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08年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6000多名官兵听令而行,连夜火速奔赴前线,路断了下车急行军,摔倒了爬起来追赶部队,仅用两个小时就全部到达指定地域,在70多公里长的阻滞地段摆开了决战阵势——这是多么的神速!官兵们顶风冒雪,机械推、钢镐凿、铁锹铲,破冰开路,手裂了忍着痛不下火线,疲惫了咬着牙接着干,在路面积冰反复破、反复结的情况下,与肆虐的冰雪展开“拉锯战”,连续鏖战75小时,以最快速度打通了各个“咽喉”地段——这是多么的顽强!官兵们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昼夜坚守在凛冽寒风中,坡陡路滑甘当路标,一人一车耐心说服,铁面无私维持秩序,用责任、理智和热心把交通堵塞的混乱局面扭转过来,保证车辆有序通行——这是多么的可贵!官兵们帽檐上挂着冰,眉毛上结着霜,渴了咽把雪,饿了啃口干粮,有的主动将棉衣脱下来给受困的群众御寒,有的把自己的干粮分给群众——这是多么的真诚!
这就是人民群众为什么在路边塑起雪碑,刻上“解放军万岁”的字样。这是人民对子弟兵的最高褒奖。“京珠铁人”、湖南郴州军分区政委魏永景始终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段,带头破冰、带头救援、带头指挥交通,即使摔倒在冰雪上,脑部受伤,口吐鲜血,仍然坚守岗位,连续奋战近200个小时,他的事迹感动了湖湘,感动了中国。
在冰雪覆盖的公路上,只见几十台野战炊事车一路摆开,官兵们忙碌着烧水做饭,滞留旅客排着长队有序地领取热食。4天前,受困在这里的2万多名司乘人员,正在忍饥挨饿。让滞留旅客有饭吃、有水喝、不受冻,成为第一需要,成为救灾工作的头等大事。军区某炮兵师紧急出动40多台车辆、400多名官兵,紧急赶赴4个群众被困点,紧急启用野战主食加工车和炊事车,昼夜24小时,人车不停地为滞留旅客烧水做饭,每半小时送出500份饭菜。炊事员曹广科一昼夜蒸馒头包子一万多个,煮稀饭60多锅,但自己一天只吃了两顿饭。
由于4个偏僻村镇进出道路被大雪封堵,连州4000多名群众被大雪围困近10天,生命危急。广东省政府请求部队出动救援。部队从凌晨开始,紧急启动装甲输送车向冰封雪盖的连州西江镇挺进,官兵们破冰开路,装甲车随后跟进,克服艰难险阻,履冰前进35公里,为受困10天的山区群众运送了25吨急需的食品和御寒物资。
2月14日出版的《广州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用半个版面的大幅照片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找在广州火车站执勤时累得“站着睡觉”的4名子弟兵。经过寻找得知,他们是驻粤某师装甲团的三级士官欧晨艳、一级士官龙福勇、一级士官黄勇茂、一级士官黄金华。他们在火车站执勤的日日夜夜里,连续39个小时只站着睡了15分钟。看到这张感人肺腑的照片,广州的市民心疼了,回家的人们落泪了。这4名战士成了新闻人物,成了抗冰雪期间最可爱的人的“形象大使”。广东雕塑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许鸿飞,满怀激情为这4名战士浇铸了一座巨大的铜像——风雪子弟兵。
这样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了,多得数都数不清。这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6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人民军队始终是伟大祖国的坚强柱石;中华民族有着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和强大凝聚力。抗冰雪斗争作为一块丰碑已经载入共和国史册,岭南高大挺拔的木棉英雄花开,楚湘漫山遍野的杜鹃争芳斗艳,八桂壮乡的山茶格外耀眼。“江山如此多娇!”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创造千秋伟业,重铺万里春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1小时挺进汶川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10余万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在最短的时间里,从四面八方迅速赶到地震灾区,他们舍生忘死,不怕困难和疲劳,从废墟中抢救出成千上万的遇难群众,大大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他们所到之处,给人民群众带去的是希望、是生命,他们不愧是21世纪最可爱的人。祖国将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人民群众将永远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最高、波及面最广,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地震突如其来,震前没有任何征兆,十几秒的时间,震中所在的汶川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公路中断,电力中断,通讯中断,全国人民万分着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指示,要采取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汶川。
