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31309900000053

第53章 中国文化现代化研究(5)

当今中国的文化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建国后已初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文化,又称为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新文化,三是以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代表的世界各种外来文化,对三者进行综合创新以创造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现代新文化才是我们文化建设的正途大道。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等外来文化的三者互动是中国新文化形成的关键条件,是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走综合创新的具体途径。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弘扬社会主义新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精神也是禀赋着西式分析和革命激情的文化,这种文化曾经在战争年代带给我们胜利,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必须从中国本土的现实与传统出发认真吸收本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使之成为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更紧密地结合坚实根基。“我现在有这样一个感觉:马列思想能够进到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正统思想,而且发生很大的作用,这个事实是不能否定的。这一现象,从历史的原因来看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纯粹西方的,另一方面是反对西方的;一方面满足了中国知识分子认为救中国的意识形态必须来自西方,另一方面又满足了知识分子一定要打倒帝国主义、列强,发扬民族精神的愿望。从结构上来说,马列这个传统和儒家思想有很多相契的地方,其相契之处表现在:其一,它们都是想要改变世界,而不是仅仅来了解世界的;其二,它们都是全面的、整合的意识形态,各个方面都可以包容在内。当然还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平等思想,塑造人格,突显道德意识,强调责任伦理,等等。”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86页

中国文化现代化其实质就是发扬先进文化,也就是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具有先进性,它立足于全人类发展的整体高度去把握世界发展的趋势,代表着整个人类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文化精神也是一种现代化的文化精神,马克思主义高举解放全人类的大旗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其功能与价值极大地体现了对真理和全人类利益的正确把握,在世界现代文化丛林中展现出夺目的光彩。王来金,张丽波:《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载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2月。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中西文化并行解构、整理和重构,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以中国新文化为主体进行扩充和发展,才能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建构起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另一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外来文化,它必须从原有的中国文化传统吸收营养,汲取力量,实现自身的优化和发展。如果马克思主义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结合,在中国的存在就丧失了根基,如果不充分吸收和借鉴中国优秀传统,就难以融入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去,马克思主义只有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变为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才能在中国文化中扎下根来。另外,如果马克思主义文化没有对世界文化成果的吸收,它也就丧失了活力,列宁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它同样是以世界各国先进文化为借鉴而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不论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形态,都不只是中国特有的,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这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文明主体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文化的迅速传播,表现出了其强大的文化攻势,形成了两大文化阵营。虽然在90年代初期前后,发生了苏联和东欧诸国社会制度的剧变,使社会主义文化又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但绝不能因社会主义文化遇到了曲折和低潮,就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社会主义文化也绝不会像资产阶级理论家所宣传的那样要“被同化”。资本主义文化在其产生之初的一二百年间,不也遭受过许多曲折和磨难吗?但它最终还是取代了封建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遇到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抵御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为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反映和体现着特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任何社会革命都是以文化革命为先导的。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就必然反对社会主义文化。虽然社会主义文化在其发展中会遇到各种曲折和挑战,但其势不可阻挡。这是由于它代表着广大文明主体的利益和意志,反映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保持民族的文化特质,注意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自19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传统文化被迫开始了向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现代文化的艰难转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交流网络化的大趋势,已使民族文化赖以形成的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不是孤悬于历史进程之外的,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在当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根,但近几十年,我们在理论上对此关注和研究不足,而它在民众生活中却有着一种潜在的不可小视的巨大力量。中国作为一个有古老文化传统的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化特质。我们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天地之行人为贵”的人文主义精神,有“兼收并蓄,厚德载物”的高尚品格,有“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的崇高理想,有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等人的伟大作品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文化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离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马克思主义亦无法在中国生根。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土壤,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这一点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668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也强调:“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能够具有如此的认识和魄力,才出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才使得中国革命和建设能够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当然,我们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但绝不能为传统所束缚。中华文明的复兴,绝不是去复兴封建基础上的文化,而是要建立在科学、民主、崇尚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基础上的中华新文化。因此对传统文化,不是全盘接受。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中而无偏、大而能容的气度以及民本思想、重视人格独立等积极内容需要继承。而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天不变,道亦不变”等窒息中华民族生机的封建糟粕,必须坚决地批判和剔除。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进行整理发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获得新的生命,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或消解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而是在其他民族文化的参照下,在与其他民族的对话和交流中,取长补短,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3.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吸纳各种文化的精华。中国文化作为一种西方的异质文化,其固有的品质和西方等各种外来文化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补价值,中西民族思维、性格优势互补是一条主线,但不是全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地球上的民族日益成为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民族之间日益频繁的对话和交流愈来愈有力地冲击着民族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但冲破狭隘性并不是以否定、丢弃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根基为前提和必要条件的,丢弃本民族的传统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在理论上也是不可取的。冲破民族的狭隘性的目的是为了使民族文化获得更强的生命力,使它更具世界性意义与价值。文化互补会带来民族思维方式和传统心理的变革,以及民族社会环境的全面改善和民族之间的全方位交流,但这是民族文化与社会的提升和发展,而不是民族文化的否定与丢弃。当代中国文化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大变化及多元文化的众声喧哗中经受着磨砺和洗礼,从中汲取新的活力,向着快节奏、高层次和多元化的现代化方向迈进。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要有一种开放的胸襟和一种世界的眼光,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学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诸如四大发明等早就远传日本、印度及西方国家,并为他们所利用和改造。同样,别的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我们也可以并且应当吸收和借鉴。历史上,我们对佛教的吸收和融合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

在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从总体上说是分属两种文化类型,前者是群体主义文化模式,后者是个人主义文化模式,人性假设与价值观上的根本差异,使任何一次全盘西化以图实现从群体主义价值观向个人主义价值观快速转变的尝试纷纷失败。毛泽东同志曾就如何对待传统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总结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八个字。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这种开放应该是真实的、全方位的。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曾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的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共同的精神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有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第254~255页。毛泽东亦曾明确地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708、594页。我们不仅要吸收外国现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而且要吸收外国进步的古代文化、近代文化。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都应该继承。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化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也应该接收过来。只有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我国的文化才能在保持民族特质的同时,走向现代化之路并铸造出现代化的新质。

我们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做到博采各国文化之长,为我所用。更根本的是,必须立足于中国人自己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在从事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起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华新文化。同样,我们吸收的只是外国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对于其中的腐朽东西我们拒绝吸纳。诸如:极端个人主义文化、拜金主义文化、暴力文化以及色情文化等,我们坚决予以拒绝。即使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我们也应该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和民族文化特色结合起来,绝不能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地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