资本的运动性与运动的活跃程度,决定增值程度的多寡,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带来的剩余价值就增值越多。为此,一要千方百计加速资金周转,努力缩短生产和流通时间;二要开拓对路适销产品,杜绝生产经营滞留产品、减少滞留资本;三要资本结构优化;四要大力节约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加速单位总资本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周转速度。

(三)资本经营要素的广泛性

在这一条件下,社会上的一切资源都可以转化为资本,成为赚钱的手段。企业的所有资源、资本也是增值的源泉。要盘活八大资源:人(素质、能力、士气、知名度、人际关系)、财(资产、负债、无形资产如厂名和品名的知名度、商誉、公共关系等)、物(原材料、能源、自然资源)、具(工具、机器设备、生产线、厂房、店铺)、时间(历史沿革与老字号、现在的时间差、未来发展)、空间(生产经营现场、市场、窗口、位置及地理条件)、方法(科学、技术、管理、方法、艺术、美术和装饰、优惠政策)、信息与知识等,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资本要素来运作。资本经营之神在于活,通过对资本的活化、激化予以盘活,这就是资本的生命在于流动的精神实质。不允许对资本有任何的沉淀、闲置和浪费。要提高经营素质,善于观察,挖掘资本经营广泛性带来的生产经营多样性。

(四)资本经营手段和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当代成功的资本经营者的经营手段和方式都是灵活多样的,绝不墨守成规,精于灵活善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营运,能因人、因事、因对象、因关系、因时间、因空间、因信息制宜。哪里有没有满足的需要,哪里就有市场机会;什么方式和手段能使顾客满意从而能赚钱、多赚钱、易赚钱,就采用该种手段和方式。经营行业、经营手段、经营方式、经营战略、经营组织、融资方式、经营品种、服务方式、管理体制与方法等等,都是可变的,目的在于资本流动增值。

(五)资本经营“时空”无限性

资本经营优化在于对资本价值的有效营运求得其价值的增值。特别是资本对剩余价值即增值的追求是无限的,它追求长期的、众多的经济效益而不是短期效益,不仅在经营时间上追求无限长,而且资本经营的对象要无限多、空间无限大、领域无限宽。在当今世界,就资本经营的本质而言,无论资本的多寡和经营规模的大小,资本经营空间是面对世界经济与国际营销,面对所有行业、一切品种、一切服务、一切领域和无限的空间、时间。它要求资本经营者的经营概念、管理概念、地域概念、行业概念、结构概念、部门概念、关系概念、服务概念、产品概念、思维方式等,都要以资本增值为转移,即随利润的多少、利润率的高低而转移,利润多、利润率高,资本就向那里流动,无空不进、无孔不入、无时不在。

(六)资本经营组织的多样性

当前的世界经济,复杂多样、层出不穷。从资本看,主要有垄断资本、金融资本、财政资本、金融寡头、财政寡头等;从企业组织结构看,有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联合制、国际卡特尔、跨国公司、多国公司等;从国际金融市场看,有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市场以及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金融货币市场等。名目众多,不胜枚举。总之,从事国际资本营运,要掌握众多的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组织的知识。

四、资本营运的内容

纵观世界著名大企业,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以某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应用兼并、收购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兼并、收购、重组是资本营运的三大支柱,是其主要的内容。

(一)兼并与收购

1.兼并与收购的目的、要求

兼并与收购是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纵观当前世界的大公司、大集团、大财团无一不是通过反复兼并、收购才有今日的规模、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的。它不仅是生存的有效途径,也是求发展的有效途径。必须指出,每次的并购,并非企业资产的简单相加,更非资本的盲目扩张。必须重视在其每次的并购过程中,实现资产重组和资本结构调整优化,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通过控制被并购企业的资源,求得与自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组合效应和互补效应,产生1+1>;2的效果,为企业带来整体价值的激增。除此之外,任何强迫优势企业并购不需要的劣势企业的强迫式、拉郎配式的并购都是不可取的,强迫的结果只有拖垮优势企业。可见,城市国有企业资本营运改制工作要探索进行。国家体改委《关于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进行探索。同时明确:国有资本是指资本性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家投资的企业中属于国家所有的净资产;国有资本营运是指国有资本出资人和由其投资设立的国有资本营运机构配置、运用国有资本,维护国有资本权益,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行为。

