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主体
31890600000019

第19章 《黄帝内经》的天道人道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居住在我国中原一带的华夏族有一个有熊部落,部落的首领叫少典,他的妻子是有娇氏部族的女子附宝。因为后人有的称有熊部落为有熊国,少典便被称作有熊国国君。

公元前2717年农历三月初三,少典的妻子附宝在轩辕之丘生下了一个男孩。由于孩子出生在轩辕之丘,少典给儿子取名为轩辕氏。

相传轩辕氏一生下,来没多久便能说话,显得非比常人,很有灵性。到了15岁,就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岁的轩辕氏继承了有熊国君主的王位。因轩辕氏出生的轩辕之丘的土为黄色,而且能生成物,有土德之瑞,故在继承王位后称为黄帝。

据古籍《太乙数统宗大全》记载,黄帝即位的那一天,出现了“五星联珠”的异常天象。五星是指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五星联珠是指这5颗星在一条直线上。

黄帝登上王位,天现吉兆,认为这是上苍的恩赐,降福人间。为了感谢天地神灵赐福,黄帝开始巡游天下,登临泰山祭拜,祈求上苍保佑华夏子孙,永远身体健康,长寿幸福。

黄帝听说崆峒山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深得养生长寿之法,年一千二百岁而未成衰老,就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养生长寿的要诀。

广成子见黄帝诚心诚意,心中甚慰,就给黄帝讲养生长寿的道术。广成子说:“修道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心中一片空明,也就是在修炼之时,看不见、听不到身边的任何事物,全神贯注,凝神静修,排除外界一切干扰。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十分洁净,你的心神就会十分清爽,你就会遵循天地之道,专心地做好一件事情,也就可以获得长生了。”

广成子告诉了黄帝长生不老的修炼方法,还授予黄帝《自然之经》、《阴阳经》等经卷,希望黄帝认真研习,勤加修炼,获得长生。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上王屋山,得到了讲述炼丹术的经书,并向玄女、素女询问房中术,了解性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相结合的道理,然后回到自己的行宫。经过长时间的修炼,他深谙长生之法。

黄帝晚年的时候,来到中原腹地首山,采来铜矿,在荆山下铸鼎,用来熬煮油烹食物,由此开启了我国食疗养生的先河。

据说黄帝铸鼎烹食后,加上原来学到的养生之法,从此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最后被天上飞来的金龙带到天庭,列入仙班。

这个传说发展到殷商时期,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祗和人鬼的神灵系统和敬天法祖的信仰传统,至东汉时的道士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时,尊黄帝为古仙人,此后的道书仍然以黄帝为古仙人。

黄帝的食疗养生方法经后世医家、医学理论家的增补,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名为《黄帝内经》。此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也是后来道家内丹养生之道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在养生方面颇有建树,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就是“治未病”。书中说: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意思是说,不治疗已发生的病变,治疗未发生的疾病,不治疗已经乱了的世道,治疗未乱的世道。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防”的主旨在于预防疾病,而防病的方法就是注重养生保健,防病于未患。

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因此,“治未病”成为了传统中医养生的基础工作和根本出发点。

《黄帝内经》确立了传统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包括“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形神合一”的养生观,“阴平阳秘”的养生观,“正气为本”的养生观,“合理膳食”的养生观。

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概念是我国古代哲学概念,是指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自己的生命活动规律,自然界的四季气候变化就能直接影响到人的情感、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医养生学认为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四季气候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养生防病。

比如: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散步,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舒畅;夏三月,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应使腠理宣统,使阳气疏泄于外;秋三月,应早睡早起,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内守,不急不躁;冬三月,应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能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对于四季不正之气能够及时回避。

中医学“形神合一”理论来自《黄帝内经》,这种理论始终都是建立在客观生理结构的基础上。首先从生命起源来看,是形俱而神生,即认为先有生命、形体,然后才有心理活动的产生。

形神合一观认为:神是形的主宰,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两者对立统一。其中,形是指躯体、身体,神是指思想、思维。中医学提出“形神合一”乃是强调形与神的密切联系。只有当人的身体与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才能保持与促进健康。

形神合一观要求: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保持心志闲舒,心情安宁,没有恐惧,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不生气,不使思想有过重的负担,以清净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

春天使情志随生发之气而舒畅,夏天保持心中没有郁怒,秋天保持意志安定不急不躁,冬天使意志如伏似藏,保证心里充实。这样一来,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而不外散。

中医“阴平阳秘”的养生观来自《黄帝内经》,书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意思是说,阴阳平衡的时候,精力和精神就会稳固,阴阳不平衡的时候,精力和神气就会远离。这段话阐明了阴阳的平秘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调和阴阳是最好的养生方法。阳气固密于外,阴气才能内守,如果阳气过于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要亏耗而衰竭;阴气和平,阳气周密,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离绝而不相交,那么精气也就随之耗竭。

