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本书读懂中华民俗知识
31999500000033

第33章 民间舞蹈

灯舞包括哪些种类?

中原地区城市居民从汉代起就有在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观灯的习俗,这一习俗在唐代兴盛起来。宫廷和民间均有以灯为题的歌舞娱乐活动,并产生了灯舞的早期形式。

流传至今的灯舞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有以动物造型为道具的龙灯、鱼灯、蚌灯、鹤灯、凤凰灯、麒麟灯、蝴蝶灯、百马灯、牛灯、蛇灯、蜈蚣灯等;有以花卉和植物造型为道具的荷花灯、梅花灯、莲花灯、花盆灯、茶篮灯、西瓜灯等;还有骑马灯、船灯、车灯、伞灯、云灯、七巧灯、滚灯、花钵灯、宫灯、甩球灯等。除灯节外,有些地区的道士做道场时亦有灯舞表演。享誉中外的大型舞蹈《荷花舞》就是在民间灯舞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

太平鼓是如何得名的?

太平鼓,亦称“腊鼓”、“长鼓”、“单鼓”、“羊角鼓”、“羊皮鼓”,满、汉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北京、东北、甘肃、宁夏等地。太平鼓通常在新年花会、社火中演出,以祈太平,故名。唐代已有,本为乐舞,后用为腊鼓,宋代称为“打断”。明代已很流行。

太平鼓一般的跳法是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握鼓鞭,边打边舞或边唱。演出形式有传统的舞步和队形,分拉抽屉、穿胡同、单蝴蝶、双蝴蝶等几十种打法。

大鼓阵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

大鼓阵也叫“大鼓弄”,汉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台湾、福建等地区。通常在迎神赛会中进行。舞时乐器仅用锣、鼓。中央1人击鼓,四方4人敲锣,2人执旗前导;另有1人手执红纸制成的小凉伞,与鼓手相向。全体进退疾徐,都听执凉伞者指挥。凉伞或前或后,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旋转不止,舞者随之而动。鼓手头缠白巾,身挂大鼓,忽立忽蹲,最为费力。

提花篮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

提花篮是汉族民间歌舞形式之一。从串马灯形式发展而成。流行于江南地区。一般在农历正月演出,平时如遇重大喜庆活动,也参加演出。演员手提花篮灯,以跳秧歌的舞姿,伴随“秧歌调”、“快乐调”、“无锡景调”等曲调,不断变化队形,来回穿梭舞蹈,称提花篮。此舞在舞台、场地均可表演。表演内容一般以花名为主,如六合搭、双百结、五角星、开四门等,也有戏名《断桥相会》等。演员人数不定,最少12人,一般16人,最多26人,扮演者均是女青年。

跑驴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

跑驴是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北方广大地区。多在喜庆节日或庙会、集会期间表演。表演者多为2人,1人扮骑驴之少妇,1人扮赶脚者,用秧歌的舞蹈语汇表演。解放后的跑驴,一般系由传统的“王小赶脚”、“傻柱子接媳妇”加工而成,曾一度甚为盛行,民谚曰:“南京到北京,旱船、跑驴、荷花灯。”

竹马灯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

竹马灯,也叫“跑马灯”、“跑竹马”、“走马”,由汉族儿童游戏“竹马”演化而来。流行于全国各地。多在春节期间随秧歌队一起表演。“跑竹马”的道具是用竹篾扎成马的样子,外面糊上纸或布料。马分前后两截,别系在舞蹈者腰的前后。有些地方还在竹马里点上蜡烛。马的下腹部围上布,以便遮住表演者的双脚。跑竹马模仿跑马的姿势,或扬鞭疾行,或执辔徐行,通过表演马儿慢行、上坡、下坡、过桥、跳跃、旋转等动作,展现马的各种姿态。跑竹马可以表演队形的丰富变化,也可以表演有情节的历史故事,载歌载舞,形式活泼,具有浓厚的乡土艺术特色。

弦子舞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

弦子舞是藏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弦子是一种近似京胡的乐器。跳舞时,舞蹈者围成圆圈,男领舞者拉着弦子,其他人双手甩动长袖,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边歌边舞,动作优美,曲调丰富。每首曲子都配以不同的舞步。原歌词内容多表现爱情、劳动、自然景物、宗教等。解放后,用以歌颂新生活。

大鼓凉伞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

大鼓凉伞流行于中国福建龙溪和龙岩地区,是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传说这种舞蹈在明代末年已经出现。男舞者是古代武士打扮,胸前固定绑紧一面鼓身长约40厘米,鼓面直径约35厘米的大鼓。双手握鼓槌。女舞者是戏曲小旦装扮,双手握一长柄凉伞,伞上绣有龙凤花卉,伞边垂穗,随风飘摆。集体表演时有2鼓、4鼓、8鼓、16鼓等,鼓越多越壮观,但以4鼓最常见。通常是一鼓配一伞,也有两鼓配一伞的,个别地区也有鼓伞分开单独表演的。舞蹈动作有斗鼓、翻鼓、擂鼓、绕鼓、踏鼓等;队形有观山式、莲花转、龙吐须等。舞蹈节奏以拍为多,舞蹈程式以双人交错对舞为主。高潮时鼓点加快并带有较高的技巧性动作。

盾牌舞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

盾牌舞也叫“藤牌舞”,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江西、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是一种表现古代士兵操练的舞蹈。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以此舞训练士兵。盾牌舞的内容多为两军对垒破阵,互相攻守等。舞者一般右手持短刀,左手拿盾牌对舞;或同持叉、棍者对打。队形有八字阵、一字长蛇阵等。

老汉推车是一种什么样的舞蹈?

老汉推车,也叫“小车舞”、“车仂灯”、“车盘灯”、“小车子灯”、“车灯”、“彩车”、“花车”、“车儿灯”、“太平车”等。汉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华北、东北、中南、西北等地。车用竹、木、秫秸和布扎成架,四周围上布,画上车轮,套在舞者的腰上,形如坐车,另有人推车,推车都以老汉居多。民间常以“夫妻观灯”、“回娘家”等内容,表现夫妻二人在路上通过观景、过桥、上山、下山、陷沟等情节,以一问一答的歌舞形式,反映出真挚的爱情和欢快的情绪。

公孙大娘擅长什么舞?

公孙大娘是唐开元初著名舞蹈家。生卒年不详。善舞剑器。唐代诗人杜甫曾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形象地描写了公孙大娘精湛的舞蹈艺术。诗中说:“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赞叹公孙大娘的剑舞惊心动魄,雄妙神奇。公孙大娘舞剑器时着军装,唐司空图《剑器》诗:“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杜甫诗序和《乐府杂录·舞工》注中还记载了唐代书法家张旭、怀素观公孙大娘刚健洒脱的舞姿有所感悟,从此草书大进之事。由此可知,昔日公孙氏的剑器舞是多么的精湛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