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古代楹联
31941000000028

第28章 杨廷和父子妙对

杨廷和(1459~1529),四川新都人,字介夫,号石斋,成化进士。历任左中允、文渊阁大学士,在当朝很有名气。

杨廷和善于教书育人,书香家风,数代不衰。他的儿子杨慎,9岁就获得神童称号。

一个春初时节,正当杨花柳絮随风飞舞的时候,杨廷和见柳絮花吹入窗来,顺口吟哦成句:

扬花乱落,眼花错认雪花飞;

时在廷和膝前的杨慎,瞧见后花园稀疏的竹影,立即对出下联:

竹影徐摇,心影误疑云影过。

杨慎的对句不仅工稳,而且借物抒情,意境不输其父。

一年的酷暑6月,杨廷和带杨慎到江边柳荫下学习游泳,父子将衣服脱下,顺手挂在柳树枝上,杨廷和有感于心,出一联道:

千年老树为衣架

杨慎正游在碧波荡漾的江心,推波逐浪,闻句探出头来,高声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杨廷和听到儿子的对句,连连叹服道:“此子胜我远矣!”

杨廷和与弘治帝名系君臣,谊属师生,相处不拘礼节。一次,杨慎从家中奉母命上京探望父亲,正值弘治帝在御花园大宴群臣,杨廷和便带子前去谒见。时寒冷,席桌下均烧着炭火。弘治帝微有醉意,语群臣曰:“朕有一联,哪位爱卿能对上,有赏!”出口吟出:

炭黑火红灰似雪

满座文武百官,一时竟鸦雀无声。杨慎站在父旁,见大臣们半晌无对,就躬身向弘治帝一拜道:“臣儿对就了。”随即吟出:

谷黄米白粉如霜

下联出自童儿之口,喜煞弘治帝,对杨廷和说:“太师教子有方,名不虚传!”

杨慎后来在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因得罪皇上,流放到云南的永昌。一天,他来到建水,走上双龙桥,见桥畔的攀枝花怒放似火,正欲吟哦,忽听一游人吟道:

双龙桥红灯万盏,风吹不熄;

杨慎听得,不禁大声叫好。接着一眼看到洗马潭的荷花,迅即对出下联:

洗马潭白莲千朵,雨洒更鲜。

杨慎正在自鸣得意,那位游人却笑说道:“太实了,也太平淡了。”杨慎不觉一愣,反诘道:“君有何改?”那游客道:诗要比兴,那白莲花正像姑娘的面颊嘛。何不改成:

洗马潭白姑千面,雨洒更鲜。

杨慎闻言,心悦诚眼,遂请问高姓大名,原来是名士叶茂淑先生,即拜为“两字师”,在谪居中与叶先生交往甚密。

杨慎在谪居云南的漫长岁月中,除专心致志著述外,便到处游览。一次游昆明西山华亭寺,为寺庙题写了一副不朽的名联:

一水抱城西,烟霞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上联首先从远景写起,只见那烟波浩渺的滇池环抱昆明城西,岚气云烟,若有若无,拄着手杖的老和尚,从云雾苍茫之外归来了。超脱尘俗的和尚是多么清静而悠闲自得啊!这不能不勾起被贬之人的羡慕。

当作者再爬上西山,举目凭眺,只见那碧鸡、华亭、太平、罗汉、太华诸山所组成的峰峦,朝着华亭寺的楼阁,时晴时雨的浓烟淡霭,愈把昆明衬托得如绣如画。倚栏的人就置身在这大自然的画图之中,倚栏人谓谁?自然是作者自己了。因为只有寄情山水才能宠辱皆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