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的艺术
31838000000131

第131章 与听众的情感交融

当你面对听众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听众的思想倾向,就能很容易发现,自己面对的是烦躁不安的听众。他们会局促不安、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不断抬起手看看手表,并急切地渴望着离开。

其实现在我才明白,我能够和所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进行快乐的谈话,正因为我努力地使他们快乐,所以他们尊敬我,赞美我,使我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和他们能够进行谈话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怀着一颗真诚而又善解人意的心。

詹姆士·哈威·罗宾逊在《思想的酝酿》一书里,形容幻想是“一种出于自然而最受欢迎的思想”。他接着说道,在幻想中,我们允许自己的想法沿着它们的各自方向前进,而它的方向是以人们的希望或恐惧来确定的;以我们自然的个体成功或幻灭来确定的;以我们的喜、恶、爱、恨、憎、怨来确定的。世上再也没有比我们自己更能令我们感兴趣的事了。

许多人只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却让其他的人觉得无聊透顶,所以他无法成为一名讲话高手。这时,你可以反过来做:引导他人谈论他的兴趣、他的事业、他的成就——或者,如果对方是位母亲的话,谈谈她的孩子们。专心聆听他人的谈话,你会带给他人很多乐趣。那么,你将被认为是一位很好的谈话高手——即使并没有怎么讲。

来自费城的哈罗德·杜怀特先生,在上课时举行的宴会上进行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演讲。他依次谈到围坐在餐桌旁的每个人,说刚开始的时候,他自己是怎样的拙嘴笨舌,而现在他进步多了。他回忆同学们所做过的那些演讲,讨论过的那些题目,他还夸张地模仿其中一些人,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现在的《美国杂志》,销售量剧增,发展速度极为惊人,引起出版界的普遍关注。它的诀窍是什么呢?诀窍就在已故的西德达和他的理念上。记得我刚认识西德达的时候,他还是《美国杂志》中的《有趣人物》专栏的主持人,我替他写过几篇文章。有一天,他和我说:

“人都是很自私的,只对自己的生活有兴趣。他们一点也不会去关心政府是否应该把铁路归为国家所有,他们只渴望知道自己怎样才能获得提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薪水,怎样才能保持健康?假设我担任了这家杂志社的总编辑,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读者提供密切关系他们生活的信息:比如说:怎样保护牙齿,怎样洗澡有益健康,怎样在夏天时保持清凉,怎样找到合适于自己的工作,怎样面对自己的上司,怎样对待员工,怎样购买称心如意的房子,怎样加强记忆力,怎样在写作中避免语法错误等等。除此之外,人们对周围的人的生平故事也很感兴趣,所以我还可以邀请一些富豪,让他们谈谈自己是如何在房地产事业上赚进了上百万美元的;我还可以找一些著名的银行家和大公司的总裁,来讲讲他们是如何从社会的底层奋斗到今天有权有势的地位的。”

就在不久后,西德达果真当上了杂志社的总编辑。当时杂志的销路不广,应该说这本杂志在经营上几乎是彻底失败的。西德达接手后,立即按照自己的想法展开工作。结果怎么样呢?杂志的销售量急速上升120万份、30万份、40万份……越来越多!这样的改变,仅仅是因为里面的内容是一般民众所希望阅读到的。没过多久,杂志的月销售量就达到了100万份,而且销售量还没有就此停住,而是继续飚升。西德达满足了读者们的兴趣,让自己的杂志与人们进行了无声的交流,因此也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一次,艾瑞克·休斯顿在后院与人谈话,而他的谈话却让人觉得,这次的演讲不是油印出来的一份拷贝文件——而是特地为他们准备的。演讲者根据听众所关注的事情和兴趣而讲,听众就不由自主地要去注意了。

一般来说,只有演讲者把自己的演讲与活生生的听众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关联之后,才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也许演讲准备的很周详,也许演讲的内容也是演讲者本身所热衷的话题,然而要真正获得成功,就决不要另外一个因素:你必须让听者觉得,你所要讲的话对他们很重要,不只是你自己对这个话题热忱,还要将这种热忱感染给听众。

