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31309900000060

第60章 中国首都现代化研究(6)

2.扩大消费,增加内需。奥运经济对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承办奥运会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直接需求,二是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的新增居民可支配收入导致消费支出的增加,三是良好的收入预期和大量推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将刺激消费增长,四是对旅游消费的促进。从提高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心理预期看,奥运经济伴随的巨大商机将加大企业家和消费者对经济增长前景预期的乐观程度,对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大量推出的奥运相关产品和服务也将刺激消费增长。据测算,奥运消费将拉动社会总消费年均增长接近1个百分点。这些因素的作用将改变北京市近年来消费需求相对平缓的状况,有利于城乡消费市场的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每年因此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奥运主办城市要投入巨资新建和改扩建各种体育场馆并配套建设交通、能源、环保、通信、服务等相关设施,并相应地扩大相关服务和产品需求等等,这些都为举办城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进而导致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扩大。按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新增就业100万人及北京市目前平均的工资水平计算,将新增居民收入1100亿元,新增消费支出880亿元左右。

3.增加就业机会。奥运经济将诞生100万个就业机会。北京由于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奥运会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要超过其他举办城市。汉城奥运会为服务业提供了16万个就业岗位,为制造业提供了5万个就业岗位,为建筑业提供了8万个就业岗位,共计增加就业岗位近30万个。澳大利亚悉尼到1999年就已经增加了15万个就业岗位。据测算,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新增投资1000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1个就业机会计算,则这届奥运会将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并且,增加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房地产业、环保业、电子信息产业、文化体育产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等,以第三产业为主。“绿色人才”、高科技人才、基建与管理人才的就业机会将大大增加。增加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年至2009年的6年间,其中高峰将出现在2006年至2008年。

4.加速第三产业发展。2008年奥运会将对北京第三产业发展产生全面、深刻影响,特别是与奥运经济关系密切的旅游业、会展业、文化体育产业、房地产业、商业餐饮业、信息咨询业、金融保险业、邮政电信业等行业的发展速度将会明显加快。2008年奥运会,将使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奥运拉动第三产业比重2%。由于奥运会的促进作用,北京第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将平均加快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将提高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奥运会对北京第三产业的拉动,主要动力来自于对奥运会较高的心理预期而诱发的投资活动。奥运会举办使得投资环境改善,投资商对奥运会的举办产生较高心理预期而诱发的投资活动,这种投资为引致投资。近几届奥运会资料显示,虽然各国情况不同,引致投资对不同行业而言有较大差异,但引致投资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据估计,2008年奥运会,60%的引致投资将集中在第三产业,投资总额有可能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由于引致投资对第三产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整个奥运周期内,与奥运会相关的旅游会展、金融保险、商业饮食和文化产业、运输邮电业将以年均10%~14%的速度发展;奥运会对房地产业影响最大,今后7年,房地产年均增速估计将保持在16%的高位上。

5.加快郊区人口城市化和非农化步伐。北京郊区现代化进程如何对北京城市现代化有重要影响。而北京郊区现代化进程,最重要的评价指标是人口城市化和非农化,北京郊区440多万人口中,目前人口城市化水平只有30%,非农化水平不足50%,奥运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会有一部分直接作用于郊区,并为郊区的绿色食品、绿色农业、建筑材料等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商机。随着郊区就业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也将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而有较大幅度增长。由于部分奥运比赛项目在郊区举行,这将带动郊区城市基础设施及旅游接待设施水平的整体提高,从而增强郊区对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促进郊区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所有这些,都将为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北京非农化水平奠定基础。预计到2008年,全市非农化水平将由2000年的88.2%提高到92%以上,北京城市化水平将由目前的78%提高到85%以上。

二、推动北京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奥运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同时,必将带动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按奥运会拉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测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新增1个百分点;筹办奥运会期间,扣除物价因素,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年均增长6%以上。到2008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在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基础上达到初步富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1)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危旧房改造力度的加大,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和住房质量将得到显著改善。到2008年,城区现有危旧房改造将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将由2001年的17.62平方米达到22平方米左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基本消除。(2)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文化、教育、旅游、保健等消费所占比重明显上升。预计到2008年,反映居民消费层次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将由目前的0.362%下降到0.25%以内。(3)随着一批奥运场馆及相关文化、卫生设施建成使用,将使广大市民用于健身及医疗保健的物质条件大大改善,国民体质特别是青少年体质将明显改善。平均预期寿命将进一步提高,2008年将达到77岁,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环保和生态建设水平是衡量首都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能否成功举办一届最出色奥运会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年前,北京将进一步加大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投入,以防治大气污染和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加优质清洁能源、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措施,实现北京生态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

