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探索与发展
32068700000033

第33章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德州市审计局 李杨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不论是宏观上的制度建设,还是细节上的具体操作,都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构建一个产权明晰、配置合理、处理规范、管理有序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才能更好地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顺利发展。近年来的审计情况表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疏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普遍存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重购置轻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根本不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无健全的资产的领用、保管台账或记录,没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甚至长年不进行盘点,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现象时有发生;对长期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清理,尤其是计算机等更新迅速的设备,不作报废处理堆积一边无人管理,处于闲置状态。

(二)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的问题。其表现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他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的和其他单位调拨的微机、汽车、一些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进行核算,但大多数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入固定资产账,还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而无意间漏记固定资产账。三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是移交不清,有些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变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无卡片账,存在账账不符。尤其是在乡镇,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五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管,有些单位增加资产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作经费支出,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一些单位在专项工程或者专项项目实施中所购置的设备在项目和工程专账支出中列支,项目结束后,应将固定资产移交单位管理和使用,但是有些单位借机将这部分固定资产放在账外,用于经营或租赁,把取得的收入用于职工福利或其他支出,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失去监管。

(三)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规定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一是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减少的资产,该核销的账不核销,淘汰报废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相关核销手续,长期挂在账上,名存实亡,造成有账无物,相关人员谁也说不清楚有多少资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部分单位在国有资产售出时不按规定程序处置,未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批准,仅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擅自出售国有资产,擅自定价,随意性较大。一些单位交通工具,房屋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也不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就擅自变卖,有的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转入“小金库”,变为单位小团体利益,致使资产失去监控,存在严重的资产流失隐患,易产生违纪及腐败现象。二是大多数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购置固定资产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自行采购的现象,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

(四)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受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趋紧,对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但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

1.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外部因素。《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且伴随着法律的完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更新,客观上促进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细化。但是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是财政部1997年7月17日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仅在2001年和2002年就预、决算报表制度进行了更新。因此与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的核算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更新也不够及时,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约束机制。

2.管理执法不严格。尽管国家《刑法》明确规定国有资产流失有罪,要对责任人进行刑事处罚,但国有资产流失一直很严重,绝大多数责任人却很少受到应有的处罚。

(二)内部因素的影响

1.管理层对资产的使用和管理重视不够。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物品、钱财均是单位的资产,其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是由于固定资产在购买时一次性摊销成本,使用过程中不再计提折旧,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种假象,即货币资产比实物资产更加重要,导致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

2.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调拨、报废和盘存等相关制度。

3.人员因素。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机构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财务人员不太了解固定资产的属性,这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另外有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难以区分。

三、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与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预算制度是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一个单位或组织需要购置何种资产、如何配置与处置资产,应当充分分析其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二者进行科学的匹配,匹配的过程亦即编制预算的过程。强化资产预算管理旨在资产购置的科学和配置的合理,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从制度上防止政府部门或单位组织在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上的盲目自我扩张。强化预算约束机制,深化预算体制改革,科学编制预算,结合部门预算、财务预算,构建一种新型的财政预算体系。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使用操作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还要具备资产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有了先进的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还要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因此,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

(五)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速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

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率先推进了信息化,实现了电算化核算,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推进信息化管理。原先的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由固定资产的电子卡片代替。把固定资产的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也实现单位的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仅加快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如此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六)加强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到报废进行全程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