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会工作心理学
31919800000039

第39章 自我管理

一、自我管理的含义、作用和意义

(一)什么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控制,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调控,其核心是理智与意志。(二)自我管理的作用

自我管理有两个作用:发动作用和制止作用。

1.发动作用

发动作用表现在个体清晰地知道自己应做什么。不论自己是否想做,是否喜欢做,主观的我会命令客观的我行动。

2.制止作用

制止作用表现在个体清晰地知道自己不应做什么。不论自己是否想做,是否喜欢做,主观的我会命令客观的我停止行动。

(三)自我管理的意义

1.自我管理水平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化水平

孩子的任性、闹脾气,成年人会认为他不懂事。所谓不懂事是指孩子不知道应怎样做,或即使知道怎样做就是不愿意做。因为这是孩子,还不成熟,社会化水平不高,这反映他不善于自我管理,是正常的。如果这种情境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则是不正常。这不是思想、道德问题,就是心理问题。因为作为成年人已经接受了社会的长期影响与教育,了解各种社会规范以及与人相处的原则,不善于自我管理是不正常的。

2.自我管理是事业成就的必要条件

最好的状况是自己所确立的目标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兴趣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或者对自己的事业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在第二、三章中提到的对事业产生了有意注意和直接兴趣。在这种情境中,工作、劳动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达到了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成为自己的需要的层次。这时,劳动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可以换取生存、生活、享受之必需品,而在于劳动过程本身就产生愉快,就获得自身的满足。那是多么美妙的境界。事实上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确实进入了这种情境。

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事业的成功却是无数次失败后的那一次。自我管理就在无数次失败时发挥着作用。主观的我安慰着客观的我:不要紧;命令客观的我:再来一次。就是一次次的安慰、一次次的命令实现了目标,取得了成功。

3.自我管理能促进自我发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处于这一需要层次的人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加德纳的多元理论提示人们思考:在七种智能中自己是否存在某一种或更多种的潜能?自我管理就是要自觉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回避自己的劣势,这个人就能成功。

由此可见,自我管理的前提是清晰地了解自己、准确地评价自己。这在本章第一节已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二、自我印象管理

对于工作性质属于经常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而不是与物打交道的人,为了工作的顺利,希望给对方留下恰当的、符合职业需要的印象。这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印象管理。

(一)什么是自我印象管理

自我印象管理是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自我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中进行,运用自我表现进行操作,最后在他人头脑中留下印象。所以,从对方而言,是对方对自己进行社会认知的过程。

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自我表现,也总是在提供他人了解自己的信息。大部分时间自我表现可能是无意识的,也就是并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在意给他人留下了什么印象。但在一些重要场合,为了顺利工作之需要,包括与服务对象的交往过程,就需要进行自我印象管理,以便控制对方对自己的认知。

(二)自我印象管理的作用

1.人际交往的顺利

人们在交往中彼此在观察对方,了解对方,解读对方。恰当的自我印象管理是顺利交往的润滑剂,使交往顺利进行。无论在求职、交友还是在接待求助者,恰当的自我印象管理反映了自己的文明修养水平,也反映自己对交往对象的重视。

2.情境的同一性

亚历山大(C。N。Alxander)在20世纪70年代指出,每个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于该情境的同一性。人们常常愿意把社会比作大舞台,每个人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每个人又都是一个角色丛,在不同的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自我印象管理可以使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适合当时的情境。在工作单位的女强人,在家是女儿或是妻子、母亲。在单位需要在决策与管理过程中的果断、坚定,指挥并控制下属的行为,有时甚至有点不讲人情。这种心理与行为表现在作为女儿或妻子、母亲的家中,显然是不合适的。

个人的行为适宜性使角色伴侣同样产生行为的适宜性,在这样情境中,彼此都能获得良好的社会赞许,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

三、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一)自身素质

正因为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自我表现,事实上我们却不可能无时无刻都进行自我印象管理,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无意识的自我表现符合自我印象管理的需要。作为以利人、奉献为价值观的社会工作者,良好的素质是成功地自我表现的必要条件。

社会工作者应具有哪些素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思考。

1.政治思想品德

政治思想品德包括政治方向、思想观点及职业道德三方面。在我国现阶段,坚持改革开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在工作中坚持辩证唯物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利他的观点等;还应具备忠于职守、高度敬业精神,平等对待,为需要服务的人服务,维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权,清正廉洁,不以权谋私等职业道德。

2.知识

社会工作者应是一个杂家。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包括社会工作的对象、服务范围、功能,工作原则、途径、方法,以及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等,还应具有广泛的社会学科知识与社会经验。这是由工作对象的多样性,工作范围的广泛性,问题解决的复杂性决定的。

3.能力

能力离不开知识,正如第三章中所述,能力不等于知识,掌握了知识不一定具备能力。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认知能力方面。为了使自己能从一个普通的社会工作者发展成为一个社会工作专家,探索社会工作规律,提高社会工作效率,还应具有科研能力。

4.身心品质

作为利他的服务工作,社会有很大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应具有健康的身体,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抵御各种疾病。关于社会工作者应有的心理品质在第一章已阐述,这里不再重复。

(二)交往场景特点的影响

1.交往对象特点

与什么人交往,在自我印象管理时会使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尽可能与交往对象接近或匹配。当与活泼开朗的人交往,平时内向的人也会显得话语和笑容增多。与长者、智者、尊者交往时,平时高傲、放任的人则会现出收敛、自谦的态度与行为。如果周围还有其他人群,他人能成为自我印象管理的参照对象,使自己的态度与行为与他人趋近。

