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继帝位后,尊吕后为皇太后。吕后遂以皇太后的身份操持军国大政。吕太后在维系刘氏家族天下的局面的同时,竭力为吕氏家族争取更多的权益,封吕氏子弟为诸侯王。吕太后十分疼爱女儿鲁元公主,竭尽全力地想给女儿一家更高的荣耀、富贵。只可惜女儿的头衔只能到公主、侯爵夫人,女婿也只能是个列侯爵位。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牢牢控制皇权,吕后以皇太后的权威把外孙女许配给儿子。这样,儿子是君临天下的皇帝,外孙女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此时的惠帝早已心灰意冷了,当他看到母后鸩杀刘如意,把风华绝代的戚夫人变成惨不忍睹的“人彘”时,深感震惊,为此他大哭了一场,之后就病倒了。一年后,惠帝的病略有好转,但想起种种不如意的事和母后的所作所为,遂上书母后,把军国大政交给她,自己不再理政。此举正合吕太后的心意,所以吕雉欣然同意。从此,天性仁厚的惠帝便对一切灰心丧气。他放弃了所有的希望,终日饮酒作乐,朝政、家事以及他的冠礼、婚礼,全凭母后摆布。
吕太后为儿子和外孙女举办了空前盛大的婚礼,她亲自制定婚姻仪式,拿出黄金两万金作为聘礼,这相当于当时两千个中等人家的家产。
张嫣字淑君,长得很漂亮,姿容秀美、典雅端庄,她的父亲即鲁元公主的丈夫、宣平侯张敖,长得一表人才,知书达理;母亲鲁元公主温淑娴雅,气质高贵,仪容飘逸。张嫣在儒雅的气氛中长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尽管年纪尚幼,却无法掩饰其娴静、高雅的气质,加上她天生丽质,如同花神一样,所以,惠帝很喜欢这个秀外慧中的小外甥女,经常把她招进宫来,赏赐她一些小礼物。然而,作为外甥女的喜欢和作为妻子的喜欢是完全不同的,让这两者合二为一,惠帝刘盈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此时,刚满9岁的张嫣坐在凤辇上,正用惊奇的眼神看着灯火通明的皇宫。这座皇宫她并不陌生,她常常和父亲母亲来这里朝拜外祖母和皇帝舅舅。今天的皇宫格外辉煌,格外漂亮,所有的人都穿着最为华丽的衣服,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可是……
张嫣偷偷地掀起红盖头的一角,看了看站在大殿门前的舅舅。一袭华丽厚重的礼服裹在刘盈羸瘦的身体上,他的脸色那样苍白,青白的嘴唇似乎在发抖,他的眼睛里似乎还闪动着泪光。舅舅是怎么了?
许多天以前,母亲告诉她,她即将成为舅舅的新娘,成为大汉朝的皇后。皇后不是应该很威严吗?就像外祖母一样。自己真的能做皇后吗?她不知道,母亲只是告诉她,做了皇后就可以天天和舅舅在一起了。她喜欢舅舅,更确切地说,她很崇敬舅舅,因为舅舅总是那么温文尔雅、宽厚仁慈,而且舅舅聪慧过人,他懂得很多道理,还会讲很多古代的传说、故事……
凤辇终于停了下来,舅舅枯瘦的手颤巍巍地伸到了她的眼前,她慢慢地伸出白皙柔软的小手轻轻地搭在了舅舅的手上。舅舅的手瘦弱而冰冷,似乎还在发抖。大红盖头遮住了她的脸,她只能低着头顺从地跟着舅舅往前走,然后就是拜天地、拜祖宗、拜皇太后……张嫣认真地在司仪官的指导下完成着每一个礼仪,几个礼行下来,她小小的头颅已被沉沉的凤冠压得抬不起来了。但是,她知道,仪式一结束她就正式成为大汉朝的皇后了。
隆重的大婚仪式之后,惠帝不得不接受外甥女突然成了妻子的现实。可是,刘盈对此无法无动于衷!可是又能如何呢?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他只能消极地反抗着,让这种乱伦的婚姻只具有一种表面的形式。
于是,他更加沉湎于酒色中,整天和宫女、男宠私混,饮酒作乐、自暴自弃,不愿亵渎他的小外甥女,而且还有意冷落、疏远张嫣。
面对惠帝的冷淡,年幼的张嫣由开始的不解,渐渐明白了这场婚姻的畸形与不伦。张嫣知道,她和舅舅的婚姻是宫廷权力争斗的产物,从她嫁给舅舅的那一天起,她注定要一辈子过着高贵而凄苦的生活。从此,张嫣失去了属于她这个年纪的天真无邪,终日呆在深宫内院之中暗自神伤。
吕后曾想方设法让张嫣生子,但张嫣却始终没有怀孕。后来一个宫女怀了龙种,吕太后就令张皇后谎称怀孕,待那个孩子生下来后,就夺过来说是皇后之子,并杀死了这位宫女。后来还千方百计地说服惠帝将这个孩子立为太子,张皇后对此啼笑皆非,却也同惠帝一样无可奈何,只是一切听任摆布。张嫣的心里清楚,惠帝的心里也很清楚,他们依旧是舅舅与外甥女的关系,从没过过夫妻生活,怎么会有皇子出生?
