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精神
汉江在安康市境内流长340公里,丹江口水库以上的汉江流长是925公里,安康占水源段流长的36.7%。安康境内山大沟深,江河密布,河网密度为1.43公里/平方公里,现有大小河流941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条,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至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74条,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沟溪857条,还有无数支细毛小沟。汉江像一片树叶的主脉,大小河流如同支脉向汉江汇集。全市年产径流10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144.79亿立方米。另有地下水17.51亿立方米,大小库塘蓄水1.3亿立方米,干支流电站蓄水35亿立方米。安康的水资源总量为252亿立方米。
安康全市人均占有水量371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5倍,是关中地区的9.3倍。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大中城市普遍缺水的情况下,安康人的水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安康的径流出境水量约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调水总量的66%。南水北调计划年调汉江水141.4亿立方米,枯水年调110亿立方米,以安康现有水资源和所处区位的特殊原因,可以说,南水北调从丹江口水库调出的水主要来自安康。
安康自古就是陕南最大的交通要冲,在汉代,就开埠了安康港。当地山货土特产的输出,外部日杂百货的进入,主要靠水运集散。清康熙年间鼎盛时期,汉江上的往返运输船只有一千三百多条,仅安康码头,就拥有350条,上行汉中,下经湖北老河口到汉口。那时,水西门外的江面上,樯桅林立,帆旌飘扬,繁忙热闹。城堤外临江的河街上,茶馆、酒铺、旅店、妓院的生意都非常火爆。
随着公路、铁路的修通,航运渐渐沉寂,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江面上最吸引人的场景,就是每年端午的龙舟节了。
由于水势浩荡,又地处秦头楚尾,受楚文化影响,安康民间自古就有赛龙舟的习俗。“****”前后,破“四旧”,搞运动,经济条件差,老百姓生活也困难,赛龙舟活动便被取消。
本世纪初,当地政府认识到安康受自然条件所限,又是南水北调源区,不能发展高污染性的大的工业,就得做好山水文章,于是决定办龙舟节。
2000年6月,第一届龙舟节在安康城下举行。当时,川、陕、鄂、渝毗邻六地市区域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安康召开,市里通过举办龙舟节来丰富洽谈会内容,拉动经济增长,一天的活动,竟吸引来3万名观众。文化活动的传承背后,组织者看到了它的巨大商机,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决定连续办下去。
龙舟节被确定为安康民俗文化节。挖掘秦巴汉水文化,做足水上文章,展示汉江风采与魅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成为龙舟节的基本主题。龙舟节先后举办了水上集体婚典、汉江诗会、秦巴花卉展、汉江奇石展、民间传统工艺展、秦巴根艺展、安康花灯展、汉江经济论坛、地方民俗专场演出,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安康》等活动,还请了阎维文、韦唯、张也、蔡国庆、冯巩、于文华、杨洪基等明星来助阵表演,声势浩大。
龙舟节往往与“五一”旅游黄金周并行,伴以盛大的经贸洽谈活动。节庆期间,汉江两岸搭建看台和表演舞台,有大型彩船若干游弋江面,而后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接着是龙舟表演,然后是龙舟竞赛。江岸人头攒动,万千只气球升空,成百上千只鸽子高飞,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堪称安康一大盛事。
到2010年,龙舟节已举办了10届,成为新时期汉江文化的一个亮点。
龙舟节的举办,推动了安康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让城区的汉江两岸成为旅游热点。第一届举办龙舟节的主会场全是乱石荒草垃圾堆,由于没有场子,只有在垃圾堆上搭台子。第二届开始清理垃圾,在土台上表演节目。第三届确定长期办节思想后,安康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汉江两岸进行改造。总计投资2600万元修建河堤,建造龙舟节观礼台,同时建立龙舟文化园。为了解决龙舟节背景问题,在主会场对面修建“安澜楼”,并在其周边种上树草。为了实现白天看龙舟、晚上看演出的设想,又投资800万元对汉江两岸实施亮化工程,让汉江成为七彩之河。
龙舟节也带来了让人兴奋的经济效益,其间总计签约各种经济项目四百多个,总金额30亿元,商贸交易金额3.71亿元。举办第一届龙舟节时,安康城区的宾馆铺位有2200张,到2010年为1.4万张,旅游收入仅2010年端午龙舟节期间,全市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8亿元。
谈起龙舟节,汉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先余感触最深。他兼任区文联主席,又是龙舟节的具体组织者之一。他认为龙舟节的本质是将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有效地结合利用。它集图腾崇拜、爱国精神及群众的参与性、竞技性、观赏性、民俗性于一体,形成一人赛众人帮、一队赛万民看的奇观,其强身健体、增强地方荣誉的性质,对人心产生了聚合力,给人精神的动力。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崇拜,需要英雄,需要一种精神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