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时政谈屑
31366100000022

第22章 浅议领导班子内耗的成因及对策(2)

从以上列举的影响班子团结的因素来看,要想较好地发挥班子的领导作用,除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发扬敬业精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外,还必须有一个核心。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第一,从根本上来讲,任何一个班子都要有一个核心,这是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整个社会剧烈变革的历史过程中,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保证人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领导权威,使得领导层能够对改革的方向、进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没有权威,改革就会失控,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体现权威的重要手段,就是在领导集体中形成一个核心。

第二,一个班子中只能有一个核心,这有利于维护和保持班子的团结、统一。当领导班子遇到困难或者出现摩擦时,只有团结在一个核心的周围才能凝聚起来。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容易造成人们思想和利益上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强调维护一个核心,而是彼此寻找支持者,寻找与自己意见、利益相同的伙伴,你周围搞一帮人,形成个势力范围,他周围搞一帮人,形成个人势力范围,这样发展下去班子内就会出现小派别、小圈子,就很危险。事实证明,无论是哪一级的领导班子,如果它是多核心的,那它必然是低效率的。多核心的班子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出现分歧,便会彼此推诿、扯皮,互相不服,该及时拍板的拍不了板,久议不决,从而造成效率低下。相反,如果班子中只有一个核心,那么,依靠他的影响、他的威信,班子就会较快地作出决断,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一个核心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有着巨大的重要作用。一是稳定作用。通观各国、各政党或各个单位的领导集体的兴衰更替,我们便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领导集体能够长期执掌最高权力,那么这个集体中肯定有一个核心,反之,倘若它的领导集体频繁更迭,说明这个集体中肯定没有形成核心。一个领导集体能否持久、稳定,关键在领导核心,有一个核心,就能持久、稳定;没有核心,必然短命。二是决策作用。领导班子的主要职责就是决策。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班子的成员并不总是一致的。当班子中出现意见分歧,甚至各方争执不下时,核心人物的意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他的智慧、经验和威信,他的意见对其他人有很大的影响力,以他的意见为基础,班子成员往往能够达到一致。从这种意义上说,核心人物起着主要的决策作用,这种作用对搁置争议、减少扯皮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极大地提高班子的工作效率。三是协调、团结作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班子内的各个成员之间,出现这样那样的分歧甚至冲突是难免的,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核心人物能够以他特殊的地位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至于班子内出现激烈对抗,或使整个班子分裂为不同的小派别、小圈子。核心人物的这种协调作用,对增强凝聚力,保持班子内部的团结,是非常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四、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加强领导班子的协调与团结,消除内耗,使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必须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制度,而如何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则是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关键所在。民主是为了正确地集中,绝不能强调民主而否认集中,搞极端民主化;也不能强调集中而不要民主,搞一言堂、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证明,凡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的领导班子,积极的思想斗争就能正确开展,矛盾就能及时化解,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就协调、融洽,班子的团结就搞得好。反之,班子内部既缺乏民主,又缺乏集中,班子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难以避免,无法解决,班子不团结的现象就很严重。因此,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第二,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只是领导方法问题,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没有集体领导,许多重大问题无法正确决策;没有分工负责,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无法付诸实施和抓好落实。所以,不能只强调集体领导而不要分工负责,更不能因强调分工负责而不要或否定集体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扬民主,集中正确的意见,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少数人在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必须拥护多数人所通过的决议,不得在行动上有任何反对和抵触,要认真避免推诿扯皮、争功诿过等危害团结的现象发生。

第三,正确处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系。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班子团结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法宝。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动机和目的是一致的。光有批评,被批评人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就会产生抵触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光有自我批评,就会产生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达不到应有效果。只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开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领导班子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必须注意做到:一是坚持正确的方针。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积极的思想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二是坚持正确的态度。"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坚持原则,敢于直言,又本着对同志关心爱护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指出、分析存在的问题,诚心诚意帮助同志进步,不能从个人恩怨、成见出发,感情用事,图报复、泄私愤,伤害同志。对于被批评者来说,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热情欢迎同志们的批评,诚恳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三是坚持正确的方法。开展批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和风细雨,以理服人;既要坦率真诚,又要实事求是,掌握分寸;是什么错误就是什么错误,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就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四是主要领导要带好头。特别是一把手要率先讲真话,讲心里话,勇于进行自我批评,敢于揭"短"亮"丑",主动接受班子成员的监督;要有宽阔的胸怀、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要敢于坚持党的原则,严格要求同志,讲真理,不讲面子,对不良的思想作风和错误的行为不姑息迁就,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四,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增强党性观念的关系。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的党性和修养。理论学习是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需要,由于某些领导干部长期忽视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忽视和放松了党性锻炼,班子团结搞不好,党群、干群关系搞不好,严重削弱了党的领导,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各级领导班子成员都要自觉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特别要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名、权、利,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协调好班子内部关系,在党性原则基础上形成班子的团结。同样,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努力改造世界观,牢固树立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党和人民利益的观念,兢兢业业地工作,识大体,顾大局,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工作为重,以团结为重,在班子内形成团结合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良好风尚。

(原载于《共产党人》199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