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教一本通
31920500000018

第18章 3 沟通人神:驱神的神秘法术

本节概要

在道教的宗教活动中,法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法术”,即为召役鬼神以及造成超自然变化的操作系统。在道书中习惯将其称为道术、道法或者秘法,表其神秘外人不得而知。有时称某某大法,以示其法的不同凡响。

事实上,在巫术基础上产生的法术,是道的意义的象征性表现。为道家幻想以道的能量来帮助人们趋吉辟凶,得道成仙的途径。所以,道家之人均将道教之术视为以神的意旨在修行。

(1)何谓“法术”

道教宗教活动中,法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谓“法术”,即指召役鬼神以及造成超自然变化的操作系统。在道书中,“法术”通常被称为“道术”、“道法”,有时也被称为“秘法”,表示其神秘外人不得而知之义。有时还被称为“某某大法”,意在还是以示其法的不同凡响。

因“道教法术”为道教的主要宗教行为,所以,在道教内部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理论上而言,法术是有道的体现的,而道亦是法术的依据。这一思想,在道门中被称之为“道体法用”。意思就是“道”是“法”的本体,“法”则是“道”的功能及作用。《道法会元》卷一中如是说:“道是本体、本原,法术是其应用。道是无形无象的,法是有形可以捉摸的。道是微妙不可见的,法是显示在外的。所以作用不是根源于所用的具体方法,而是根源于道这一本体,有形的东西不是出于有形者而是出于那一无形无象的道,显示出来的不是起始于显露的东西而是起始于那一微妙不可见的。”

因此,“法术”不仅是一个依据神秘手段以控制鬼神和外物的操作体系,而且还是一个与道教整个信仰相联系的载体。归根到底,“法术”就是依赖于某一行持法术的法师而示现的道家之修道有成、道德高洁。

说白了,“法术”就是“道因术以济人”的具体实践。“法术”的功能,在于其能够或者在观念中认为能够控制外物乃至于鬼神,因此,人们认为可以靠它来打破自然或社会力量对人的束缚,尤其是当人有灾难、有困惑时,均希望依赖它加以驱除或者从根本上解决。道教认为:“道是虚无的纯真本体,术指能造成各种变化的玄妙方法。道是无形的,唯有通过术来济度,而人是有灵性的,如此便可以通过修行与道相合,修成“人道合一”之境。那么,学道之人也就能很自然而然地驾驭道之变化了。“法术”,也正是迎合了这一将灾难、病痛都归结于超自然力量以及对这种神秘力量的困惑、恐惧和急于摆脱的心理,因此,自道教形成伊始,“法术”就以各种不同载体存在了,并在民间形成了很大影响。

如此说来,“法术”也是道士为社会提供宗教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古代,一般民众也是常常通过法术去认识道教的,并且是因“法术高强”的传说而敬畏道士。在封建统治社会里,更有某些法术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并利用它们“神道设教”,来作为在灾荒临头、人心不稳时调控社会的工具。

道教法术在岁月的积淀中,渐渐形成了一个至为庞大的体系,因此,其具有复杂繁多的内容。不过总的来说,道教的法术都以“道”为本,以“符”、“咒”、“掐诀”、“踏罡步斗”为基本手段,再辅以“剑”、“印”、“法水”等法器,以及“药料”等。其内容具体可归结为“祈福禳灾”、“考召驱邪”、“治病送瘟”、“超度破幽”和各种“占验术数”等几个大类。

一般而言,施行小法术的话,只需用其中的一二种手段或方法。但若要施行重大的法事,则一定要结法坛,综合运用诸种行法手段,并依照一定的程序行持法事。因而,在比较重要的法术施行时都有一定的仪式,也就道家所称为的“行持科范”。

(2)手脚并用的掐诀和步罡

道教法术在具体施行过程中,法师常常口念咒,手掐诀,脚步罡。实际上,掐诀和步罡是道教法师行法时最重要、最基本的形体动作。要了解道法的话,必须对这两者有初步的了解。

那么,何谓“步罡”,何谓“掐诀”呢?