2.并购的意义

有助于迅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形成更有力的竞争能力。通过有目的的为增强互补效应、组合效应、协同效应的并购和资本扩张,使企业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迅速扩大,从而拥有更大能力,能控制成本、价格和资金来源,更有效地引导顾客购买行为,改善同政府的关系,形成更有力的竞争地位。

有助于降低成本。并购后能将产品不同生产流程的不同阶段集中于一个企业之内,使生产环节更有效地衔接协调,能保证并提高质量,实现优质、高效、节能、低耗、安全、适时、适销并获得更大效益。

有助于扬长避短,迸发互补效应。如日本东京三菱银行合并前,东京银行基本从事海外业务,拥有最精锐的汇兑交易队伍,180个业务网点遍布世界各地,但在国内缺乏营业网点;而三菱银行在国内基础坚固,不良债务少,储备量和收益位居全国第四、第五位,但海外业务薄弱。1996年两家银行实现对等合并成为世界银行业的“巨无霸”,迸发了互补效应,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赢得了竞争优势,合并后使双方共同获得银行业“日本第一”的地位。

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进入成本,迅速增值其可支配资本。众所周知,进入新行业、新市场都将面临:支付学习成本;行业或地区既有企业的先入优势,排斥和竞争;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开拓、掌握的资本投入;投资新建而可能引发原行业、原市场出现生产能力过剩、产品供大于求和价格战等。如果能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将使前面所提及的各种障碍大大降低、减少,将可使竞争格局和结构维持不变,将可大大减少引发价格战或招致报复,例如,深圳和香港企业进入上海,上海、深圳企业进入香港等,都可通过购买股票,控股进入。

(二)企业并购原则

1.并购目的主次分明原则

从我国当前情况分析,企业并购既在范围上有政府目的(中央及各级政府)、行业目的、企业目的,性质上有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各方面、各层次的各种目的不同,又存在着对立统一性。概括起来的并购目的主要有: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商誉、品牌价值;发挥国有优势企业作用,带动扶植劣势企业;减少重复投资,优化资源配置;建成大集团,促进跨国经营;提高行业整体生产经营水平;安置下岗职工等。目的众多,必须分清主次。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有经营自主权,企业间兼并、收购的最主要的、唯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并购方从长远角度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其他目的应该是次要的、从属的、派生的。

西方的两种并购理论可供参考借鉴:一是并购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利润最大化,并购是为了通过金融推动、协同效应、管理方法的改善来提高效益;另一种理论认为是企业为促成管理价值最大化,是管理者通过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增大企业资源、增加管理者自身权力,控制更大范围的资产、更多的员工、更好的产供销渠道。并购生产的动力是管理者的扩张动机,而前面则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并购的动力。

2.企业化行为原则

必须强调兼并、收购是企业行为,是企业间发生的经济行为,不是政府行为。并购是资本营运的主要内容,是市场经济的一种产权交易方式,政府主管部门必须从“企业”这个本位、主体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资本营运的客观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办法、行为准则以推进并购,绝不能从地方保护主义出发搞“拉郎配”式并购。

3.科学论证原则

企业兼并、收购的实施方案必须通过科学论证,对并购的程序以及所涉及的调查方案,并购目的确定方案、评估方案、并购方式的方案和并购的实施方案、资产整合方案、并购后的发展方案、人才调整方案、融资方案等,要从政策性、效益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面开展论证。要由有关方面进行并购谈判,签订并购协议,办理有关审核事宜和产权转移的法律手续等,使并购规范化、法制化。为此,要规范并购的程序并使之程序化:委托银行、咨询机构等对被并购方的资产负债、资本营运、产品生产经营等开展调研、提出并购可行性报告—委托资产评估、清理债权债务、确定并购方式与价格—并购谈判—办理有关审核事宜和产权转让法律手续等。

