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罗崇敏演讲集
31309500000018

第18章 大学修养观——在大学生制度建设论坛上

大家上午好!

一天,与同事、朋友在昆明翠湖相聚,他们突然问我,你觉得现在我国的大学最需要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最需要修养。他们反问,大学不是嗣承、传播、发展、创新的殿堂和培养造就人才的摇篮吗?不错,但你们别忘了,从人本假设角度分析,大学是人,不但是社会人,还是经济人;从法学角度讲,大学是法人;从社会学角度讲,是人类发展传承的产物。素质决定人的前途,素质决定大学的命运。修养,就是大学素质修养,包括大学文化、大学人格、大学精神、大学机制和环境等的修养。大学修养既是大学成长的艰辛过程,又是大学发展的崇高境界。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社会化、知识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应对21世纪的挑战,赢得高等院校的立足之地和自身的逻辑发展之根本,应加强大学之修养。

翻开中华浩瀚史册,论修养之书,成千上万;阅读名人伟人传记,论修养之言,博大精深。“修养”文化乃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她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社会领域,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不断升华,时时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人要立身天地间,民族要兴旺发达,国家要伟大复兴,世界要和平发展,都离不开修养。所以,古人不但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世训,把人引向社会,还把修养作为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和发展的基础。因为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当代大学职能在不断扩展,大学不但是知识传承的圣地,还是民主自由的殿堂;不但是科学研究机构,还是服务社会场所;不但是社会发展的工具,还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地。大学乃大师之学,大学乃人才之学,大学教师既是经师,更为人师;大学学生既要学养丰厚,更要品行高尚。大学要履行社会职能,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要忠诚教业,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应该不断加强修养。罗崇敏演讲集大学修养观

修养之一:人本立校。大学活动的主体是人,产品也是人。以人为本,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存在,为了实现人民大众的利益而发展,为了自身的自由发展而奋发这是大学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实现不了师生员工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的理想目标,只会把一所大学引向毁灭。人本立校的核心在于依法确立大学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体作用。这就必须加强大学的法人修养和师生员工的主人翁修养。大学要为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尽责,师生员工要为塑造自己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而尽职。人本立校的根本在于创造有利于人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活动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才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能拥有人才、培育人才。这就必须加强人才环境修养。人本立校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自由全面发展和教职员工的自由全面进步。学生毕业时应该是有创造潜力而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专门的人才;教师在校履职应该是实现自我之人和学高身正之才。

修养之二:以道观校。道者,规律也。办大学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违背规律一定会受到历史的惩罚。要善于揭示办学的基本矛盾,把握社会需求,适应社会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应该是:高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就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矛盾运动推动着大学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与时俱进,使规模、结构、速度、效益相统一,应该是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搞标新立异,搞所谓特色。现在“特色”、“创新”铺天盖地,但真正深入考察却发现特色不特、创而不新的观象随处可见。为什么?因为违背规律赶时髦,实为没有规律修养的表现,办大学不但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遵循教学规律、科研规律、服务社会规律、学校管理规律、思想道德教育规律等。总之,要把握高等教育内在的普遍联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总结新成果和新经验,积极探索和实践办学的新思路。理性办学,勇于创新,自由发展,不断进取。

修养之三:以品铸校。思想道德品格是大学的灵魂。一所大学的灵魂由该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品格所铸就。高等院校不但要涵养大学文化,更要健全大学人格;不但要熔炼大学精神,更要铸造大学品德。要建设“唯真、唯勤、唯和”的校风。教师要忠诚教业,传承真知;学生要崇尚真理,博学笃行;机关管理服务人员要勤政务实,团结高效,公正廉明。师生员工都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新道德观念,尚志冶趣,张扬个性,注重自我修养和人格完善,培养高尚情操,加强精神素质修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遵纪守法,心正品良,行为端正。要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善小为大”,勇于拼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为创造美好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修养之四:职能兴校。大学的存在是社会需要。需要什么?需要大学职能。高等教育的萌芽,在中国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则出现于古希腊历史时期。发展到2l世纪的今天,大学的职能已演变为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当代中国大学是职能混合型大学,大都是三足鼎立的职能支撑着大学的发展。即既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又要出科研成果,还能服务社会。一所大学的振兴在于社会职能的履行水平,办学理念、办学方式、专业发展、培养目标等方面都要围绕三大职能的履行来选择和实施。所以大学要加强职能修养,扮演好良好的社会角色,认真履行好社会职能,才能健康持续发展,从而走上振兴之路。

修养之五:民主治校。大学应是民主自由和追求真理的圣殿。学校的管理要体现民主精神、民主理念、民主方式和民主作风。一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二是实行教学民主,教学相长;三是实行学术民主,追求真理。大学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要把维护真理的尊严和维护民族的尊严统一起来,要把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所有权交还师生员工。大学要解决好行政权力泛化的问题,克服官本位思想,使知识品格权威高于行政权力权威。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团结和谐,同舟共济,鼎力相助,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术氛围,塑造崇高的职业形象。

修养之六:机制励校。激励一所大学的发展,并非完全取决于政府拨多少钱、调多少人、给多少设施设备,而主要取决于有一个有利于师生员工创造活动展开和潜能释放的机制。学校管理者面对的最大风险是什么?是通过创新机制把师生员工引入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秩序。大学要用世界战略眼光和市场竞争规律来审视和创新学校运行管理机制,包括领导管理机制、工作管理机制、教学科研管理机制、后勤服务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师生员工管理机制。大学管理者要有恢弘气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结合实际,整体推进学校内部的各项改革。要把党的领导、教职员工当家做主和依法治校有机统一起来,建立管理运行的活性机制,使师生员工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得以充分实现和保护,使其创造性和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展现。

修养之七:环境冶校。校园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历史文化积淀,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优良的校园环境,不但能陶冶人的高尚道德情操,还能促进人的素质修养。大学应高度重视学校环境的建设,提高校园品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使学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路一屋都能体现校园文化的特性,使师生员工在校园环境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发全校每个人的热爱学校、建设学校、发展学校之情。

大学修养内涵丰富,宏论颇多。同事、朋友所提的问题引发深思、引人入胜,我只能偶择几点叙述,实乃本人浅薄之论。如再归纳,实为三个方面:一是人的修养,二是机制改革,三是校风塑造。此为我在云南民族学院一年履职之体会,敬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

2000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