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31323400000080

第80章 廉洁自律 堪为世范

从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延安时期带过来的清廉风气,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续保持和发扬。他们身体力行,廉洁自律,带头搞好执政党的廉政建设。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更是率先垂范,衣食住行和普通百姓,和一般国家干部并无二致。在处理与乡亲好友、外家岳家的关系上,从来公事公办,“做事论理论法”,在干部使用上,从不任人唯亲,而是要求按组织原则、按组织程序考察,他从不推荐干部,不介绍工作,不介绍入党,从不利用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为家人、亲人谋取丝毫的特殊利益,清正廉洁,堪为全党的典范,能为世人的楷模。

从1915年到1958年,毛泽东写给家乡亲友的信,有近百件之多,可见他对故乡的关心。但是,他对自己的家庭及家乡亲友,仍照章办事。

1950年冬,韶山的土地改革已到了划分阶级成份的阶段。为毛泽东老家划成什么成份的事,当时负责土改工作的农会主席兼乡长,曾给毛泽东去信一封。不久,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先后来到韶山,转达毛泽东的嘱托:“一、所有财产分给农民;二、划分为富农,则无旁议,付来300元,作退压金;三、人民政府执法不徇私情,照政策办事,人民会相信政府。”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得知湖南正在为他修缮韶山故居和修建从长沙通往韶山的公路时,马上给湖南省委负责人等写信,请他们立即加以制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

韶山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有140多人献出了宝贵生命,解放初期,韶山有的烈士家属生活困难,请求予以照顾,毛泽东复信说,烈士家属的照顾是全国范围的事,全国有几百万烈属,都要照顾,不便单独地特殊照顾少数地方。

解放后,毛泽东曾接济湖南、长沙的同学、战友、同志和师长,亲自为第一师范的国文教员袁仲谦书写碑文。但旧友提出上京走访时,他一再强调不要远道来京。有人提出要毛泽东介绍加入共产党,他直截了当,坚持按组织原则办事,说“入党事要在当地经过一定规章办理”,表示组织上的事情,不便轻率地作介绍,应就本人在当地有积极的表现,向当地党组织提出书面的申请,听候组织按章解决。

湖南湘乡县人毛森品弟兄,曾是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同学,哥毛钦明,1928年就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毛森品两次去信,想要毛泽东在北京介绍个工作。毛泽东复信婉言拒绝,他说,“吾兄出任工作极为赞成,其步骤似宜就群众利益方面有所赞助表现,为人所重,自然而然参加进去,不宜由弟推荐”。

孙燕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家里保姆陈玉英的女儿,解放后曾随母进京看望毛泽东。为初中毕业升学一事,她曾要求毛泽东代为信介。毛泽东在1957年6月8日复信,对她初中即将毕业甚表欣慰,但“升学的事”,他“不宜于向学校写信,能否考取,听凭学校。如不能升学,可以在家温课。”

这样,毛泽东一生绝没有因念旧而为老同学、老同事谋取过私利。

长沙东乡板仓的杨开智,是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烈士之兄,他积极支持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革命斗争,掩护他们进行革命活动。他尽个人财力,包括其父杨昌济身后的丧葬费部分,支持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从1921年到1927年,毛泽东四次到板仓,在杨开慧及其家人掩护下,进行社会调查,建立中共地下组织,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组织湘赣边秋收起义。1930年,继堂弟杨开明为革命壮烈牺牲后,杨开慧也因毛泽东被捕入狱。杨开智、李崇德夫妇偕同老母向振熙夫人奔走南京,向社会各界呼吁,谴责反动当局迫害杨开慧的罪行,呼请他父亲生前好友营救胞妹。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杀害暴尸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杨开智夫妇冒着生命危险,为烈士敛尸安葬,立碑纪念。此后又不顾个人安危,抚养杨开慧留下的3个孩子:岸英、岸青、岸龙。1931年春,杨开智夫妇商定由李崇德护送毛氏3兄弟经武汉去上海,平安地把他们送到了中共地下党的温暖怀抱。1938年,杨开智又毅然将女儿杨展送往延安,1941年她牺牲在晋察冀边区的抗日战场上……

就是对如此“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的至亲,当杨开智提出要来北京工作时,毛泽东并未念旧特别照顾,仍然按正常规矩办事,毫不含糊。1949年10月9日,毛泽东致信当时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王首道说:“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同日致信杨开智:“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这些电文入情入理,又不徇私情,令人心服。

杨开智听从毛泽东的劝告,没有“飞黄腾达”去京城作大官。因为他是1925年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生,湖南省政府根据他的专业特长,让他在省府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他先后担任过湖南省农业厅技师兼研究室主任,省茶叶经营管理处长等职,并出任过湖南省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五届省政协副主席。

杨开慧的表弟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信,希望通过毛泽东父子疏通,在省会长沙当个厅长什么的,毛岸英于1949年10月24日回信说,这种一步登高做官的思想已极端落后了,尤其想通过毛泽东的关系弄个官做的想法更是要不得。他说,“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毛岸英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一席诤诤挚言,讲得入情入理。

毛泽东对亲朋故旧打破了封建时代世俗之见的人情关系,不搞封建官场的“用人唯亲”,不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毛泽东这种大义凛然的清廉风气,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大公无私精神。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反动派曾攻击毛泽东和共产党人“六亲不认”。毛岸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无产阶级忠诚战士的杰出代表,他在1949年10月致舅舅杨开智的信中,驳斥了所谓共产党人六亲不认的反动诬蔑,并充分阐述了共产党人正确的人情观,他说:

“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情,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不讲这种‘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戚在内。当然,对于自己的近亲,对于自己的父、母、子、女、妻、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层特别感情的。这种特别感情,共产党不仅不否认,而且加以巩固,并努力于倡导它走向正确的与人民利益相符合的有利于人民的途径。但这种特别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围,并与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共产党是坚决站在后者方面的,即大义灭亲,亦在所不惜。”

我们注意到1937年11月27日,毛泽东曾致表兄文运昌一信,写得入情入理,一种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公无私的精神跃然纸上。同样,毛岸英1949年10月致杨开智的这封信也道是无情却有情,一方面铁面无私,大义灭亲,另一方面体现了共产党、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战士对人、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道出了毛泽东对亲朋故友坚持的“做事论理论法,私交论情”原则的阶级根源。毛岸英这封家书,堪称革命青年书信的杰作。

毛泽东权位极高,但是他以天下为公,从不以权谋私,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倡导清廉正气,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这就是毛泽东的伟大形象。在毛泽东一班人的带动和影响下,形成了清正廉洁、公私分明的党风。这方面,毛泽东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时代前进了,继承先烈遗志,发扬优良传统,是新一代共产党人义无反顾的光荣使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领导干部经不住眼前物质利益的诱惑,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大权,乱批条子,索要票子,营私舞弊,以权谋私。这些干部可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或有较深的资历,在公众面前,他们一副公仆的形象,头上也有较多耀眼的光环,在镜头里频频露面,他们对上面的政策往往有所研究,擅长于打擦边球、踢皮球……但是,他们放松了世界观、价值观的彻底改造,在糖衣炮弹的打击下,意志逐渐脆弱,内心的防线开始崩溃,以致公私不分,假公济私,以权谋私,逐渐丧失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基本条件,腐化堕落,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反腐倡廉,进行廉政建设,毛泽东仍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