4.资本纽带原则

并购后的资产重组、企业重组都必须贯彻以资本为纽带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着重体现:在确定并购具体目标时,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资产必须建立起有利提高资本整体效益的纽带关系;并购方应具备相应的资本优势、资本获利能力,被并购方符合增加企业核心能力及资本营运整体能力;有助于激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其他资产、长期投资等各种资产并整合成更强大的资本营运整体实力;资本重组优化:包括以资产重组为核心的产权重组、组织重组、权力结构重组等;以实现资产间的最优化配置,能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作为集团的核心企业能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其他企业建立起紧密的资产联结纽带,形成子公司、并联公司群体。

5.产业政策导向原则

产业政策导向是调整社会总供求关系失衡状况的一种体现,体现出某一行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前景,国家通过相关的税收政策扶植、信贷政策倾斜,以及发挥各种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发展什么,不能发展什么。企业并购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按产业政策导向通过并购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并购后资产保值增值。

6.渐进原则

一是探索渐进,由于资本营运、企业间兼并、收购是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在理论、政策、运作、操作等方面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加上地区、行业、企业间存在的实际差异,思想观点及对兼并、收购认识的差距与心理承受能力等,决定了政府推动城市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要经过试点,也提醒企业间并购要渐进,切忌一哄而起。二是操作的复杂性,无论从资产空间结构、性质结构、形态结构以及资本营运的环境,特别是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竞争、科技等环境,都十分复杂,要有序、渐进。

此外,并购必须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原则,并购规模适宜化原则,并购自愿互利性原则,并购行为准则合法性原则等,都是应遵循的。

(三)资产重组

并购是资本扩张的有效手段,以买入为主;资产重组则是优化资本结构的有效途径,以卖为主。

1.资产重组的目的

在资本营运中,特别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根据资本营运的需要或主观条件、客观环境的变化,重新调整资本结构,重新考虑并致力于资产重组,是可以避免缺乏战略、缺乏远见的企业膨胀或步入不良的多角化经营陷阱的重要举措。为此,必须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策略地因时适时、因地适地、因势适势、因情适势、因人、因对象、因资(资本)的变化,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的分拆、重组,进行必要的收缩、必要的扩张、必要的转移、必要的开拓、必要的进入,这些已成为资本营运与扩张、资产重组必须慎重考虑并实施的重要举措。

2.资产重组的意义

营运优化的需要。任何企业,为保持企业资产整体营运效益和资本结构优化,适时地因势利导,通过出售、拍卖、股权转让等形式,实施资产重组,剔除一些企业本身不善经营管理的产业或对企业发展无关紧要的产业,避免资源浪费或低效益。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1982年实施“发展高科技产品赶超战略”,对公司进行一系列调整和重组,以强化核心能力为主,从一些领域中退出,同时,并购一系列高科技企业,从而实现了全面计算机和机器人的生产自动化,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和计算机服务的企业,在人的智能和机器人的研究、制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子器件和国防产品生产厂家。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缩短了与日本的差距,汽车成本每台从差200美元下降至140美元,平均质量疵点从17个下降到7—8个。

建立资本营运战略的需要。资本营运必须建立战略,必须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竞争形势的变化、内部条件、发展规划及资本营运目标,抓住有利时机,审时度势,适时地调整和重组资本结构,既可巩固前期内部发展和外部交易扩张成果,又可为下一阶段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3.资产重组的战略思考

资产重组与并购营运,要有战略眼光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有进有退、有守有攻,或长驱直入、或迂回前进、或全面出击、或背水一战、或将计就计、或独辟蹊径,要处惊不乱,善化僵局为活棋。总之资本营运、资产重组无一定之规,关键在于运筹帷幄,先定计后行动,该扩张时扩张,该剥离时剥离,该分拆则分拆。既可集小为大,形成旗舰,也可拆大变小,求机动灵活,调动更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既可从某一领域特别是不熟悉的领域宣传撤出,有时又应集中力量去开拓全新领域。