为了实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市狠抓了污染治理和环境绿化工程,到2008年,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指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的要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发达国家大城市水平,满足承办奥运会的需要。届时,北京将会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初步建成园林生态城市。预计,2008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中,二氧化硫年日均值<5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60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100微克/立方米,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奥运会极大地改善北京交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在整个城市出行结构中大都在65%以上,轨道交通一般超过了80%。据奥运会组委会介绍,到2008年,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318公里,新建轨道线路共计154.5公里,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将超过300公里。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将作为建设重点,将新建8条地铁线路。公共汽(电)车的运送能力将达到45亿人次/年,运营车辆达到18000部,将大大改善或提高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交通运营速度。

从整体上看,举办奥运会将促使一批技术先进、功能配套、规模齐备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运行,全面提高基础设施供应能力和运行效率以及服务功能,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前10年至20年,缓解长期困扰首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设施短缺间题,基本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形成以高等级道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立体化、网络化的城市交通体系,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现代化能源供应体系,以及完善的城市给排水系统。

三、促进北京文化现代化的传播

1.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北京是东方文化积淀最丰厚的古都。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汇聚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有着3000年建城史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以紫禁城为核心的故宫建筑群,是世界上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帝王宫殿,整个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格调雄伟,工艺精湛,成为东方建筑艺术的瑰宝,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北京的文物资源和文物建筑总量居全国首位,拥有联合国承认的6项世界文化遗产,有国家级文物、文物单位和地上、地下的文物保护区大约7000项。北京旧城的城市规划也被认为是世界城市规划和建筑发展史上伟大的杰作。严谨而和谐的城市格局,规范的城池,突出的轴线,整齐的街巷,庄严的宫殿,秀丽的园林,幽静的四合院,这些灿烂的历史遗迹以及保留至今的独特的民俗风情都是北京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这些文物资源向世界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东方传统文化,使北京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新北京”、“新奥运”的思想指导下,北京一方面促进历史名城的保护,另一方面,一大批国际一流的,集中体现现代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设施逐渐出现在城市的主要区域,为古都北京增添新的方向和现代化气息,古老与现代相得益彰,2008年奥运会必将使北京作为文化历史名城更放光彩。

2.促进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补与交融。自1894年6月23日国际奥委会诞生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走过了107个春秋。这期间,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所处的优势地位等原因,奥林匹克全球化已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单纯的西方化,国际体育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单一化趋向。的确,西方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极具特色的文化形态,近三百年来主导着世界潮流。然而与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西方文化有其辉煌的一面,也有其固有的缺陷,比如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终极目标,将物质利益置于精神价值之上,见物不见人。这种价值观表现在竞技运动上,就是极力强调比赛的结果,而忽视比赛的过程,必然导致竞技运动价值观的异化,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在竞技运动中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被视为赚取巨大物质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导致奥林匹克理想与奥运会之间的巨大反差。事实上,奥林匹克运动是在西方文化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文化本身固有的缺陷又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诸如商业化和职业化与奥林匹克理想的冲突,兴奋剂的滥用,决策中民主的不足,规模过大,重胜负轻参与等,都可以在它所赖以生存的西方文化中找到根源。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是西方文化本身无法解决的,必须从其他文化形态中吸取有益的思想材料和物质手段加以补充。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一种文化形态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水平,取决于它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取决于它所能利用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它自身的创新能力。基于此,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弥补西方文化的缺陷、丰富奥林匹克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是东方大国,中国文化底蕴丰厚而独具特色,包含着今天奥林匹克运动所需要的诸多文化特质。中国文化在体育比赛的价值观方面,重精神轻物质,重过程轻结果,重友谊轻比赛,这与西方文化在体育比赛中的价值观完全相反。此外,东方哲学思想内涵丰富,比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等,均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吸纳新的要素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储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一次双向驱动过程,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交融,必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北京市民的整体素质。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全民素质的提高,并在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至今尚没有全方位地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理所当然地成为全方位展示其成效的最好舞台。在此期间,为了充分展示2008年奥运会的“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两大主题,北京还必须在各个方面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各种环境,直到中国人民以更加文明、健康、开放的形象和更优美的城市、人文环境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止。在此过程中,不仅使国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尤其以北京市民素质提高更为显著,而且将极大的增强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团结和鼓舞全国人民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总之,北京凭借首都的优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率先实现现代化也指日可待,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