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尚父站在黄河渡口,左手拿一把大斧钺,右手拿着一面用牦牛尾做装饰的大旗,向众军士高呼:“有九个头的怪水兽苍兕在指挥着你们大家,与你们一起乘船划桨。哪一个不努力向前,掉在后面的要被斩首!”众军士奋力划桨,一艘艘船向对岸飞快驶去,在河中掀起了大浪。武王也乘着船,与众军士一起渡河。船到河中间,突然有一条白鱼跳进武王的船舱中。武王俯身拾起白鱼,对大家说:“殷人崇尚白色。这条白鱼跳入船中被我们捉住,这是殷朝快要灭亡的征兆!”众军士听后劲头更足,个个奋勇划桨。不一会,渡船全部抵达北岸。
渡河刚结束,忽然有一颗火星从天上掉下来,落到武王所住的屋上,仿佛祝贺这次演习的胜利。这颗火星又很快变为一只赤色的乌鸦,在天空盘旋几圈,鸣叫而去。据说,乌鸦是一种孝鸟,而周国崇尚赤色。因为武王孝顺父亲,载着文王的木主举行“军事演习”,故有赤鸟的出现。
揭开伐纣的序幕
正当周军渡河完毕、庆祝演习成功的时候,忽然从孟津渡口的四面八方传来鼎沸的人声。原来,各诸侯国闻讯周武王来孟津举行“军事演习”,作伐纣的准备,大家都兴高采烈,纷纷响应,组织了军队前来助威。不约而同来孟津的诸侯竟有八百之多。武王见有这么多诸侯前来支援伐纣,情绪激动。他和诸侯们订立盟约,立誓在伐纣的战争中互相合作,集体行动。众诸侯群情振奋,欢声雷动。由于八百诸侯的联盟是在孟津形成的,大家便提议把孟津这个地名改成“盟津”。
在气氛热烈的盟会上,众诸侯都说:“现在就可以伐纣了。”武王认为,殷朝毕竟是一个大国,还有强大的实力,而且内部还有箕子、微子、王子比干等贤臣,不可轻举妄动。况且,这次军事行动出发前只定为演习,没有作好直攻殷都朝歌的准备,所以就对众诸侯说:“现在大规模伐纣的时机尚未成熟,大家暂且回去,分头积聚力量。时机一到,就可以一举把纣歼灭了。”经过武王说服,众诸侯才罢师归还。
周武王盟津观兵,虽然没有直接攻入商都,但它是一次成功的军事演习,它使周军熟悉了地形、试验了进攻能力、训练了作战本领,又起到了宣传动员、联合各地诸侯的作用。它是武王伐纣的一个序幕。
收回逐客令
作为君主,什么都可以失去,唯独不能失去人才。
一纸逐客令
李斯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荀况的学生,才华出众。他于公元前247年由楚入秦,投奔到吕不韦的门下,当了门客。后来,经吕不韦向秦王推荐,被拜为客卿。吕不韦因为嫪毐谋反受到牵连,免相、自杀。之后,韩国人水利专家郑国来到秦国,劝说秦王兴修水渠,灌溉农田。其用意是使秦国因兴修水利而占用民工,无力东征。郑国的阴谋被秦发觉,秦宗室贵戚都主张驱逐所有的客卿。于是,秦王政便下逐客令,限所有的客卿在三天内离开秦国,谁要敢收留别国之人,定要治罪。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三天的期限很快就要到了。李斯一直沉浸在悲愤交集之中。
他想到,秦国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是自己能够实现政治抱负,施展才能的地方,难道这一纸逐客令就将自己的一切都结束了吗?他不甘心自己就这样被人赶走。
他想到,几十年来,天下的贤人,一批又一批地来到咸阳,为秦国效力,才使秦国强大起来,如今外来的贤才竟要被忘恩负义地赶走!怎样才能挽回这种局势呢?
《谏逐客书》
李斯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他在离开咸阳后的一天晚上,临灯伏案,奋笔疾书,整整写了一个通宵,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
他把这份书信交给驿使,说是有机密的事情报告秦王。李斯预计着,当秦王政收到这封信时,他已经离开秦国,不会丧命在秦王的暴怒之中。
驿使一路顺利,很快就把这份书信转交上去。秦王政是个勤奋的人,处理军机要件从不过夜。
他习惯在晚上独自思忖,让夜的宁静、清凉,驱赶白天的喧嚣、烦躁,冷静地处理国事。他接到李斯的信,伴着明灯细细地读下去。上面写道:
“听说很多大臣支持大王‘逐客’,我认为这是一个大过错。从前,秦穆公求贤,从西边得到由余,从东边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迎来丕豹、公孙枝。
“这五个人都不是秦国人,可是秦穆公用了他们,收服了二十个小国,当了西方的霸主。孝公重用了魏国人公孙鞅,改革制度,实行变法,国家因此富强,诸侯各国表示服从秦国。
“秦惠王重用了张仪,征服了三川(韩地,今河南省洛阳一带)、巴蜀、上郡(魏地,今陕西省北部)、汉中(楚地,今陕西省南部及湖北省西北部)等好几千里的土地,粉碎了六国联合反秦的‘合纵’计策。
“秦昭王用了魏国人范雎为丞相,废了穰侯,赶走了国舅华阳君,实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使秦国更加强盛。
“由此看来,这四位君王的成就,都是外来贤人帮助的结果。要是这四位君王不重用外来的贤才,秦国既没有实力,也不会威震天下。这样看来,外来的贤人并没有对不起秦国的地方,为什么要把他们赶走呢?
