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非常皇帝非常人生
31495500000005

第5章 第一编品读胡亥(5)

1976年10月,在秦陵东侧上焦村附近发现了一组陪葬墓群,共17座,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其中8座,8座墓中各有一棺一椁;其中7座墓中各有人骨一具,五男二女。一座墓中,棺内只有一把青铜剑,未有人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棺中尸骨非常零乱,有的躯体与四肢相分离,有的头骨与躯干相分离,有的头骨上有箭头,这些现象表明墓主是非正常死亡。但奇怪的是,墓中的随葬品非常丰富,计有金、银、铜、铁、陶、玉、蚌、贝、骨、漆器及丝绸残片二百余件,这种规格说明墓主人是有一定身份的。这些有一定身份而又遭到残酷杀害的墓主都葬在陵园附近,说明他们必然与陵园陪葬有关。著名的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是八座墓葬的发掘者之一,他推断说,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他的子女,年龄正当在20到30岁,与七具尸骨的年龄相符。秦始皇的公子和公主,是在公元前209年同时被杀,也与17座墓葬同时修筑埋葬的情况相合。诸公子和公主被杀的时令,是在秦二世元年春天,秦历应该在一至三月的寒冷时候。发掘中发现有修墓人烤火的炭迹,也是一条确凿的旁据。诸公子和公主都是秦二世的兄弟姐妹,属于宗室显贵,虽然被杀,仍然要给予棺椁葬具,集中于始皇帝陵东侧陪葬,也是合乎情理。至于那座只有一把铜剑,没有人骨的墓葬,很有可能是公子扶苏的衣冠冢。扶苏当年受遗诏得赐剑,自杀于北疆上郡,所以只留下一座有剑的空墓。秦陵陪葬墓群的发现是秦末这场宫廷政治斗争的历史见证。李开元在《新战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中说“天地人世间,对于生命来说,最紧密的莫过于亲情,人世间的统治,要由骨肉相残来维系,当是何等的悲哀。亲情的沦丧,对个人而言,是人性的丧失,对家族而言,是承传的断绝,对团体而言,是内部的崩溃,对国家而言,是秩序的毁灭。亲情尚且不能容忍,还能包容他人乎?亲情沦丧的统治,能不速亡乎?亲情沦丧的统治,宗庙祭祀能不断绝乎?亲情沦丧的统治,子孙后代能不绝灭乎?秦帝国之灭亡,直接株连于远古以来的亲族亲情”。秦始皇的子女们竟然个个死于非命,到底是什么样的仇恨让胡亥对自己的兄妹下以如此毒手呢?这样暴虐的胡亥与以前那单纯没有心机,慈仁笃厚的老实孩子是同一人吗?难以相信在短短的时间中,年仅二十一岁的胡亥心性竟然有这样大的转变。即使他的转变是因为害怕兄弟姊妹篡夺自己的帝位,所以听从赵高言将他们一个个解决掉,但是毕竟是骨肉血亲,赐死也就罢了,还用得着那么残忍地杀害吗?据《史记》记载胡亥听从赵高之言“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先有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在咸阳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业区)被处死,然后又有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在杜邮(现陕西咸阳东)被碾死,刑场惨不忍睹。而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平时素来稳重,使者却以一句“公子不臣,罪当死,吏致法焉”为辞逼迫三人自杀。将闾说“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廊庙之位,吾未尝敢失节也;受命应对,吾未尝敢失辞也”,他认为自己一直规规矩矩,没有失礼犯法的地方,实在是罪不该死,但是使者不听,说是奉书行事,迫得三人哭着拔剑自杀。在胡亥的众兄弟当中,死得名声稍好一点的是公子高。他眼看着兄弟姐妹们一个接一个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难逃厄运。但逃走又恐连累家人,于是下决心用自己的死来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书给胡亥,说愿意在骊山为父亲嬴政殉葬。胡亥当时问赵高,公子高是不是想谋反,所以才这样说。赵高说要死的人了,哪里还想得到谋反。于是胡亥准奏,并赐给公子高十万钱。在胡亥屠戮兄弟姐妹的整个行动中,赵高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他抓住了胡亥害怕兄弟姐妹发现他篡位阴谋而造反的心理,一步步诱使胡亥血刃亲族。“沙丘之谋”,赵高将胡亥扶上了皇位后,胡亥对赵高这个老师就充满了信任和依赖。他年轻幼稚,轻而易举地被赵高欺骗。篡位的恐惧又让他丧失理智,在赵高的暗示下,认定自己的兄弟姐妹会造反,于是下令残杀诸公子和公主,以便维持自己的帝位。

