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祖问曰:“汝何才人,欲求何物?”
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水礼师,惟求作佛,不求馀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①,若为堪作佛?”
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
——《六组坛经》
①獦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亦泛指南方人。文中的“獦獠”一辞,“獦”应是“猎”的俗字,“獠”是夷蛮之人,多以渔猎为生,“獦獠”意为田猎渔捕之獠,已大体接近文献本义。“獦獠”又读为“猎獠”,但解释上则应为“猎头獠人”(猎头之獠),而非“打猎獠人”。所谓“猎头”仍指獠人长期存在的一种文化习俗,即猎取人头以祭祀神灵。大量文献资料都证明獠人长期存在猎头风俗。它既来源于发祭或血祭的巫术行为,也与头颅崇拜的原始文化极端心理有关,并为北方汉族士人所熟知,所以才将这一骇异可怕之习俗单独说出,以作獠人之特殊称谓,并引起了五祖的注意。
慧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来这里求取什么?”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虽然岭南人与和尚不一样,可是难道‘佛性’也有差别吗?”
史话
中国禅宗杰出的六祖慧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他是怎么出家而开了大悟的呢?这是我们大家所关心的一件大事。现在简要的介绍一下:慧能,俗姓卢,是广东新洲人,父名行瑫。母亲姓李,是唐朝贞观十三年二月初八日子时诞生,他降生的时刻,有一道亮光腾空而起,同时更有奇异香气,遍满房室。到了天亮的时候,突然有两个和尚来对他的父亲说:“你们家里昨天晚上有没有生一个小孩?我们今天特地来为他取一个名字,叫做慧能。”卢父听了感到奇怪,我家昨晚是生了一个儿子,这两个和尚怎么会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给他取慧能这个名字,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就问道:“和尚,你给我儿取名叫慧能,这是什么意思。”答曰:“惠者以法惠施与一切众生,能者将来长大能做佛事”。这两个和尚讲完后走了,无影无踪,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慧能生来就不吃母奶,大家都很着急,到了晚上居然有一个人来,为他灌了甘露,使慧能身体非常健康,精神饱满、旺盛。到了二十四岁的时候,不幸父亲逝世,家境贫寒,慧能就以砍柴谋生,奉养老母。
有一天,在广东南海路过一间旅店,忽然听到有人在店里诵念《金刚经》,慧能善根成熟,智慧焕发,就把肩上所挑之柴,放了下来,静心息虑至诚恳切的听《金刚经》,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豁然大悟说:“真想不到自性是本来清净无染,真想不到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真想不到真如自性是人人本具的,真想不到自性本来不动不摇,真想不到自性能够生出一切万法。”他深明我佛心宗,顿时感到身心安乐,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就对这位念经的客人说:“刚才你所念的经是什么经?是从哪里来的?”客人说:“这部《金刚经》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五祖弘忍大师那里得来的。”慧能听了非常高兴,就把柴卖了,准备了安家养母的粮食,匆匆忙忙地来到黄梅弘忍大师的东禅寺。很巧五祖正在法堂里升座说法,慧能上前参礼。五祖看到这个樵夫来得奇怪,就问道:“哪里来?”答曰:“岭南来。”五祖更厉声地说:“南蛮獦獠也来闻佛法。”慧能说:“和尚,人有南北,难道佛性还有南北吗?”五祖吃了一惊,知道这个佛门法器,乘愿再来,就不与多讲,以免被别人妒忌,反而不妙。当时就叫他去米房里做舂米工作,慧能在米房舂米,因他身材生得瘦小,当他舂米踏石时候,重量不够,所以腰间挂了一块石头,大家都叫他为卢行者。他虽天天舂米,可是时时刻刻在回光返照,静虑修禅,内绝妄念,外息诸缘,用功修行。
卢行者经过一段很长时间,功夫就一天天的深造进步。有一天,突然有一个小沙弥走到了米房来,口里念着一首偈子:“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棵菩提道树一样,可以作为修行的基础。我们这一念心,就像光明灿烂的明镜台一样,圆光普照一切万法。我们要想复本心源,得到究竟的清净,使这个菩提道树,日趋庄严高大,那就要勤勤恳恳,时时刻刻的修行用功,把这个明镜台拂拭得干干净净,清清楚楚,不要使许多无明烦恼的粗尘细垢把菩提树和明镜台染得污浊。卢行者一听,知道这是佛法的道理,他认为这四句话,道理虽然说得很好,只是渐次法门,还是着于有修有证的执相染修,不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清净妙修,修即无修的道理;而神秀首座是根据达摩的《楞伽》心要,所谓自性本净和渐悟渐修的原则。慧能当时就问小沙弥说:“刚才你所念的四句偈子是什么人作的?”小沙弥说,“哈哈:卢行者,你一天到晚在舂米,外面的大事情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的弘忍和尚要传付法印,退居让位,要全寺大众每人都作一首偈子,谁作得好、作得对,这个正法眼藏和衣钵就付给谁。我们寺里有一个学问渊博、佛法精通的神秀首座和尚,他一定作得好,所以我们大家都不敢作,就是作也比不上神秀首座,我现在念的这四句偈,就是他所作的。全寺大众异口同声,都说这四句作得实在太好了,大家都把它背熟,记在心中,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导思想。”