(四)并购与重组的综合运用

1.企业核心能力

并购与重组的综合运用的关键在于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前提。它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和结果,从市场性定义看,它被称为“特有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或组织竞争力”;从功能性定义看,被称为“资源配置模式”;从企业个性特长角度可分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可见,企业核心能力是能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能、科研成果,互补性资产、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是不同技术系统、经营系统、管理系统、技能系统、资本营运系统的有机组合;是识别和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是企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资本营运能力的综合体现。

企业核心能力与战略抉择。企业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的变化必将带来战略决策的思考;是内部挖潜还是外部扩张;是争取短期信贷迅速筹资还是发行股票追求长期融资?是部分出售资产、业务,实施资本重组、优化还是兼并、收购部分资产、业务,开展资本扩张?这些问题形成了企业的两种战略,一种是以培育、巩固企业核心能力为主的内部管理型战略,它是一种实业扩张战略,通过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维持并发展竞争优势,把公司的科研、技术、生产技能融合于核心能力,使企业能够迅速地捕捉、掌握、适应变化中的机会,形成企业的适应环境的核心能力;另一种是以吸纳、发展新的核心能力为主的外部交易型战略,是一种资本扩张战略,它通过组建合资企业、吸收外来资本、开展技术转让、谋求长期融资、选择兼并收购、结成战略联盟等手段以吸纳外部资源,使之衍生为企业潜能和企业新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有赖于两种战略的交叉运用和有机结合。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和提高企业适应环境能力,一方面,通过实施内部管理型战略,采取成本控制、质量控制、技术革新、“三改一加强”等培育、巩固企业核心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外部交易型战略,从初始资本结构—增资、扩张—横向与纵向的兼并与收购—股票上市—结成战略联盟等实现资本扩张运用得手,将能吸纳新的企业核心能力并使之发展。同时要十分警惕对已形成的核心能力的高度依赖性,要不断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集合多种技术流,向世界第一流核心产品迈进,以防止过分依靠已形成的核心能力带来的对企业变革的抗拒心理。

2.核心产品

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前提,核心产品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优势的外在表现。定位准确的核心产品可能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只有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战胜竞争对手,才能赢得建立核心能力的竞赛;能在核心产品上夺得世界市场份额的胜利,必将在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性能、价格比等方面胜过竞争对手。要重视对核心产品扩大应用领域,以减少新产品开发成本、时间和风险。为此,既要考虑建立核心能力问题,又要善于把核心能力变成核心产品。建立核心能力战略措施:一要通过竞争和策略的有效组合,确立有企业个性的核心能力。通过竞争,实施赢得顾客和顾客满意策略、依靠科技进步战略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和有效组合,确立本公司领先地位的、具有企业个性的核心能力。二要重视培育核心能力,要抓住不放,反复思考,准确把握,不仅追踪竞争对手产品成本、质量,更要探索成功企业是如何建立长期不变的核心能力,善于区分产品经营与资产营运的差异,以资本营运去指导、约束产品经营与市场营销;要善于从整体出发,寻求最佳途径,要从最终产品开始,注意上游技术各个环节的效率及下游产品生产可共用因素,从公司整体考虑成本和竞争,寻求最佳途径,是利用内部资源“自己干”、还是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并购交易”。三要善于将核心能力的潜能组合、激活或有机整合,关键在于发现、判别、重视自身核心能力的潜能所在,然后把它们有机组合并激活为新的核心能力。四要锲而不舍,在内部研究与开发上,某项技术暂时不如对方,看准了其发展前景就要锲而不舍,不断研究与开发而形成气候,并有所建树。

3.善于把核心能力变为核心产品

从联盟到领先。通过资本营运善于在建立战略联盟、技术转让等方面进行合作,以资本营运优势在各个领域建立自己的领先地位,既可联合进行新技术、新产业的开拓与投资,以避免与竞争对手直接冲突而结成战略伙伴,又要加速建立有企业个性、能领先的核心能力,重视“吞食”竞争对手以分享其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

