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金州广场上有“汉调二黄青年演员擂台赛”演出,我与安康广播电视报社社长李焕龙一起去观看。
傍晚,位于东门外宽阔大气的金州广场上灯火明亮,临时搭的舞台上色彩缤纷,老百姓从四面八方会聚而来。一些善于做生意的人,也摆起了小摊儿,出售小百货和小食品。
汉调二黄就是汉剧,盛行在汉水流域,属于我国古老的四大戏曲声腔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已有乾胜班在安康的汉滨、紫阳、石泉等县区进行汉剧艺术活动,清道光年间有汉荣班、仁丰班、宜泰班近20个班社在汉滨活动,开班授徒。
汉滨区至今保存着汉剧音乐、脸谱、剧目等艺术资料。2006年,汉剧(汉调二黄)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我在广场上见到了汉剧团团长袁朝玲,她介绍说:在安康,仍保留着一个专业性的地方戏剧演出场所——安康大剧院,里面能容纳五百多人。汉滨区汉剧团是目前汉水上游保留的唯一的汉剧专业演出团体,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只要有中心工作,比如龙舟节、抗洪救灾以及农村的庙会,他们都会出演节目。安康的群众喜欢看汉剧,就像喜欢吃蒸面喝稠酒一样,图了个乡味乡情。什么叫故乡?有胃里留恋的东西的地方就是故乡。现在,他们全年要演出一百余场次。这次擂台赛,目的是推出新人,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锣鼓响起,演出开始。基本上都是古装传统折子戏,可以看出青年演员们都经过了严格的专业训练,有些素质不错,很有前途。
台下,一些老戏迷看得乐呵呵,还跟着演员做动作、溜唱腔。
演出结束,时间尚早,我们去水西门吃夜宵。
水西门是汉江上的一条老街,过去水运繁荣时,来往的船客晚上在江边码头泊好船,都要到这条街上来走一走,看看街景,散散心,采购点儿东西。这几年发展旅游,水西门更成了安康城内有名的夜市和小吃街。
我要了蒸面和稠酒。
听店主讲,安康蒸面的做法是:1.和面浆。以面粉为主料,添加少许食盐,用水把面和成糊状。2.浆入锣。将面浆盛入表面涂刷了植物油的铁制或铝制蒸面锣(蒸面锣为圆形、平底状,四周有高约40毫米的沿),并使面浆薄厚均匀地分布锣底。3.蒸面。把蒸面锣放入装有沸水的大口铁锅里并盖上锅盖,蒸数分钟。4.取面。数分钟后,取出锣,将蒸熟固化的面取出,圆状、清黄、柔软的蒸面即做成。5.食用。将蒸面切成条状,再配以豆芽,浇上酱油、醋、蒜泥、油泼辣子,即可食用。
安康蒸面软硬适度,作料讲究,味道独特。安康蒸面与西安的凉皮不同,味道的差别很大。西安凉皮用的是生醋调味,安康蒸面用的是熬熟的醋,还要再加酱油、芝麻酱等,而且安康很多家老字号蒸面馆,都有其秘方,调出来的味道也都不同。
吃蒸面的时候,往往佐以稠酒,才更具风味。安康西路坝上的五里铺,是传统稠酒的集中产地,过去,几乎大多数家庭中都有酒缸。稠酒味道醇香,提神健体,是家备饮品。稠酒的制作过程分四个步骤,首先是准备曲药(引子)。每年的端午节早晨,人们踩着露水去野外的坡头地尾拔来艾蒿、鱼腥草、白茅尖,还有火撩子、紫苏叶等当地野生的中草药,拿回家晒干,切碎,按配方备用。其次是踩曲(制大曲)。入伏后把备好的曲药,放在炉子上熬成曲水。再把上好的麦麸子和曲水搅拌在一起,潮状时就塞入专门的木模里用脚踩实成型,像个小砖头。然后把制好的曲胚摆在一起,用一些厚布包裹严实,等其酝酿发酵。半个月后有一股股酒香气味飘散出来,说明曲胚发酵过程完成,这时把它们悬挂在干燥阴凉处,等其自然风干。然后就是酿酒。在9月9日前后,五里镇很多农家的老人们动起手来,开始做酒。程序是先把糯米蒸熟、晾凉,拌上酒曲,包好,等待制成甜酒胚。最后一步是装缸。甜酒胚酿制成以后,装进大缸里,做再一次的发酵。接着把以前做好的大曲剁细,用细纱布包好放入缸底。再把甜酒胚倒进去,然后加水,最好是用从井里刚担回来的新鲜净水,用布袋将缸口盖严。以后每天搅拌一至两次,等浮起来的甜酒慢慢地开始沉下去,稠酒就成熟了。开缸的那一天,会邀请左邻右舍前来品尝。
这稠酒色泽橙黄,甘甜爽口,喝下去很舒服。我们一边聊汉剧,一边喝稠酒,因为酒的酒劲儿不大,又解渴清嗓,我就多喝了几杯。
李焕龙说:陈老师注意,安康稠酒可是有后劲儿的。
我自信还是有一些酒量的,便没在意,继续畅饮。
喝到半夜,在回宾馆的路上,就觉得头晕起来。进了房子,开始天旋地转,澡也没冲就上床睡觉。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中午。
摄影手记
随水远行
月河是一条蜿蜒秀美的小河,它曾在我的生命中流过。
小时候,我常坐在月河边沉思:这条河从哪儿来,又流到何处去了?长大一些沿着月河走到尽头,看它汇入更宽更大的汉江,我有些伤悲,我的小河不见了,它已被更强大的河流吞掉。后来参加工作住在汉江边,汉江就成了我生命中的一条大河,我又随着汉江走向尽头,看它汇入长江之中。后来有机会乘轮船,去过南京、上海,知道长江流进了东海,于是我终于明白,河水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一节一节长跑。
我喜欢去有水的地方玩儿,尤其是河流的源头。在汉江的源头潘冢山,在嘉陵江的源头西秦岭,在长江和黄河的源头青藏高原,我都欣喜若狂,那是一种发现,一种初生,一种寄托与祈愿。
河水,一涌出源头就踏上了无休止的远行。人也一样,一出生就是个旅行者,就开始了漫漫长旅。河流是人们的旅伴,人总是择水而居,循水向前。过去的村落、城镇大多建在水畔,以前的道路、交通也是离不开河岸。人在旅行中,离开了水就感到恐慌和危险,找到了河流就找到了安全和方向。
这些年,随水远行,走遍了全国各地,见识了各种江河湖泊的容貌和环境,我感到,河流像血管一样在我身上流动着,给我激励和灵动,给我冲闯的力量。
写文章也是一样,有水,笔润;无水,笔涩。并且很多特殊的朋友,都认识和深交于水之湄。
一位道行极深的朋友算过我的命相,说我是木命,水则生木,水更养木,木是离不开水的。我说这就对了,原来天意如此啊!
水木年华,生命葳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