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毛泽东教我们学管理
31320500000013

第13章 抓住时机 果断决策

政治和军事上的斗争形势,千变万化,机会稍纵即逝。能否把握时机,果断地进行决策,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力图通过国际斡旋和“和平谈判”,实现“隔江而治”的美梦。抓住时机,一举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就此止步,使革命半途而废?在两种关系国家、民族前途的选择面前,毛泽东抓住时机,果断地下令发动渡江战役,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充分地体现了其超凡的决策艺术。

从1946年夏到1949年春,全国解放战争经过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确定。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春、北平、天津、徐州及济南、郑州等大城市。人民解放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7万增加到400万人,并完成了统一整编,其中的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共200万人已为渡江作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与此同时,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则已陷入的四分五裂的状态,处于崩溃的边缘。其主力部队基本已被消灭,余部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一带,已无法在战略上组织有效的防御。

在此情况下,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想继续用硬下去的方法来挽救他们的失败,已经是办不到的了。因而,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用政治斗争的方法,来阻止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组织外交、军事力量和所谓地方势力在长江以南继续顽抗,以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另一方面,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玩弄“和平”阴谋,先搞一个南北对立的中国,作为缓兵之计,取得喘息时间,利用此时机,将国民党正规军重新扩充到350万至500万人,然后卷土重来。

这期间,美帝国主义还策动那些既与国民党有关系,又同革命阵营有联系的人,组成革命内部的“反对派”,以阻止革命前进,至少使革命带上温和的色彩。因此,有的人就向中国共产党呼吁“和平”,把战争“立即停下来”,替国家“保留一点元气”;有人乘机在西南活动,妄图在美国的支持下,能得天下一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有自称为人民朋友的人士,劝说共产党要怜惜敌人,要实施“仁政”;在革命阵营内部,也还有人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害怕美帝国主义出兵干涉,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主张中国革命就此止步。

1949年元旦,日暮途穷的蒋介石在内外交困下,发表了求和声明,宣称要在确保国民党反动统治,维持伪法统、伪宪法和确保国民党部队等条件下,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当时的一些友邦,特别是苏联,对中国形势也做出了错误的估计,他们担心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会引起帝国主义的直接出兵干涉,因而希望人民解放军不要打过长江,暂时把革命局限在长江以北。

形势的发展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将革命半途而废呢?毛泽东审时度势,抓住时机,果断决策:排除一切干扰,发动渡江战役,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元旦,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辞,指出:反动派的阶级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你不打,他就不倒。他提醒人们,必须善于分清敌友,不要“怜惜蛇一样的恶人”,“一切革命的人民和一切人民的朋友要愈加巩固地团结一致,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

事情的发展证实了毛泽东预言的正确性。毫无和谈诚意的蒋介石反动集团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上签字,从而宣告了国民党政府和平阴谋的彻底破产。

4月20日深夜,毛泽东和朱德联名发布《向全国进军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直捣南京,23日解放南京。美国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划江而治”以阻止中国革命发展的阴谋终于被粉碎。

善于抓住机遇,进行果断决策,是管理者成熟的标志之一。作为统领全局的管理者,毛泽东洞若观火,能够准确地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看清问题的本质。他抓住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有利时机,果断地作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策,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和谈阴谋,其睿智和果敢令人叹服。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决策要及时,机遇要抓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世纪之初,我国又成功地加入了世贸组织,更好地融入到了国际社会之中,可谓机遇空前。各级管理者一定要善于抓住这个发展我国经济,提高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大好时机,锐意进取,果断决策,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