所谓“步罡”

“步罡”,全称踏罡步斗,又称步天纲,它是从古老的年代中传下来的。“罡”,原指北斗星杓尾的一颗星。“斗”即北斗,后来又扩大了范围,现泛指东南西北中的五方星斗。

在具体实施这一行为时,法师要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铺设上象征九重之天的罡单,脚穿云鞋,在一片悠扬的道曲中,存思九天,按斗宿之象、九宫八卦之图步之,并认同为这样即可神飞九天,送达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因此说,道教(特别是“正一派”)的徒行法、修炼,步罡踏斗都是根源于其的一种基本功,也是法师最为基本的形体动作。

一般认为,步罡是从古代的禹步发展而来的。不过,其与禹的关系又有二说。一种说法是,汉代扬雄在《法言?重黎》中所说:“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轨为其注说:禹治水土,涉山川,足得了毛病,所以走起路来是跛的。而民间的巫师多效法禹步,而禹步最初就是模仿大禹治水得下的跛脚。另一种说法是,在《抱朴子内篇?仙药》、《洞神八帝元变经》等古籍中所言:大意说,在大禹治水时,在南海之滨见到一种大鸟会禁咒术,走着一种很奇怪的步子,并能使大石翻动,于是大禹模拟其步伐,使其成为法术,十分灵验,因为是禹发明创造的,故称为禹步。不过,无论如何议论纷呈,禹步形成甚早,而且与古代的禁咒术有关这一观点是无异议的。

禹步的基本步伐是三步九迹,到了后来才扩大为十二迹、三五迹等不同的步法。禹步的三步九迹,因其具备北斗之形,所以道教将其与踏罡步斗合一。

比较常见的罡步,在东汉正一盟威道《三五星纲箓》中有所记载,其中步罡之法有东南西北中五斗。后来又推衍出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纲等。

步罡的基本功能是飞行九天,以及禁制外物与鬼神。“罡”,又称为天纲地纪,因而步罡的第一个功能就是依图步之,施行者于此间更认为自己已经升九天、过九州,巡历天下,飞行于仙境。其中比较基本的是“河图大豁落斗”,简称为“豁落斗”。

“河图大豁落斗”,实际上就是原来的北斗罡,北斗七星加上辅弼二星作罡图,只不过它是采取河图及所列后天卦位为规范而已。其分为冬至后和夏至后两种。冬至后从坎卦起,步至离位。夏至后则是从离卦起,步至坎位。河图九数,代表的是天上的九个区域,或九个星宿,即凡天英(坎一)、天任(坤二)、天柱(震三)、天心(巽四)、天禽(中五)、天辅(乾六)、天冲(兑七)、天芮(艮八)、天逢(离九)。步时念咒,依次点明所步方位、象征意义,以及威力所在。事实上,此步罡意在表达的就是——行使“河图大豁落斗”时不仅可以在天上飞行,而且还具有消灾避邪的种种超自然功能。它和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罡等,都表示天上的某一区域或者仙境天府,所以,法师步时都要存想这些场景。

另外,步罡还具备另一个宗教功能,即能够禁制鬼神和外物。本来步罡,既有飞行九天的含义,又有禁制鬼神外物的功能,不过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步专门化,从而,形成了某些罡以飞行九天为主,某些则以禁制为主的局面。例如,雷法中的破地召雷罡,步之以破除阴气,放出阳气,使惊雷发生。又如,考召法中的附体罡,步之使鬼神附于事先指定的儿童或其他人身上。召命神虎啸命灵罡,在炼度破幽一类法事中,步之以召役神虎将军,即负责追摄幽魂的神将。

道教认为道教法术的主要功用,就是运用超自然的力量来改变外物,及控制外物。而道教所信仰的神仙又全都居于天上或者仙山洞府之中,进入其之世界则必须要具备超自然的能力。

正是基于上述两点的缘由,被认为具备这样能力的踏罡步斗才被道家广泛应用于法术当中,而成为道教法术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手段的。

所谓“掐诀”

“掐诀”和“步罡”一样,都是道士行法、修持的一种基本形体动作。所以,道教中才有了“口念咒,手掐诀,脚步罡”之说。因此,在道教中,“掐诀”和“步罡”一样,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掐诀”又称握诀、捻诀、捏诀、法诀、手诀、神诀、斗诀。简称为诀,是道教法术行使过程中最为基本的手段之一。所谓“掐诀”,即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间结成某个固定的姿势。道家认为,其动作行为可以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

掐诀和步罡一起,为道法和行持时的基本的形体动作。在道士诵经、念咒、步罡、结坛、召将、气禁、收邪、治病、祈禳等各个环节中都要掐相应的诀。《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九中如是说:“凡行步、问病、治邪、入庙、渡江、入山、书符并须掐诀目。”

掐诀是从古代的气禁之术中继承下来的,在道教发展中依据自己的神谱和法术理论,作了增益、改进,而逐步形成的庞大手诀系统。

手诀的基本成分是诀文。所谓“诀文”,就是指以掌指上的某一固定部位来象征北斗星、十二辰文、九宫八卦、二十八宿等。例如在二、三、四指的九个关节纹上,以三指(中指)中纹为九宫中文,余下的八个关节纹为八卦文。二至五指上,则分布着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文。法师每掐该文,即象征着其在把控八卦、十二辰、二十八宿等。其形成,在于古人常用八卦、北斗、二十八宿等象征宇宙中天象的运行、造化的奥秘、空间的位置和时间的变换,故而通过诀文,道家在手上形成了一个浓缩的宇宙图景,一如《阴符经》中所说的那样,“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简单的诀目只掐一个诀文,复杂的诀目便要同时或依次掐多个诀文,例如飞捻北斗时,则须迅速捻过七星本文共七个点。更有些复杂的诀目,需要加上各指和指掌间的交结,甚至双手并用。