从渐进到领先。善于集中企业的核心能力并将其植入核心产品之中争先在市场上建立起竞争优势,进一步将其推向下游,利用已有的商誉,发挥名牌效应,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一旦商誉领先、声誉巩固,就争取价格上的领先优势。

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没有一定的数量也就不存在一定的质量。控制足量的核心产品是关键之一。在重视不断提高核心产品质量、技术含量、附加值含量的同时,要为核心产品开拓并扩大应用领域,以不断减少新产品的开发成本、时间和风险。

扩大商誉,形成全球保护网。要善于从已赢得商誉的核心产品中迅速扩张核心能力、核心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及时建立全球性商誉保护网。既可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也可使下属企业分享已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商誉、用户忠诚度和供销渠道等。

4.核心能力的资本营运

当原有的核心能力的反面(刚性)开始过多、过强地阻碍众多的新项目时,就需要通过资本营运对原有核心能力实施扩张或更替。主要措施有:

放弃。把企业原核心能力形成的刚性及其潜能同时放弃,可将部分未能根植于核心能力的资产和业务出售,进行资产重组,用以培育新的核心能力。

调整、回归。调整不能形成或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或产品,强化对关键技术、产品、市场、人才和资本的高速与重新组合,使之回到核心能力紧密相关的方向上,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重新取向。要坚持战略审计,对发现并经过论证、评价,不能通过企业核心能力取得支撑作用的产品、技术、业务、市场、关系等,进行重新取向,从内部资源重新整合、外部资源的吸纳与扬弃两方面进行,以优化资本结构。

动态优化,由于企业核心能力是一种新的知识与技能的集合体,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系统,要善于动态优化地培育、巩固、发展吸纳新核心能力,不断引进新观念、新科技、新管理、新人才,使之形成更高层次的核心能力。

另辟蹊径。寻一些与已有项目、与企业核心能力相悖的部分,资本营运应对有发展前景的项目,通过剥离部分资产、业务等手段,分离出去,另辟蹊径,分头培植。

不断创新。既然企业核心能力是一种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体系的集合体,资本营运要善于从外界资源中汲取并不断增强营养,密切关注资本营运、资产重组变化,以推动企业核心能力创新并防止阻碍创新。要像新产品开发具备几代产品一样,要通过持续创新建立企业核心能力储备。

(五)企业债务链的形成、发展与解脱

1.债务及其特征

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营运活动都必将出现债务关系;人欠、欠人,债务是资产(资本、资金)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之后,在资产的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一种责任关系,其中,资产的所有者及借出方是债权人,使用者即贷入方称为债务人。只有能承担借贷责任,才可能形成债务关系。

债务形成的条件有二:一是贷款人在借贷后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债务一经形成,借贷双方就承担了对资金使用的共同风险。借出方更关心贷出资金能否收回,从而对贷款项目在放款前要慎重地审查,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否真实与显著,而借入者也绝不能欺骗对方,否则将自己套上不可解脱的债务锁链。二是债务人是否具备良好的信誉。没有信誉的企业是难以举债的,在资本营运中,必须重信誉、言必信,无信不立,要特别珍惜企业的信誉,力求得到社会公认的高信誉级别,如AAA级。

债务有三个特点:一是两重性,借贷筹资可以解决资金困难,推动企业发展,有利于资本营运;但使用不当、经营不善、债上加债、利上加利,有可能导致破产。为此,必须反复思考为何举债、举什么债、何时归还、利率多少、有无还债能力、借债经营能创造多少效益、有无附加条件等,然后才慎重从事。二是增长性,借债后,利息与回报是与日俱增的,时间越长、利息越增加,回报要求也越高。三是刚性,借贷到期必须还本付息,是债务的刚性,债务人是无法逃避债务责任的,从而也推动了债务人搞好经营,运用资本营运的方法、手段、机制,不仅能按期还本付息,而且还有资本积累,实现利润最大化。