公元前188年,年仅23岁的汉惠帝刘盈在未央宫驾崩。皇太子继位。史称“少帝”,12岁的张嫣成了皇太后。朝政依旧由太皇太后吕雉把持,在吕雉的专权下,皇太后张嫣没有任何权力,只是孤独地活着。
到了公元前184年,少帝已经渐渐长大了,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小皇帝对杀害他生母的太皇太后和冒称他生母的张太后极其愤恨,说:“太皇太后怎么能杀我生母而以太后冒称?哼!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报仇。”有人将少帝的话密报太皇太后。吕雉大惊失色,亟令把少帝幽禁在永巷,过了几天,太皇太后对朝见的百官说皇上病情严重、丧失理智,难以君临天下,另立惠帝之子恒山王刘弘为帝,年幼的少帝被鸩杀了。公元前180年,临朝听政的太皇太后吕雉驾崩,高祖老臣周勃等人发动政变,诛灭吕氏外戚,杀掉刘弘。迎立高祖之子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惠帝皇后张嫣被褫夺太后称号,幽居未央宫北面的北宫。
北宫是一处极为幽静的院落,朝野都知道张皇后与诸吕乱政无关,因而没有在诛灭诸吕时杀死她。她生活在北宫中,无声无息,日出日落,整整幽居了十七年。
公元前163年,张嫣默默地死去,年仅37岁。入殓时,宫女们含着泪水,替她净身。结果,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宫女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人到中年的张皇后竟然冰清玉洁,依然是一个处女!
张嫣没有葬礼,没有墓志碑文,连封号也没有,只是被习惯性地称为孝惠皇后,安葬在惠帝的安陵园里,就连她的坟墓也是简陋而粗鄙的。
稳固基业,承上启下
历史上,由于惠帝母亲吕后的强悍和颇有作为,惠帝完全被她的政治阴影所笼罩,再加上英年早逝,因此,刘盈一直被描绘成一个起初懦弱无能,然后饮酒作乐,毫无作为的软弱皇帝。事实上,刘盈并不完全是一个不思进取的皇帝,他虽然无法像其他有作为的皇帝那样能雷厉风行地做事,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短短七年的统治中,为巩固汉朝江山做出的贡献。
汉惠帝即位后,基本上继承了汉高祖时的各项统治政策,而且有高祖生前为他指定的一批有经验的大臣辅佐,因此,惠帝在位期间,汉朝在政治上没有发生大的波动。
汉惠帝在汉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使西汉王朝的统治更加巩固,惠帝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汉朝的综合实力继续向前发展。在这些统治政策中,无为而治的思想表现得尤为明显。
大赦天下,稳定民心
历代新皇帝登基,无不要大赦天下,以示新皇帝的恩德,泽被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汉惠帝登基之后,也首先宣布大赦天下,对于犯有各种罪名的刑徒囚犯,都不同程度地给予减免,能放一条生路的死刑犯,绝不会轻易杀掉。对于普通的百姓,则通过加爵位和减轻负担的形式予以奖赏。各种官吏和有功之臣,也普遍得到了赐爵和赏金。这些恩德的形式,显示出惠帝关心天下黎民苍生,稳定了文武大臣、军民之心,营造出了一种稳定、繁荣的社会气氛,为进一步采取措施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从民众心理的角度来看,皇帝的更替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过渡与开始,往往会昭示着某种不稳定的因素,惠帝上台后采取的这些稳定社会各层民心的措施是非常成功的。
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为了恢复、发展经济,惠帝继续大力推行高祖时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即位伊始,他便下诏书减免天下的田租,恢复原来实行过的十五税一的政策。因为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全国的政治局势不是很稳定,在地方上常常发生诸侯王叛乱;在外部,匈奴不断滋扰。因此,刘邦为了对内平定叛乱,对外迎击匈奴,使国家的开支大大增加,不得不向百姓多征收一些赋税。惠帝即位之后,国内的叛乱已经平定,政府用兵大大减少;匈奴也因为和亲政策不再骚扰边境,国家也不再需要大量屯兵于边境,负担一下子减轻了不少。所以,惠帝便下令取消了增加的赋税,重新恢复了十五税一。这对农民来说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发展社会经济,稳固社会局面
惠帝在促进人口的迅速发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推动商业发展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
由于长期的战争和经济的落后,惠帝时期国家的人口还是很少的。为了鼓励生育,促使人口增加,惠帝下诏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女子到了15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5倍的算赋。如前所述,算赋是一种成人的人头税,汉代的人头税是比较高的,每一个成年人的人头税是每年120钱,即为一算。女子成年还没有出嫁就要征收600钱的人头税,这看起来是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实际上是变相地强迫女子在成年之后必须立即出嫁。这对促进人口的增长,增加劳动力的数量,推动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他还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对于成绩突出的农民还免除其徭役。