诀目的构成,主要依据于道教的神谱和其要对付的对象。道教中所谓的“掐诀”,就是指掐某诀目。而诀目则是由诀文构成,简单的诀目只掐一个诀文,在这个意义上其可以与诀文通用。

由于诀目的数量极其庞大,所以,每一道派都会绘成自派的诀谱,在本门内授受和运用。诀目的设计,大抵是依据神仙谱系和所要对付的对象两种方式而定的。

依据神仙谱系的诀目,典型地体现了道教的特点,更表现了其与散漫于民间的巫术之间的区别。另外,由于道教的神仙谱系极为庞大,所以各派的诀目也有所不同。但就行法而言,无论那派则都会涉及尊神、祖师和神将三大类。与尊神相关的诀,比较常见的有玉清诀、太清诀、上清诀、北帝诀等。与尊神相关的诀,有时不直接宣称尊神名讳,而是用其坐骑、法器等来代表。譬如,炼度仪中请太乙天尊临坛,法师掐的是狮子诀。原来太乙天尊的坐骑就是九头狮子。类似的还有莲花诀、宝相莲、及大小猪头诀等,其掐所象征的是斗姥的降临,而这斗姥,常趺坐于莲花上,形象是以猪头上生角。

祖师诀中最重要的是天师诀和本师诀,代表的是本派祖师或者天师的降临。

因为道教神将的数目众多,所以,代表神将的诀目数量也极其繁多,而且各派法术所用的神将皆不尽相同。就比较重要的而言:有元帅诀,代表雷部元帅。都监诀,代表统领神兵的兵马都监。天丁诀,代表天丁力士。功曹诀,代表召唤神界管理案卷的功曹。其他还有日君诀,代表日君,月君诀代表月君,以及代表五方星斗的诀目。

至于依据要对付的对象而设计的诀目,其数量更是难以计数了。这是因为,用以治病、驱邪、炼度、禳灾的法术门类繁多而致,所以其相应的诀目也就数量庞大得很了。这类诀目有以所要对付的邪秽立名,如虎目、鬼目。也有以法师的行持为称呼,如煞鬼目、禁鬼诀、握雷局。更有以所持神器、手段为号,如三叉诀、剑诀、金桥诀等。而在相关的法术体系中都会绘成诀谱一一载明,法师在行法时也必须严格依式掐之。

由于“诀目”的数量极其繁多,故在这里所说的皆是其主要类型。不过,行使掐诀时必须配合咒语和掐诀者的精神,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故而在掐诀时,施法者在念咒的同时,还要将本身的精神力量贯注到手诀上,然后在向外击出,如此方可达到降妖伏魔,或者结成一个无形的保护网起到保护事主免受鬼灵等邪物的滋扰及侵袭。但是,其结果的灵验度或坚硬度,则须视施法者的念力高低而定。也就是说,如果施法者不能配合咒语和无坚不摧的念力的话,那么即使手诀掐得再准再好,也只不过虚有其表而无其实,更是谈不上发挥功效了。也许是基于这一点吧,道教从最初的108个完整手诀,而失传至现今的几十个而已。

另外,不是每个道士法师都熟悉所有的手诀,这除了手诀复杂难以精通之外,还有多数的道士在选择弟子时都十分谨慎的因由:因为手诀可以那里救人,也可以拿来害人,其差别全要看修炼之人的本性了。故而,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手诀是越来越少了。

综上所述,不论是“步罡”,还是“掐诀”,它们都具备一定的宗教功能,即禁制鬼神和外物。

(3)神灵的符箓和咒语

在一些古典小说和当代武侠小说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道人、巫师、侠士,他们仗剑披发“念念有词”、“喃喃而语”、或者“烧几道纸”、抑或者以剑往空中“虚画几圈”,之后便能上天入地、隐形变化、移山倒海、呼风唤雨…

这些道人、巫师、侠士,所念之“词”、所喃之“语”、所烧之纸”、所画之“圈”,便是道士演绎神的意旨时所用法术——符篆和咒语。

天上神的文字——符箓

符箓,亦称“符字”、“墨箓”、“丹书”,为道教法术之一。在《辞海》中,“符箓”被解释为是道教认为可用来“驱使鬼神、祭祷和治病”等的“天上神的文字”。故道教如此宣称: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而施行法术者,即为演绎神的意旨者。

