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病求医小病求己
31728600000033

第33章 五官科常见病

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病,多双眼患病,但常一眼先得,一眼后得,此病为眼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1.病症表现

大多数开角青光眼病人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有少数病例有头痛、眼胀或视瞪等,但光有这些症状并无诊断价值。中、晚期才有视野、视乳头及中心视力的改变。

2.自我防护

(1)禁止使用具有扩瞳作用的药物,如阿托晶类药。避免暗室工作。

(2)保持心情舒畅及充足睡眠。

(3)有家族史的子女应注意观察,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指发生在40岁以上,晶状体逐渐发生变性混浊,而除全身和局部其他因素影响的后天性原发性白内障。一般为双眼,年龄越大越多见。但双眼发病的时间、混浊的程度与发展的速度可有参差。其病因是:生理性老化(代谢衰退、硬化脱水和长期调节紧张等);营养不良(全身和局部营养不良、血管硬化、睫状上皮变性等);晶状体蛋白分解(晶状体囊通透性增高,蛋白分解酶进入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蛋白分解);辐射损伤(红外线、紫外线等);全身代谢及内分泌紊乱等。

1.病症表现

(1)自觉症状:视物模糊,与晶状体混浊所在部位及密度有关。早期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的黑点,偶尔可有单眼复视或多视,随混浊的进展,视力障碍逐渐加重,最后降低到眼前指数或仅有光感。

(2)楔状白内障:混浊主要局限于晶状体纤维组织的皮质部。

①初发期:晶状体混浊局限在赤道部,呈楔状混浊,具有水隙和板层分离,视力常不受影响,眼底可窥清。如混浊涉及瞳孔区,则引起视力障碍。

②膨胀期:晶状体混浊加重呈弥漫性,但不均匀,前囊下尚有部分透明皮质,虹膜新月投影存在。此期皮质水分增加,使晶状体膨胀,前房变浅。有青光眼素质者,可引起青光眼发作。眼底难窥见,视力明显下降,视物不清。

③成熟期:斜照无虹膜投影。肿胀消退,前房恢复正常,视力明显下降,只能辨别手动,或仅存光感。

④过熟期:晶状体纤维自溶,皮质分解融化而成糜粥样乳白色液体。此期由于脱水,囊膜变得松弛,造成皱褶,前房变深,暗黄色的核下沉,视力有所恢复。

(3)核性白内障:混浊主要局限于晶状体纤维组织的核心部,有些可合并皮质混浊。早期视力可不受影响,随着病情的发展,核混浊由初呈灰黄色逐渐加重变为黄褐色、棕色或棕黑色,此时视力高度减退,眼底不能窥见。

2.自我防护

(1)白内障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全身疾患有关,治白内障应与治以上相关疾病同步进行。

(2)白内障与紫外线有关,因此避免过多照射紫外线及某些化学物质(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金属物质(铜铁、银、汞)等因素的影响。

(3)在饮食方面,合理调配,营养均等,不过食油腻厚味,多选清淡饮食。

(4)在强光和暗处均不宜观看过久,看电视、电影时间不宜过长,或每半小时后,闭目养神5分钟。

(5)白内障病人看电视、电影过久或暗室工作过久,易诱发青光眼。如发生剧烈头痛、眼胀痛、恶心、呕吐及虹视等青光眼症状时,必须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延误时机可导致失明。

(6)精神愉快、乐观是防病长寿的秘诀。生活快乐对眼睛健康大有帮助。

牙周病

牙齿的支持组织(牙龈、牙槽骨、牙骨质、牙周韧带)的慢性破坏性炎症称牙周病。牙周病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有局部因素及全身因素,局部致病因素主要是细菌、菌斑、牙石以及食物嵌塞、咬合创伤、不良修复体等。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失调、遗传、营养不良,某些慢性疾病等。

1.病症表现

(1)牙周病常开始于牙龈炎,牙龈肿胀、变红、出血,正常外形改变,龈缘糜烂或增生,咀嚼食物或刷牙时容易出血。

(2)龈沟加深继而形成龈袋,而牙周袋形成导致牙龈在牙面上的附着丧失,一般无症状,有感染时可发生并波及整个牙周袋壁,可有疼痛、溢脓、口臭等症状。依据X线显示,可见牙槽嵴顶的硬骨板消失,边缘如虫蚀状,继而牙槽嵴发生垂直吸收,高度降低。

(3)牙周组织的损害到达一定程度,支持骨减少,加之创伤加重,导致牙齿松动。

2.自我防护

(1)注意口腔卫生、彻底去除牙石及不良修复体、充填体等刺激物。

(2)加强锻炼,提高健康水平,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3)叩齿、早、晚按摩牙龈。

