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妇人良方集要
31658900000001

第1章

调经门(凡医妇人先须调经,故以为首)

月经序论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天谓天真之气,癸谓壬癸之水,故云天癸也。

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水渐盈,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以像月盈则亏也。

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後症相类。

若被惊怒劳役,则血气错乱,经脉不行,多致劳瘵等疾。

若逆於头面吱体之间,则重庸不宁。

若怒气伤肝,则头晕胁痛呕血,而瘰倁 疡。

若经血内渗,则窍穴淋沥无己。

月此方淫外侵,而变症百出,犯时微若秋毫,成患重如山岳,可不畏哉。

愚按

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故虽心主血,肝脏血,亦皆统括於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

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饮食亦然。

诗云:妇人和平,则乐有子。和则阴阳不乖,平则气血不争,故经云三旬一见可不慎欤!

精血篇论(齐大夫褚澄迫书)

饮食五味,养骨髓肌肉毛发,男子为阳,阳中必有阴,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

女子为阴,阴中必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方其升也,智虑开明,齿牙更始,发黄者黑,筋弱者强。

暨其溢也,凡充身体手足耳目之馀虽针芥之历,无有不下,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精血,尝於父母之身,无所不历也。

是以父一肢废,则子一肢不肖其父,母之一目亏,则子一目不肖其母,虽雌乌牝兽无天癸而成胎何也?

鸟兽精血往来尾间也。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

阴己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小便涩而为淋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

女人天葵既至, 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 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後虽合而难子,合多则沥枯。

虚入产众, 血沽役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愚按

丹溪先生云:「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馀血常不足。夫人之生也,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故古人必待三十二十而後嫁娶,可见阴气之难成,而养之必欲其固也。」

经曰:「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

夫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运用,况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

夫肾乃阴中之阴也,主闭藏者;肝乃阴中之阳也,主疏泄者,然而二脏皆有相火其系上属於心,心火一动,则相火翕然而从之,所以丹溪先生只是教人收心养性其旨深矣。

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时,人之五胰六腑,亦应之而衰旺,如四月居己五月属午,为火大旺,火为肺金之夫,火旺则金衰。

六月属末,为土大旺,土为水之夫,土旺则水衰,况肾水尝藉肺金之母,以补其不足。

古人於夏月必独独宿而淡味,兢兢业业,保 金水二脏,正嫌火土之旺百。

经又曰:「冬藏精者,春不病温。」十月属亥,十一月属子,正火气潜藏必养其本然之真阴,以助来春生发之气,则春末夏初无头 脚软食少体热注夏之病矣。

窃谓人之少有老 态,不耐寒暑,不胜劳役,四时迭病,皆因气血方长,而劳心亏损或精血未满,而早 丧,故见其症,难以名状。

若左尺脉虚弱,或细数,是左肾之真阴之不足也,用六味丸。

右尺脉迟软,或沉细而数欲绝,是命门之相火下足也,用八味丸。

至於两尺微弱,是阴阳俱虚,用十补丸。

此皆滋其化源也,不可轻用黄柏知母类。

设或六淫外侵而见诸症,亦因其气内虚而外邪凑袭,尤宜用前药。

附治验

妇人年三上有七,早孀居,两一作痛,晡热体倦,月经不调,或发寒热,数年矣一日颈项两侧结核,两腑胀痛,此系肝经郁火而成也。先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数剂肝症顿愈,又用加殊逍遥散,如泽兰、乳香、没药,三十剂血症渐痊再用加味归脾等药,年馀而安。(原着作「一妇人」,本书「一」字省略加上治验条次)。

孀扫两腿作痛,或用除湿化痰等药,通身作痛而无定处。余曰:「此血症也。」不信乃服流气饮之类而殁。

放出宫人,年四十馀,臀腿内股作痛,晡热囗乾,月经不调,此系肝经血少不能养络而然也。宜用加味逍遥散,加泽兰叶,五十馀剂,诸症稍缓,又以归脾汤兼服二百馀剂而痊。

放出宫人,臀腿肿痛,内热晡热,恶寒体倦,咳嗽胸痞,月经过期而少彼以为气毒流注,服清热理气之剂,益甚。余曰:「此乃肝经瘀血停留所致。」盖肝经七贯膈,布肠肪,循喉咙。下循胭内瞬。绕阴器,抵少腹。主治之法。