实际上,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但其二者各有所指。“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此外,符和箓在功能上也是有区别的。打个比分,在功能上,“符”好比是人和鬼神沟通时的“邮政编码”。而“箓”则是人给鬼神的“请柬”。正是具备了这“邮政编码”和“请柬”,人有所请时,鬼神才自然而然地有所知并前来替人行“道”的。再一个区别就是,“符”主要是被道士、巫师等用来作“驱鬼召神”、“治病延年”等的秘密文书。而“箓”则主要是道士的登真篆,即道士的名册,为道士个人修身立业、迁升道职的资格证。

符箓术最早源于远古的巫术,始见于东汉,其思想基础来源于远古的鬼神信仰。不过关于“符”的起源和演化,目前仍有两种观点的争议存在。一种观点认为:符的出现,来源于原始思维所产生的奇妙想象。这是因为最初的符是用桃木雕成的门神神茶和郁垒,称之为桃符。传说,东海度朔山桃树下有二神,名神荼、郁垒,能食百鬼。古人认为桃木能镇鬼驱邪,故在夏历新年时以桃木板画二神像,悬于门户供之。桃符既是后世楹联的先河,又是符篆的滥觞。如此,远古人的信仰导致了符的产生,那么,道教对早期民俗的渗透,就有力地推动了符篆的发展,扩大了它的形式和使用的范围。

另一种观点是:符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信物,始于春末战初,秦汉时期鼎盛。《说文解字》中称:“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东汉以前,纸张尚未发明,用竹子做成的符就成了往来之信物,即剖竹为二,合而相符,相当于一种证明的凭据。竹制之符,在民间一般是作为兑换、租借的凭证使用。而朝廷对友邦国家使节的往来以及调集军队所用之符,则多用青铜、金、银、玉等铸造而成。其形状分虎、龙、人、龟、蛇、鱼等,又以虎形居多,并在表面镌刻有文字,以说明用处。道教形成之后,巫师和方士道人便借用了“符”这一名称,假托将神力以符号的形式附着在规定的“文字”或“图形”上,并将其书写在规定的纸、绢、木、石等物品上,来作为传达神命和行使神命的凭据。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神图巫符”。

另外,探讨符的起源和演化,还应从语言崇拜和文字崇拜的角度来探讨。从语言崇拜来看,符的产生也是语言崇拜的一种反映,符即为咒语的书面化。有学者曾就这样认为:“很可能最初的符只是咒语的书面化,后来为了同一般的字句相区别,反映符的神秘性和无穷威力,才用变形文字和在符面上增加线条,使符面成为一种似文字非文字、似语句非语句的图形。”

从文字崇拜来看,中国最初的象形文字,本来就有艺术价值和某种神秘性,而后来的《河图》、《洪范》、《洛书》、《易经》、八卦的出现,更加强了古人对文字的崇拜。而在神仙方士中流传的符图和印章,便源于这种古老的文字崇拜。

由于符比起咒语来在时间的衡持性和空间的自定性上更显其明显优势,即符不论是佩戴在身上还是贴在物上都能给人以威力常在的感觉,所以,符的运用到了后来也就同咒语一样,越来越广泛。

道教在长期传习符箓术的过程中,创造了纷繁的符箓道法,创作了众多的符书。所以,符箓的种类可谓难以数计、符箓样式更是千奇百怪。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类:

(一)复文。多数由两个以上小字组合而成,少数由多道横竖曲扭的笔画组合成形。主要见于《太平经》。

(二)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实即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箓。主要见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三)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

(四)符图。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箓。这类符箓也很多,在古墓葬发掘中,亦曾发现过这类符箓。

符箓法术的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或丹书符箓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有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是离不开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箓。

符箓术用以治病偶有灵验的,但其实并非是真的驱逐了致病之“鬼”,而是可能某些病人的病情本就较轻,因心信符箓,故饮符水后,便造成了一种鬼以驱去、病已脱身的心理态势。此类似于医学上的一种心理疗法,其实起作用的并不是符箓本身,而是符箓所引发的积极心理状态所致,从而促使人体调动起防御机制克服了疾病。另一种可能就是符箓本身所具有的气功之功效起的作用,而使得病人情绪趋于平稳,精神得到相应的安慰。

因为,符箓之术无论怎样神奇,都一定要正视符箓法术的实质。

人神沟通的神秘语言——咒语

咒语和符箓一样,都是源于远古人们对于鬼神的信仰所致。在道教中,咒语被视为具有神秘力量的语言,是对鬼神或自然物有感应或禁令的神秘语言。在道教法术中应用广泛,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咒语就没有道教的法术。

