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听解放军叔叔讲故事
31366400000010

第10章 抗击日寇捍卫祖国(4)

杨靖宇将军阵亡后,日本人岸谷隆一郎下令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将军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草根和棉花。日本侵略者大受震骇,惊为天人。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并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在吉林省通化市建成“靖宇陵园”。

神出鬼没的雁翎队

进入白洋淀,仿佛驶进了一座巨大的迷宫,沟汊交错,芦苇密不透风,难辨南北。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被3700条沟壕、12万亩芦苇、5万亩荷花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名为白洋淀,白洋淀也因此得名。

就是这迷宫一样的白洋淀,让当年的鬼子吃尽了苦头。抗战时期,这里是保定通往天津的水路,鬼子的大批物资的运输由此而过。为了巩固这一战略要地,鬼子在白洋淀周边修建了大批炮楼,烧杀奸掠,激起了白洋淀人愤怒的火焰。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白洋淀人举起了手中的猎枪,他们的武器以传统的猎枪为主,为了防止枪膛中火药受潮,经常在信口(点火处)插上一支雁翎,另外,他们以往围雁打猎时小船行驶多呈“人”字形,如雁群飞舞,雁翎队由此得名。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荷花淀里摆战场,专打凶残鬼子兵……”

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雁翎队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抗日英雄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芦苇丛中,伏击敌人的保运船。这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游击队由最初的数十人,发展到二百余人,主要以大抬杆(水上打猎的火枪)为武器进行战斗。

自1939到1943年的4年中,雁翎队在35次战斗中,有16次是一弹未发而制胜,所以有“淀上神兵”之称。雁翎队采用的是毛主席的游击战打法,打“闪击战”,打了就跑,从不做“亏本买卖”。他们打日寇、杀汉奸、端岗楼、打伏击,进行大小战斗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为“水上飞将军”。

1943年10月,雁翎队接到情报,4日将有日军押运的保运船经过白洋淀,敌人要把库存的军用物资以及抢掠的苇席、麻袋、大米等物品运往保定,伺机逃窜。雁翎队决定采取“闪击战”消灭敌人。当时的雁翎队只有37名队员,分成8组,分别布置战斗任务。4日凌晨,当日军船只进入埋伏圈时,队长郑少臣“啪”一枪,把鬼子哨兵打了个四脚朝天。正在玩牌的中队长三郎听到枪声,从船舱里钻出来。被战士们一枪正打中了他的右手。一个小战士跳上船,夺下了他手枪,活捉了“三郎”。这次“闪击战”雁翎队员共打死日军10人,活捉日伪军100多人,缴获枪支100多杆,有力地鼓舞了雁翎队士气。

浩荡的淀水,冬天里的冰面,迷宫一样的芦苇和荷花,都成了他们打击敌人的有利武器和屏障。他们头顶荷叶、口衔芦管潜伏在芦苇丛荷花淀里的形象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中的不朽经典。

勇敢光荣的雁翎队,抗战期间利用水上、冰上优势,与敌人交战近百次,战绩辉煌,被冀中军区评为“抗日先进集体”,后又受到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的接见、表扬。1945年8月,雁翎队编入冀中军区38团。雁翎队使用过的排子船和自制的武器,永久陈列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参加过雁翎队的近两百多名游击队员们大多作古,但随着“雁翎队”英雄事迹的传颂和以白洋淀军民抗日为题材的小说《新儿女英雄传》、《荷花淀》、电影《小兵张嘎》的发行和放映,白洋淀已驰名中外。

铁道游击队的传奇故事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8年抗战中,铁道游击队——这支活跃在敌人心脏地带的小型抗日武装,机智勇敢打击日本侵略者,书写出无数个传奇。他们的战斗,使敌人的运输线一次又一次瘫痪。他们截火车得来的武器弹药、布匹服装,在抗战困难时期成为抗日武装给养的有效补充。

枣庄的薛城区是有名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电影《铁道游击队》里“飞虎队”、“血洗洋行”、“飞车搞机枪”等一系列的惊险场面,也曾在这里真实地发生过。

1938年5月,日军占领枣庄后,在此驻扎了一个团的兵力,开始对这里进行疯狂掠夺。当时,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转移到了抱犊崮山区,总队选派两个排长洪振海和王志胜到枣庄建立了抗日情报站。

洪振海在枣庄潜伏下来后,迅速在火车站附近建立了秘密情报站。王志胜以搬运工的身份,打入日本人开办的“正太洋行”。1939年11月,洪振海召集6人,在枣庄情报站的基础上秘密成立了一支队伍。因为主要在铁路线上活动,洪振海将它命名为“枣庄铁道队”。

