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修养观
31850300000021

第21章 谈谈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在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形成了刻苦耐劳、矢志不移、雄健刚烈、自强不息、温柔敦厚、择善而从的民族性格,以及以国家、民族、乡里和家庭为重的伦理观念。在此基础之上凝结而成的民族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刚健自强。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笃实,辉光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是中国人民刚健笃实、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二是先公后私。为政者提倡“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必先公,公则天下平”,“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污行从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对公、私的褒贬,奠定了为政公为善、私为恶的学理基础。大公无私与先公后私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负责,从本质上说导向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三是忧患自省。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充满着任重道远的责任感和对天下治乱兴衰的关注。四是贵和尚中。提倡“和为贵”,“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注重和谐、安定局面的实现和保持。五是正道直行。提倡“养浩然正气”,“君子坦荡荡”,“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注重的是气节和情操。六是求是务实。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注重面向现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上述民族精神成为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历史铸就的民族魂。这种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其所包含的合理性的价值取向,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和重要的现实效应。

大学修养观谈谈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与时俱进。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精神也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增强自己的时代品格。换句话说,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使民族精神的现代性得以彰显。八十多年来,我们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始终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基本精神,使民族精神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在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品格,成为我们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崭新的精神风貌,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之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切忌妄自尊大、抱残守缺。我们要有纵观世界的眼光和“拿来主义”的勇气,对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现代文化批判地加以吸收;克服民族虚无主义,自觉摒弃“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要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意识,有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理性自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这个主流方向。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背景下,只能把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定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舍此皆是歧途。越是弘扬民族精神,越是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越是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结合在一起,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就越能走向世界,越能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所拥有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将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根基、面向世界和未来的现代新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