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31495500000021

第21章 第五编品读李煜(2)

李璟倒也说到做到,他即位的当年——保大元年(公元943年)就下令将政务交给弟弟齐王李景遂全权处理。四年后,他正式宣布册封李景遂为皇太弟。李璟自己的嫡长子李弘翼则升为燕王,封副元帅。李弘冀性情严苛,治军甚严,立下了不少军功,在军中的声望日隆,于是便越来越不能忍耐自己必须“屈居”于叔父之下的现状。为什么李不满意自己的嫡长子,不愿意把皇位传给他呢?有人认为李璟文人气太浓,胸无大志、性情懦弱,只知道填词打马球,实在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材料。但是也可能是李看出自己这个儿子太有大志,太有霸气了,所以才不能放心把自己的国家交给他。因为根据当时的形势来看,南唐国势衰弱,所需的是品性稳当的守成之君而不是创功立业的霸主。聪明人用错了劲儿,比笨人更能造成大危害。事实证明了李的远见。李璟即位后,便立刻违背父亲李“保国安民”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很快消灭了因继承人争位而内乱的马楚及闽国。不久,他将南唐的疆域由二十八州增为三十五州。他在位时,南唐的疆土最大。不过李璟被胜利冲昏了脑袋,开始变得奢侈无度,宠信冯延巳、冯延鲁、陈觉、魏岑、查文徽为非作歹坑害百姓,被时人称之为“五鬼”的奸媚小人,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与此同时,这位充满霸气的国君与邻国的关系越来越差,最终变成了众矢之的。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后周世宗柴荣亲自领兵侵入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的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并以后周的正朔为年号(时年为后周显德五年),以如此惨重的代价,才换来了剩下的半壁江山苟且偷安。打了大败仗的当年三月,“皇太弟”李景遂自觉自己无力扭转南唐的溃败之势,寄望年轻的侄儿李弘翼能够挽回国运,便一连向李璟交了十封辞职信:“今国危不能扶,请出就籓镇。燕王弘冀嫡长有军功,宜为嗣,谨奉上太弟宝册。”坚决要将储君之位让给李弘冀。李璟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弟弟的请求。李弘冀得遂心愿当上了皇太子,参与决断政务。李景遂改封晋王,加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李弘冀沉默寡言,屡有战功,但是因此也逐渐变得刚愎自用、凶狠残暴起来。为了改变南唐弱势,他推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朝中那些自己认为已经无能的老臣通通罢官。结果这些老臣便在李璟面前哭诉,心软的李璟多次教训李弘冀,有一次甚至拿着球杆将李弘翼狠狠地打了一顿,气愤之下,便说“吾当复召景遂!”这一句话顿时让好不容易登上太子位的李弘翼心惊胆战。他生怕自己的太子位不保,便对叔父起了杀心。李弘冀会如何对付本已无心皇位的李景遂呢?李弘翼得知李景遂曾杀了昭庆宫使袁从范的儿子,而现在袁从范正在洪州大都督李景遂手下任“洪州都押牙”之职。于是李弘翼便秘密找了袁从范对他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袁从范一直是李景遂身边的亲吏,对李景遂也说的上忠心耿耿,但是李景遂竟然只因自己的儿子“忤意”便杀了他,对此,袁从范对李景遂可谓是恨之入骨,只是一直找不到机会报仇。此次,李弘翼一来,他便与他一拍而和,密谋毒杀李景遂。某日李景遂打完马球之后,口渴索要茶水,袁从范便将混合了剧毒的水递了过去,李景遂刚饮毕,立刻四肢抽搐面色发灰,不一刻便丢了性命,三日后入殓之时,尸体已经溃烂的不成样子。李弘翼一手遮掩,一手兜托,在报告给李璟的文牍中,把李景遂之死说成是暴疾而卒,还买通李璟身边的人应和这个说法。李璟也就相信了,为了李景遂之死废朝七日,哀哀痛哭不止,状甚凄惨。但是不久之后,李弘翼也得到了与叔父一般的下场——“暴卒”,史书上除了这两个字外别无它语,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猜想余地。李弘翼死后,李璟将自己的第六子,也就是事实上的次子李从嘉封为吴王,并让他搬进了太子东宫中。李煜虽然没有正式被封为太子,但是朝中大臣都心知肚明,因为南唐由吴国而起,烈祖李,中宗李璟都曾是吴王,现在李璟封李从嘉为吴王,其实就是表明李煜的准太子身份,更何况现在的吴王已经住进了东宫之中呢。许多大臣对于李璟的这一举动都没有异议,除了翰林学士钟谟。“钟谟言从嘉轻肆,请立纪国公从善”(《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没想到这话招来了李璟的勃然大怒——李璟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因为他当初没有按照传统立嫡长子为太子,“兄终弟及”,结果反而因此造成了李弘翼与李景遂之间的猜忌,酿成了血亲相屠的宫廷血案,既失去了亲弟,又失去了亲子。现在李景遂和李弘翼刚死,李璟还在悲痛之中,钟谟却以“从嘉轻肆”一语让他费长立幼,他怎会不恼怒。此次倘若真的费长立幼,难道能避免再一次的宫廷血案吗?从私心上讲,从嘉性情与自己实在是相像,而且自幼就显露帝王气象,他要成为南唐国主简直就是天意,又怎可逆天而为呢?念及种种,李璟不但没有听从钟谟的话反而立刻册封李从嘉为太子,钟谟祸从口出被贬为国子司业。世间时事变化真是让人难以预料,李煜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本无心帝位,但是帝位却偏偏挑中了自己。而九泉下的李弘翼也恐怕是懊悔不已:自己一心为帝位谋划,杀死了自己的亲叔叔,却不过是为李从嘉这小子扫清登基的障碍,难道他真是命中注定的南唐之主吗?那么,对于李煜而言,当上南唐国主究竟是不是一种幸运呢?李煜二十五岁被立为南唐太子,短短五个月后便登上了南唐国主的宝座。因为李璟“虑后世不能容汝,可及吾世修城隍、治要害为子孙计”,便将都城由金陵迁往洪州,留下李煜在金陵监国。群臣虽然不想迁走,但是迫于皇令,只得跟着李璟来到了现为南都的原洪州南昌。但是“洪州迫隘,宫府营廨,皆不能容”,文武百官都日夜想着再回金陵,李璟又气又悔,没过多久竟然就这样死在了洪州。李璟一死,李煜这个太子便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帝位,改从嘉之名为煜,然后将李璟的灵柩带归金陵,并向上请求恢复李璟帝号。当时的后周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周世宗柴荣病逝,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废了年仅七岁的柴宗训,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同意了李煜的请求,谥李璟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曰顺陵”。刚即位的李煜为表忠心,向赵匡胤上了一道表奏,史称《即位上宋太祖表》,上面说: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嗣宗枋,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全唐文》卷一二八《南唐后主李煜》)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南唐就从后周的附属国变成了宋的附属国,所以只能在宋朝的宽容下苟活。李煜的这道表奏,便是为了表示自己本来就有归隐之心,即位后也无心征战,只望能够得到宋朝的保护,苟安而已。这一年,李煜向宋朝贡献了金器两千两,银器两万两,纱罗绢丝三万匹。