2.交往任务特点

交往任务也是影响自我印象管理的重要因素。工作还是闲暇,谈判、服务、访友、还是接受服务,自我印象管理的要求必须服从任务。工作时可能会严肃一些、拘谨一些,闲暇时可能放松一些、粗犷一些;完成谈判任务时可能更要显示自己的实力、智慧与自信,接受服务时可能更会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平时更挑剔。

3.交往环境特点

交往环境常与任务有关,但同样的任务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谈判桌前的正式谈判和私下的个别谈判,自我印象管理的要求会出现不同。与朋友在露天广场看文艺演出和在国家大剧院看世界名剧,自我印象管理的要求也会不同。

四、如何进行自我印象管理

(一)保持形象的一致性

人们希望自己的言行、态度、人格具有一致性、一贯性,这使交往对象在进行交往前大致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以使交往变得容易、轻松。反复无常,难以捉摸,可能使他人望而生畏,而影响继续交往。

(二)恰当的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指个人自愿地在他人面前真实地展示自己思想与情感的行为。事实上每个人的自我都可以分为公开的自我和私下的自我。自我表露是将可以公开的那部分自我展示出来。表露的深度决定于人际关系状态。处于深度卷入的人际关系状态的双方,有了更多的私下自我的表露;一般的同事关系或工作关系只有浅层的自我表露。对不同的对象作过多或过少的自我表露都会造成个体适应上的困难。如在萍水相逢的朋友面前的过多自我表露,会被理解为“别有用心”,在老朋友面前过少自我暴露,会被认为不信任。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使人际疏远。而当需要求助者作更深的自我表露时,我们适当的自我表露有利于对问题的了解与分析。

(三)加强自我修养

最好的自我印象管理是主观我与客观我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自己内在品质的真实反映。社会工作者不是演员,演员在舞台上和生活中可以判若两人。职业的价值观也是我们人生的价值观,这是最根本的自我印象管理方法。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提升自己的素质外,这里仅提示在人际交往中应加强修养的要点。

1.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把他人放在重要位置,尊重他人的人格。这表现在倾听他人的说话,并有呼应;注意对方的需要,必要与可能时予以帮助。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也是文明修养的反映。

2.发现他人的优点,多赞许少挑剔

这是由尊重他人引申出来的。尊重他人,相信每个人都有优点与长处,尤其相信他人有自己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发现并从内心欣赏他人的优点,这是自我印象管理的重要方法。凡是喜欢挑剔,经常看到他人的缺点、毛病而批评他人的人,难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为了自我印象管理,应特别注意控制自己。

3.寻求共同关心及具有共同观点的话题,求同存异

人们常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在自我印象管理时要使对方愿意与自己交往,需要寻求共同关心、具有共同观点的话题引入。允许他人保留具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具有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这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4.尊重他人隐私,注意为他人保密

求助者求助于社会工作者,都是有自己的困难、困惑或痛苦。他们的许多问题出自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而和盘托出,却不希望把他们的问题当新闻那样传播、议论。遵从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除了为了顺利解决问题,可以将有关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或向相关人员通报外,必须予以保密。对于求助者不愿透露的个人或家庭隐私,不要逼问或追问。因为这样做可能引起求助者的恐惧不安而放弃求助,不利于问题解决。

强化了自我管理,社会工作者可以从内在素质到外在表现逐渐成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概念:挫折。

2.自我意识有什么功能?

3.如何理解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有什么意义?

4.个体对挫折的反应为什么出现差异?

5.简述挫折后的行为反应。

6.如何面对挫折?

7.什么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有什么作用?

8.什么是自我印象管理?为什么要自我印象管理?

9.哪些因素影响自我表现?

10.如何进行自我印象管理?

社会实践指导

运用挫折理论,帮助A走出挫折困境。

具体说明:A遇到了什么挫折,挫折的程度和表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采取了什么措施和方法,效果如何?

主要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厚粲主编。大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教程》编写组。社会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6.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7.[美]达阿尼·P·舒尔兹著。心理学应用。李德伟等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8.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孙立亚编著。社会工作导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0.胡忠明主编。现代城市街道管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范克新、肖萍编著。团体社会工作。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3.陈良瑾主编。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14.张、何云峰编著。社区管理概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15.[英]朱莉娅。贝里曼、戴维。哈格里夫、马丁。赫伯特、安泰勒著。发展心理学与你。陈萍、王茜译。林国彬、万传文审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6.王玲主编。心理卫生。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17.[美]R。M。利伯特等著。发展心理学。刘范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8.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任嘲等编著。中老年人自我保健方法。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20.沈政主编。老年心理学与老人精神健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1.程学超、王洪美著。老年心理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22.吴江霖、戴健林等。社会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3.章志光主编、金盛华副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4.时荣华编著。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5.沈德灿、何立婴编著。社会心理学简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6.何立婴编著。社会心理学。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27.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8.孙晔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9.叶栾乾等著。图解心理学。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30.[苏]安德列耶娃著。社会心理学。蒋春雨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

31.[美]詹姆斯·O·卢格、杰拉德·L·赫尔希著。生活心理学。陈德民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2.[美]David O。Sears·Jonathan L。Freedman·L。Anne Peplau著。社会心理学。黄安邦编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2

33.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4.许 锋。社会心理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35.侯玉波。社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6.卢家楣等。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7.蔺桂瑞等。性心理与人才发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38.特蕾西·考克斯著。火热的情感。严维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39.曾文星。夫妻的关系与婚姻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40.白玮等。青年工作探索与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41.方俐洛等编著。职业心理与成功求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2.E。H。施恩著。职业的有效管理。仇海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43.王志强编译。白领职业教程。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44.M。艾森克主编。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阎巩固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45.Gerald Corey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石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6.钱铭怡编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7.张小乔主编。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8.郭卜乐 CPO咨询热线http://www。zgxl。net;华夏心理网:http://www。p-sychcn。com

4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