龋病

龋病是牙齿的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逐渐被破坏的疾病。龋病是人类常见病,患龋病的牙齿亦称虫牙、蛀牙。龋病不仅使牙齿缺损,而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咀嚼功能障碍等,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牙髓、牙槽骨及颌骨的炎症。

1.病症表现

(1)龋病容易发生于牙面的隐蔽部位,龋损导致牙齿的颜色、形态、质地发生变化,牙齿硬组织的损害不能自身修复,临床上根据牙齿的龋坏程度,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2)浅龋即牙釉质龋,牙齿上未形成龋洞,病变仅限于牙釉质内,牙齿病变部位多由半透明的乳黄色变为浅褐色或黑褐色,此时不会产生什么主观症状,但牙颈部浅龋多已破坏到牙本质,应注意。

(3)中龋病变破坏到了牙本质浅层,牙齿已有龋洞形成,牙齿对酸甜食物较为敏感,特别是冷刺激尤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

(4)深龋病变破坏到了牙本质深层,牙齿有较深的龋洞形成,温度刺激、化学刺激以及食物进入龋洞时均引起疼痛,但在这种情况下,不产生自发性疼痛。

2.自我防护

(1)在可能的情况下注意营养,特别对孕妇和儿童。

(2)口腔检查也很重要,发现龋及早治疗。

(3)注意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早、晚刷牙。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选用含氟及其他防龋牙膏。饮后要漱口。

(4)皂荚煅成灰与食盐混合研极细末,擦牙。应注意研成极细粉末,以免日久磨损牙釉质。

复发性口腔溃疡

口腔黏膜周期性反复发作局限性溃疡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亦称阿弗他口炎。这是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在黏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但在角化完全的附着跟、硬腭则少见。年龄不拘,女性较多,一年四季均能发生。溃疡有自限性,能在7-10日左右自愈,病因尚不清楚,与该病有关的因素有:免疫学异常、心理与社会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营养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等。

1.病症表现

(1)发病前躯症状为敏感、不适、有触痛或烧灼感。大约24小时后局部水肿、充血,呈一小红点或丘疹状。

(2)1-3日后上皮破损,继发炎症反应,形成小溃疡,此时疼痛加重,溃疡逐渐扩大,形成可因所在部位不同而略有不同,一般直径约为2-4毫米,为一小圆形或椭圆形,在唇颊沟处则为条状,溃疡边缘整齐,有约1毫米宽的红晕,基部不硬,中心凹陷状,其上覆以灰黄色或浅黄白色纤维素假膜,疼痛日益加重。

(3)此后红晕渐消失,溃疡愈合,称为自限性,愈后不留瘢痕,感染后则溃疡加深。

2.自我防护

(1)注意口腔卫生,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

(2)保持心态平衡,注意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

咽喉异感症

咽异感症是最常见的症状,是咽部的异常感觉,如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黏着感、烧灼感、蚁行感、无咽下困难的吞咽梗阻感等。还有部分病人有颈部不适感、紧迫感,自觉呼吸不畅以及咽喉部有物上下移动不定的感觉。患咽喉异感症者女性居多,精神类型多较敏感、多疑或抑郁。

1.病症表现

(1)病人多认为自己咽喉部长肿瘤而反复到医院就诊,但经过多种检查:如X光片检查、食道镜或喉镜检查,以及局部组织的活体病理检查均无异常。

(2)咽部的各种急、慢性炎症可产生咽异感症,但经治疗,炎症消退后,咽异感应随着减轻或消失。

(3)一些内脏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左心扩大、心包积液等可有咽异感症。

(4)多数咽异感症与精神类型有关,多在生气、着急、情志不舒时表现明显,而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消失。

2.自我防护

(1)病人要心情舒畅,乐观向上,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居室干净整齐,做事不急不躁,待人心平气和等是自我调养的根本。家人应不招致病人心情不畅;帮助其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是护理的原则。

(2)宜食清淡,少食煎炸肥腻食品。

(3)锻炼身体,生活规律,保证睡眠。

(4)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鼻出血

鼻出血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出血原因可分为鼻腔痛变、全身性疾病及外伤所致的3种。

1.病症表现

大部分为单侧鼻腔出血,双侧者较少见。如出血部位在鼻腔前段,血液多从前鼻孔流出;鼻腔后段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从口吐出。青少年、儿童的鼻出血多位于鼻腔前端,老年人以后鼻孔出血多见。

