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当数大禹,全国各地都盛传着他的故事。但是,在远古时代,一个人能干多少事,能修几个水利工程?恐怕屈指可数。可见,大禹是人们对治水的一种精神上的崇拜和向往。
汉江上游最早的水利工程,是西汉时期的山河堰。《史记》上说:“萧何转运关中,给食不乏。”当时,楚汉相争,战事连连,汉朝的丞相萧何为了保证前方的军粮供给,为了使汉中盆地的庄稼大丰收,便修建了山河堰。最后,在坚强后援的支持下,汉军终于打败了项羽。宋代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褒水,又名山河水,引山河水灌田所修之堰,故名山河堰。”后人为了纪念萧何,又把它称作“萧何堰”。
山河堰修起之后,是真正的惠民工程,它使汉中平原的老百姓丰衣足食,并且福延千古。南宋抗金时,由于汉中水利灌溉发达,粮食储备充分,支撑了重要的秦岭防线。1940年,国民政府在山河堰的所在地修建了褒惠渠。1969年,新中国在此地修建了石门水库,它的总库容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近50万亩。
我多次到过石门水库,每次的原因不同,概因石门水库里的内涵太丰富了。但每次站在山上,看着狭窄的河谷口,看着两道自然伸展出来的状若门框的石脊,都感到山水造物的神奇。
石门水库建在褒河上,这条秦岭山中的小河太神奇了,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支持者,是山水文化精神的传承者。
褒河出口处的河东店,是古褒国所在地。西周宣王时,有一对年迈的老夫妇,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她长大后,成为绝代美女褒姒。西周末年,褒国君将褒姒作为女奴,沿褒水北上进京,献给了周幽王。褒姒心情郁闷,郁郁寡欢,于是就发生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本来西周的亡国,是周幽王荒淫的责任,可后人却推在了褒姒的身上,她便成了有名的“祸水”。女人是祸水便由此而来,实在是男权社会的霸道。但在褒姒故里,乡亲们很敬爱这位美神,为她修建了梓潼宫,供奉着她的塑像。传说褒姒饮用过的井水中,游动着许多美丽的桃花鱼。女人用此水洗面,肌肤可以更娇嫩鲜艳。
褒河上的古栈道,是秦代修建的,它的南口在石门这边,北口在关中眉县的斜谷关,全长近500里。关于栈道,《辞海》中的解释是:“我国古代在峭崖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的一种道路。”秦始皇是个伟大的领袖,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强大,他向北修了“秦直道”,征服匈奴巩固边疆;向南修了“褒斜道”,沟通陕南和四川。与平坦踏实的“秦直道”相比,凿岩撑木、悬空架板的“褒斜道”修建起来就艰巨多了,它创造了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汉时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6伐曹魏,木牛流马出关中;还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火烧栈道”等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褒水之上。
曹操曾经褒斜道到汉中,与张鲁交战。胜利后,他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带部下去石门登高赏景,远眺三百里汉中平川。看到石门处的河水激流飞溅,巨浪滔天,兴之所至,便在褒河浅滩一块大石头上,写下“衮雪”二字。此字笔力遒劲,气势浑满,意味横生。部将们连声称好,只有一个文官在旁边说:“丞相的字、意都绝妙,只是那个‘衮’,好像左边少……”曹操哈哈大笑,说:“你的意思,是左边少写了三点水?”他手指褒河巨浪,反问道,“你看河中之水如此多,还代替不了三点水吗?”大家顿时明白这是曹丞相有意为之,更加佩服了。后人称“衮雪”二字“笔触圆润,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富于动态”,成为曹操的人格写照。
真正被后世所景仰、推崇、传习的,是褒水谷口峭壁上的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栈道通行后,关中王朝的文人雅士经过石门时,情绪高涨,纷纷抒写诗文,镌刻在崖壁上,渐渐蔚为大观。这些字,是人们学习汉隶书法的精品。其中的《石门颂》,号称汉代摩崖“三颂”之首,属中国书法由篆体向隶体过渡的典型代表。后世有许多书法爱好者来石门临写摩崖,一写就是半月,饿了吃口干粮,困了习地而眠。民国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有诗写道:“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石门水库时,由于蓄水位高,为了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政府想方设法将石刻从岩壁上剥离下来,搬运进城,现陈列在汉中市博物馆。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后来题写了“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八个大字,镶嵌在一块黑色的大理石上,并捐赠给中国,以示他的敬仰,也置放在博物馆的碑廊里。
现在的石门水库已经开发成旅游景区,88米高的大坝内的水面上,修建了3.26公里长的栈道,让人们来感受当年的壮观。大坝下的河谷地带,有一条1142米长的仿古商业街,布局着酒肆、茶馆、旅馆、剧场、特色小吃店等。在这条文化长廊上,两汉三国雕塑广场矗立着大型人物雕塑群,汉王刘邦雕像高17.8米,周围还有“追韩信”“暗度陈仓”的壁画和栈道风云以及千古石门浮雕文化墙。褒姒的传奇也以泥塑的形式出现在这儿,演绎着浪漫的爱情故事。汉中民俗风情长卷,则描绘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劳动场面。这些广场艺术作品,生动而形象地演说着山河变化及历史进程。一个水利工程,就是一次对山川河谷的装修,一次文明方式的展示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