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组织部长:番外集锦
31961700000040

第40章

长坝乡上河村打死农民事件发生三个月后,市委书记郭玉顺提拔为省委常委的消息一公布,不光是石杨县人民把目光又集中到张继广身上,整个沂州乃至全省关心张继广的人开始议论他的去向了。

郭玉顺心里清楚,他当上了省委常委,意味着沂州市委书记将在不久将来就要谢任。按照通常情况,市委书记提拔了,将由市长来接替市委书记,可是郭玉顺知道沂州市长曲志兴不光是不适宜担任市委书记的重任,而且他一直是排斥张继广的。曲志兴的态度非常明确,甚至说如果张继广来当市长他宁愿不当这个市委书记。

郭玉顺从此再也没有和曲志兴说过市委班子的调整问题。不久前,省委组织部长征求郭玉顺的意见,说省委准备把曲志兴调回省里,另行安排。所以,沂州市面临着的是市长、市委书记大换班。即使他还能继续兼任一段时间市委书记,不久将来调整市长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对于沂州的将来,谁来当市委书记,谁当市长,省委希望郭玉顺有一个通盘考虑的意见。

本来,在前段时间,也就是石杨县长坝乡发生打死农民事件之前,省委组织部根据沂州市委的意见,曾经对张继广进行一次认真考察。对于这样一个富于争议的领导干部,同样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不过,这是郭玉顺预料之中的事,虽然在当今官场上的“潜规则”里,对一个领导干部的争议往往影响提拔使用,不过对于张继广来说,不是经济上的问题,不是贪污受贿、生活腐化问题,而是对他激进改革的手段形成不同意见。正如有人说他是“酷吏”;有人说他是“青天”;有人说他是“大搞政绩工程”;有说他是“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思路”;有人怒斥他“是胡闹”;有人鼓励他“大胆地试”!也就在当时,有一次省委书记毕浩和他谈起张继广时,毕书记反复强调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保护探索者、帮助创业者、褒奖有功者。毕书记的意见和郭玉顺不谋而合,在当时,郭玉顺想让张继广出任沂州市长,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上河村打死人事件,虽然省电视台“大写实”栏目的报道没有播出,新华社内参的文章也是从正面作了报道,但是,这样的事件对于一个地区的主要领导干部来说,政治上的打击也是致命的。

就在这时,省委组织部又一次对沂州市的领导班子,以及部分县委书记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谁都知道,沂州市委、市政府面临着领导班子的大调整。当然,所有人想到的就是张继广的政治生涯和前途问题。

省委组织部考察干部之后,不久又传出了关于张继广要提拔的消息,甚至有人传出的消息有鼻子有眼睛的,说关于张继广能不能提拔,提拔到什么岗位上,省委常委也是两种截然不同意见。一种意见主张立即把张继广提拔到市长的位置上,而且主张,市委书记郭玉顺已经提拔为省委常委,不久将来肯定要让出市委书记的位置,沂州市委书记也非张继广莫属。反对意见认为,张继广不能提拔的原因是对强权政治的反思,对人治的批判,对民主的政治的呼唤。宁愿不发展也不能让张继广这样的人胡闹。

这样的小道消息很快就传到张继广的耳朵里了,他虽然对这样的小道消息一笑置之,但是,对这样关系到自己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摆到谁的身上,说不考虑那都是假话。但是在干部问题上,无论社会上怎么传说,即使是有鼻子有眼睛的,只要上级组织没有正式谈话,没有正式红头文件的任命,那都不算数,都是一句空话。何况官场上的事是瞬息万变的。

我们无从知晓张继广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是和那些凡夫俗子一样的胆战心惊,度日如年的熬煎着。但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如泰山的大问题。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始终没有更多的,更具体的关于他提拔的消息。

这天,张继广等来的却是一个让他魂飞魄散的坏消息。

沂州市卫生系统一行二十多人因为反对张继广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突然出现在国家信访局。此事不仅惊动了国家卫生部领导,还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国家卫生部领导没有像往常处理上访人员的办法那样,让当地领导进京把人领回去,而是急电把省卫生厅领导招去北京。

张继广听到这个消息,差点晕了过去。那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因为省卫生厅一直是反对石杨县市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他们曾经在石杨县调查之后写了一份长达五千多字的调查报告,罗列了石杨县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五大罪状。省卫生厅的态度不是今天对张继广不利的,自从石杨县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以来,省卫生厅一直对张继广产生明显的对立情绪,那几位厅长们甚至对他都是耿耿于怀。

作为国家信访部门,他们最反感的就是群体上访。石杨县卫生系统一行二十多人的上访,而且都是卫生系统的骨干,他们不是普通老百姓,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了。

奇怪的是无论中央相关部门,还是省委,都没有一个领导主动和沂州市委、市政府说起这事。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国家卫生部派出一行七人的调查组突然空降石杨县。这不仅让张继广对自己的升擢问题没了底,而且石杨县,乃至沂州市上下,都在关注着张继广的提拔问题。

市委常委会一结束,就在常委们出了会议室时,郭玉顺走到张继广身边,低声说:“耀和,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按照以往的惯例,每次到市里开会,无论多晚,张继广从来不在市里过夜。他知道石杨县不是离开他地球就不转了,而是他觉得,一个一百七十多万人口的大县,他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只要他还担任一天县委书记,他就不能有一点懈怠和麻痹。这四年多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石杨县的工作上,至于他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并没有实际的分工。

此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张继广跟着郭玉顺进了办公室,郭玉顺站在自己办公桌的位置,也没有叫张继广坐,表情异常严肃的说:“老张,有什么想法?”

张继广若无其事地看看郭玉顺,心里反而十分平静,那样子显得特别坦然。

“郭书记,您指的是……” 张继广没有说下去。

可此时,郭玉顺和张继广的心里都已心照不宣,可又都不去捅破这层薄薄的窗纸。

“要相信省委,相信石杨县的广大群众。” 郭玉顺的脸上终于放松了点,从抽屉里取出香烟,“太晚了就不要回去了,来抽一根,提提神。”

张继广接过香烟,却没有点着,慢慢玩味着那根香烟。

“不,我还是回去。”

“组织上考验一个同志往往都是这样。” 郭玉顺说,“至于他们上访问题,卫生部调查组的事,你也不要有多大压力,如果有问题,那也应该由我来承担主要责任。”

“不。”张继广说,“我还是认为我们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何况改革总是有风险的。”

“好,你能有这个态度,我很高兴。” 郭玉顺握着张继广的手,“既然不肯留在市里,那就早些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张继广觉得郭玉顺是在用力握着他的手,甚至久久没有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