著名的演讲家总是热切地希望听众同意他的观点,感觉到他所感觉的,去做他以为他们该做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愁。他以听众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明白自己演讲的成败不是由他来决定,而是由听众的思想和感觉来决定的。

演讲时,尽快指出你和听众之间有某种直接的关系,也不失为拉近你和听众距离的好方法。如果感到很荣幸被邀请了,那就直接告诉大家你的欢愉之情吧。

哈罗德·迈克米兰在印第安纳州绿堡的德堡大学对毕业生发表演讲的时候,他是这样与青年人们开始沟通的。

“非常感激各位亲切的欢迎词,”他说:“虽然我身为大英国的首相,但能应邀来到贵校,对于我来说真的不简单。不过我能感觉到,我现在所担任的政府职位,应该不是各位盛情相邀的主要原因吧。”

接着他还提到自己的母亲是美国人,出生于安纳州,而父亲则是德堡大学的首届毕业生。

“我可以向各位保证,我以能和德堡大学有密切的关系,”他说,“并以能重温老家的传统为骄傲。”是的,麦克米兰用这种方法,立刻为自己赢得了友谊。

通用动力公司的总裁小弗兰克·斐斯在纽约“美国生活宗教公司”一年一度的晚宴上是这样演讲的:

“从各个方面来说,今天晚上可以说是一个让我感到愉快而且有意义的一晚。第一,我的牧师罗伯·爱伯亚坐在听众席里。他的言语、行动和领导,已使他成为我个人、家人以及所有听众的一种激励和榜样……第二,坐在路易·斯特劳斯和鲍伯·史蒂文森两位的中间,又使我非常的快乐……他们对宗教的虔诚,在他们对公共事业的热忱中表露无遗。”

如果你使用比较奇特的名字,而这是询问得知的,你必须确定它们是否正确无误的,必须确实了解自己使用这些名字的原因,而且只能以一种友好的方式来提到它们,当然还应该有节制。

另外,就是你最好在演讲中多使用“我们”、“你”,而不要使用第三人称“他”、“他们”。这可以让听众感觉是在亲身参与,使昕众维持在自我感觉的状态中。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演讲者如果想抓住听众的注意和兴趣,这是不能忽视的一点。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你”这一称呼。美国医药协会的健康教育组组长鲍尔博士一直很受听众的欢迎,他在无线电和电视演讲中就常常采用这个技巧。有一次,他这样对听众说:“我们都很想知道怎样去选个好医生,获得最好的服务。那么,既然我们都想从医生那里获得最佳服务,是否我们也应该知道怎样才能做个好病人?”

这短短几句话,就把听众们惹恼了,谁想莫名其妙地成为一个病人?所以一旦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帮助自己同听众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还有可能造成分裂。

其实我们在演讲的时候,如果能先找到一个与各位听众的共同点,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说服性的演讲中,林肯就能找到与听众共同的赞同点,甚至在讨论高度火爆的奴隶问题时,他也能找到这种共同的赞同点。一家中立的报纸在报道一场他的演讲时这样说道:“在一开始的半个小时里,他的反对者同意他所说的每一个观点。他便从那一点开始往前走,一点一点地,直到最后他几乎把他们全都引入自己的栏圈里了。”

在各种争议中,不论分歧有多大,问题有多尖锐,总是会有某一共同点是能让演讲者和听众都产生心灵共鸣的。

大不列颠首相马克米兰向南非联邦国会的两院发表演讲的时候,南非当局主张的是种族隔离政策,而他却又不得不在立法团体之前陈述英国无种族歧视的观点。他在一开始并没有对这种基本歧异进行展望,而是一开始先强调南非在经济上有了不起的成就,对世界有重大的贡献,然后机智巧妙地提出个人观点,而这个观点是根据真诚的信念而来的。

