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31878700000058

第58章 奥地利

【国家概况】国歌:《让我们拉起手来》

国花:火绒草

国鸟:家燕

面积:83858平方公里

人口:811万(2000年)

民族:日尔曼族的奥地利人占96%以上

宗教: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

语言:德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维也纳

货币:欧元

【地理位置】奥地利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邻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东阿尔卑斯山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奥地利国土面积83858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为主,中部山区群峰逶迤,最高峰大格洛克纳山海拔3797米。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北部和东南部为丘陵、高原,这里是全国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多瑙河流经东北部境内,长约350公里,主要支流有穆尔河、萨尔察赫河等。较大湖泊有博登湖等。

【气候特点】奥地利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700毫米,年平均气温9℃,其中1月-2℃,7月19℃。具体来说,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比较凉爽,7月平均气温为14-19℃,最高温度一般为32℃。

【交通运输】奥地利位于欧洲的中部,乘坐飞机、火车、汽车都很方便到达。目前全国公路总长1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60公里。地利的铁路是欧洲铁路系统的一部分,火车班次间隔相当密,铁路总长5653公里。航空运输方面,有奥地利航空公司、蒂罗尔行公司、老达航空公司三家企业,六个机场,其中维也纳施威夏特机场是著名国际机场。

【民族文化】奥地利是音乐的国度,这里诞生了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等众多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他们为奥地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此外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维也纳爱乐乐团、建于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都是奥地利的音乐标志。

【重要城市】

萨尔茨堡萨尔茨堡是奥地利西北部萨尔茨堡州首府,萨尔察赫河从城中蜿蜒流过,左岸是老城,右岸是新城。整个城市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被苍郁的陡山围绕,充满了无穷魅力。萨尔茨堡1077年设市,公元8世纪-18世纪为天主教大主教驻地和活动中心。这里是大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素有“音乐艺术中心”之称。而古代建筑艺术则与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相媲美,历经900年风雨的霍尔亨萨尔茨堡、建于1223年圣方济会教堂、17世纪建造的皇家花园和米拉贝尔宫原……都显示出萨尔茨堡悠久的历史。目前,萨尔茨堡已经发展成为奥地利北部的交通、工业及旅游中心。

维也纳维也纳位于多瑙河畔、阿尔卑斯山东北麓,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个方向环绕。整个城市占地415平方公里,人口150多万,共分为23个区,它们由内向外分布。维也纳有闻名世界的联合国城,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难民事务机构、联合国禁毒组织等组织机构的所在地。作为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孕育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父、勃拉姆斯等音乐巨人;这里的歌剧院、音乐厅遍及全城,并有许多名家雕塑;例如,市中心城市公园有“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青铜像。

【主要名胜】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格林大道,建于1869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维也纳城堡广场木结构包厢剧院,后来发展成皇家宫廷剧院;1869年歌剧院迁到市区的环行街旁,1918年宫廷剧院变为国有,称“国家歌剧院”。二战中歌剧院曾遭轰炸,战后整修10年,不但恢复了旧观,还配备了最先进的音响设备。歌剧院为罗马式宏伟建筑。前厅和侧厅都用大理石彻成,内部绘有精美壁画和挂有大音乐家和名演员照片。观众席共有6层,可容有座观众1600多人。每年元旦在这里举行的新年音乐会,通过卫星走到了世界观众的面前。

维也纳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大厅始建于1867年,整个大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走进大厅,高高的天花板上悬着数盏巨大的水晶吊灯,大厅两侧也有20多个女神雕像,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气势。此外,大厅里还有收藏馆,分为档案室和展览室。其中,档案室的书架上面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而另一边的铁柜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展览室里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

【地理档案】维也纳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工业国,有石墨、镁等重要矿产;形成了钢铁、机械、采矿、石化、造纸等主要工业部门。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森林占全国面积的46%。维也纳种植业主产麦类、玉米、马铃薯、甜菜、葡萄等;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产品自给自余,主要饲养奶牛、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