高祖时期,因为国家缺乏粮食,各种物品极缺,一些投机商人往往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和百姓的生活。因此高祖采取了严厉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人进行严厉的限制和不遗余力的打击。这样,高祖时期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工商业却因此停滞了下来。惠帝的时候,国家的统治已经相当稳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也有所增强,粮食等物品供应基本充足,不再害怕投机商人的操纵。为了繁荣经济,稳定社会,惠帝放宽了对商人的限制,除了不准商人做官、征收相当于农民的两倍的人头税之外,其他的各种限制都予以废除。惠帝的商业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西汉的经济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从而结束了汉朝建立以来社会相对不稳定的局面。
解除思想禁锢,复兴百家思想
汉惠帝在思想、文化政策方面也做了较大调整,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公元前191年,汉惠帝下令废除“挟书律”,对各种思想开始实行解禁。“挟书律”是在秦始皇焚书时实行的一项法令,规定除了允许官府有关部门可以藏书外,民间私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之书必须交给郡守焚毁,胆敢私藏者一律处以族刑。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因为刘邦不喜欢儒生,责怪他们多嘴多事,就把“挟书律”也保持了下来。“挟书律”极大地遏制了当时思想、文化的发展,因此,惠帝很有魄力地废除了这一法令,从而使得思想文化的发展摆脱了一定限制,民间藏书纷纷出现,黄老思想取代了法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长期受到压抑的先秦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也开始复兴,并逐渐活跃起来,其中不乏很多对治理国家有益的思想,也为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被确认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汉惠帝推行这项思想解锢政策,不失时机,可以算得上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文化、思想的复兴。从此,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开始了良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汉民族的文化繁荣。这一点,汉惠帝功不可没。
和亲匈奴,稳定民族关系
在民族关系的处理上,汉惠帝效法高祖,继续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此外,惠帝对民族关系尤其是对匈奴的关系也处理得比较妥当。高祖时期,刘邦征战数年,率领几十万军队出征都不能取胜,惠帝吸取了高祖的教训。一方面,继续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于公元前192年,以宗室女儿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另一方面,面对匈奴不断骚扰边境的行为,惠帝也采取了隐忍政策,不与匈奴争强,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使得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得到稳定。
惠帝时期的军事实力是远不如高祖时期的,惠帝本人及其手下大将的军事能力也不及高祖,因此在战不能取胜的情况下采取和亲的政策,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这也显示出黄老思想对汉初统治思想的深刻影响。
修建长安城,增强汉朝的对外影响力
惠帝在位期间还有一件事情值得称道,这就是对长安城的修建。刘邦将汉朝的国都设在长安后,只建造了长乐宫和未央宫,但没有修筑城墙。当时汉朝和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长安城的国都形象亟须完善。为了显示汉王朝的强盛,增强汉王朝的对外影响力,也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封建王朝的中央机构,于是惠帝决定大规模地整修长安城,并修筑长安周围的城墙。这项工程从公元前194年开始动工,到公元前190年完成。整修后的长安城,周围有65里(实测为25100米),四面有12座城门,每面有三座,其中以宣平门最为重要,是当时出入最频繁的城门。而每个城门又都有三个门道:左道为出,右道为入,中间的“驰道”专供皇帝使用。在城墙修筑完工后,第二年又在城中修建了“西市”,并对秦时最大的粮仓——“敖仓”进行了改建。可以说,汉长安城的规模在汉惠帝时已经基本完成。
汉惠帝所修建的长安城在当时的世界上赫赫有名,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华美的都城,只有欧洲的罗马城可与它媲美。
值得注意的是,惠帝大规模地修建长安城是在农闲的时节进行的,他尽量避免耽误农民的农时,减免劳役的数量。长安城的修建是分五次进行的,建筑日期大都选在较为清闲的正月,每次持续一个月左右,正好利用农闲的时间。惠帝还注意征发的规模,人民的负担与前朝相比要小得多。
在完成长安城的修建后,汉惠帝的生命也走向尽头。惠帝的一生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这主要在于他性格上的弱点,如果他能够果断坚毅,或许也能够和后来的文帝、景帝一样有更大的作为,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圣主明君。但生活在独断专行、残忍毒辣的母亲的压制下,刘盈却逐渐变得心灰意冷、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以纵饮淫乐排解心中愁苦,最终英年早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刘盈死亡之谜
公元前188年,年轻的刘盈在未央宫驾崩,结束了自己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年仅23岁,谥号“孝惠”皇帝。
惠帝风华正茂,正值青春盛年,怎么会如此早地就死了呢?对于汉惠帝之死,有人说他是纵欲过度而死;有人说他是郁郁寡欢而死;也有人说他是受了刺激而死;还有人说他是被他的母亲吕太后活活折磨而死……总之,惠帝的死不是寿终正寝,而是窝窝囊囊、不明不白、不清不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