2.债务链

一个善于资本营运的企业,必须要借助于各种举债以谋求发展。债务形成—债务开发—债务解脱而形成一条债务链并不断往复循环。每循环一次,如果达成资本增值,就属良性循环,并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如果达成资本减少,就出现恶性循环,债务越背越多、越背越重,债务链的恶性堆积,将导致循环中断,借不到债、还不起债、资不抵债,只有破产。

抓住了企业资金流的责任关系的债务链,就抓住了资本营运的本质;抓住债务循环必然实现资本增值,就抓住了资本营运的核心。从工商企业看,用贷款或其他非自有资金购进原材料、协作件或经营性商品的同时,也相当于形成了债务,如不及时生产出并出售适销对路的商品实现销售,多存放一天就多付一天利息,因此进货、生产、销售都必须精打细算,加速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的循环,促进流动资本的周转。要在相应行业中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准时生产法,彻底清除材料库存越多越全越好、“超额”、“提前”等传统生产观念。应该看到,债务链的长大、发展与时间关系密切,要重视资本的时间价值观念。库存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越多,各项流动资本占用时间越长,资金就积压越多,债务也就越增越多,任务链也就越发展。应该从资本营运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由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三段资金所构成的“内部三角债”,任何一个环节超定额的储备或占用,就加大了债务链,就人为地制造亏损。要千方百计加速资本周转速度,追求资本营运效益。

五、资本营运方式与形态

(一)资本营运方式

1.资本组合与裂变

资本改组。通过股份制、公司化、集团化等对原有资本改制、重组,分离无效无关资本,并购吸纳优质资本,优化资本组合。

资本结构优化。通过调整资本结构,以部分有效资本吸引外资,实行合资经营;对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进行参股、控股、形成新的资本增长点。

资本控制。对有发展潜力及有利于本公司培育、发展核心能力、核心产品的产业、企业,购买其控股权或兼并、收购,实施控股,形成控股子公司群体。

资本兼并。以承担债务、安置员工等方式兼并劣势企业,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促使低效益企业生产要素向高效益企业流动,使高效益企业发挥技术、资本、人才、经营和管理等有关优势,带动相关企业资本营运效益的提高。但切忌拉郎配,强迫优势企业兼并无关企业,拖垮优势企业。

资本收购或转让。

资产租赁经营或承包经营。

产权招商。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以招标方式扩大企业资本规模。

嫁接改造。以产权为载体、资产折价入股等方式吸引外资,借外商之力优化资本存量,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发展国内外两大市场。

资本的裂变、组合。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在于增值。要不断通过裂变—组合—再裂变—再组合,开展资产重组,实施资本扩张,不断追求新的资本增长点,资本该收则收、该扩就扩,通过资本的不断裂变、组合,实现资本增值、壮大,形成裂变、组合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资本带动更多、更大的资本运转并形成规模,产生放大效应。

2.多元化经营,优化资本结构

横向拓展。凡有利于培育新的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新的资本增长点而企业有能力的,应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经营。

纵向延伸。在行业内部,企业按各经营内容要素相互依存,递延推进,上下游发展、纵向延伸,不断形成新的资本增长点。

发展第三产业。把原企业办社会的有关生活、服务及劳动服务公司等部门、机构分离出去,开发第三产业,既分离了富余人员,又使资本、劳动力、人才、项目在流动中实现优化组合。

多元立体经营。科、工、贸、农、金融等一条龙生产、服务,实施优势互补;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多经济成分、多主体的立体经营,追求活化社会资本,形成相关优势。

参与国际循环,开展国际化经营。既可通过商品的直接、间接出口,发展补偿贸易、加工贸易、边境贸易,又可到国外投资办店设厂,营运国际资本。

3.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

企业商誉、品牌、标志标记、商标、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财富。企业品牌、商誉、声誉,知名度、美誉度、信誉越高,价值越大,要善于用无形资产去盘活本身的、社会的存量资产,以无形资产为纽带,辅以相应的资本,带动、激活、活化一批企业,是十分可取的,是一种最有效的资本营运方式。

