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31323400000092

第92章 情有独钟的辣椒、苦瓜和腐乳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毛泽东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简单。在饮食方面,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历代帝王都留下了大量的“起居录”,这对毛泽东却是多此一举,因为太简单随便,录下何用?现在能反映毛泽东饮食之道的只有工作人员保存下来的较为完整的菜谱,那也是一页页早已泛黄的普通的纸张。这些菜谱虽由保健人员、卫士、生活管理员、厨师共同制订,拿出初稿,但毛泽东本人对由他们制订菜谱的做法,向来不满意。他一般不按现成的菜谱吃饭,因为他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喜好。所以往往是工作人员按营养成分合理搭配制成的菜谱,无法完全照顾到他那独特的饮食喜好。

其实,在毛泽东看来,他是农民出身,只要全国老百姓能过上他那样的日子,他就满意了。这哪里是讲饮食,明明是讲政治嘛。因此,我们看到,这个大国的领袖,在生活上一贯是过着平民的生活,他倡导的是艰苦奋斗的作风,他实践的是那种从劳苦大众中来的以俭朴为荣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为种习惯,养成为一种精神,无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自始至终不曾改变。

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徐涛医生,在当毛泽东保健医生期间,曾无数次饱尝了毛泽东抵制菜谱的滋味。

有一次,徐涛主持制定了一周的菜谱,毛泽东却极不领情。当时毛泽东已是两三天未吃过“正经饭”了(一般只吃麦片粥、烤芋头或玉米、压缩饼干)。卫士长李银桥听说毛泽东饿了,想正儿八经吃饭,高兴极了,跑去对毛泽东说:“徐医生早就订好了菜谱,就是没有机会做……”

毛泽东不等他说完,打断说:“我不要他的食谱。你给我搞碗红烧肉来!”并将大手一挥:“弄好了再叫我。”

一碗红烧肉,就是毛泽东饮食中的奢侈品了。他一般不叫吃,历史上只有指挥打完沙家店战役,熬了三天两晚后主动要碗红烧肉,指挥三大战役期间,也主要是吃红烧肉补补脑子。

江青知道此事后,有些觉得毛泽东不讲究营养和科学,有些恼火:“不要弄,吃什么东西不比红烧肉好?”“你们就是不会办事!看我什么时候把你们那个电炉子、菜缸扔到外边去!”她于是吩咐卫士告诉厨师按食谱做菜。

徐医生是医大毕业学生,常常和毛泽东说理,但没有一次能说服毛泽东照食谱用饭。

毛泽东说:“你们医生的话不听不行,全听全信也要完蛋!照你那么多讲究,中国几亿农民就别活了。”

“我已经习惯了。凡事都讲一个平衡,我有我的平衡,你有你的平衡,你非要打乱我的平衡不可,不是搞破坏吗?”

“你讲我吃的没道理,实践检验真理,我身体不好吗?你搞的那一套也许有你的道理,但你到了我这个年纪未必就有我这个身体。”

总之一句话,毛泽东是不完全同意采纳保健人员提供的菜谱的。他随心所欲,顺其自然。他不是根据口味吃饭,而依据肚子有没有饥饿吃饭,无时间上的规律。有时,他两三天不吃一顿“正经饭”,中间仅以麦片、玉米、芋头等充饥。他一生大都未曾一日三餐,一般是一日两餐或两日三餐,而且日夜不定,可以说哪个时辰都吃过饭,都睡过觉。

毛泽东的荤菜以猪肉为主,也常吃鱼,喜欢的是辣椒、苦瓜、腐乳等口味浓烈的食品,他喜欢清淡的口味,但作为调味食品,以上三样是不可少的。

毛泽东每顿“正经饭”中都少不了辣椒,曾为贺子珍倒掉了一点变质变味的酱辣椒发脾气。红军翻雪山前每人喝一碗辣椒汤,既可御寒,又可鼓起必胜的革命斗志。他还有著名的“辣椒理论”,即将辣椒与性格、斗争精神联系起来。他曾对工作人员说:“大凡革命者都爱吃辣椒,爱吃辣椒的人也爱造反。我的故乡湖南出辣椒,爱吃辣椒的人也多,所以‘出产’的革命者也多。”

毛泽东还像许多湖南人一样,特爱吃苦瓜。夏季的湖南,农民的房前屋后一般都种了生命力很强的苦瓜。毛泽东对身边人说:“有些人吃不惯苦瓜,是怕它的苦味。我不但吃得惯,还一生都爱吃,就图它这个苦味。我这个人一生没少吃苦,看来是苦惯了,以苦为乐了!”有一次,工作人员一起同他吃苦瓜炒鸭子,他劝工作人员多吃,千万不要怕苦。说:“凡苦的东西,对人体都有好处,苦能去火明目嘛!选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上火,有时生气也上火,这叫虚火。这种人吃点苦很有必要。我这个人也爱上火,所以命中注定要吃苦。不如主动去吃,免得火气太大。火气大,不是伤人,便是伤己噢。至于明目,更是它的大好处,我现在有点老眼昏花了,时时吃一点,免得看不清事理噢?选”这又是毛泽东的“苦瓜理论”。

毛泽东也喜欢吃湖南的土特产“霉豆腐”,即腐乳。一次医务人员私下去化验了毛泽东吃的腐乳,发现细菌含量大大超标。毛泽东仍然如故,不肯放弃这一美味,并且有他的道理。他说:“人感到好吃也爱吃的东西是能吃的。爱吃一定是人体有这种需要,这也许是一种什么潜在的东西,但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不过,世界上的事,说不清的也太多。这也是好都说清了,科学还研究什么,不研究了,还有发展吗?”

毛泽东是很富有政治远见的领导人。早在全国胜利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预见到建设新中国是一个长远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他说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毛泽东一生带头实践了诺言。解放后他虽然是大国的领导人,但仍然过平民的生活,生活上只跟劳动人民比,老百姓过什么日子了,自己才过什么日子。北宋改革家范仲淹有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毛泽东身上更是处处表现出了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艰苦任务,需要我们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现在我们各方面条件都较毛泽东时代优越多了,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居安思危的优良传统仍然不可丢,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