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31328300000032

第32章 《孜孜不倦》照片背后的故事

1971年6月初,江青叫谢富治给她在钓鱼台17号楼精心布置了一个照相室。

6月8日下午,林彪的老婆叶群,带着她从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窃取的鸡血石等宝物到钓鱼台10号楼拿给江青看。江青则拿出她摄影的得意之作叫叶群欣赏。当叶群大捧江青的摄影艺术之后,江青对叶群说:“你回去带我问候林副主席,明天如果林副主席身体好、精神好,请林副主席到我这里来,我想给林副主席也照一张相。”叶群听了以后,满面笑容地说:“我先替林彪同志谢谢江青同志。林彪同志知道江青同志要给他照相以后,一定会很高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一定动员林彪同志来这里照相。”江青高兴地说:“那好,我热情欢迎林副主席来这里照相。”

6月9日,林彪、叶群应邀来到钓鱼台照相。

我看到林彪和叶群兴致勃勃地来到10号楼的楼厅,急忙到江青的办公室,报告她说林副主席和叶群同志来了。江青赶紧放下手中的文件大步走到楼厅,林彪从沙发上站起来,同江青握手,互相问候。

江青说:“欢迎林副主席来我这里,看到林副主席身体这样好,我很高兴。”

叶群说:“今天林彪同志来这里,是请江青同志照相的,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你们两位一见面这样高兴,我也很高兴。”

按一般人来说,既然准备要照相了,怎么也要刮刮胡子捯饬捯饬。但是,林彪到钓鱼台专门让江青照相,连胡子都没有刮,确实让人不好理解。但如果了解林彪的人,又不难理解。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林彪与江青一样怕冷怕热、怕风、怕光、怕声音。但他也多了一怕,即怕水。平时,他很少洗澡、洗脸、刮胡子,不修边幅。他不刮胡子到钓鱼台去看望江青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记得1969年4月,在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林彪被确定为毛主席的接班人。9月份,他作为唯一的党中央副主席重游井冈山。返回北京后,还未回到毛家湾他的家中,就跑到了钓鱼台10号去看江青。那次去看江青,他也没有刮胡子,胡子比这次来照相还长得多、乱得多,足足有一寸多长。

林彪头顶光光的,秃顶周围的头发长长的、乱乱的,与他两旁坐着的衣着干净得体的江青和叶群相比,显得十分不协调,别扭得很。我没有想到,林彪在会上的形象与会下的形象竟然差别如此大。会上的精气神儿,会下的狼狈相,判若两人,完全没有了元帅的风度和领袖的气派,成了一个窝窝囊囊的老头子了。

看到专门来照相的林彪不修边幅,江青就不客气地动员他刮胡子。林彪却说:“不用刮了,年纪大了,不要讲究了,有胡子没有关系,不想刮。”叶群为了打破僵局,忙劝林彪说:“江青同志亲自给你照相,胡子不刮了不好;刮了显得年轻,精神焕发。”林彪瞪了叶群一眼没说什么。

江青又劝说:“你是党的副主席,解放军的副统帅,照的相应该有领袖气派。”

两个干净利落的女人,不停地劝说一个不太干净利落的男人,林彪也就勉强同意刮了。

奇怪得很,林彪刮胡子和通常人刮胡子不一样,既不用热水湿一湿,也不用热毛巾敷一敷,更不用香皂、肥皂和剃须膏抹一抹,而是干刮。

林彪临时决定在江青住地刮胡子,可想而知,不太方便,没有带刮胡刀。他的警卫员李文普问我:“杨秘书,你有刮脸刀吗?”我说:“有,就用我的吧。”我的刮脸刀是“飞鹰牌”双面刀架,注有“中国制造”四个字,刀片也是飞鹰牌的,上面写有“中国上海”四个字。刀架上设计有现代京剧《红灯记》李铁梅手举红灯的图案,转动刀架时,出现远近、全身和半身两种图案。这副刮脸刀的刀架和刀片,现在我还完好地保存着它。我这并不是作什么纪念,而是别人用过了,我不愿意再用了。

林彪的胡子是李文普给他刮的。刮胡子时,林彪坐在一把普通的靠背椅子上,由于是干刮,所以刮得唰唰作响,他既不说疼,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我心里想,林彪这个人真够勇敢的。

林彪刮完胡子,在江青、叶群的陪同下,乘坐各自的汽车来到17号楼,谢富治专为江青布置的照相室。

江青进入照相室以后,一边摆弄着照相用的器具,一边对林彪吹捧说:“广大党员、广大群众和广大的解放军指战员都知道林副主席跟毛主席跟得最紧,对毛主席的著作学得最好,用得最活,对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举得最高。”

这时,林彪端坐着,一言不发,静静地等待着江青按动相机快门。江青调整好了焦距和灯光,马上就要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了。