“再说,大王所喜爱的白玉,明珠、锋利的宝剑、骏马、金银、音乐、美女都不是秦国出产的。为什么能够享福作乐的东西,别国的比本国的还要加倍爱护?一提到有关国家兴亡的人才,反而不分是非曲直,一概赶走?总之,不出产在秦国的物品,有很多是宝贵的,不生在秦国的人才,愿意为秦国效劳的很多。现在,大王‘逐客’,就是帮助别的国家搜罗人才,削弱自己的力量,秦国的危险和灾祸就要降临了!”
幡然省悟
秦王政读完之后,悟如梦醒,立即派人去追赶李斯,并下令取消“逐客令”。
秦王的使者驾车连夜赶路,一直追到骊山下,才追上李斯,说明来意。李斯回到咸阳,秦王政亲自向他道歉,让他官复原职。
李斯向秦王献计说:“从前秦穆公成为天下霸主的时候,还有众多的诸侯国,不可能兼并所有的国家。从秦孝公以来,诸侯相互吞并,仅仅剩下六国,它们服从秦国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凭着秦国强大的军队,大王的贤明,正是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好时机,不可贻误良机!”
秦王政说:“寡人也正在想这件事,先攻打哪个国家最有利呢?”
李斯说:“韩国离秦国最近,而且还很弱小,可以先占领韩国,使其他国惧怕!”
秦王政听从李斯的计策,派内史腾率领十万大军讨伐韩国。韩王安吓得立刻派人求和,割让土地。从此,秦王政重用李斯,拉开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序幕。
统一六国
统一全国,始称皇帝,造就千年霸业。
加紧统一的步伐
秦王政杀了荆轲,当下就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太子丹带着兵马抵抗,哪里是秦军对手,马上给秦军打得稀里哗啦。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到辽东。
秦王政又派兵追击,非把太子丹拿住不肯罢休。燕王喜逼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谢罪求和。秦王政又向尉缭讨主意。尉缭说:“韩国已经被兼并,赵国只剩下一座代城(今河北蔚县),燕王已逃到辽东,他们都快完了。目前天冷,不如先去收服南方的魏国和楚国。”
秦王政听从尉缭的计策,就派王翦的儿子王贲带兵十万人先攻魏国。魏王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理他。
老将出马
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把魏王和大臣都拿住,押到咸阳。
接着,秦王政就打算去打楚国。他召集将领们议论了一下,先问青年将领李信,打楚国要多少人马。李信说:“不过20万吧。”
他又问老将军王翦。王翦回答说:“楚国是个大国,用20万人去打楚国是不够的。依臣的估计,非60万不可。”
秦王政很不高兴,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样胆小?我看还是李将军说得对。”就派李信带兵20万往南方去。王翦见秦王不听他的意见,就告病回老家去了。
李信带了20万人马到了楚国,不出王翦所料,打了个大败仗,兵士死伤无数,将领也死了7个,只好逃了回来。
秦王政大怒,把李信革了职,亲自跑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来带兵,说:“上回是我错了,没听将军的话。李信果然误事。这回非请将军出马不可。”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我带兵,还是非60万人不可。楚国地广人多。他们要发动100万人马也不难。我说我们要出兵60万,还怕不太够呢。再要少,那就不行了。”秦王政陪笑说:“这回听将军的啦!”就给王翦60万人马。出兵那天,还亲自到灞上给王翦摆酒送行。
王翦大将率兵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要兵士修筑壁垒,不让出战。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去理睬。过了一段时间,项燕想“王翦原来是上这儿驻防的。”他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了。没想到在项燕不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起攻势,60万人马像排山倒海似地冲杀过来了。楚国的将士好像在梦里被人家当头一棍子,晕头转向地抵抗了一阵,各自逃命。楚国的兵马越打越少,地方越失越多。秦军一直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
项燕得知楚王被俘的消息,渡过长江,想继续抵抗。王翦造了不少战船,训练了水军,渡江追击。项燕觉得大势已去,叹了口气,拔剑自杀。
完成霸业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再去收拾燕国,燕国本来已经十分虚弱,哪里抵挡得住秦军的进攻。
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还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到这时候,剩下的只有一个齐国了。齐国大臣早已被秦国重金收买过去。齐王建向来是不敢得罪秦国的。每回逢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满以为齐国离秦国远,只要死心塌地听秦国的话,就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到了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并吞掉,他才着急起来,派兵去守西面的边界。可是已经晚了。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像泰山压顶一样,从燕国南部直扑临淄。这时候,齐王建才觉得自己势孤力单,可是其他诸侯国已经完了,往哪儿去讨救兵呢?没有几天,秦军就进了临淄,齐王建没说的,投降了。
六国诸侯只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互相攻打,想拿别国的土地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企图维持小规模割据的局面,给秦国以各个击破的机会。秦国当时不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占了优势,更重要的是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所以在不到10年的时间,把六国一个一个灭掉了。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