5月12日16时,武警总部向武警某师下达了命令:紧急救援汶川。半小时后,师参谋长王毅带领600名官兵,从距汶川255公里的马尔康出发,挺进汶川。600名官兵在师参谋长王毅带领下,遇到的第一个险地就是一个叫杂谷脑的隧道。这条隧道长1500米,余震不断,碎石掉落在车顶上,发出吓人的响声。王毅指挥着车辆拉开距离,慢慢前行,以减少震动。王毅紧张地盯着手表,5分、10分、15分,当最后一辆车开出隧道时,他们的心才放了下来。
车队行进到夹壁乡二道桥时,又一次发生余震。汽车剧烈地颠簸着,石块如雨点般落下来,王毅的指挥车挡风玻璃被砸碎,玻璃碴子溅了他一身。不好,又要余震塌方。王毅抓起对讲机,大声喊道:加速前进!车轮飞快的旋转着,拐弯时后车轮都晃了起来,稍一不慎就全翻下沟去。车队过去不到一分钟,只听一声震天响——半边山崩塌下来,瞬时间埋断了道路。官兵们和死神擦肩而过。
12日晚,官兵们来到距离汶川县城92公里的古尔沟,他们看到严重的山体滑坡已经阻塞了道路,被砸烂的汽车横七竖八地躺在沟里,遇难者的遗体使人目不忍睹。深夜,是继续前进还是等待天亮再走?王毅知道,前面会有无数的塌方和泥石流,会是一条生死之路,但他又想到,这条路揪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是一条十万火急的救命之路。只有一个选择: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赶到汶川!
车辆通不过了,王毅组织200人的突击队,徒步挺进汶川。天漆黑,还下着大雨。两三个人打着一个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陡峭的斜坡上,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湍急的江水,稍不当心就会滑入江中。突击队员王本何一不小心,被乱石绊倒,差一点坠落悬崖,幸亏抓住一丛灌木,才没有丧命。乱石不断滚下,防不胜防。王毅命令战士5人一组,拉大距离,尽量不出声,仔细听声响,判断有没有石块滚落。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突击队才走出了古尔沟。
天亮以后,突击队来到高家庄。这一段路更险峻,右侧的山崖上悬着很多巨石,摇摇欲坠,松土夹杂着石块,时不时像瀑布一样倾泄而下。王毅冲在最前面,只听到身后的通信科长大喊了一声:“参谋长!快跑!”王毅向前猛跨一步,一块脸盆大的石头砸了下来,又一次死里逃生。13日傍晚,突击队来到一个羌寨,做短暂休息。很多战士一坐下来就睡着了。13日晚上9点,突击队到达距汶川不足5公里的桑坪电站,天又下起了滂沱大雨,道路已被阻断。向村民打听去县城的路,才知道只有一条古栈道,但多年没人走过,非常危险。王毅说:“只要是路,我们就敢走!”
古栈道悬在半空中,最窄的地方不到一尺,下面就是汹涌的岷江。栈道的木桩已经腐烂,又湿又滑,只能紧贴石壁一步一步往前挪。王毅走在最前面,小心翼翼,快到头的时候,脚踩的一根木头“咔嚓”一声断了,王毅死死抓住一条树根,使出全身力气,才够到下一根木桩。不到两公里的栈道,走了两个多小时。
突击队终于进了汶川县城。王毅立即向领导报告,使中央及时了解了汶川的情况,并组织了救援工作。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挑战死亡的威胁,给灾区人民带来生的希望。
一切为了救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某红军师接到救灾命令,急速奔赴灾区。
5月13日凌晨1点,某红军师的官兵急速赶到北川县城的时候,到处一片漆黑,只听到山上石头滚落的声音和遇难群众的呼救声,官兵们不顾劳累饥饿,立即投入抢救遇难群众的战斗。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在一栋坍塌的房屋前,官兵们听到废墟里有孩子在呼救,声音很微弱。官兵们赶紧用双手扒开瓦砾和砖块,透过缝隙看到一位遇难的母亲,她僵硬的手臂还紧紧地护着自己的孩子。官兵们看到这一幕,无不动容。小女孩这时候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官兵们赶紧从缝隙中给她喂水。小女孩着急地问:“叔叔!我什么时候能出去啊?”黄连长说:“小妹妹!咱们数数吧,从1数到200,你就可以出来了!”