“林副主席,请您把帽子摘掉好吗?我想给您照一张免冠相。因为我给您照相用的是顶逆侧光,您的帽檐遮挡了您的额头和眼睛的光线。”江青说。

林彪的头顶光秃秃的,平时出门总是戴着一顶帽子,江青叫他摘掉帽子,看样子很不情愿。但是,在那种场合,又不好说什么,于是,他不好意思地把帽子摘掉,扔给他的警卫员李文普。

江青等林彪摘掉帽子,第二次准备按动快门时她又说:“我觉得这样照还是不够理想,没有林副主席的特点,林副主席最好是拿一本《毛泽东选集》,两手捧着,真的是在看书,因为您学习毛主席著作是孜孜不倦的。”

叶群夸奖地说:“还是江青同志想得周到细致。”

江青立即叫我跑回10号楼把我的《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拿去,交给林彪。

我那本《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是人民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山东新华印刷厂印刷,1964年4月第一版,1966年改横排本,1967年7月7日济南第一次印刷,书号1001·750,每册5.5元。这本书至今我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可见,江青为林彪拍摄捧读《毛泽东选集》的照片,是临时动意。

平时非常怕光、怕风、怕冷、怕热的林彪为了照一张相片也只好听任江青的摆布,被八盏大灯的强光烤得满头大汗。江青递给他一条大毛巾擦了擦头上、脸上和脖颈上的汗水,重新摆弄好姿势以后,终于按动了相机的快门。在一旁观看的叶群,鼓掌表示祝贺。

此次照完相,林彪和叶群准备离开钓鱼台时,江青说:“林副主席累了吧?明天如果您身体和精神都好的话,请林副主席再来一趟,咱们与这里的工作人员和警卫战士合一个影吧?”林彪点了点头,接受了邀请。由于第二次照相的人数较多,需要照相的台子,于是,我请示汪东兴同志,他安排了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毛维忠同志负责办理。毛维忠要了两辆军用大卡车,于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从中南海怀仁堂后面把专为照相用的梯子运到了钓鱼台17号楼,摆放好。晚上,江青到17号楼看电影之前,还亲自检查了摆好的台子,表示满意以后,才放心地看她每天离不开舍不掉的电影。

6月10日下午2时左右,林彪和叶群又来到钓鱼台17号楼与大家合影。江青叫我请来了新华社摄影部的摄影记者兼副主任杜修贤,为大家拍照。杜修贤指挥大家(约50人)站队时,林彪操着他那浓重的湖北音调说:“前面蹲一排嘛。”这张照片,由于人数比较多,冲洗、放大的时间比较长,加之当时摄影部工作较忙,那张照片我们还没有拿到手,林彪、叶群就结束了他们的生命,这张照片也就石沉大海了。

江青为林彪照完相以后,将胶卷立即送给新华社摄影部主任石少华冲洗。两天以后,送来了照片小样,江青在小样上亲自作了精心剪裁,又送回新华社放大成16寸彩色照片。江青拿到已经放大了的照片,让我打电话叫姚文元和叶群到钓鱼台10号楼研究如何刊登的有关事宜。姚文元虽然对摄影艺术一窍不通,但是,他为了讨好林彪和江青,还是吹捧了几句,他说:“江青同志对摄影艺术有很高的造诣,甚至超过了专业摄影师的水平,把林副主席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精神通过这张照片完全表现出来了,这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情,我的意见,这张照片就叫《孜孜不倦》吧。刊登这张照片时,同时刊登主席的一幅照片,我叫《人民日报》发一条消息,我和他们一起措措辞。”江青说:“我看文元同志的意见好。叶群同志,你看呢?”叶群高兴地说:“好好好,我完全同意江青、文元同志的意见,江青同志还有什么作品,以后还可以陆续?发表嘛。”

1971年7月3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一条消息,预告说,将于8月1日出版的《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的合刊上,“都以单页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照片,刊登了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照片,这张照片把林副主席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了人们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林彪的这张照片发表以后,叶群给江青打电话说:“江青同志给林彪同志照的相太好了,这张照片不但有艺术价值,还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在社会上已经和继续产生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如此看来,形象教育有时比文字教育更有影响力。林彪同志看了以后非常高兴,他特别感谢江青同志的辛勤劳动,也热烈祝贺江青同志的摄影作品公开发表。我们也希望江青的其他优秀作品也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用以教育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江青看了叶群打来的电话记录以后,叫我立即回电话给叶群,她说:“谢谢林副主席对我的鼓励。摄影艺术是一个方面,主要是林副主席的形象好,同时又是学习毛主席著作最好、最高的代表。请林副主席保重身体,如果林副主席喜欢照相的话,我愿意给林副主席再照几张。”

林彪和叶群叛逃摔死以后,江青给林彪照相,并对林彪进行宣传的事,她只字也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