2.自我防护

(1)对家中鼻出血的病人,首先要尽量安慰,使其镇静,并可采取以下方法协助止血。

(1)压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前发际正中线处,或紧捏一侧或双侧鼻翼,以达止血目的。

(2)导引法:让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以使下肢血管扩张,有引血下行的作用。

(3)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戒除烟酒,以免滋生火热。天气干燥时可预防性的往鼻腔里滴入油剂滴鼻液。调节情志,去除挖鼻的习惯,避免鼻部损伤。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以免鼻出血的发生。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变应原刺激物触发身体后,分泌的组织胺使鼻道、鼻窦、眼睑及眼睛的表层脆弱黏膜发炎,并有液体状分泌物产生。此病的致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部分关系。它有季节性和常年性之分,40岁以下,曾患过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人,易患过敏性鼻炎。

1.病症表现

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红痒、常流泪,患者还会有皮肤瘙痒、咽喉干燥、哮喘等症状,如果生活在充满花粉粒的空气中症状会更严重。

2.自我防护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受凉。

(2)不要佩带隐形眼镜,不要去揉眼睛。

(3)如果过敏性鼻炎已经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应去及时地去看医生。

(4)找出过敏原,设法避免接触。

(5)避免食生冷、油腻、鱼虾等腥荤食物,以清淡为主。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是以鼻塞、流脓鼻涕、头昏、头痛、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病程较长,可数年至数十年,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慢性鼻窦炎绝大多数是鼻窦内的多种细菌感染、致病菌以流感杆菌及链球菌多见。

1.病症表现

(1)流涕:多为脓性,黄、绿色或灰绿色,病程长者鼻涕可有息气;脓涕常可经后鼻孔流至咽喉,病人自觉咽部有痰,并常经咽部抽吸后吐出。

(2)鼻塞:因鼻黏膜充血或鼻息肉所引起,有时亦可因脓涕太多,于擤出鼻涕后鼻堵减轻。

(3)嗅觉下降,多为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头昏、头痛,慢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头沉重感,急性发作时可有头痛,均为鼻窦内引流不畅所致。

(5)全身表现:少数人可无明显症状,但多数有头昏、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以及失眠等。

2.自我防护

(1)慢性鼻窦炎的病人由于病程日久,常伴有全身不适及容易烦躁等表现,居住室内应保持空气新鲜,冬季气温变化不应太大,注意休息,坚持治疗。小儿患病应按时用药。患者可多做低头、侧头动作,以利鼻窦内脓涕排出。清洁鼻腔,去除积留的脓涕,保持鼻腔通畅。

(2)积极预防感冒,在上呼吸道感染期及时治疗,因为“上感”治疗不彻底,常是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的诱因。

(3)工作环境粉尘、污染较重的地方,应戴口罩,避免细菌进入鼻腔。

(4)积极治疗慢性鼻炎。

(5)注意不用力擤鼻,脓涕多者可先滴药、再擤鼻,以免单个鼻窦炎因擤鼻不当,将脓涕压入其他鼻窦而导致多个鼻窦发炎。

(6)禁食辛辣、肥腻刺激性食品,戒除烟酒。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的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分为良性型和非良性型。良性型仅限于中耳黏膜的慢性炎性,浸润,并不累及骨壁,且常有患病数年也不产生严重的并发病。良性型的鼓膜孔一般者是中央性的,而且穿孔大小不等。这种情况均系中鼓室发炎。非良性型往往有肉芽、息肉增生、胆脂瘤形成和骨质破坏(听骨、鼓室骨壁、面神经管、骨迷路、颅骨板)。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时,如感染侵入颅内,则往往引起危及生命的颅内并发病。非良性型的鼓膜穿孔一般都是边缘性穿孔或松弛部穿孔,有时鼓膜鼓环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一般均系上鼓室发炎。

1.病症表现

(1)患耳流脓,经年累月,缠绵日久,或时流时止,止而复流,脓色白或间黄稠,或脓清量多,或惟耳湿。

(2)听力减退。听力减退一般不明显,当鼓室有瘢痕粘连时,则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检查时鼓膜有穿孔。如发现松弛部穿孔,则要特别注意有否有胆酯瘤的存在。

(3)有时有耳鸣。

2.自我防护

(1)主要是预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和发展。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其并发病的积极治疗,是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重要措施。

(2)凡助长咽鼓管发炎的一切鼻、鼻咽和扁桃体的疾病,均应采取适当的治疗。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沐浴和洗头时,应当用凡士林棉花或小纱布条塞耳,也不宜游泳,以免水流入耳内,引起急性发作。

(4)封闭干性鼓膜穿孔的治疗,也是预防慢性中耳炎复发和听力减退的良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