5.嬴政影子

胡亥的一生都是在自己父亲嬴政和赵高的阴影下生活着。他利用不停的血腥屠杀来稳固自己的帝位后,颁布了第一道指令——“复作阿房宫”,他循着秦始皇的足迹,开始了自己的苛政统治。而对他的老师赵高,胡亥给予了最大的信任,他认为赵高是自秦始皇死后自己惟一可以信任的人。可惜,赵高却只是把胡亥当作自己手中的小儿随意玩弄,他唆使胡亥杀了自己的兄妹后又确定了新的屠杀目标。

血腥的屠杀让秦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位居高位的胡亥也因恐惧和愚钝从一个单纯少年变成了暴君、昏君。之所以说他“暴”是因他残害忠臣,杀害兄弟姊妹,之所以说他“昏”是因他眼界狭小,被赵高所糊弄,毫无主见。清洗了天下之后,胡亥自认为那些反对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臣子已经伏诛,剩下的已经完全臣服,于是开始了自认为“安稳”的帝王生涯。已经坐稳了皇位的胡亥会颁布什么建设性的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呢?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发现,凡是因谋朝篡位而当上皇帝的那些君王,即位后放在心头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巩固自己的统治。明成祖朱棣的皇位也是“篡夺”的,所以朱棣在即位之初采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杀十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有的官员犯了罪,不光他的亲戚九族,而且跟他有关系的朋友也要被株连处死,因如顺藤抄瓜,连瓜蔓的枝枝叶叶一起被扯起,所以叫瓜蔓抄。当时的恐怖气氛可见一斑。他把忠于上一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的遗臣“灭九族”、“灭十族”地杀光,南京宫殿变成了恐怖的屠宰场。但是,朱棣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后,接连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比如他即位后,十分注意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礼遇来访的外国国王和来使,发展贸易,互通有无,并命中官郑和六次率舟师出使各国,对开拓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贸易往来作出了很大贡献,明时亦称颂为盛事。他还组织了三千多文人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似现在的百科全书式大型类书——《永乐大典》。所以,明成祖朱棣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比较高的地位,死后被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秦二世胡亥“稳定”天下后颁布的第一道指令是“复作阿房宫”。阿房宫是嬴政即位时所建,在他在位期间只完成了一座宫殿。胡亥这个乖儿子,巩固了统治后的第一件要事竟然就是帮助自己的父亲嬴政完成遗愿——修建气势恢弘的阿房宫。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是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明确的记载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绰绰有余。《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一连烧了三个月都未熄灭。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在世界宫殿建筑史简直是无与伦比。这样气势恢弘的阿房宫,胡亥是怎样修建的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胡亥为修阿房宫费尽了人力、物力,食物不够就下令从下面的郡县“转输菽粟刍藁,皆令自赍粮食”,如此以来咸阳城三百里内的百姓都没有粮食吃。“民以食为天”,百姓无谷可食,自然有反抗,而秦二世为了“威服”百姓,“用法益刻深。”这样的暴政终于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胡亥在臣子的愚弄下认为这不过是一群盗贼,不足忧,直到第二年冬,农民起义军达到了十万,胡亥才大惊召群臣计议。最后,用少府章邯计大赦天下,并用他为将,率骊山刑徒抗击起义军。正当宫外起义不断的时候,赵高又献上一计,让胡亥位居深宫,由自己代替他对外执政。这么一来,国家大权很快就被赵高把握在手中,他变成了一个执行皇帝。胡亥这一生最敬佩的人是秦始皇嬴政,他自知自己的才能不如嬴政,所以自从即位以来的一举一动都是遵循着秦始皇的原定道路而走。巡游天下、重严刑峻法、外抚四夷、复作阿房宫都是秦始皇在位时的决策。赵高利用了胡亥对秦始皇的崇拜之情,不停强调秦始皇的才能威势,“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又指出胡亥年轻,如果在朝廷上与大臣决议大事,弱点就会暴露在大臣面前。赵高并没有把话说完,胡亥却领会到了。