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31878700000032

第32章 西藏自治区(藏)

【行政简介】西藏自治区简称“藏”,首府拉萨市,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62万。下辖1个地级市,6个地区,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71个县。其中7个地级市(地区)包括:拉萨市、那曲地区(那曲县)、昌都地区(昌都县)、山南地区(乃东县)、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市)、阿里地区(噶尔县)、林芝地区(林芝县八一镇)。

【地理概况】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邻新疆,东北紧靠青海,东部接连四川,东南界云南,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西藏国土面积广大,约占中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南北最宽约1000公里,东西最长达2000公里。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整个地势东南低而西北高,地形复杂,地貌特征多样,使得这里的森林资源、植物与动物资源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成为我国珍贵的自然宝库。

【气候特点】西藏的气候资源类型多样,分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高原亚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寒带季风干旱气候区。

西藏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差异较大,其中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年平均气温均在8.5℃以上,是西藏年平均气温最高、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沿江西部地区在5-7℃之间。西藏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分布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西藏高原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太阳总辐射量大,年总辐射量呈自东向西递增分布。

【交通运输】西藏现有公路里程4万多公里,已建成以拉萨为中心,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为干道的公路交通网。有公路干线15条,包括6条国道,其中有从东北丹东至拉萨的横向国道干线,北京至拉萨的109国道,上海至聂拉尔的318国道。通往县、乡的公路300余条。全区除墨脱县外,各县都有公路。受地势影响,西藏目前还没有铁路和水运。

【重要城市】

拉萨市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辖7县1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2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37.3万,其中市区人口近13万。这里聚居着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50多米,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拉萨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的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拉萨有1300多年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文化遗迹,呈现出令人震撼的宗教氛围。市内和郊区名胜古迹众多,布达拉宫、藏王陵、楚布寺、达扎路恭纪功碑、大昭寺、甘丹颇章、拉萨清真寺、龙王潭、罗布林卡、曲贡遗址、色拉寺等目不暇接。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使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圣地”。

由于海拔高,西藏没有发达的工业,使这里自然环境保持得十分完美,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日喀则市日喀则市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汇合处的宽阔河谷平原上,背靠雄奇壮观的尼玛山,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3850米。日喀则藏语称“喜噶次”,意为“如意庄园”,建城已有600年的历史。从日喀则南行,可以到达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北则直达那曲,往东至拉萨、山南,西进则可直抵阿里。

日喀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湿季明显,夏季温和湿润,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年日照时数3248小时,年无霜期118天,年降水量120毫米。日喀则地区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也是西藏自治区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日喀则地区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下辖18个县,总人口64万,其中农牧业人口占全地区人口的91.1%,藏族人口占有绝对优势。全地区总人口约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的1/4,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3.5人,集中于雅鲁藏布江流域。

日喀则市面积8.92平方公里,市内道路规划整齐,建筑形式独特,名胜古迹众多。第二世****索朗木曲朗、三世****罗桑顿珠、四世****罗桑曲结、第二世****根敦嘉措均为日喀则市人。

【文化习俗】西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藏族的礼俗主要有:献哈达、磕头、馈赠、鞠躬、敬酒、敬茶。主要节日有藏历年、酥油花灯节、雪顿节(意为酸奶盛筵)、望果节(庆丰收的节日)、沐浴节、驱鬼节等。

在饮食方面,藏族的主食和饮料主要是糌粑、肉食、奶制品、酥油茶和青稞酒。食用方式主要是拌和酥油茶,用手捏成团吃,也可调以盐茶、酸奶或青稞酒。西藏居民的服装肥大,呈现出长袖、宽腰、大襟的特色。藏族穿衣,里面都要有一件衬衫,外面再穿藏袍。

【主要名胜】西藏以瑰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民族文化、奇异的地质地貌,以及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成为众多观光旅游者、登山探险者和科学考察者向往的圣地。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供奉佛神和宗教事务,红宫内安放前世****遗体。宫内珍藏大量佛像、壁画、藏经册印、古玩珠宝,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昭寺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大昭寺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呈现出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寺内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等珍贵文物。当地人喜欢把大昭寺为中心的八角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在大昭寺门口有朝拜者磕长头,场面非常感人。

【地理档案】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全区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这里是全国藏族居民最集中的地区,占人口总数的95%以上,其余是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纳西族等民族。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除一部分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外,二分之一居住在西藏。门巴族、珞巴族也是居住在中国西藏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南部,都没有文字使用。

宗教在西藏有着久远而深刻的影响,境内居民(除汉族外)大部分信仰宗教,其中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信奉藏传佛教,回族信奉******教。藏传佛教影响最大,它是公元4世纪以来外来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长期相互影响逐渐形成的、地方色彩浓厚的宗教,已经在西藏流传了1000多年,并形成了许多独立的教派。从公元16纪起,西藏实行********的制度,人们的思想意识、生产与生活习俗,都带有浓厚的宗教(佛教)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