咒语,也叫咒词、神咒、视咒、明咒、咒诀、口诀、诀、禁咒、真言、密语等。在巫术和宗教中,那些普遍被认为具有神力、魔力和法力的某种语言,便被称之为咒语。咒语与咒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咒术指的是施咒的技艺、技术及方法。咒术则包括咒语、仪式和法物(即施行咒术时所凭借的一些用具,如刀、剑、头发、兽骨等)三大要素。不过,咒语是咒术的要素之一,也就是说,没有咒语咒术无法存在。

咒语的产生与原始人对语言的魔力崇拜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语言是团结氏族成员,促进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工具。在某些时候或某种状况下,它甚至在当时所有生产手段中占第一位。试想,一群赤手空拳或手持杀伤能力极低的未经过加工武器的原始人,他们合力追逐野兽,就只有用手势或语言,才能统一行动,密切合作猎获野兽。另外,原始人因不能理解干旱、洪水泛滥以及采集、狩猎中的丰收或歉收的成因,而将其间一切都视为灵魂、鬼神在其中主宰。并认为善神给人以风调雨顺,给人丰收。恶神给人以天灾人祸。故而,他们会在遇到困折时祈求或诅咒,之后,恰好得到丰收,得到好的结果。于是,原始人便将一切功过都归结于语言上面,并赋予其神奇的魔力,认为它可以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可以支配鬼神和自然。这种对语言魔力的信仰崇拜,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便集中体现在了咒语方面。

咒语大多具有这样的特性:一是反复吟诵的重复性。二是词义的艰深及莫名的神怪的不可解释性及神秘性。三是音节的节奏性,即多在字数、音节、长短、快慢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四是伴随着念咒,巫师们有节奏的舞蹈动作和咬牙切齿的、充满仇恨的激情和无限虔诚的心情中的语气加强及气氛的渲染,增强了咒语的效果。

道教咒语的结构,一般是首句呼唤鬼神之名,中间述说对鬼神的要求和命令,末句以“如律令”作结,含有明显的祈请、敕令的性质。

按表达方式和篇幅长短的不同,咒语可分为咒语、咒词(巫歌、神歌)、经咒三种主要形式。譬如,云南鹤庆县城郊北部和辛屯等地的白族女巫师,举行上刀杆仪式前所唱的神歌《雪山娘娘》就是一种咒语:

一步跳到雪山娘娘你/双手把你们挪开/热来就是热似火/冷来就是冷似霜/一更天气下冷雨/二更天气下冷霜/三更天气下大雪/四更天气雪上又加霜/五更天气金鸡来报晓/六更天气山中树木挂铃铛。

咒词与经咒在篇幅上的区别:咒词较短而经咒较长,咒歌(巫歌)则有长有短。从功能上看,道教和佛教的许多经文都可视为咒语。因为持念这些经文,也能通神而得到神的护佑,避邪得福。所以在《道藏》的很多经文中常有“念诵此经,则可受十方帝君和神将护佑,消灾纳福,除罪升天”之类的说法。而在一些少数民族中,“经”与咒语等同。例如壮族的《布洛陀经诗》中的“经诗”一词,就有念咒之意。此外,从功能上来看,念鬼神之名、天宫之名、星宿之名至祈祷、发誓,念某些诗、书、六十四卦卦辞,念童谣等均可视为念咒的不同形式。所以《道藏》中也多有持念神名鬼名等而可“驱使鬼神,降邪伏魔”之说。因而,

有学者认为,祈祷会产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心理效应,起着诱导、暗示的作用,它实际就是一种咒语。

在道教中,咒语的应用最为广泛,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要用的咒语,比如:结坛有结坛咒、镇坛咒。登坛之前,有卫灵咒。画符有书符咒。步罡有步罡咒。诵经之前有开坛玄蕴咒,召将咒的运用更是广泛,而杀鬼、制魔、捉妖等也必都用到相应的咒。

可以说,咒语是渗透到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中的法术。

(4)道教的集大成法术雷法

雷法可谓道教的集大成法术,其不仅体现了道教的积极有为之精神,还显示了道教济民救世、慈悲度人的“大乘”之精神。为道教所声称的可以呼召风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涝旱的一种法术。

雷法又称五雷正法,起于北宋,兴盛于南宋、金、元。创始者为神霄派之王文卿、林灵素等,后为神霄、清微及道教南宋等派所传习。东华、天心、正一派亦兼习之。其法主要载于《道法会元》、《清微丹诀》、《法海遗珠》等书中。该法将内丹与符箓咒术融为一体,既讲存思、存神、内丹修炼,又讲祈禳斋醮、符箓咒法,为道教诸方术的融合体。强调以内丹修炼为本,以符箓咒法为用。也正因为如此,它被视为道教的集大成法术的。