“阴平阳秘”作为人的健康状态,体现在生命活动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如酸碱平衡、血糖平衡、代谢平衡等。此外,“阴平阳秘”还体现在人体活动的一种有序稳态上,这类似于现代科学所指的“内稳态”,如果身体达到这种稳态的话那就是健康的状态。

中医“正气为本”的养生观,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及康复能力。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虚衰。

正气充足则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能抵抗外邪,免于生病。正气不足则邪气容易损害人体,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

中医“合理膳食”的养生观源于《黄帝内经》,书中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理论,基于此,它特别强调天人相应、调补阴阳和审因用膳的观点。

天人相应,是指人体的饮食应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例如,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对驱除寒湿有益;而辛辣食物并不适于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所以说各地区的饮食习惯常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

调补阴阳,是指通过合理饮食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例如,甲鱼、龟肉、银耳、燕窝具有养阴生津、滋阴润燥的功效,食之可补阴虚;羊肉、狗肉、鹿肉、虾仁具有温肾壮阳、益精填髓的功效,食之可补阳虚。这些就是饮食调补阴阳的体现。

审因用膳,是指根据个人的机体情况来合理地调配膳食。在保证全面营养的前提下,应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调配饮食结构。如阴虚者多进食补阴的食品;阳虚者多进食补阳的食品;气虚者多进食补气的食品;血虚者多进食补血的食品;体质偏于实症者多进食一些有清泻作用的食品。

《黄帝内经》中确立的中医养生观,可以解答人的身体平时发生的许多状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比如对于年纪大了的人睡不着觉,而年纪轻的人却睡不醒,《黄帝内经》说:人的睡觉和觉醒,安静和运动,都是跟着日月星辰运作的,和日升日落,潮涨潮退一样,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年纪轻的人,他的气血循行的管道都是新的,所以气血来来去去非常流利顺畅,应该睡的时候就会睡着,应该醒的时候就会醒来了。而年纪大了的人,他的那个管道坏了,经常这里那里堵塞,就不能跟上日月星辰的节奏了,所以应该睡的时候他睡不着,应该醒的时候他又在太阳底下打瞌睡,都是气血经脉惹的祸。

再如对于喝了很多热水后有些人从头上出汗,有些人从背上出汗,《黄帝内经》说:人的气血可以分成“营气”和“卫气”两类,营气规规矩矩地在经脉里运营,善于营养身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卫气是身体的卫兵,体表哪里出了事,它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所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运行路径。人喝了热水后,着了风,毛孔就张开了,哪里的毛孔开了,卫气就带着汗液跑出来了,所以不一样的人,出汗的部位也不一样。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很多关于身体状况的解答和建议。

由此可见,《黄帝内经》不愧是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的一部养生宝典。

[旁注]

有熊国 有熊始于少典,黄帝继为有熊国君。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河南新郑我古代有熊国的地域,但黄帝为“有熊国君”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和华夏民族形成的基础,故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祖、宗祖神。

广成子 黄帝时期汝州人,住临汝镇崆峒山上,黄帝曾向他请教“至道之要”。传说广成子活了1200岁后升天,在崆峒山留下了两个升天时的大脚印。一说广成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二说“道”的化身曾3次降于人间,分为黄帝时期的广成子、西周时期的老子、东汉时期的张道陵。

玄女 也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原为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奉为女仙。汉魏时期,玄女在社会上特别是道教之中有很大影响。玄女与素女是房中术的老前辈,彭祖、老聃是她们的学生,黄帝的飞升也有赖于她们的法术,而在玄、素之中,玄女又居于首位。

素女 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她与黄帝同时,或言其擅长音乐。素女的身份说法不一,有说是黄帝的侍女,也有说是黄帝的性学老师。极有可能是二者合一:性学老师也可以是侍女。在我国文学史上,素女的形象被定位为古代第一位操琴女乐师。

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3个: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内稳态 是指人体在身体内部能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即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一个生物体的体内环境总保持稳定,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如人体的体温、血压、血液内的酸碱度、血糖浓度等均为“内稳态”所调控。

营气 与卫气相对而言,营气属阴。即营养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各种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营气运行是指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代谢的过程。

卫气 卫,有保卫、卫护之义。与营气相对而言,卫气属阳。是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包括机体屏障、吞噬细胞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作用。

[阅读链接]

黄帝小时口才伶俐,聪慧机智,长大后见闻广博,能明辨是非,大家都很尊敬他,推举他为部落联盟领袖。

有一年的夏天,黄帝带人到森野外里打猎,中午天气突变,一阵狂风过后,紧接着天空电闪雷鸣。突然一个炸雷响过,不远处的一片森林起了大火,野兽很少逃脱。大火过后,人们发现在残灰中躺着两只野羊,一头野猪,散发出被火烧焦的肉腥味。由于饥饿,黄帝就撕下一块放进嘴里一吃,觉得比生肉味道好。于是,黄帝赶忙让大家也都尝尝。由于黄帝部落的先民们吃上熟食肉,身体充分吸收营养,因此疾病就大大减少了。对后世食疗养生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