3.笑向檀郎

自古才子爱佳人。李煜娶了大周后娥皇这样一位与自己有着共同爱好的绝代佳人,自然是如获至宝。从此后,娥皇集三千宠爱于一生,“宠嬖专房”,每日与李煜厮守在一起宴乐歌舞。娥皇为李煜谱曲,李煜为娥皇起舞。这样一个美人激起了李煜心中的无穷诗意,顿化作妙词万千,述说着李煜和娥皇的情爱,述说着那深宫香艳之美。

李煜是一个才子,但可惜不是拥有治国之才的才子。他不似他的哥哥李弘翼那般野心勃勃,想要做一个励精图治,敢于卧薪尝胆,重振国风的有为之君,一改南唐日益衰颓的国势,而是奉行了南唐烈祖李“保土安民”的政策,与民休息。他绝大多数的心思不是放在国政上,而是放在一个女子的身上,这个女子便是周娥皇。自古才子爱佳人。而大周后娥皇是个标准的佳人,陆游和马令都在自己的《南唐书》中说她“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采戏弈棋靡不妙绝”,一切“阳春白雪”的雅致玩意儿可谓无所不精。她与李煜的结缘,便是从琵琶开始。据说在中宗的寿宴上,娥皇以一曲琵琶深得中宗赞赏,然后中宗便赐了烧槽琵琶给她,并立刻向她的父亲周宗提亲,将她许配给自己的六儿子——当时还是藩王的李煜。娥皇不仅有才,而且貌美,史书极郑重地称她“有国色”,同时她还深谙养颜润姿之道,独创了“高髻纤裳”“首翘鬓朶”等妆容,尽显自己的绝世美颜和曼妙身姿,掀起了南唐当时的一股流行风,使得宫内外的女子竞相效仿。这样一位与自己有着共同爱好的绝代佳人,李煜自然是如获至宝。娥皇集三千宠爱于一生,“宠嬖专房”,每日与李煜厮守在一起宴乐歌舞。《南唐书》有载,有一次李煜和娥皇赏雪夜宴,酒至半酣的娥皇举杯邀李煜起舞,李煜调笑说:“你要是能立刻为我谱上一曲,我就为你起舞。”娥皇“命笺缀谱,喉无滞音,笔无停思,俄顷谱成”,李煜大喜,当即信守承诺为妻子的新曲伴舞,并命此曲为《邀醉舞破》。除此曲之外,娥皇还为李煜做过一支《恨来迟曲》。