慧能听了以后,就叹了一声气说:“小师傅我也有四句话,就是我不识字,不会写,怎么办呢?”小沙弥说:“哈哈!你在米房舂米,也想作一首偈子吗?好吗!你如果真的会做,我可以代笔书写。”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意是佛果菩提无形无相,本来没有一法可得,哪有什么菩提树。智光明彻,空无所有,本来就是非色非声,哪有什么明镜台。法身清净,犹若虚空,本来无有一物。既是不生不灭,无修无证,哪里还有什么烦恼可断,尘埃可惹!这真是“踏破虚空无一事,涅槃生死绝安排。”圆桃桃,赤洒洒,寸丝不挂,一尘不染。到这里翻过身来,真所谓三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十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卢行者,深明般若真空,悟彻一心本源,所以写出这样一首远尘离垢,绝相超宗的偈子。与神秀首座那首偈子来一对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神秀大师的偈子,是有修有证,依次深入,而慧能大师的偈子,是无修无证,各有不同的侧重,都是对机施教,应病开方。古人说:“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千万不可偏执一边,或泥于事相,或落于虚无。”神秀的见解,就像古人说的“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法未为真”。而慧能大师的观点,也正是“百尺竿头重进步,十方刹土现全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要谨记莲池大师所开示的:执事而迷理,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废事,反受落空之祸。当然像六祖大师这样一个顿悟顿证之人,才可行过量之事。像我们凡夫初发心的人,一定要事理双融,解行并进,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老老实实参修,自然会有寒灰爆豆时,正如圆瑛大师说的那样“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小沙弥把慧能大师这四句偈子与神秀大师的四句偈子,统统都写在墙壁之上。这个消息传遍全寺,引起震动,传到五祖那里,弘忍大师听了以后,对于慧能所做的偈子非常赞赏,他就亲身拿一根手杖,跑到米房去看。慧能此时正在米房舂米,五祖就借事显理,暗通消息,问曰:“米熟否?”慧能说:“米熟久矣,欠筛在。”大意是说我禅定功夫早已成熟,透彻玄关,只是没有得到你五祖老人的证明。五祖听了以后,就将手杖向米袋上敲了三记。转过身来又把墙上慧能写的四句偈子,用鞋底把它擦去,以免发生对慧能不利的事。慧能机缘成熟,特别对五祖三敲米袋用意所在,心领神会,就是要他今夜三更前来相见。慧能得到弘忍大师的暗示,心里非常欢喜。到了半夜三更,慧能就恭敬虔诚地走到五祖的卧室来,只见房门半掩,就推门进去,一见五祖就跪了下来,弘忍大师就为慧能开示说法,机教相当,心心相印,又将正法眼藏和祖传的衣钵传给慧能,称为东土第六代祖师;并指示慧能立即离寺,以免发生不测。五祖就连夜亲送六祖到九江,在六祖和五祖告别时说“迷时靠师度,悟时要自度”。两句话说得多么正确呀!我们应该要铭刻在心,大有受用。
五祖回寺后,过了三日,才普告全寺大众说,我的正法已经南传了。在座大众都莫名其妙,可是寺内有位上座和尚名叫慧明,对五祖的正法眼藏,特别是佛的衣钵,非常宝贵,被卢行者得去,心里感到恼怒,马上飞奔追赶。六祖慧能大师在路上回头一看后面有人追赶,就将衣钵放在路旁草堆里面,坐在路口不走。慧明首座来到六祖面前,眼睛看到草中衣钵,就用全身之力双手去拿衣钵,可是衣钵动也不动。慧明心里就害怕起来,大声疾叫,卢行者,卢行者,六祖就问:“慧明首座,你是为衣钵来?还是为法来?”慧明想了一想不好意思只好说:“我是为法来。”六祖说:“你既是为法而来,坐下,坐下。”六祖就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这时,如何是你慧上座的本来面目?快说,快说”。正在这个时候,慧明上座回光返照,忽然省悟过来,体会到自己一念未动以前的本来面目,就回答说:“大师,除此密言密意之外,还有密否?”六祖说:“与你说者就不是密,密就在你边。”慧明言下大悟,当下礼拜慧能为师。六祖说:“我与你二人,同拜黄梅五祖弘忍大师为师吧!后来慧能大师与慧明上座,大家各自教化一方,接引后学。从此以后禅宗大振。
唐仪凤元年慧能大师就到了南海法性寺去参拜印宗法师。当天夜里在大殿里听到两个和尚因为看到佛前所挂的长幡,被风吹动了,就争论起来,一个和尚说是风动,一个和尚说不是风动是幡动,彼此争吵不休。慧能大师就说,你们不要争吵,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二人的心在那里动。我们大家回光返照看,到底是什么在那里动。当时印宗法师在旁边听到六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一定是位大德高贤,就请慧能大师为大家开示佛法要义。六祖就把五祖传给他的衣钵拿出来,给大家看看礼拜,令众生广种福田。不久印宗法师又为慧能大师正式举行剃度仪式。又请智光律师在法性寺临坛传授比丘满分戒法,授以具足大戒。这个戒坛本来是刘宋时一位拔摩尊者所造的。在戒台那里写有一篇记文说:“后来当有肉身菩萨来此受戒。”另外,又有梁朝时代的真谛法师曾在这个戒坛旁边,亲手种植了一棵菩提树。在树旁立了一个碑记说:“一百二十年以后,有一位大士菩萨,坐在此树之下,说无上道法。”今天慧能大师来到这里,就是验证其事。第二年,六祖又到曹溪宝林寺,弘扬圣教,大阐宗风,并宣布从此以后传法,只传法印,不传衣钵,以免为了争夺佛的衣钵,发生不必要的纠葛。在慧能门下的得法弟子有四十三人,其中最出名的有南岳怀让禅师与青原行思禅师两位大德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