但当补其所不胜而制其所胜。

补者脾也,制者肝也。经曰:仍舨其药,遂致不起。「虚则补之,实者泻之。」此定法也,彼不信。

产宝方序论

大率治病,先论其所主,男子调其气,女子调其血。

气血者,人之神也,然妇人以血为基本,苟能谨於调护,则血气宜行,其神自清月水如期,血凝成孕。

若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荣卫不足,月经不行,肌肤黄燥,面无光泽,寒热腹痛难於子息,或带下崩漏,血不流行,则成瘕症。

愚按

前症若妇人脾胃久虚,以致气血俱衰,遂而月经不行,宜补其胃气,滋其化凉。

或患中消胃热,津液不生,而致血海乾涸,宜清胃补脾,其经自行矣。

经曰:「胃者,卫之源。脾者,荣之本。」

经日:「荣出中焦,卫出上焦。」卫不足,益之必以辛,荣不足,补之必以甘甘辛相合,脾胃健而荣卫生,是以气血俱旺也。

或因劳心,虚火妄动,月经错行,宜安心补血泻火,此东垣先生治法也。

王子亨方论

论曰:「经者,常候也。」谓候其一身之阴阳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过不及,皆为不调。

阳太过则先期而志,阴不及则後时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衰盛所致。

愚按

经云:「脾统血,肝脏血。」此症多因恚怒伤肝,郁结伤脾所致,当从二经为主而叁以前论治之。

月水不调方论

妇人月水不调,由风邪乘虚客於胞中,而伤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

盖冲任之脉,皆起於胞中,为经络之海,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经为表 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然月水乃经络之馀,苟能调摄得宜,则经应以时矣。

愚按

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於脾,脾气散精上归於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东垣先生所谓「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诚、是言也!

窃谓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 或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宜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下调矣。又丹溪先生曰「先期而至者,血热也。

後期而至者,血虚也。」愚所谓「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燥,有因脾经郁火有因肝经怒火,有因血分有热,有因劳役火动。「过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虚有因肝经血少,有因气虚血弱。主治之法:脾经血燥者,加味逍遥散;脾经郁火者归脾汤;肝经怒火老,加味小柴一胡汤;血分有热者,加味四物汤;劳役火动者补中益气汤;脾经血虚者,人叁养荣汤;肝经血少者,六味地黄丸;气虚血弱者八珍汤。盖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统血,血病当用苦甘之剂,以助阳气而生阴血也。

附治验

妇人发热囗乾,月经不调,两腿无力,或用 风渗湿之剂,腿痛体倦,二膝浮肿经事不通,余作足三阴经,血虚火燥,名鹤膝风。用六味、八味二丸,兼服两月形体渐健,饮食渐进,膝肿渐消,半截而痊。妇人月事末期而至,发热自汗或用清热止汗之剂,作渴头眩,手掉身麻。

余曰:「此肝经血虚火动。」火为阳,阳盛则生风。用柴胡炒芩、连、山栀、归、芍、生地、丹皮各一钱,叁、 、苓、术,各一钱半川芎七分,甘草五分,二剂汗,更用补中益气而愈。妇人经行劳役,忽然昏愦面赤吐痰。余曰:「此乃去血过多,阳无所附故耳。」

急饮童便碗许,神思渐爽,更用叁、 名五钱,芎、归各三钱,玄叁、柴胡、山栀炙草各一钱,一剂。

又用逍遥散,加五味、麦门,二剂。如此月馀渐愈,但体倦面黄又以十全大补,加五味、麦门治之而愈。

妇人 善怒,产後唇肿内热,或用清热败毒散,唇口肿胀,日哺热甚,月水不调再用降火化痰,遂令食少作呕,大使不实,唇出血水,又用理气消导, 膈痞满头目不清,唇肿经闭,又用清胃行血,肢体倦怠,发热烦躁,涎走水涌出又欲用通经之剂。余曰:「病本七情,肝脾亏损,又数攻伐,故元气之益虚耳法当补阴益阳。」

遂以济生归脾汤、加味逍遥散、补中益气汤调治,元气渐复,诸症痊悉愈。

姜黄散:治瘀血凝滞,肚腹刺痛,或腹胀发热,囗乾等症。

姜黄当归久半各二钱蓬术醋炒红花桂心川芎玄胡索炒牡丹皮各五分右水酒各一半煎服。

醋附丸:治元肚虚冷,月侯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忡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用醋煮香附半 ,焙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