小女孩天真地用稚嫩的声音开始数数,每数一个数,官兵们的心就紧缩一次——能救出小女孩吗?小女孩的声音越来越弱,官兵们的心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余震又发生了,碎石土块不断地砸在官兵们的身上、背上。大家完全不顾,一心想把小女孩救出来。官兵们拼命地用手挖、用手刨,终于把小女孩从废墟中救了出来。10多名官兵,踏着泥泞的山路,护送小女孩到救济点去抢救。快走到山口的时候,正好碰上前来视察灾情的温总理。温总理见状急忙走到路边,给小女孩让开一条通道。
5月14日23时10分,济南军区某步兵旅奉命火速赶到一个叫银厂沟的地方进行救援。银厂沟在震前是一个国家4A级旅游区,纵深30多里,有800多家宾馆,地震后全部垮塌,当地的不少村民和游客急需救援。
先头官兵向旅长唐岩峰请示:“哪里是主攻方向?”旅长回答说:“老百姓的求救声就是主攻方向,哪里有幸存者就往哪里冲!”部队来到一个叫响水沟的地方。突然,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抱住旅长的腿,哭喊着说:“解放军叔叔,快救救我的爸爸,他还被压在下面!”旅长一把把浑身都是泥泞的小女孩拉到怀里,心想,自己也是一个父亲,怎能眼看小女孩失去父亲呢?还没等旅长命令,战士们就冲了上去,用手扒,用锹刨,可是,小女孩的父亲已经停止了呼吸。小女孩趴在父亲身上痛哭不止,旅长含泪下了一道命令:“加快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就是用手扒,也不能落下一个幸存者!”
在陡红岩附近,一个村长来报告,山上还困着4位老人。陡红岩那儿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一条仅有的羊肠小道也被震落的山石堵塞。侦察连长带领5名侦察兵用砍刀在荆棘丛中开辟通道,在陡岩峭壁上放下绳索,10几名抢救队员紧紧跟在后面,经过了3个多小时,4名被困老人终于找到了。4位被困老人找到了,可是,怎么送下山来呢?4位老人两位腿部受伤,还有一位80多岁了。请求直升机支援,联络不上,情况很紧急。旅长指示侦察连长,不管采取什么办法,一定要尽快把老人送下山去。突击队员们用背包带把老人捆在背上,前后两个战士护着,贴着岩壁,拽着绳索往下背。余震不断,突击队员把老人挡在身下,任凭飞石砸在自己身上。4个小时以后,4位老人被安全送下山,可突击队员人人都挂了彩。在山下望着这一幕救人情景的群众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在一座四层楼的废墟里,战士们看到残垣断壁上还挂着大红喜字,老乡们说:“地震时正在办喜事,人都被埋了,真惨啊!”旅长下令立即抢救。钢筋水泥的楼板和倒塌的墙壁层层叠叠压在一起,老乡们心痛地说:“不要把战士们累坏了,压在下面的人已经……”旅长坚定地说:“灾情不等人,我们多坚持一会儿,就可能多救出一个幸存者。”
战士们顾不上吃饭,休息。轮班挖掘,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救出一个叫何燕兰的老人,这位老人已经被埋139个小时。老人的儿孙们紧紧握着旅长的手说:“我们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感谢解放军,你们是我们家的恩人啊!”
解放军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的亲人,是人民的恩人,是人民最值得信赖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