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罗崇敏演讲集
31309500000077

第77章 中国发展应对的挑战——在英国牛津大学

尊敬的校长先生,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迄今已有九个世纪的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世界性的影响,英国和世界很多的青年学子们都以进牛津大学深造作为理想。我为你们成为牛津大学的主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我长期在中国地方政府履职,从事教育事业的时间不长。有这样一个机会,我非常愿意、也十分高兴与大家交流我对我的祖国的发展和未来挑战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入手,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向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前进。中国经济从当时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二位(达746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达364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5540多美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五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必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正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在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中国在各个领域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交流与合作,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国家,将是一个充分体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国家,将是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国家,将是维护世界和平、勇于肩负国际责任的国家。

我们认为,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虽然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和很多机遇,但也面临着四个转变的挑战,即:价值思维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民生活方式转变、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的挑战。

罗崇敏演讲集中国发展应对的挑战首先,积极应对价值思维方式转变的挑战。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天下为公”、“天人合一”、“以和为贵”、“见利思义”等价值观念和价值思维方式,对协调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和平竞争、共同发展,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统合科技力量和人文价值,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全球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理性过度张扬的环境中,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导致价值理性不断受到屏蔽,国民的价值自觉和价值自信衰减,人性被不断异化,人甚至被异化为“物”。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在中国,也许在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由“物本”价值思维方式向“人本”价值思维方式转变,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以人为本,本固邦宁”。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全民的主体价值意识,增强国民的价值自信和价值自觉。培养唯真、唯智、唯实、唯和的价值思维方式,即: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做真人、行真事;崇尚智慧、增长智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注重实际、注重实践、追求实效、追求实绩;崇尚和善、追求和美、建设和谐。进一步确立全民的社会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充分调动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全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实现每个人的个体价值,发展全社会的共同价值。

其次,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挑战。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国家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和社会稳定和谐的要求。中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均占有资源量少,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价值战略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同时存在,给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挑战。应对挑战首要的、最根本的是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坚持市场竞争取向,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企业、价格、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创业创新,支持和引导民间投资,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健全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二要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深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科技产业化进程。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加强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不断增加科技开发的投资比例,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中小企业不断应用新技术和革新生产办法,积极倡导国家实验室与民间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三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应坚持以员工为主体,以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员工的利益为根本,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核心,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全程管理、系统管理,加强企业的资产、技术、产品、战略、文化等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要加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应主要围绕建立三大调控体系展开,一是经济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控体系,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二是以市场准入和监管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监管体系,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三是以利率、汇率、税收为主要手段的政策调控体系,以保证宏观经济体系的基本平衡。

第三,积极应对国民生活方式转变的挑战。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社会化程度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基本尺码。从消费决定生产意义上讲,生活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国民生活方式对国家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华民族面临着传统生活方式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促进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方式转变的挑战,消极的生活态度、非理性的消费、不文明的生活行为,产生了人们生活的一个悖论,物质生活改善,精神生活匮乏,物质积累增加,生活质量下降,人被物异化,人的主体价值衰落。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文明生活行为,提高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应是转变生活方式的基本要求。一要开展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认识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认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认知生存的意义,增长生存的智慧,提高生存的能力;认识生活的价值,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二要培养理性科学的消费模式。盲目消费、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行为不但给个人文明健康的生活带来严重危害,也给物质资料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要提倡积累式消费和消费式积累有机结合,有效限制虚拟消费、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提倡有效消费、生态消费、低碳消费、简约消费。三要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习惯决定生活命运,转变生活方式遇到的严重的挑战也许就是几千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势力。应通过立法和教育的手段消除愚昧、迷信、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娱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四要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物质贫困固然可怕,但文化贫困更为可怕。要充分应用政府和市场的手段增加公共文化产品,提供丰富的个性化文化产品,满足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生活精神家园,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积极应对社会管理方式的挑战。围绕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国社会管理应从重经济管理、轻社会管理向重社会管理、促经济发展转变;从重政府作用、轻公众参与向政府负责和公众参与转变;从重社会管治、轻协商机制向协商与管治相结合转变;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手段向重法律手段、综合运用行政等手段相结合转变;从重意识形态手段、轻文化道德手段向重文化道德手段与意识形态管理相结合转变。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管理民主化。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人民群众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二要加强社会法制建设,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管理社会,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三要加强利益协调机制建设,促进社会管理社会化。建设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实现好、保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制机制。政府完善公共管理,企业改进民主管理,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公民积极参与管理,全部社会主体合作管理。真正做到社会事业社会办、社会事务社会管、社会成果社会享。

总之,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机遇,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但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不但能抓住机遇带来民族的更多福祉,更能在挑战中赢得国际的更高声誉。

2012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