愚按

前症若元脏虚寒,手足厥冷,用八味丸。手足发热,用六味丸。气血不足,用八珍汤。

中气不足,用补中益气汤。脾气不足,用六君子汤。脾气郁结,用归脾汤。

若例用香散之剂,恐伤气 而阴血渐衰也。

月经不通方论

妇人月水不通,或因醉饱人房,或因劳役过度,或因吐血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其化浪,其经自通。若小便不利,若头眩痛,腰背作痛,足寒时痛,久而血结於内变为症瘕。

若血水相并,脾胃虚弱,壅滞不通,史为水肿。

若脾气衰弱,不能制水,水渍肌肉,变为肿满。

当益其津液,大补脾胃,方可保生。

愚按

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其为患,有因脾虚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郁而血不行者,有困胃火而血消烁者有因脾胃损而血少者,有因劳伤心而血少者,有因怒伤肝而血少者有肾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气虚不能行血者。

治疗之法:若脾虚而不行者,谓而补之。脾郁而不行者,解而补之。胃火不行清而补之。脾胃损而不行者,温而补之。劳伤心血而不行者,逸而补之。

怒伤肝而不行者,和而补之。肺气虚而不行者,补脾胃。肾虚而不行者,补脾肺。

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谓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暑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清。」皆当审而治之。

附治验

1、妇人停食,饱闷发热,或用人叁养胃汤,益甚,再用木香槟榔丸,泄泻吐痰腹中成块,饮食少思,又用二陈、黄连、厚朴之类,前症益甚,腹胀不食月经不至。

余以为胃气亏损,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三十馀剂,脾胃健而诸症愈又二十馀剂而经自行。

2、妇人饮食後,或腹胀,或吞酸,彼服枳服术丸,吞酸益甚,饮食日少,胸膈痞满腿内酸痛,畏见风寒,又服养胃汤一剂,腿内作汤痛,又二剂,腿膝淫肿,月经不行。

余谓郁结所伤,脾虚湿热下注,清晨用四君子、二陈、芎、归。午後以前汤送越鞠丸,饮食渐进,诸症渐愈,又用归、脾八珍二汤,兼服两个馀月而经行。

3、妇人性耽身多虑,月经不行,胸满食少,或作胀,或吞酸,余以为中气虚寒用中气虚寒,用补中益气气,加砂仁、香附、煨姜二剂,胸膈和而饮食进更以六君子,加芎、归、贝母、桔梗、生姜、大枣数剂,脾胃健而经自调矣。

4、妇人素有胃火,或用清胃饮而安,後因劳役燥渴内热,肌肉消瘦,月经不行。

余谓此胃火消烁阴血,用逍遥散,加丹皮、炒栀以清胃热。用八珍汤、加茯苓、远志以养脾脾血,而经自行矣。

5、妇人久患疟,形体怯弱,内热哺热,自汗盗汗,饮食少思,月事不行,或用通经丸余曰:「此因虚而致疟,因疟以闭经也。 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地黄丸疟愈而经自行。

6、妇人久患疟,疟作则经不行,形虚脉大,头痛懒食,大便泄泻,小便淋沥囗乾唇裂,内热腹膨。盖由久疟,正气已虚,阴火独旺,用补中益气汤治之,寻愈。

惟不时头痛乃加蔓荆子而痛止,又兼用六味地黄丸而经行。

7、妇人因劳耳鸣,头痛体倦,此元气不足,用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而痊三年後得子,因饮食劳倦,前症益甚,月经不行,哺热内热,自汗盗汗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顿愈。

8、妇人胃气素弱,为哭母吐血咳嗽,发热盗汗,经水三月不行,余以为悲则伤肺思则伤脾,遂朝服补中益气,加桔梗、贝母、 母,夕用归脾汤,送地黄丸而愈。

9、历扫少寐,经水两月馀一至,误服通经丸,展转无寐,午前恶寒,午後发热余以为思虑亏损脾血,用归脾渴作丸,午前以六君送下,午後以逍遥散送下两月馀得寐,半载经行如期,年馀而疮愈。馀详贝各门。

养生必用论病

初虞世云:「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於是有子」。

天癸者,彷之自然,月者,以月至。经者,有常也。其来遇与不及,皆谓之病。

若荣血亏损,不能滋 百核,则发落面黄, 瘦操热,煤气盛则金受邪金受邪则为咳为嗽,为肺 肺痿必矣。

但助胃壮气,则荣血生而经自行,须恨饮食,调七情,保神气,庶可得生。

若暴怒气逆,经闭不行,当用行气破血之剂。

愚按

刘宗厚先生云:「荣者,水谷之精,和调於五脏,洒陈於六腑,乃能人於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