缺点暴露意味着将被大臣小瞧,被大臣小瞧,意味着将有人会认为皇帝愚钝而进谗言。胡亥自认不能够像秦始皇那样震慑臣子,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让臣子摸不着自己的虚实。于是他接受了赵高的建议,深处宫中,有国家大事便与赵高等人商量,自认为这样一来集众人之才颁布下的法令必然是能令众臣慑服的。慑服了群臣就意味着自己的统治可以稳如磐石。胡亥听从赵高计策的本意是防止大臣因小看自己而故弄玄虚,不利自己的统治,哪里知道这个献策的大臣才是狼子野心呢?胡亥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为了赵高手中的弄儿,他却绝对没有想到赵高会欺骗自己。胡亥的一生有两个男人是自己依赖的对象,一个是自己的父亲秦始皇嬴政,另一个就是自己的老师赵高。胡亥对嬴政是全心全意的崇拜,对赵高是全心全意的信任。大权在握的赵高遍视当今朝廷,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但是有一个人却对他的专权表示了不满,这个人就是“沙丘之谋”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李斯。李斯是宰相,位高于赵高,同时才智出众,口才了得。他素来看不起不算个男人的赵高,赵高虽然表面上对他奉承有加,心中却恨得牙痒痒。只是因为李斯位高权重,而且是沙丘之谋的参与者之一,胡亥对他也比较信任,所以赵高才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对付李斯。现在朝廷上下的刺儿头已经拔得差不多了,赵高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李斯了。不过,李斯精明机智,并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赵高到底想出了什么样的妙计来对付李斯呢?赵高假意对李斯说,函谷关以东盗贼纷纷,皇帝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宫,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玩物,自己虽然想劝谏但是地位卑下,李斯贵为丞相,应该劝谏。李斯说现在皇帝位居深宫,不方便见。赵高便自告奋勇地表示自己愿意在皇帝有空闲的时候给李斯报信。结果一连三次,赵高都在胡亥正在宫中玩乐的时候派人去告诉李斯。于是李斯就进宫求见,连续三次都撞见胡亥正在玩乐,口中不免说了点“不合时宜”的批评言语。胡亥每一次玩得正开心都被李斯义正严辞地批评,心中郁闷,就生气地说:“朕闲的时候丞相不来,朕一休息丞相就来请奏,丞相是不是觉得我这个皇帝不够格?”胡亥说的这句话非常重要。李斯并不明白这句话的严重性,不以为然,而赵高却马上嗅到了这句话中整治李斯的潜藏机会。赵高是最了解胡亥的人。他知道胡亥一直为自己能力比不上嬴政而害怕,时刻担心着自己的统治不稳固。李斯的所作所为,让胡亥觉得自己无能,所以他非常气愤。对于“篡位”皇帝来说,最怕大臣认为他没有资格当皇帝。所以,赵高听了这话,瞅准了有利时机,偷偷对胡亥说:“当初沙丘之谋后,陛下位居皇位,但是丞相却还只是丞相,他这么几次三番地来搅扰,是想割地封王。而且他的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楚地的盗贼陈胜等人都是丞相故乡邻县的人,因此他们才敢公然横行,这些人经过三川时,李由只守不攻,暗中有消息说他们有书信往来……丞相在外的声望都超过陛下了……”这几句含沙射影的话一出口,顿时让胡亥对李斯心生嫌隙。胡亥当初听从赵高言灭杀大臣兄弟姊妹都是害怕这些人谋夺自己的帝位。赵高的这几句话分明就是暗示李斯有夺位之心。当下就想办了李斯。不过胡亥也并非一味糊涂滥杀,他害怕冤枉了李斯,就暗中派人去调查李由和盗贼来往的事情。糊涂的李斯此时根本不知道胡亥已经派人暗中调查自己,反而协同冯去疾、冯劫向皇帝进谏。他听从赵高的话对胡亥说现在盗贼猖獗,要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四方兵役和徭役。这一句让胡亥顿时大怒,不仅不听从李斯的劝谏,反而说:“皇帝是天子之尊,本来就该尽情享受,只要修明法制,臣子就不敢干坏事,这样一来天下就得治了。你们这些做臣子的不能为上分忧,禁止盗贼,反而要废弃先帝的事业。既然你们上不能报效先帝,下不能为我尽忠,还霸着这个位置干什么呢?”于是立刻派人将李斯三人投入大牢,审讯追究罪责。当初少府章邯为了抵抗起义军也曾进谏说大赦天下,当时的起义军规模还比不上李斯进谏时的规模,但是章邯的言语中没有一丝冒犯秦始皇之意,所以能够让秦二世顺利接受建议,下令大赦天下,用骊山刑徒抗击起义军。李斯败就败在他不知道胡亥的心思,犯了忌讳。更何况,胡亥早就因为赵高的话对李斯有了怀疑,李斯触犯先帝威严,更是罪上加罪。受到胡亥猜忌的李斯被投入大牢后,是否会束手待毙呢?胡亥派到三川去调查的使者回来后,一个接着一个,均责备李斯身居三公之位,却让盗贼猖獗至极,无所顾忌。李斯知道了这些消息,非常害怕。当时冯去疾和冯劫在狱中经受不了侮辱,已经愤而自杀。李斯心惊胆战,害怕胡亥会因此事削减自己的爵位,甚至丢了性命,于是赶紧“阿二世意,欲求容”,写下了“督责之策”: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是故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能穷乐之极矣,贤明之主也,可不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