雷法,其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论,认为人身是小天地,人体各部分皆与大天地相符相应,其头像天,足像地,四肢像四季,五脏像五行,其精气神无不与天地相通相感。不过,此相通相感是建立在先天元气基础上的,而人一降世,即入后天,其精气神便逐渐染上各种情欲滓质,而不能与天地相感,要必须通过修炼,去除其滓质,回复到先天纯净的状态中去,即达到内丹修炼的最高境界,才能起感应作用,即以我之气合天地之气,以我之神合天地之神。如此,呼召风雷,求雨得雨,求晴得晴,无往不可。简而化言之的话,雷法所仰赖的思想就是以道为体、法为用,内炼为本、符箓咒术为末的思想,此也是雷法各派道士的共同主张。

如此,雷法便在内丹术的基础上系统地整理和吸收了符箓、咒术、手印、禹步、行气、存神等方术的内容,并结合儒家的“正心诚意”之学、禅宗的“止观双运”之道、密教的“修本尊法”和“真言秘咒”,而构建成一支道教中最大且最具有影响的法术体系。另外,在其演变和发展的基础上,它又自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咒、符、诀,皆以“云雷闪电”及“雷神图像”为符图标示。

此外,雷法道士根据天人感应的思想,不仅设想出人之精神可以感通天地,影响自然,而且还进一步设想其可以主宰天地、创造自然。因此,认为只要行法者具备很深的内炼功夫,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可以将自己的先天元气变现出雷神将吏来。于此,道教将雷法的理论基础建立在模拟宇宙论的人体生命哲学上,主张“了一心而通万法,着万法无不具于一心。返万法而照一心,则一心无不定于万法”,并以内炼精气神为根本,以符箓咒法对外施展,更以雷部诸神为主要凭借,于是,便可以呼召风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旱涝。

事实上,雷法法术之所以被视为集大成法术,跟它的积极有为思想和济民救世、慈悲度人的“大乘”之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修炼在道理上和内丹修炼差不多,但最后的目标却大不相同,因它的目标不在于得道成仙,而是要一念不生于心,万神自注一体,知道精交神会,如影随形,随时可以对外发出动力,造福社会。

由此可见,在雷法法术上体现着道教浓浓的济世救人的人文关怀之“大乘”精神。

(5)预知祸福吉凶的占验术

占验术源于古代的术数之学,是以超现实的方法来预料吉凶祸福的方术,其种类繁多,为道教最神秘且也最世俗的方术。

所谓“占验术”,就是运用超现实的方法来获取现实世间事物的情报,以预料吉凶祸福的方术。因其通常要运用一定的数字演算程式,所以又称为“术数”。占验术和巫术一样,同为古老的文化现象,在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期就有龟卜和筮占等占验术雏形的出现,之后的占验之人特别喜欢进行数量关系的推演,希望在神奇的数量关系背后发现宇宙的奥秘,这就形成了以推演八卦的方式进行占卜和阐释的周易。《易经》,即为现存最古老的术数学著作。

道教创立之后,便将这种占验之术纳入其法术系统,来作为布道的一种手段,主要有易占、梦占、测字、星占、择吉、式法、相术、风水、符命、灵签、扶乩等种类。下面,就主要的几种占验种类进行说明:

易占

“易占”,是易学的重要技术之一,就是用易学理论来了解或预测事物发展运动规律的学问,它也是在现代预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占卜术。

易占的理论基础就是阴阳五行理论,即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八卦等理论。我们已经知道,阴阳表示力或气的方向。五行表示的是力的大小。天干和地支合在一起所代表的就是使天体产生作用力的阴阳五行性能。甲子是天体运动引起的天体力的变化规律。八卦是物体产生作用力的阴阳五行性能(包括方向和大小)。

易占就是利用阴阳五行之气的规律进行占断(即了解事物的规律)的技术。由于阴阳五行之气存在于空间之中,所以阴阳五行理论其实就是关于空间里的气的运动作用规律的学问。而气来源于天体和天体上的各种物体,所以气的规律其实就是天体等物体的运动作用规律。易占就是要通过研究八字来了解出生时刻天体的运动规律,进而来预测某一时刻即将发生的事情。

