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时政谈屑
31366100000018

第18章 回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20年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1)

改革开放20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提供了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首先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如果没有高度的积极变革的思想境界,固守传统的旧观念,便不能锐意改革,也不敢对外开放。思想理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同全国一样,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1.抓领导、抓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步加强

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需要全党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近年来,宁夏各级党员干部,把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刻领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自治区各地、市、县(区)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各部门、各单位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做到两个文明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考核。银川市、石嘴山市的领导多年来坚持亲自参加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的制定,坚持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街道"脏、乱、差"过去是银川市的老大难,曾使银川市在全国城市卫生评比中位居倒数第一。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银川市成立了创建卫生城市指挥部,市长亲自挂帅,深入到街区,逐一检查落实,使城市市容、市貌大为改观,获得全国卫生城市进步奖。近年来,各行各业的领导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已成为宁夏群众性创建活动的一大特色。电力、铁路、交通等行业已基本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创建格局,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细化为具体内容,作为硬指标下达到各基层单位,作为争优创先的首要条件,同时也作为考核干部的一条重要依据,从而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正常运转、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给行业创建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力局所署的18个单位,现已有16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初步具备了文明行业的条件。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宁夏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思路逐步明确,工作方法逐步改进。各级领导认识不断提高,信心不断增强,领导肩上有担子,工作部门有责任,群众活动有目标,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2.抓载体、抓共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有新的突破

在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体的群众性创建活动中,宁夏各地、各部门注重以人为本,通过活动进行教育,通过教育推进活动。在城市主要以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为主体,深入开展了争创卫生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活动,提倡人们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损坏公物、不乱折花枝等,同时采取政府投资、社会支持的方式,改善公共环境设施,合力治理脏、乱、差现象。近年来,自治区先后召开了文明小区建设经验交流会,银川、石嘴山、吴忠、青铜峡、灵武以及固原、中卫、平罗等被自治区确定为首批创建文明城市的"五市三县",带头在市民中组织开展了向不文明告别活动和让街道亮起来、让马路净起来、让空地绿起来、让城市美起来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总结推广了银川化工厂、银川市解放街、银川郊区塔桥村、平罗县高庄乡、西吉县单北村等一批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示范点的经验。银川市解放街拓展后,加强了管理,并且装饰了广告霓虹灯牌,每到夜晚,五光十色的广告灯牌熠熠生辉,夺目耀眼、光彩照人,使古城银川更加绚丽多彩。宁夏化工厂在抓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设置专门机构,拨出专项经费,努力改善厂区容貌,现在这里楼无尘埃,地无碎纸,鲜花盛开,四季常绿,被人们誉为"花园式工厂"。

在农村组织开展了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建文明村镇活动。教育农民破除迷信、禁止赌博、提倡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用社会主义思想和新风尚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固原地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展了以培养"十星级文明户"为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重点抓好脱贫致富工作,对南部山区的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青铜峡市,是回族聚居的地区,驻防部队也比较多。十年动乱曾经造成了部队与地方之间的一些误会,也影响了回汉民族之间的团结。在军民共建活动中,驻军某部派出大量人员,主动与乡村、学校、工厂、医院、机关结成军民共建对子,同时派出车辆、拿出一些物资支援地方生产建设。地方和军队携手并肩,共同开展了"共唤社会真情、共献社会爱心、共张社会正义、共培社会净土"的"四共"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青铜峡市两个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也增进了军民情谊、促进了民族团结。这一活动在宁夏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了兰州军区、总政治部和中宣部的充分肯定。1995年,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上,青铜峡市的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同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也以较大的篇幅作了报道。在行业部门和"窗口"单位,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组织开展了以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为主体,以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为载体的职业道德建设活动。这类活动内容具体、各具特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如卫生系统开展了树立医德医风为主体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邮电系统开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鸿雁杯"竞赛活动,财贸系统开展了树立窗口形象的"春光杯"竞赛活动,气象系统开展了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的"春雨杯"活动,公安交警系统开展了学济南交警、文明执勤活动以及110报警服务为民排忧解难活动等等,深得群众的赞誉。这些活动在促进行业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扭转社会风气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群众在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持。全自治区各地群众性创建活动基本上形成了上下结合、城乡结合、条块结合、军民结合的网络和格局,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工农共建、城乡共建等各种类型的创建活动遍布宁夏,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治区颁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明单位管理条例》以来,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开展,截止1998年5月,宁夏已评选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163个、地市级文明单位583个、县(区)级文明单位225个,这些文明单位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宁夏的文明单位网络,使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范围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

3.抓基地、抓重点,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近年来,宁夏各地进一步加大了思想教育的力度,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新时期创业精神的思想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广大干部群众的道德水准和社会文明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自治区下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并先后编写发行了5万多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在全自治区确定了八里桥革命公墓、盐池革命烈士陵园等5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西吉将台堡和宁夏博物馆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和红军长征途经六盘山60周年之际,组织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在西吉举办了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将台堡大型纪念活动,组织了百部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展播等。在全自治区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各地突出抓了对青少年的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初步建立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德育教育序列,中小学普遍规范了升降国旗制度。在青少年中开展了成人宣誓仪式活动,开展了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道德、讲纪律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活动,提倡青少年把忠心献给国家、把热心献给社会、把孝心献给父母、把爱心献给大家、把信心留给自己。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也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4.抓典型、抓引导,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有了明显好转

抓好典型,树立榜样,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树立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在这支先进队伍中,有干一行爱一行的优秀战士刘森林,有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的先进集体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有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好税官王振举,有勤奋工作、鞠躬尽瘁的优秀宣传干部海正生,还有见义勇为、以鲜血谱写青春赞歌的好青年孙永峰、史苍等烈士……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讴歌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各有关部门通过举办表彰会、报告会等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出这些典型,让他们报纸上有名、屏幕上有形、广播上有声,成为宁夏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成为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明星。通过学英模活动的开展,弘扬了社会正气,在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召下,各地扶贫帮困、助人为乐蔚然成风,一些农村青年自愿组成义务服务队或农业科技小组,主动为周围孤寡老人、军烈属、困难户等提供帮助,在农忙季节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全民参与。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决心,那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互相促进,持之以恒,只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精神文明之风就能吹进千家万户,精神文明之花必将开遍神州大地。

二、富有地方特点的农村精神文明"231工程"

没有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就没有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没有农业现代化,也就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实施"231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宁夏地处内陆,不沿海、不靠边,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又是民族自治地区,总体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农业人口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76%。宁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总人口文盲率达90%以上。至1990年,全自治区465万人口中,15岁以上的文盲仍达102万人,占总人口的22.06%,农民人均纯收入592元。回族聚居的宁夏南部山区,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条件恶劣,劳动力素质低下,科技普及水平低,生产结构不合理,至今仍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农业经济形态基本上属于自然经济。1991年,回族文盲率仍高达46.4%。文化教育科技的落后状况更是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广大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加快农村科技进步的步伐,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于1990年9月正式提出了在全自治区广泛开展"扫除文盲、扫除科盲,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技术、学习经营管理知识,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活动,简称"231工程"(两个扫除、三个学习、一个造就)。这一工程的启动,标志着宁夏农村成人教育开始步入以科技扫盲教育为主要内容,有特色和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并且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实施"231工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