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古代楹联
31941000000026

第26章 绍兴才子徐文长

徐文长(1521~1593)名渭,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自称“书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他也是明代继解缙之后的第二个楹联大师。

相传从宋代留传下来了半副绝对:

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一直无人配对,最终被徐文长对就:

六和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全联嵌入一至八各数字,“插地”对“擎天”,对仗极工,形象感强。若非徐文长,谁能配此绝对?

“六和”指杭州钱塘江畔的六和塔,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王为镇江潮而建。塔内7层,高50余丈,塔上装灯,江上夜航赖以导引。原塔毁于宣和三年(1121),现存塔为宋、元、清三个时期重修扩建的。

徐文长除以上应对联外,在他的著作中曾记录了联语117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有以下三副名联。

题灵泽夫人祠联:

思亲泪落吴江冷

望帝魂归蜀道难

此联是集唐诗句而成,显出集句的天才,同时还附会有一段传奇:灵泽夫人即孙权之妹、刘备的夫人。祠在安徽芜湖西7里大江之中一块矶石之上,矶高9丈,面积9亩有余。祠刚竣工,工程总管梦见孙夫人说:“祠联且缓制,须至某年某月某日,自有徐先生过此,求其撰题可也。”

千余年后,徐文长果到此祠,信笔题书一联,是夜还梦见孙夫人前来致谢。这固然是传奇,也说明这副集句联有感动神灵之效。

上联“思亲泪落吴江冷”是指刘备建立的蜀政权基本确立之后,东吴孙权遣人迎接孙夫人回吴省亲,当时孙夫人想把太子阿斗带走,而诸葛亮考虑到孙权的用心,命令赵云勒兵断江,留下太子。

下联“望帝魂归蜀道难”,这里有远望先帝之义,指刘备为报关羽被吴国杀害之仇,倾兵彝陵,结果被吴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还,刘备亦死于军中:身在吴国的孙夫人闻此噩耗,驱车来到江边,西望遥哭,投江而殉,故后人称她为灵泽夫人。

徐文长借唐人诗句,真实地表达了孙夫人一生的不幸和壮烈殉夫的高贵节操。读其联,令人感到无限的惋惜。

自题书斋联:

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

此联写书斋环境,首从听觉入手,在雨声、风声中传出“诗梦、书声”,然后“蕉叶、藕花”进入视野,形声形色,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宁静的书斋图画。

上联是写书斋内,时间是更深夜静。下联是写斋外,时间是白昼丽日。上联状雨滴蕉叶,下联写风吹芙蓉。这种音响、色彩的组合,托出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天地。在这样一个书斋内创作,是多么惬意啊!

题张氏书室联:

水隔笙篑,白日鸟啼花竹里;

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上联有如笙簧之鸟啼,下联有如锦绣之庭园,置身书室,如处在大自然怀抱之中,这正是读书赋诗的好所在。一联将书室的自然环境呈现在眼前,只有徐文长这大手笔才能写出。其中的“白日、青春”语出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借用得巧妙,更为书室增添韵味,是徐文长楹联中的代表作,也是联苑中的一朵名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