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大忙人看的心灵减压书
31845600000066

第66章 关于亲情和友情(4)

第四节 母亲的八个谎言

不知道为什么,一说起亲情,总是会第一时间想起母亲,脑海里闪现着很多张母亲的经典影像。有哲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大概所有炽热温存的诗句在赞美母爱时都会自惭形秽,想起母亲,就会满怀深情,心中无限澎湃。

回想一下,我们从一个微小的细胞长成人形,每一条血脉、每一寸骨骼,全靠母亲血液的灌溉、滋润。母亲为了肚子里的小宝宝长得健康、长得聪明,她一坐一卧都小心谨慎。因为母亲把我们看成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是生命的果实、生命的延伸。

为了我们能正常发育,她可以克服一切欲望,承受一切痛苦。一天又一天,好不容易熬过了十月怀胎的煎熬,等待母亲的又是一朝分娩的折磨。然而,小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却使母亲极度紧张、极度疲倦的脸绽开灿烂的笑容。也正是这孩子的第一声呼唤,把母亲带到了繁杂艰辛的世界。

一口水、一口饭、一把屎、一把尿,一字一句地教我们学说话,一步一步地扶我们学走路,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你我,哪一时哪一刻能离开母亲的哺育和照料。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母亲是最好的护士,她日日夜夜,精心守候,观察病情,细致入微,求医问药,忧心如焚;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母亲是最耐心的老师,她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不厌其烦,深怕我们受到世俗、私心、恶趣的熏染。随着我们不食不语,母亲也懒言少饭,而我们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会令母亲眉舒目展、喜形于色。

再想一想,就算我们生得再笨,母亲也绝不会嫌弃;就算我们长得再丑,在母亲的眼里我们也美如天仙。即使不懂事的我们顶撞过她、伤害过她,母亲对我们的爱却始终不变。

你给她带来的磨难再多,她也没有一句怨言,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我们的翅膀渐渐长硬,羽毛渐渐丰满。迎接我们的是海阔天空,远大前程。而等待母亲的却是离别时的伤心,分别后的孤独。哪个母亲不望子成龙,又有哪个母亲舍得孩子远离家门。分别时,母亲把滚滚的热泪咽进肚子,给我们的却是含笑的叮咛和嘱咐。十指连心的泪水只有在无人的地方洒落、纵横。

身处顺境时,你是否想到,她是你的第一任教师,点燃了你最初的智慧明灯;遭受挫折时,你是否想到,正是母亲的厚爱,抚平了你心头的伤痕,使你重新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远航的风帆。人生旅途,沟沟坎坎,风风雨雨,母亲的爱送我们一程又一程,直到她心血耗尽,永远闭上慈祥的双眼。

世上母亲千千万,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愿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慧、善良、真诚;世上母亲万万千,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给予而不图回报。母爱的全部含义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奉献。即使儿女再孝顺,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我们给母亲的仅仅是一把土,而她给我们的却是一座山;我们给母亲的只是一条小河,而她给我们的却是汪洋大海。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说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母亲说的第二个谎。

上初中了,为了缴够男孩和哥姐的学费,当缝纫工的母亲就去居委会领些火柴盒拿回家来,晚上糊好挣点钱补点家用。有个冬天,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我不困!”――母亲说的第三个谎。

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时逢盛夏,烈日当头,固执的母亲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叮嘱孩子喝了,茶亦浓,情更浓。

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我不渴!”――母亲说的第四个谎。

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靠着自己在缝纫社里那点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几个孩子,供他们念书,日子过得苦不堪言。胡同路口电线杆下修表的李叔叔知道后,大事小事都找岔过来打个帮手,搬搬煤、挑挑水,送些钱粮来帮补男孩的家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左邻右舍对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劝母亲再嫁,何必苦了自己。然而母亲多年来却守身如玉,始终不嫁,别人再劝,母亲也断然不听,母亲说:“我不爱!”――母亲说的第五个谎。

男孩和哥哥姐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知道后就常常寄钱回来补贴母亲,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我有钱!”――母亲说的第六个谎。

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我不习惯!”――母亲说的第七个谎。

晚年,母亲患了重病,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母亲说的最后一个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