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名酒(学无涯丛书)
32017900000011

第11章 生命之水——伏特加(1)

伏特加(Vodka)这个名词含有水或可爱的小溪水的意思,是原前苏联人对“水”的昵称。名字看起来非常的似水柔情吧!真觉得伏特加应该是柔和的酒,但是事实却不同,它演绎了冰雪世界里孤傲的性格,表达了俄罗斯民族的奔放,它不仅不柔和,还是烈性酒的代表。有着悠久历史的伏特加,究竟是起源于俄罗斯还是波兰,至尽仍然还是个迷。伏特加生产的后起之秀现在有美国、英国、芬兰、瑞典等国家,美国的伏特加生产量现在已经超过了俄罗斯,跃居世界第一位。

伏特加(Vodka)的历史

传说在1812年,以俄国严冬为舞台,展开了一场俄法大战,战争最后以白兰地酒瓶见底的法军败走于伏特加无尽的俄军而告终。据了解,在12世纪时已经发现伏特加的踪迹。而根据文献的记载,伏特加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发源于俄国,二则是说发源于波兰。

帝俄时代的1818年,宝狮伏特加(PierreSmirnoffFils)酒厂就在莫斯科建成,1917年,十月革命后,仍是一个家族的企业,1930年,伏特加酒的配方被带到美国,在美国也建起了宝狮(smirnoff)酒厂,所产酒的酒精度很高,在最后过程中用了一种特殊的木炭过滤,以求取得伏特加酒味纯净。伏特加是俄国和波兰的国酒,是北欧寒冷国家十分流行的烈性饮料。

伏特加的特点

伏特加是以多种谷物(例如马铃薯、玉米等)为原料,用重复蒸馏,精炼过滤的方法,除去酒精中所含毒素和其它异物的一种纯净的高酒精浓度的饮料。伏特加无色无味,没有明显的特性,但很提神。伏特加酒口味烈,劲大刺鼻,除了与软饮料混合使之变得干洌,与烈性酒混合使之变得更烈之外,别无它用。但由于酒中所含杂质极少,口感纯净,并且可以以任何浓度与其它饮料混合饮用,所以经常用于做鸡尾酒的基酒,酒度一般在40°~50°之间。

伏特加的酿造方法

伏特加的传统酿造法是:首先以马铃薯或玉米、大麦、黑麦为原料,用精馏法蒸馏出酒度高达96%的酒精液,再使酒精液流经盛有大量木炭的容器,以吸附酒液中的杂质(每10升蒸馏液用1.5千克木炭连续过滤不得少于8小时,40小时后至少要换掉10%的木炭),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酒度40%~50%而成的。此酒不用陈酿即可出售、饮用,也有少量的如香型伏特加在稀释后还要经串香程序,使其具有芳香味道。伏特加与金酒一样都是以谷物为原料的高酒精度的烈性饮料,并且不需贮陈。但与金酒相比,伏特加干洌、无刺激味,而金酒有浓烈的杜松子味道。

俄罗斯伏特加

俄罗斯伏特加最初用大麦为原料,以后逐渐改用含淀粉的马铃薯和玉米,制造酒醪和蒸馏原酒并无特殊之处,只是过滤时将精馏而得的原酒,注入白桦活性炭过滤槽中,经缓慢的过滤程序,使精馏液与活性炭分子充分接触而净化,将所有原酒中所含的油类、酸类、醛类、酯类及其它微量元素除去,便得到非常纯净的伏特加。俄罗斯伏特加酒液透明,除酒香外,几乎没有其它香味,口味凶烈,劲大冲鼻,火一般地刺激,其名品有:波士伏特加(Bolskaya)、前苏联红牌(Stolichnaya)、前苏联绿牌(Mosrovskaya)、柠檬那亚(Limonnaya)、斯大卡(Starka)、朱波罗夫卡(Zubrovka)、俄国卡亚(Kusskaya)、哥丽尔卡(Gorilka)。

波兰伏特加

波兰伏特加的酿造工艺与俄罗斯相似,区别只是波兰人在酿造过程中,加入一些草卉、植物果实等调香原料,所以,波兰伏特加比俄罗斯伏特加酒体丰富,更富韵味,名品有:兰牛(BlueRison)、维波罗瓦红牌38°(Wyborowa)、维波罗瓦兰牌45°(Wyborowa)、朱波罗卡(Zubrowka)。

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伏特加

除俄罗斯与波兰外,其它较著名的生产伏特加的国家和地区还有:

1.英国哥萨克(Cossack)、夫拉地法特(Viadivat)、皇室伏特加(Imperial)、西尔弗拉多(Silverad)。

2.美国宝狮伏特加(Smirnoff)、沙莫瓦(samovar)、菲士曼伏特加(Fielshmann’sRoyal)。

3.芬兰芬兰地亚(Finlandia)。

4.法国卡林斯卡亚(Karinskaya)、弗劳斯卡亚(Voloskaya)。

5.加拿大西豪维特(Silhowltte)。

伏特加的饮用与服务

标准用量为每位客人42毫升,用利口杯或用古典杯服侍,可作佐餐酒或餐后酒。

纯饮时,备一杯凉水,以常温服侍,快饮(干杯)是其主要饮用方式。许多人喜欢冰镇后干饮,仿佛冰溶化于口中,进而转化成一股火焰般的清热。

伏特加作基酒来调制鸡尾酒,比较著名的有:黑俄罗斯(BlackRussian)、镙丝钻(ScrewDriver)、血玛丽(BloodyMary)等。

伏特加政治史话

俄罗斯人是相信上帝的,但是俄罗斯人并不认为在上帝创世之前天地是一片混沌,至少混沌中还有伏特加。在辽阔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一切全源于伏特加,一切全归于伏特加。

