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31878700000022

第22章 四川省(川)

【行政简介】四川省简称“川”,省会成都市,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人口8329万。下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其中21个地级市(自治州)包括: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雅安市、眉山市、资阳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地理概况】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是中国内陆腹地省份之一。东邻重庆市,北连青海、甘肃、陕西省,南接云南、贵州省,西靠西藏自治区。地形西高东低,可分为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两大部分。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之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

具体来说,其复杂多样的地貌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高原广泛分布于川西北的甘孜州、阿坝州境内;山地主要分布于甘孜州、阿坝州的东南部和川西南的凉山州;丘陵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四周;平原以成都平原最为著名,面积达80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

四川水量丰富,河流众多。全省河流以长江水系为主,除阿坝州北部若尔盖县的白河、墨曲河属黄河水系外,其余均属长江水系。全省主要的河流有长江、嘉陵江、沱江、岷江、赤水河、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等。

四川主要的湖泊有盐源县的泸沽湖、西昌市的邛海、雷波县的马湖、茂汶县的迭溪海子和雀儿山东麓的冰川湖——新路海。

【气候特点】四川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降水量1000-1400毫米。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东部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少日照地区,也是中国亚热带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属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气候;川西南山地为干湿季分明的西南季风气候。全区热量资源丰富,雨季长、雨量多,全年为农耕期。川西高山峡谷为垂直分布的山地气候。其中南部谷地热量资源最丰富,多光照,冬春连旱期长,水热矛盾突出,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和暴雨洪涝。川西高原为长冬无夏的高原气候,热量资源贫乏,雨季短、雨量少,冬干夏雨,干湿分明,主要气象灾害是冷害和干旱。

【交通运输】四川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铁路有宝成、成昆、成渝、达成等线,营运里程达2961公里。公路以成都、内江、乐山、南充等城市为中心;干支线和县乡道通联成网。成渝高速公路是本省与相邻地区公路交通的大动脉。长江及其支流可通水运,乐山、宜宾、沪州为内河运输重要港口。民航以成都为中心,已开通多条国际国内航线,宜宾、西昌、沪州、南充等机场有多条国内航线。

【重要城市】

成都市成都市别名“锦城”、“蓉城”,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成都市的全市总面积1234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0万,辖区划为9区4县级市、6县。

成都市位于川西北高原山地和川中丘陵之间,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且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摄氏16度上下,降水量约1000毫米。

成都是灿烂的蜀汉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辉煌的文明历史。特别是它的工商发展历史悠久而灿烂,发达的丝织业闻名世界,蜀绣、蜀锦名满天下。

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铁路有成渝、宝成、成昆和达成铁路交汇于此;公路除成渝、成绵、成乐、成雅、成灌高速公路外,还有3条国道通过,形成了以川陕、川藏、川甘和成渝、成阿等23条省级以上公路为骨干的放射型公路网络,成都市是全国公路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此外,成都还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现已开通了国际国内航线170多条。

泸州市泸州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扼长江、沱江咽喉,控云、贵、川、渝要冲,为四川出海南通道和长江上游重要港口,下辖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四县和江阳、龙马潭、纳溪三区,面积12243平方公里,人口465.91万。

泸州自西汉置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的泸州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今天它凭借水陆空立体交通区位优势,成为长江“黄金水道”和西南出海南通道上的璀璨亮点。

泸州市属盆地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当地以亚热带气候为主,垂直差异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宜种性广。

泸州境内既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植被,又有多种多样的栽培植被和园艺作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高梁、油菜、烟叶、柑桔、龙眼、荔枝等,农业种植历史悠久,部分地带农作物可一年三熟,作物产量较高。

【文化习俗】四川省有53个民族,除汉族外,有彝、藏、羌、回、苗、土家、满、傣、傈傈、蒙古、白、纳西、布依族等13个世居的少数民族。

汉族是巴蜀地区主体民族,人口逾千万,占全省总人口的95.4%。先秦时今四川境内居住着巴、蜀等古代民族,主要属于氐羌与百越系。秦统治四川后,建立郡县,汉族的前身古华夏等族进入四川。以后各朝都有汉族入川。明末清初,川西平原人口锐减,清政府采取各种手段从外省迁入大量汉族。历数千年的迁移发展和民族融合,在四川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格局。操汉语四川方言,使用汉文;以信仰佛教、道教为主;受传统的儒文化熏陶。汉族精于农耕,手工业、商业发达。当地居民生活中有春节、端午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

【主要名胜】四川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成为全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落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他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这就是有名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成为千古绝唱。

今天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

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峨眉山雄踞于四川盆地的西南,有“天下名山”、“峨眉天下秀”之称。它和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并称中国四大佛山,最高峰万佛海拔3098米。峨眉山不仅以秀丽的景色名扬四海,更以她那日出、云海、佛光、圣灯使峨眉山久盛不衰。峨眉山古木参天,流泉飞瀑,风景独秀,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山势的不同。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喧染。景色奇丽,形成了著名的“峨眉十景”。

乐山大佛位于凌云山上,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开凿乐山大佛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这项工程从公元713年实施,历时90年时间,到公元803年才完工。乐山大佛比例匀称,通高71米,坐身高59.96米,肩宽2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

【地理档案】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经济作物油菜籽、甘蔗、茶叶、柑桔、蚕丝产量居全国前列;中药材驰名中外;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攀枝花钢铁公司、成都飞机公司、长虹集团、希望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闻名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