星占

“星占”,亦称“占星学”、“星占学”、“星占术”。是根据天象来预卜人间事务的一种方术。

占星术有日占、月占、五星占、恒星占、星变谴告等几种法术。在占星家看来,太阳代表世上一切阳的方面,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太阳明亮,就表示国君施政有道,天下昌盛太平。太阳暗淡无光,则说明国君治国无道,天下就会大乱。同样,月亮代表世上一切阴的方面,世上所有阴的方面的顺逆吉凶,都可以从月亮上面表现出来。尤其是月食被看成是一种不祥之兆。五星是指太阳系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占星家把它们看做是五行的精灵、五帝之子。金星与国君的义和言相对应,一旦运行失常,国君就可能遭篡杀。木星与国君的仁和貌相对应,顺行则国事平安,逆行则将亡国倾败。水星与国君的智和听相对应,如果水星变怪,就会四时风雨不调,发生水灾。火星与国君的礼和视相对应,如果顺逆无常,世间势必战乱连绵。土星和国君的信和思相对应,土星运行失常,国家要么丧失领土,要么山崩地震。

按五帝信仰,天上二十八星宿分属其中四帝的四种神兽,即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如果火星进入角宿星区,世上就会发生战争。如果北斗星区发生变异星象,就会殃及全国。在占星家眼中,彗星、流星雨、新星等罕见天象,都是一种大难临头的征兆。地上有一个人,天上就有一颗星,天上掉下一颗星,地上就死一个人。总之,在占星家看来,日月星辰的运转都是上天安排的秩序,一切天象都是天帝意志的体现,而日食、月食、彗星等罕见天象都是上天对世上最高统治者的谴责。

择吉

择吉,古称“选择”、“涓吉”,民间习惯叫“看日子”、“拣日子”。它是依据一定的方法,针对某一特定的事件,选择吉利的日时和方位的一种习俗,其目的就是趋吉避凶。

择吉也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古人依据天文地理将人世间的各种活动进行归纳并总结出其行动的最佳时空点。其具体方法是,以干支历法为基础,附注以八卦、九星、二十八宿、十二直、六曜、天干、地支、五行,及年、月、日、时各系统的神煞,并结合当事人的生辰八字来进行推算,以判定其将要做的事的时间和方位是否吉利。

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习俗,它源远流长,深入人心,自然有它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请不要将择吉视为“迷信”,择吉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习俗,习俗是无所谓科学和迷信的,也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其保存、发扬并传承下去。

历史上流传的较为权威的择吉书主要有《诹吉遍揽》、《钦定协纪辩方书》、《象吉通书》等。

式法

式法,是指用式盘运转决定吉凶的一种占卜。

早期式法和选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式法模仿天文,选择则模仿历法,选择和式法的相关性,就像历法和天文一样,两者有同构性。选择和式法的区别仅仅在于,式法是讲式的操作运行,或者说它是与操作运行直接有关,而选择则是按历行事。

式法在古代门类很多,并不一定能用“景三式”(太乙、遁甲、六壬)来限定其范围和种类,此外还有五行、堪舆、建除、丛辰、历、天人、太一七家等。历代讲这类数术的书也有“阴阳”、“五行”、“时令”、“月令”、“历书”、“历注”、“历忌”等不同名称。

测字

测字,就是运用拆分拼合、象形会意等方法探测字形中的信息,结合现实推断过去和未来。

那么,为什么说测字能够预知命运呢?

这要从文字的起源说起,如果追溯到上古时代的仓颉造字,我们会发现当时是一种象形文字,到了商代的甲骨文才逐渐发展成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了。即使从甲骨文、金文、篆文的书写来看,有很多文字还保持着象形文字的样子,这些字就像一幅幅高度浓缩、概括的图画,如“人”字,“酒”字,“车”字等。而且从这些字的形态来推测,中国文字最初的来源,是劳动人民用来记事以及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最开始是一幅画,然后逐步演变成线条的组合,成为一种固定的符号,这便是文字了。因此可以这么说,文字是人类用来记事和表达思想的,是有了人才有文字,而人的思想和自然是相通的,所以文字的内涵也是与自然相通的,它能反应自然规律和人事变化。

所以说,每一个文字在造字之初就蕴涵了原象,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与社会和人的关系极为密切,而且同样一个字对于不同的人或事,会引申出不同的文字事象,这需要解字的人必须要有一种变易的思维才会解出其中之意,所以也可以把每一个文字都看做是一个卦,通过这个字就可以预测出想要知道的信息。

相术

相术,是用以推测人的气数、命运的一种法术。通常根据人的五官、气色、骨骼、指纹等来推断其寿夭、荣枯、吉凶、祸福。因以面貌为主,故又称相面。

中国春秋时期就已出现许多不太完备的相书。从汉代开始,相术成为一门有其独特理论体系的学问,同时出现了一些相书和专门从事相术活动的相士,而且相术开始重视相骨。唐代时重要的相书是敦煌本《相书》,有9卷,35篇,该书认为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相。内容也从以前的服务于少数人的升官发财,发展到求子求女、求贤夫贤妻、求田地等,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宋代是相术的巅峰时期,当时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相书《麻衣相法》,其主要内容是相五官,其作者相传是麻衣道士。《麻衣相法》汇集了宋以前相学的精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开创了中国相学的应用领域,并且使得相术在朝野广为流传。明代有相书《柳庄相法》。作者袁珙,能以听声、观相推断人之吉凶。清代的相术著作,为之前相书的解释、改编或修订,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