(二)资本营运形态

1.产品形态的资本营运

企业靠产品,产品靠科技、靠服务。产品形态的资本营运要实施市场、质量、利润三结合,实施质量、市场、利润三结合的否决权。即质量好、有市场、有利润的产品和服务才生产经营;质量好、利润高、无市场的不生产经营或开拓市场后才经营;质量好、市场好、无利润的不生产经营,否则销得越多越亏;利大、质差、有市场也不能经营,否则会倒牌子、倒信誉而导致倒企业,不可贪小利、一时之利,这是资本营运之道,不可不悟。

2.资产形态的资本经营

开展资产形态的资本经营,要求将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对外投资、资金筹集等都看成可以增值的资产并予以激活,用资本营运方式方法形成活化资本,通过对这些资本的运动、裂变、优化组合、优化配置和资产重组,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要特别重视无形资产的资本经营。

3.房地产形态的资本经营

这不是投资炒房地产,而是企业利用其所处于较优越的地位、地理优势,如地处较繁华地段、风景宜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的地段、靠黄金码头等,可用土地有偿转让、批租等形式,出租、出让土地使用权,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或利用临街的厂房、办公用房、住宅等改造兴建市场、铺面。

4.金融形态的资本经营

随着资本营运在大中城市的兴起与发展,随着国家对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大公司、大集团也必须要涉足金融领域,在国内外兴办财务公司、投资公司。当前要积极探索、伺机发展。

(三)资本市场上的资本营运形式

1.上市

这是一种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行为和资本营运方式。

(1)包装上市。指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将内部多个未上市企业中部分或全部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资产,重新组合而形成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经济实体,并发行股票在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行为。

(2)买壳上市。指集团公司通过出资购入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而取得上市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和资产的行为。

(3)借壳上市。

(4)海外上市。

2.配股

上市公司在新发的股份额中,按一定比例对原股东包括该种股份的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股东之间作分配认购的一种集资方式。例如香港中信泰定公司1990年净资产为10亿元,股票市价100亿元,该公司每年都抓住机会进行配股,使资产不断膨胀,至1995年底总资产达到700亿元,5年间净资产增长10倍达100亿元。

3.分拆

指已上市公司将其部分业务从母公司独立出来,单独上市的行为。由于一些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将达到收成期却仍需继续投资或暂时未达到收成期需吸收资金,其回报期较长的项目,母公司将其分拆出来在资本市场套现,单独发行股票;母公司既可通过控股形式继续保持对上市子公司的控股权,而子公司的投资风险又可由社会投资者共同承担。同时,当子公司的上市价理想,母公司还可以获得可观的资本溢价。在某种情况下,对一些适合分拆上市的业务来说,母公司股份的市盈率已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适时地、策略地把该项目业务项目分拆出来上市,既充分反映其实际价值,母公司也可获得新增资本和资本溢价,一举三得。

4.股份回购和出售

一般是指大股东通过对二级市场上的股份进行回购、出售,以实际降低所持股份的成本或实现资产价值增值的行为。回购行为大都发生在股市出现不正常波动,公司股价大幅度下跌,远远背离其实际资产价值时,在股东们为维护资产的实际价值,往往从二级市场回购相应股份,等有股份回升到相应程度时再出售获利,这种做法既可维持一定比例的控股量,又可使既定数额控股量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相反,出售的情况发生在股票价格大幅度不断上升,当每股股价超过其实际代表的资产价值过多时,大股东们也可率先在市场上抛售部分股份套现,等到股价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再低位补进,既可达到持股平均成本降低的目的,又可获得相当的利益。

5.可转换债券(CB)

这是一种具有股票和债券双重属性的债券,是上市公司发行的,在特定时间内可依据约定条件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例如,中国纺织机械股份公司于1993年11月在瑞士发行了3500万瑞士法郎的可转换债券,折合2333万美元。并约定3年内可转换成该公司B股股票,余下的在第三年和第五年投资人可以要求还本付息。