20世纪初,俄军官兵能够完成艰苦的训练,惟一的支柱就是斯米尔诺夫(Smirnov)牌的伏特加。与此同时,伏特加给这个国度带来的伤害却大过了任何一次战争。在前苏联占领阿富汗的10年间,共有14000名士兵死亡,但每年俄罗斯却有三万多人死于酒精中毒。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每年能喝下比俄罗斯还多的酒,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5公斤白酒,其中至少一半是伏特加。

伏特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是,二者都给无数俄罗斯家庭带来了伤痛。伏特加这个词儿一旦被人提起,就会引发出无法预料的行为。有傻笑的,有不停打响指的,有自己掐自己的,有闷不吭声的,什么都有可能,惟一不可能的是独醉。不管在哪一种政治制度下,俄罗斯人永远都是被伏特加劫持的人质。伏特加能决定俄罗斯人的生和死。伏特加就是俄罗斯的神。2003年,这位大神迎来了它的500岁诞辰。

1970年代初的一天,前苏联外长安德烈·葛罗米柯从郊外的扎维多沃高官官邸返回莫斯科。那天,给他开车的是苏共总书记列奥尼德·勃列日涅夫。两位领导人共处一车,葛罗米柯觉得现在正合适谈一个比较难弄的话题,于是他说道:“列奥尼德·伊利伊奇,我们得管管伏特加了,人民就要全变成酒疯子了。”

勃列日涅夫没有做声。5分钟后,葛罗米柯正在暗自后悔不该提这事时,勃列日涅夫突然道:“安德烈,俄罗斯人民离了这个什么也做不了。”

这是戈尔巴乔夫自己讲的,他则是听葛罗米柯亲口说的。每个俄罗斯人都知道,戈尔巴乔夫的想法与勃列日涅夫相左,戈氏成为了伏特加史上惟一一个下令禁用伏特加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认为,工伤事故增加、生产效率降低、人均寿命缩短、交通事故频发,这些都是伏特加惹的祸。1972年,前苏联政治局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没有做出决议。戈氏说,这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因为国家的预算也“喝醉”了,因为预算里面很大比重来自于伏特加的销售收入。用借用伏特加的销售来弥补预算,这本来是斯大林的决定,但只是一个临时决定,结果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伏特加在预算中贡献的数字从1000亿卢布增加到了1700亿卢布。1985年5月,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总书记刚两个月,便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从此,戈氏拉开了与伏特加的斗争序幕,他相信自己能够获得人们的支持,因为一个对两百家工厂所做的调查显示,工人们虽不赞成禁酒,但都支持对饮酒加以限制。然而,这场禁酒运动最终仍演变成了前苏联官僚制度的另一个笑柄。

戈尔巴乔夫关闭了伏特加酒厂,取缔了大部分酒类商店,禁止前苏联驻外使馆用酒,甚至还用推土机推倒了克里米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库班河流域的葡萄园,这一切无不令酒乡俄罗斯举国嚎啕。后来,戈尔巴乔夫得外号“矿泉水总书记”。

随后,如戈尔巴乔夫所料,丈夫们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多了,生育率自然提高了,人均寿命也延长了。但是,戈尔巴乔夫没想到的是,前苏联国内出现了食糖短缺。人们抢购并且储藏食糖,是为了在家里酿酒。更令戈尔巴乔夫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开始饮用各种有毒的致醉品,比如制动液,俗称刹车油。

也许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家乡是非常不俄罗斯的斯塔夫罗波尔市,那里的人都习惯喝红酒,所以,他不知道伏特加对人的心理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在1980年代,在这个伏特加当货币使时比卢布还要靠得住、70%的凶杀案件是因酗酒而起的国家里,伏特加的力量远远强过了戈尔巴乔夫手中的权力。

最终,可怕的统计数字令戈尔巴乔夫放弃了他的禁酒令。尽管戈氏怀疑这些统计数字在政敌那里被故意夸大了,他仍哈哈大笑着给人讲了一个笑话:“人们排起长队买伏特加,有一个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说:‘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了戈尔巴乔夫。’1个小时后,他回来了。仍在排着长队的人们问他:‘你杀了他了?’他回答说:‘杀他?那边排的队比这儿还长!’”

伏特加的发明过程很少见诸史籍,不过这个过程倒不见得传奇。俄罗斯人认为伏特加神圣且永恒,不会因历史而改变。

1977年,美国的伏特加酿造公司集体起诉前苏联的酒厂,指控后者意图让人们相信美国市场上的本土伏特加是不正宗的,随后引发的商业丑闻则掀起了伏特加历史的研究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