美人的魅力感应着文人的才思,李煜在这期间频频填词,为娥皇作《浣溪纱》: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把迷恋娥皇的情感,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写了出来。而他的《一斛珠》: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红茸”就是红色的茸线毯子,“檀郎”就是指李煜他自己了。晋代潘安,仪容秀美,他的小名是檀奴,后来人们就用“檀郎”作为女子心上人的代称。娥皇在毯子上扯出点红茸线,含在嘴里轻嚼。李煜见了,逗笑她,娥皇就向着李煜轻唾口中的红茸,嘴角含笑,明眸含情,实在充满了小儿女的柔情和香闺韵味儿。在与娥皇相恋期间,李煜的词风情旖旎,妩媚溢芳,抚心凝神,细微有致,尽显了他与娥皇的恩爱之情。不过,娥皇作为南唐的国后是明显不称职的,史册上没有任何记载显示她曾经劝谏过丈夫勤劳政事,倒是有无数的正史野闻表明她的生活奢侈之极,据说她乐于置身香风薰雾之中,李煜便为她专设司香宫女一班。她所使用的焚香器皿都以金、银、玉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其中光有名目的器皿就多达数十件。皇宫外南唐百姓生活如何,国家是否衰败,均不在她关心的范围之内。娥皇非但算不上贤后,简直可以归于媚惑君王的妹喜、妲己一流了。李煜为了讨她欢心简直是费尽了心思,因她酷爱音律,李煜便派人去寻找盛唐时著名的大曲《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便是杨贵妃所跳的《霓裳羽衣舞》的曲子。《新唐书·礼乐志》:“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唐玄宗李隆基甚爱此曲,自己亲自润色,使此曲成为规模盛大、气势宏伟的大型舞曲。杨贵妃当年之所以能集李隆基三千宠爱于一身,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也是因为她与唐玄宗李隆基都喜好音律,互为知音。杨贵妃最善于舞《霓裳羽衣》,玄宗在欣赏她舞姿的同时,对她的感情也就越发炽热。由于《霓裳羽衣曲》乐调优美,构思精妙,以后各藩镇也纷纷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咏或笔录。但是,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崩溃,一代名曲《霓裳羽衣》竟然“寂不传矣”。其实到中唐,此曲已被许多人淡忘。

《霓裳羽衣曲》是李杨二人爱情的见证,李煜想用此曲来表达对妻子娥皇的爱情。他千方百计寻求,最后终于求得了残谱。由乐工曹生用琵琶按谱弹奏,但是由于曲谱在流传过程中多了很多变异,与原谱已经相差很大,所以只能粗得其声,不能尽善。娥皇后来潜心研究,“变易讹谬,去繁定缺”,进行了一系列增删调整,终于使开元天宝之遗音复传于世,新音清越可听。修复乐谱之后,李煜和娥皇又按乐编舞,编成了霓裳羽衣组舞,调集教坊宫娥,由娥皇亲自教习。这之后,娥皇便经常在宫中举行大型的霓裳羽衣歌舞会了。李煜的《玉楼春》一词记载了此事: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丝策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春殿霓裳羽衣歌舞的盛况,下阙写了歌舞之后余兴未了的情景,夫妻俩沉浸在《霓裳羽衣曲》之美,沉浸在两情缱绻之中,却不料他们美好的姻缘已经渐渐走向了尾声。《霓裳羽衣曲》美到极致,却也悲到极致。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杜牧《过华清宫》“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等诗句都是说,唐玄宗自从有了这支曲子之后,就沉湎声色,不理朝政,对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毫无察觉,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整个唐朝政权从此由强盛走向没落,而李煜也“因亦躭嗜,废政事”

(陆游《南唐书·昭惠后传》)。也许政事的懈怠可能产生的危害不能一下子显现,但是另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李煜痛不欲生——娥皇死了。马令《南唐书·昭惠周后传》载,中书舍人徐铉听了新曲之后诧异地问乐工曹生说:“法曲余音本应缓缓终结,如今怎么结束得如此急促?”曹生叹气说:“原曲本来是很缓慢的,只是被改成这样,恐怕并非吉兆。”果然,没过多久,宫中就传出消息,周皇后病倒了。娥皇病倒之后,立刻将自己最宠爱的儿子年仅四岁的仲宣迁出自己的宫中,以免他被自己的病体所影响。哪知道仲宣刚迁出皇后宫就突发急病,没几天的工夫就死去了。爱子的夭折,让娥皇痛不欲生,病情迅速恶化。此时的李煜“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但是娥皇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末途,她不忍心见李煜为她憔悴心伤,便好言安慰丈夫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她将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和一直戴在手臂上的玉环亲手交给李煜为念,然后写下了要求薄葬的遗书。三天后,娥皇支撑着为自己沐浴更衣靓妆,然后亲手将含玉放进自己嘴里,随后便安然逝于瑶光殿西室。李煜悲痛地下诏谥娥皇为昭惠皇后,下葬懿陵。娥皇以一种近乎超脱、预知生死的方式结束了二十九年的人生,辞世异常安详镇定。然而她和仲宣的死,带给李煜的却是极度的痛苦。李煜“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甚至投井殉情,最后被人所救才得免。独生的李煜难以排解心中的悲痛,便将满腔的痛苦化为词赋:“天长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胜,悲叹纠纷。缘情攸宅,触事来津。赀盈世逸,乐鲜愁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