当时他说:“身为不列颠国的一位普通公民,我渴望给予南非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不过希望各位不要介意我的直言不讳:在我们领土上,我们正设法给予自由人政治前途。这是我们坚定的信念,我们无法在支持和鼓励各位的时候不违反自己的信念。我认为,我们应当像朋友,不论谁是谁非,共同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今之世,我们之间存在分歧。”

由此可见,不管一个人多么坚决地想和演讲者意见相左,像这样的陈述,也会使他确信演讲的开诚布公。

要想使别人肯定你的演讲,肯定你的说法,就要在演讲中有真诚的感情和良好的性格,用真诚和魅力来感动别人。

罗马著名的雄辩家昆提连说:“演讲家是精于讲话的好人。”他说的“好人”便是真诚与性格。

摩根也说,性格是获取听众信任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获取听众信心的最佳途径。

有技巧的演讲者,一开始便能获得许多认同的反应。他为听众设下心理的认同过程,使他们朝赞同的方向前进。就像撞球戏里的弹子,将它往一个方向推动后,若欲使它偏斜,便须费些力量;但欲将它推回相反的方向,则要费更大的力量。

心理的形态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当一个人真心说“不”时,他所做的不仅仅是他所说的这个字。他整个人都会收缩起来,进入抗拒的状态。通常,他会有微小程度的身体上的撤退,或撤退的准备,有时甚至显而易见:他的整个神经、肌肉系统都戒备起来,要抗拒接受。

但是,如果一个人说“是”时,是绝无撤退行为发生的。他的整个身体处在一种前进、接纳、开敞的状态中。因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诱发听众说“是”,便有可能成功地捕获住听众的注意力。

获取“是”的赞同态度,是非常简单的诱使他人的信服的技巧,然而,却经常被人们忽视。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以为,如果一开始不采取敌对的态度,就不足以显出自己的重要性,于是当激进派与保守派在一起开会时,一会儿工夫就会让对方火冒三丈了。

所以,当你一开始便强调那些听众与你都相信的事情,然后再举出一个恰当的问题,让听众愿闻其详,接着再引导听众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反而会更有利。在寻找的过程中,将你所见的清楚的事实,举出陈列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便会被你所引导,进而接受你的高论。而对于这种他们自己所发现的事实,他们更能信服。

高明的演讲者热切地希望听众感觉到他所感觉的,同意他的观点,去做他以为他们该做的事,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痛苦。

罗素·康威尔著名的演讲《如何寻找你自己》,先后讲过大约6000次。或许你会想,重复这么多次的演讲,恐怕已经根深蒂固地印在演讲者的脑海里了。康威尔博士知道必须使听众感到他的演讲是个别的、活生生的东西,是特地为他们而做的,因为听众的常识程度与背景各不相同。他说:“当我到了某一个城市或某一个小镇,我总是先去访问那些经理、学校校长、牧师们等,然后到商店里去同人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历史和他们拥有的发展机会。然后我才发表我的演讲,对那些人谈论适用他们当地的题材。”

在听者和演讲者之间,纽带就是用“诚挚”来维系的。诺曼·文生·皮尔曾有一位牧师朋友,讲道时难以维持听众的注意力。皮尔博士便向他提出一些极有用的建议。他建议这位牧师在每个星期日讲道之前,先问问自己对听众的感受。如果没有对听众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就最好不要去面对那些听众。一般来讲,听众们对演讲者的反应是比较快的,那么也就是说,一旦演讲者显露出自己的优越感,他们会很快就感受出来。所以,演讲者若要赢得听众的敬意与爱慕,谦卑是最好的方法。当你演讲的时候,你就好像是陈列在橱窗里的货品一样,个性里的每一部分都呈现在观众眼前。只要你尽力而为,听众一定会对你报以热烈的掌声,且投以敬意的目光。

但是在这当中,演讲者一定要注意,人类的个性需要爱,也需要尊重,人人皆有一种内在的价值感、重要感和尊严感。伤害了它,你便永远拒绝了那个人。因此,当你爱一个人、尊敬一个人时,如果你告诉他,他也会同样地爱你、尊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