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核心论点:荷兰代夫特的自行车,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设计的要点:要有能被预见的特点。并且让机器的行为可以预见,而让人来做出适当的响应要更好一些。
荷兰的代夫特市坐落于大西洋沿岸,是非常迷人的一个小城市,代夫特科技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简称TUD)便在此地。该市的街道比较窄,还有几条环绕商业区的运河。从旅馆区到代夫特大学的路上风景如画,沿着运河畔漫步,时而走在小桥上,时而走在幽静蜿蜒的小路上。在代夫特,走路时潜在的危险不是来自于汽车,而是来自于成群结队的自行车,他们从各个方向飞驰而来,继而飞驰着前往各个方向,在我看来,这些自行车简直都是突然冒出来的。在荷兰,自行车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和汽车道路以及人行道是分开的,然而在代夫特的中心广场就不是这样的了。在这里,自行车和行人混杂在一起。
荷兰是自行车的国度,尽管这是环境友好的交通工具,但却给穿行广场的人带来危险。这里的规则在于:要有预见能力。而不要故意等待或者避让自行车,如果你停下来或者突然避让,自行车可能就会撞上你。(本图片由作者本人拍摄。)
“这极其安全,”陪同我的人一再告诉我,让我安心,“你不要太礼貌,不要试图避让自行车,不要停下来或者突然转弯,就没有问题。要有预见能力。”换句话说,保持稳定的步伐和稳定的方向。骑自行车的人看到前面的人时,已经精确地计算好行车路线,这样就可以准确无误地避开每一个行人和每一辆自行车,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预见能力。如果行人要刻意的避让自行车,其结果可能是非常危险的。
代夫特的自行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模型,我们或许可以将这个模型运用智能机器上。因为,在代夫特的这种交通场合下,人也就是行人,他正在和一个智能机器进行交互,这个智能机器就是自行车,确切的说是“自行车+人”的组合体,而人在这个组合体充当动力源并提供智能。尽管行人和“自行车+人”这两者都完全具备人的智能,但这两者却无法通过双方都调整而达到协调一致。“自行车+人”的组合体并不缺乏智能:它缺乏的是交流的能力。有很多的自行车,每个自行车的行进速度都比行人要快。行人不可能和骑自行车的人进行交流,因为当他们互相接近到可以谈话的距离时,这个时候已经太晚了,已经来不及协商了。在缺乏有效的交流的情况下,还要进行交互,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求行人的步伐是可以预见的,这样就无须行人进行调整了:这两者之间只有一方,也就是“自行车+人”组合体,来做调整计划、并实施调整行动就可以了。
刚刚讲述的这个情况为设计师们带来一个很好的思路。如果一个人无法同一个智能机器、或者是一个由人驾驶的机器、或者是一个“自行车+人”的组合体,来同时调整相互间的行动,为什么我们不考虑一下刚才这种情形呢?我们可以让智能机器这一方来调整就可以了,这样不是更加容易吗?从代夫特自行车和行人可以协调自如的这种情况来看,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去让双方都做调整。在未来,智能机器不应该试图去读懂与之交互的人们的想法,也不应该试图去推测人们的动机或者试图预测人们的下一步行动。因为这样做有两个问题:第一,机器的推测和预测是错误的;第二,机器如果这样做,机器的行为就变得不可预知了。这如果人需要猜测机器的行动,与此同时,机器也在试图推测人的行为——这样一定会造成混乱。让我们记住代夫特的自行车,它们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设计的一个要点:要有能被预见的特点。
现在我们来看看另一个难点:哪一方应该是可以被预见的,人?还是智能机器?如果这两方具备同等的能力和智能,则不存在什么问题。例如,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两方面的智能和能力都来自于人,因此这两方中哪一方都可以成为可被预见的一方。只要双方对各自的角色没有异议,事情就会是很顺畅的。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两方并不是完全对等的。目前来说,人类的智力和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远远超出了机器。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具有同样多的共识或者共同立场:他们两者遇到的唯一的困难,是由于他们行进速度的不同而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调整。但对于机器和人这样的组合来说,则缺乏相互了解的基础,没有共同立场;因此,让机器的行为可以预见,而让人来做出适当的响应要更好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前面所讲的“战术本”的方法可能会很奏效,人去阅读战术本,从而了解机器正在遵循怎样的工作规则。
如果让机器试图去推测人们的动机,或者去揣摩人们的行为,机器则很有可能出现错误,甚至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