6.认股权证

这是上市公司按一定配比(如按五送一,十送一)派发的红股认股证。认股权证发行一是当公司发展需要资金,派发过多的股息红利又会使投入再生产或扩大业务范围所需资金更加紧张,而不派发股息红利又使小股东们失望,让股东通过认股证上市买卖受益。如果股证上市后大幅升值,股东们获利可大大超过股息。二是由于认股证规定了按指定价格在指定时间内以认购指定的新股份,只要公司业务有发展,对业务发展有信心,认股证到时肯定会被投资者用来认购新股,这就使公司实际上预先规划相应的集资额用于发展计划。

7.国际租赁与国际杠杆租赁

国际租赁是一种兼国际融资与技术设备引进于一体的国际金融活动形式。当代国际租赁一般由国际银行及金融机构以自己的雄厚资金从事直接或间接的租赁业务,大都以金额巨大的飞机、轮船、大型机床或起重运输设备、大型计算机等为租赁对象,以融资为手段,以技术设备引进为目的,深受需要方的欢迎。

国际杠杆租赁又称ILL(InternationalLeverageLeasing)形式,它是国际金融租赁的一种特殊方式。主要内容是:出租人从银行借得60%—80%的资金,本身投资设备价款20%—40%的资金,购买设备,将设备出租给承租方。由于这种租赁方式享有减税较多的优惠,可以降低租费向用户出租。

8.抵押

抵押是由债务人(抵押人)将合法的财产作为担保物,抵押给债权人(权押人)作为还债务凭证,以获取放款的信用行为。但抵押财产仍归债务人所有;当债务人不能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归还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处置抵押财产、清偿债务。

9.国际债务融资

短期资金借贷市场。接受短期外币存款并提供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特点是:期限短、起点高、条件灵活、存货利差小、不需签订协议。

中长期借贷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中长期贷款具有以下相同的特点:签订贷款协议;政府担保;联合贷放,即财团贷款,一般由十多家、甚至几十家银行联合贷款;利率灵活,在货款期内3—6个月将根据市场利率,随行就市,调整利率。

债券市场。债券发行方主要有政府及其机构、铁路或电信电话等公用事业、股份公司或企业、金融业或国际机构。债券市场的凭证主要有政府债券、公司或企业债券、抵押凭证,都是定期还本付息凭证。政府发行的债券如国库券,安全性强、风险小、法律上受政府保护。公司或企业债券种类繁多,多数为有担保的公司债,少数为无担保的信用公司债。

10.投资基金

投资基金是一种集聚众多非特定投资者的资金,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进行管理,分散投资于不同证券品种,房地产或企业,以保障投资者获得最佳收益的信托业务。

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它一般有两种运作方式。一种是契约运作方式,即由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依据信托契约组成投资基金。其中,基金经理公司创设基金,是契约中的委托人;投资人是契约中的受益人,凭“收益凭证”分享投资成果;受托人负责保管并处理基金的财产。委托人将募集到的投资基金的资产交由契约中的受托人保管,本身仅负责基金操作。另一种是公司型运作方式,依据公司法组成投资基金,有经理公司、投资公司、承销公司、保管机构等四个当事人。其中,投资公司就是投资基金本身,它委托承销公司以发行股票方式募集资金(股东就是投资人)。基金成立后,又由投资公司与经理公司订立契约,请其管理并操作基金;而资产的保管和处理,则委托保管机构进行。

投资基金按持股总数分,有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前者持股总数不固定,投资人可随时要求赎回;后者投资人无权要求赎回,其持股总数始终不变。

按投资目的分,有成长基金和收入基金两大类,前者追求资金的长期成长,后者希望获得最高的当期收入。

按投资地域分,有国内基金和国外基金两类,而国外基金又可按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为投资对象,分成地区基金(如欧洲基金)、国家基金(如日本基金)以及不限定国家的国际基金三种。

(四)产权市场上的资本营运形式

(1)股份合作制。

(2)破产。

(3)并购即兼并、收购。

(4)拍卖、出售。

(5)合资。

(6)租赁。

(7)承包经营。

(8)盘活无形资产。

(9)托管。

(10)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