随着相术不被统治阶级重视而流于市井乡陌,成为纯粹的末流小道,相术逐渐衰落。

风水

风水术,又称为堪舆学、相地术、地理、相宅术、青乌、青囊术、形法等,其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轮。风水术各种不同的称呼,主要是表示其不同的渊源。比如,古人称“风水”为“堪舆”。堪就是天道,舆就是地道。相地:是指观察地理形势。青乌:得名于汉代相地家青乌子,又称青乌先生。青囊:得名于东晋郭璞所得青囊九卷而著的相地术经典《青囊经》。

但在我国民间,多称为“风水”。他们认为,“风水”是指大自然,风水术也就是指天上的星辰如何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如何使我们在各地区过着不同的生活,从而影响我们的民族习俗等。而且他们习惯于把操此职业者称为“风水先生”,由于风水先生要利用阴阳学说来解释,并且人们认为他们是与阴阳界打交道的人,所以也称这种人为“阴阳先生”。

很多人认为,“风”就是指空气,而“水”就是指水流,这种理解其实是片面的。通风好的房子是感觉好一些,但并不是说明一切都好。风来自“气”,它是一种能够感觉得到却捉摸不到,而又不停在我们周围流转着的东西。“水”也不仅仅是指水流,更多的是一种具有流动趋势的事物。

解签

解签,就是用抽签所反映的上中下和号码来预测吉凶。

此所抽之签,就是大家平常意义上的“灵签”。灵签,又称运签、神签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诗歌为题裁,以竹签或杯为工具来占断吉凶。它是中国古代占卜术逐渐趋向通俗化、占卜方法趋向简易化的产物。然而,在传统乡土社会中,普通百姓所受的文化教育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往往“意会”不了签诗所呈现的所谓“神意”。

因此,就需要有寺庙的“解签人”来扮演神圣意志的转述者这一角色,那么他们是如何解签的呢?

首先,解签人需要粗通文墨,并配有相应的“签解”类书,为了使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签诗的内容,解签者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其次,要求解签者具备一定的风水学知识,因为签诗作者已经将乡土社会关于风水习俗的普通经验和价值认知,通过各种语言概念的组合,广泛地投射到灵签中的风水主题或兆象之中。所以,必须拥有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解签。

扶乩

扶乩,是一种占卜方法。扶乩又称扶箕、扶鸾、请仙、卜紫姑等。

扶乩的方法,在徐珂的《清稗类抄》中曾有过详细记载:“术士以朱盘承沙,上置形如丁字之架,悬锥其端,左右以两人扶之,焚符,神降,以决休咎。即书字于沙中,曰扶乩,与古俗卜紫姑相类。一曰扶箕,则以箕代盘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扶乩首先要准备一个带有细沙的木盘,如果没有细沙,也可用灰土代替。将乩笔插在一个筲箕上,有的地区是用一个竹圈或铁圈,圈上固定一支乩笔。扶乩的时候,乩人拿着乩笔不停地在沙盘上写字,口中念某某神灵附降在身。此时乩人所写文字,由旁边的人记录下来,据说这就是神灵的指示,整理成文字后,就成了有灵验的经文了。

扶乩来源于古代占卜问神术。当时的人们如果有了疑难,就通过龟卜、蓍筮向神祈祷,请求神灵指示,预测吉凶,再根据神的指示去办事。西汉以后,出现了大量的谶纬书,道教法师们承袭了这种技巧,扶乩降笔,依托神灵造作的道教经书,在魏晋时期开始大量涌现。宋、元、明、清,占卜扶乩之风愈盛,在现存道经中就存有相当一部分,皆系伪托古人之作。

在这些占验术的种类中,其中易占是直接运用周易八卦进行占验的方法,其他方法也都是与周易有关的阴阳、五行观念。另外,符命、解签、扶乩都是直接领会的神秘预言,其中符命多为政治预言,如姜子牙的《万年歌》、刘伯温的《烧饼歌》等等。

在浩瀚的“道”之世界中,既然有神仙的存在,那必然会有神仙居住之处所。神仙们,或居于上之虚幻莫测的天宫,或居于下之虚无缥缈的洞天福地、名山大川、人间宫观,更还有阴森恐怖的地狱。这些神仙们的处所,不仅是神仙的乐园,更是修道之人和世俗之人向往和追求的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