1940年2月,苏鲁支队正式将铁道队纳归直属,同时任命洪振海为铁道队队长,王志胜为副队长,并抽调三营副教导员杜季伟任政委。铁道队开始向临城方向转移,公开打出“鲁南铁道大队”的旗号。初期的铁道队员不多,十来个人。有一年冬天,战士们还穿着夏天的衣服,部队急需过冬的衣服。在得知日军由青岛开往上海的列车上有“洋布”后,队员就在铁路上从日军手里搞了一大批布,还有几百套军服。老百姓推着独轮车,浩浩荡荡地运到了山里。那个时候,铁道游击队本身就与老百姓联系非常密切,队员们吃住都在老百姓家,平时就是普通农民,和各村老百姓一起做农活,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扔下镰刀就扛起枪。有时,老百姓也靠铁道队从日军那里抢出来的物资生活。铁道队人员少、弹药少,为了方便行动都是短枪,很少和敌人正面冲突。主要以偷袭敌人、破坏铁路、炸毁桥梁等方式开展斗争,队员们经常会一个人带着保险拴(短枪),挎着草叉子(鲁南农民常用的一种篮子),化装成村民,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和盘查,搜集和传递情报。在铁道上打鬼子的时候,铁道队的队员或者事先上车,或者中途上车,火车上、车站里一般都有自己的人(内线)。

鲁南铁道大队,以山东的微山湖为依托,在附近的3条铁路上,打票车、截货车、扒铁路、炸桥梁,神出鬼没,经常切断日军运输线,给侵华日军造成了不小的威胁。铁道队的队员个个都是一身是胆、身怀绝技的铮铮男儿。截军列、打洋行、扒火车、炸桥梁,一些老队员都是很熟练地在火车上爬上跳下。鲁南铁道大队因为神出鬼没被日军称作“飞虎队”。

充满传奇色彩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至今还在广为流传着。即便在侵华日军眼里,他们也很有名气。最后他们把鬼子打得很头疼,鬼子来跟他们谈判,让他们不要打鬼子,并打算跟他们做生意,想要买微山湖里的一种特产。1945年,一个日军联队投降时,日军的大队长声称只向“飞虎队”交武器。

为了沟通苏北、山东抗日根据地与延安的联系,铁道游击队与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一起建立起微山湖秘密水上通道,时常由此护送苏北、沂蒙山区的中共高级干部过铁路线。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仅1943年一年,他们就安全护送过境了300余名干部。此前,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过津浦铁路时,也是由铁道游击队护送的。

在微山湖,有一个叫五柳渡的地方,是当时通向延安的一个秘密渡口和重要通道。正在待命的铁道队忽然接到鲁南军区的通知,要他们护送一个工作队通过津浦铁路去延安,队中有一位代号为“0号”的首长,务必要保障他的绝对安全。这个“0号”首长就是刘少奇。这也是一直到“0号”首长平安到达目的地后发来电报,落款上写着“刘少奇”,他们才知道的。陈毅赴延安在此上船时,曾写下了“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的诗句。

左权殉难十字岭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访谭吐血花。

这是1942年6月15日朱德总司令为纪念在太行山辽县的十字岭战斗中为国捐躯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写下的诗篇。从此,十字岭与左权将军的名字永载中国革命斗争史册。

左权,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蹬陵县黄茅岭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当袁世凯签订卖国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出后,年仅9岁尚在小学读书的左权,出于爱国义愤,也用纸写了“毋忘五七国耻”六个大字贴在背上,沿街宣传,以唤醒群众。因为家里贫穷,他在叔父资助下只在绿江中学读书一年。程潜将军在广东所主持的洪武堂在蹬陵招生,左权便去了洪武堂。之后,左权与张际春等二十几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左权在广州曾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军排长、连长职务,后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参加统一广东的东江战役。后来去过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到苏区工作,历任红军学校教官、野战司令部作战科长、红军第15军政治委员、军长,1933年调任红军第1军团参谋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代军团长,抗战爆发后,左权即任八路军副参谋长辅佐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开辟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战斗在太行山上。

1940年,他随总部到达辽县麻田镇,在此期间与刘伯承合译了《苏联工农红军新的步兵战斗条例》,写下《论坚持华北抗战》、《袭击战术》等许多军事论文。并辅佐彭总指挥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粉碎日军“三路围攻”和“九路围攻”等战斗。

1942年5月,日军36师团、第8混成旅团共3万余人,采取远距离袭击的战术,妄图合击八路军总部,彻底摧毁华北抗日指挥机关。

5月19日,日军从平定、昔阳、元氏、赞皇等地连续合击测鱼,和顺的日伪军合击松烟、拐儿镇进至上庄、下庄地区。同时,西线长治、武乡、辽县县城及东线武安之敌,分别合击黎城县的砖壁、桐峪及阳邑等地后,也向华北腹地——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的麻田一带急进。至24日夜,日伪军已构成了对麻田附近的姚门口、青塔、偏城和北艾铺地区的合围。这时,总部和北方局机关大部分已转移至外线,仅有部分人员及掩护部队(385旅一部)尚未转移。

25日,总部、北方局机关等单位的人员转移至麻田东西的十字岭(距麻田约17公里)时,与敌道通,这时万余日伪军从四方压缩,以南艾铺为目标进行“铁壁合围”。日军集中炮火,并以6架飞机疯狂轰炸,被围的八路军奋起应战。当时,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罗瑞卿主任等领导同志当机立断,决定了突围方案,左权奋勇承担了指挥突围的重任,他那“太行山压顶不动摇,誓死保卫总部安全转移”的大无畏精神,激励了全体将士,在他的指挥下,八路军一部依据山头险要地势坚决抗击日伪进攻,一部掩护总部首长,机关人员和人民群众,分西北南三面奋力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