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31878700000073

第73章 秘鲁

【国家纵览】国歌:《秘鲁共和国国歌》

国花:葵花

国树:金鸡纳树

面积:1285216平方公里

人口:2713.8万(2003年)

民族:印第安人占总人口的41%,印欧混血种人占36%,白人占19%

宗教:居民中96%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

语言: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利马

货币:新索尔

节日:国庆日7月28日

【地理概况】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毗连,南与智利交界,东南与玻利维亚相邻,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面积1285216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占全国面积的一半;西部沿海有狭长的干旱平原,地面多流动沙丘;中部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山间有高原和盆地,东部亚马孙林区地面平缓。较大的河流有乌卡亚利河、马拉尼翁河和普图马约河等,都属亚马孙河系。与玻利维亚交界处有世界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海拔3812米。

【气候特点】秘鲁西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干燥而温和,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中部为热带山地气候,比较凉爽,气温变化较大,年降水量一般不足250毫米;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酷热而潮湿,年平均气温24~35℃,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

【交通运输】秘鲁交通运输系统良好,其中公路总长77034公里,承担着全国大部分货运量。秘鲁是南美最早修建铁路的国家,全国铁路累积2121公里,在南美地区占据重要地位。空运方面,全国共有30个商业机场,包括3个国际机场。

【民族文化】秘鲁盛行“太阳祭”,起源于印加帝国昌盛时期。土著人印加人崇拜太阳,奉太阳为最高神灵,称自己是太阳的子孙,所以每年的6月24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这一天,人们身穿民族盛装,汇集到库斯科城郊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致祭词、奏圣歌、燃圣火、献供品……大家载歌载舞,直至太阳在安第斯群山中落下。

【重要城市】

阿雷基帕阿雷基帕是阿雷基帕省的省会,坐落于米斯蒂火山山麓,四周峰峦环峙,面积22603公顷,人口77.6万。阿雷基帕始建于1540年,城市发展融合了美洲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目前是秘鲁第二大城市。由于城中建筑都采用白色光滑的火山岩制成方石垒筑而成,所以呈现出浓烈的地域特色。此外,城中的“安第斯巴洛克”式建筑是16、17世纪殖民主义时期的遗迹,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文化遗产”称号。阿雷基帕地理位置优越,是秘鲁南部的经济中心城市,这里的矿产、纺织业和旅游业都很发达。

库斯科库斯科位于比尔加诺塔河上游,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海拔3410米。这里气候凉爽,是古印加文化的摇篮。公元1200年前后,庞大的印加帝国在这里建立,创造了古老的印加文明。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城市遭到很大破坏,此后西班牙殖民者又修建了大批屋舍,所以这里有西班牙一印加的独特建筑风格。目前,库斯科是库斯科省省会,城中有1692年建立的大学。城市中心是武装部队广场,四周有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堂,附近有考古博物馆展出印加帝国时期遗留的陶器、纺织品、金银器皿等文物。

【主要名胜】

纳斯卡文化遗址纳斯卡文化遗址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东南400公里,以纳斯卡文化的荒原巨画闻名于世。在400平方公里的荒原上,有许多巨大的线条、几何图形、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其中最大的图形占地达5平方公里。这些图案用石子铺成,只有在300米以上的高空才能看到全貌。考古研究发现,这些遗迹属于南美洲约公元前200-公元600年的印第安文化。此外,周围地区还出土了陶器等文物。

马丘比丘古城遗址马丘比丘古城遗址位于安第斯山区海拔2280多米的高原上,古城三面是600米的悬崖峭壁,下面是湍急的乌鲁班巴河。这座高空古城建于15世纪初,宫殿、寺院、祭坛、堡垒、作坊、蓄水池等古建筑整齐有序地排列在5平方公里的空间里,它们全部用巨型花岗石砌成,但石缝之间严密得插不进刀片,显示了印加帝国高度的文化。

【地理档案】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秘鲁近海形成了许多大渔场,成为世界上的渔业大国,鱼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农业以种植棉花、咖啡、稻谷、甘蔗和玉米为主。此外,林地面积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森林覆盖率达58%。矿业以采铜业为主,有纺织、有色冶金、造纸、造船等工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