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世界名桥(学无涯丛书)
32035000000014

第14章 通运桥

通运桥位于通州张家湾镇,因其横跨于萧太后河上,故又称萧太后桥。此处原为木桥,但因地近码头,南北客货悉经此桥,经年累月,不堪重负,明神宗敕建石桥。万历三十一年(1603)正月动工,三十三年(1605)十月建成,赐名“通运”。清咸丰元年(1851)曾重修。至今已有400余年。

通运桥南北走向,全长十三丈,宽三丈,乃三券平面石桥。两侧护以石栏,一色青砂岩,各有18根海棠望柱,柱头雕狮,神态各异;狮下雕为须弥座,束腰饰以连珠纹,上下浮雕仰覆莲瓣,整齐划一;两柱间嵌以栏板,每块内外两面各浮雕二只宝瓶,大小一般,纹饰有别,煞为别致。桥身均由花岗条石砌成,桥面车痕累累;中券阔二丈七尺,侧券阔二丈一尺,分水石距缴背石高近一丈,运船穿洞不必免帆。正券当中圆肩之下两壁,各嵌一块碑记。边券外与雁翅接连,雁翅正中之上置滚石,雕为饕餮状,即所谓水兽,挺颈侧首垂视流水,十分生动,可惜只余一只,据传,此只乃城北不远土桥村石桥雁翅上之物,因夜间出来到田间毁坏禾苗,被桥南三官庙内关羽看见,便持刀前去轰赶,挥刀砍伤一只,此只不敢回到原处,则乘夜暗暗逃到通运桥下。

通运桥北端原来有螭首方趺碑记两通,皆为汉白玉所制,一为敕修通运桥碑,一为敕修福德古庙碑,并立在道路两旁。当年,船通桥下,帆樯相连,车行桥上,鞭声不断,不愧为京东水陆要塞。城楼、古庙、岸柳、市肆俱与石桥映带,好生壮美,“回首凤城春色好,莺声啼碎碧桃花”,正是此处景致。

经历了400余年的风风雨雨,通运桥依然坚固如初。1959年7月被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通州概况

北京市通州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东西宽36.5千米,南北长48千米,面积907平方千米。全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洪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20米。分布13条河流,总长245.3千米,主要河流有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凤港减河。气候属温暖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