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31878700000004

第4章 上海市(沪)

【行政简介】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面积6340.5平方公里,人口1674万。下辖18个市辖区,1个县。其中18个市辖区包括: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浦东新区、松江区、金山区、青浦区、南汇区(惠南镇)、奉贤区(南桥镇),1个县是崇明县(城桥镇)。

【城市历史】公元l291年(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上海县”正式设立,上海开始了建城的历史。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1840年以后,上海成为我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因此人们形容“一百年历史看上海”。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这里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此后,小刀会起义、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五卅惨案、八一三淞沪抗战等,以及1921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都发生在风云聚会的上海。

此外,这里荟萃了无数风云人物,孙中山、宋庆龄、毛泽东、周恩来、鲁迅、李鸿章、蒋介石、宋子文等人的足迹散落在上海各处的不同住宅建筑里,留下了尘封的往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中央直辖市,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都会。而她依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才优势,逐渐发展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被誉为长江流域的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

【地理概况】上海位于亚洲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长江三角洲前沿,长江入海口。她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南北最大纵距约12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100公里。

上海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地势西高东低,海拔4米左右,最高处天马山海拔8.2米。地貌以平原为主,河湖纵横,主要有城西的淀山湖和流经市境的黄浦江。上海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陆地面积621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22平方公里。境内辖有崇明岛,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岛。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在吴淞口汇长江入海。

【气候特点】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上海气候的特征是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6℃左右,7、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约28℃;1月份最低,月平均约4℃。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但一年中60%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交通运输】上海市内交通便利,1100余条线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五大出租车公司强生、大众、锦江、巴士、农工商成为申城交通队伍的中坚力量。上海市现有公路里程近6000多公里,均为铺装公路干支联络市区、郊区乡镇以及比邻的苏、浙各市县。共有国道7条,包括东北同江起,经本市至海南三亚的纵向国道干线,从上海起分别到成都、云南瑞丽的两条横向国道主干线,以及上海至新疆伊宁的312国道等。沪杭、沪宁及上海外环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上海的对外交通十分便捷,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可到达国内各个省市及世界各国。目前形成了高架-路面-地铁上、中、下三层的立体交通。

【文化习俗】上海开埠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江海通津、人烟稠密、华洋杂居的城市。这里既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风俗,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开放的胸怀和深厚的经济文化底蕴。因此,你可以看到这里传统节庆、吉凶礼俗、民间艺技、武术健身、收藏集古等特色文化,还能感受到交际礼仪、歌舞娱乐、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等异域风情。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富庶丰饶的土地物产、发达的经济商贸,成为上海历史文明的依托。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广纳、宽涵海内外一切文明的海派文化。无论是建筑、舞台、音乐、书画还是饮食,这里都呈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点。

【主要名胜】上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有中共“一大”会址。旅游名胜有明清园林豫园、玉佛寺、龙华寺塔、嘉定孔庙、青浦大观园、松江醉白池,以及鲁迅、孙中山故居、宋庆龄墓、黄浦风光等。

老城隍庙城隍庙是上海著名的名胜和历史古观,位于方浜中路、安仁街西。城隍是道教中城市的保护神,相传明永乐年间(15世纪初)上海知县张守约将方浜路上的金山神庙(又名霍光行祠)改建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城隍庙。

上海从宋朝开始有城隍庙,庙址在现在的永嘉路上,叫淡井庙。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邑人集资于庙左侧造起东园,庙才成了城中的名胜处所。乾隆中叶,潘氏豫园售归城隍庙作为西园并重加修葺后,由于商贾辐辏,百业荟萃,城隍庙遂成了著名的小商品、土特产和特色商品市场。

抗战后,为与新城隍庙(原址在金陵西路连云路口)相区别,故称老城隍庙。老城隍庙艺术竞技馆,内有斗鸡表演、杂技表演及霹雳书法等“中华一绝”的民俗艺术。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影响力巨大,流传着“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的说法。

外滩建筑群外滩建筑群主要包括: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外滩3号上海总会大楼、外滩4号有利大楼、外滩5号日清大楼、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外滩7号电报大楼、外滩9号旗昌洋行大楼、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楼、外滩13号海关大楼、外滩14号交通银行大楼、外滩15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楼、外滩17号字林大楼、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大楼、外滩19号汇中饭店大楼、外滩22号沙逊大厦、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楼、外滩24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外滩27号怡和洋行大楼、外滩28号格林邮船大楼、外滩29号东方汇理大楼、外滩33号英国领事馆、北苏州路20号百老汇大厦、外白渡桥北堍黄浦路15号礼查饭店等。

外滩的建筑群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在1895年以前,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以及中西合壁式的2至3层楼建筑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第二阶段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10年,外滩的旧房被改建为3、4层楼的楼房,采用砖木结构或砖石钢骨混合结构、清水砖墙;第三阶段是20世纪初至20、30年代,这段时期外滩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外滩的建筑群格局。

【地理档案】上海是移民城市,一百多年前上海被迫开埠,帝国列强争相到此划定租界,经营工商业,并由此形成开放的港口城市特色。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各国风格的经典建筑林立,这里的居民则来自国内各地、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在此交融碰撞。繁华的大上海处处显现着她的独特魅力——群众剧场的沪剧、滑稽戏,大剧院的交响乐、芭蕾舞;上海老街的茶馆,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