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原无“蛆尿”病名,倪氏因诊治1例“铜绿蝇蛆寄生泌尿系”的患者,故提出“蛆尿”之名。
患者范女,46岁,江苏吴县斜圹公社渔民,1979年9月29日初诊。
腰酸,小溲时见浑浊如米泔水,胃脘于饥时易作痛,苔薄白腻,质紫,脉濡软。治拟健中补虚,分清化浊,以黄芪建中汤合分清饮治之。
处方:炙黄芪15克,白芍10克,桂枝6克,甘草5克,大枣3枚,台乌药10克,益智仁10克,茯苓12克,石菖蒲10克,炙陈皮6克,焦楂曲(各)10克,5剂。
服完3剂,至10月3日上午,患者发现尿中有蛆数条,倒净马桶,第2次小便亦然,下午未解。第2天上午依旧解蛆尿,即用瓶盛放蛆3条,再次就诊,此蛆长7厘米左右,乳白色,头略蓝色,蓝丝贯脊,爬行迅速,围观者都说是粪蛆。但是,患者再三述说是随尿解出的。鉴于上述情况,经与西医内科医生会诊,嘱患者在干净便盆中留尿。第3天晨从尿中检出蝇蛆22条,连同小便,送苏州医学院寄生虫病教研组化验培养,鉴定为“铜绿蝇引起泌尿系蝇蛆病”(详见《中华医学杂志》1980年第11期)。
当天,又请妇科会诊,排除了妇女病。且继续服原方3剂,第4天又排出蝇蛆1条,此后未再见有蝇蛆排出。随访年余,一切正常。
此案病发时值中秋,正是苍蝇大量繁殖之季,渔船上腥味浓重,更是苍蝇喜居之地。患者由于不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使蝇卵有机会接触会阴、尿道口,孵为化蛆,逆行上移,寄生膀胱。再则,患者本患溺浊及虚寒性胃病,平素饮食不洁,脾胃损伤,胃虚则脘痛饥嘈易发,脾虚则气陷固摄无权,脂液精微下注膀胱,故见白浊,这可能是蝇蛆得以生存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