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冷多变的气候常会导致各种疾病,须注意预防。在本节我们为大家提供如下几种常见疾病的调治方法:
冻疮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冻疮是由于暴露部位御寒不够、寒邪侵犯、气血运行凝滞引起。此外,还与患者体质较差不耐寒冷及少动久坐、过度劳累等因素而引起。
辣椒油膏
用料:干辣椒细粉2份,凡士林8份。
制用法:将辣椒细粉和凡士林搅拌均匀,每遇风雪寒冷中行军或长途旅行时,预先搽于冻伤易发部位,如耳轮、手背、足跟等处。
功效:散寒除湿,通络。
适应症:预防冻伤。
辣椒酒
用料:尖辣椒60克,60%白酒500毫升。
制用法:将尖辣椒切细,浸入白酒内,密封贮存,每日摇荡1次,3~5日即成。使用时取药酒频频擦拭伤处,每日3~5次。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祛瘀。
适应症:冻疮初期,局部红肿发痒时。
橄榄核外用方
用料:橄榄核100克,轻粉少许,香油适量。
制用法:将橄榄核烧存性,研为细末,加入轻粉拌匀,用香油调敷患处。每日3次。
功效:理气散结,解毒杀虫,润躁生肌。
适应症:冻疮已渍烂者。
大蒜方
用料:紫皮大蒜适量。
制用法:将紫皮大蒜去皮捣烂,涂在常患冻疮部位。每日1次,连用5~7日。如皮肤起泡,可暂停用。
功效:解毒杀虫,破瘀除湿。
适应症:预防冻疮复发。
中耳炎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莲心茶
用料:莲子心10克。
制用法:将莲子心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2剂。
功效:清心泻火。
适应症:中耳炎。
韭菜汁
用料:韭菜适量。
制用法:将韭菜择洗干净,切碎捣烂,取汁滴入耳内。每日3次。
功效:消炎,排脓。
适应症:化脓性中耳炎。
蛋黄油冰片方
用料:鸡蛋黄2只,冰片粉1.2克。
制用法:将鸡蛋煮熟,剥取蛋黄放入铁锅内,以文火熬炼至出油,将蛋黄油与冰片粉调匀。使用前先拭干耳内脓水,然后滴入药液。每日3次,连用3~4日。
功效:清热,消肿。
适应症:中耳炎流脓。
鼻窦炎
冬季空气湿度较小,鼻腔黏膜干燥,弱性减少,容易造成微小的裂口,病菌乘虚而入,造成此类疾病的发生。
花生熏鼻方
用料:带衣花生米7~8粒。
制用法:将花生米放入铁罐内,用纸糊口,中间开小孔,置于火炉上,候烟从孔出,令烟熏鼻孔,至烟尽为止。每日1次,连用30日。
功效:润肺,消炎。
适应症:鼻窦炎。
大蓟根煮鸡蛋
用料:鲜大蓟根90克,鸡蛋2~3只。
制用法:将上2味洗净,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入锅煮10分钟,吃蛋喝汤。每日1剂。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功效:滋阴润躁,祛瘀消肿。
适应症:副鼻窦炎。
辛夷花散
用料:辛夷花适量,葱汁少许。
制用法:将辛夷花研为细末,以葱汁调匀,用药棉蘸药末塞入鼻内。每日1~2次。
功效:祛风通窍。
适应症:鼻窦炎,鼻炎。
牙痛
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
丁香油方
用料:丁香油适量。
制用法:将丁香油滴入蛀孔,或用棉球蘸丁香油塞入孔中。
功效:止痛。
适应症:龋齿牙痛。
黑豆煮酒
用料:黑豆60克,黄酒200毫升。
制用法:将黑豆洗净后晾干,浸入黄酒内,12小时后一同置于沙锅,文火煮至豆烂,取汁频频漱口。
功效:消肿止痛。
适应症:实火牙痛,症见牙龈红肿,疼痛,得冷痛减,口渴喜饮,口臭,便秘及牙龈出血等。
豆豉皮蛋粥
用料:淡豆豉60克,皮蛋1~2只,粳米150克,熟猪油、精盐各适量。
制用法:将皮蛋去壳,洗净,切成小块,加入八成熟的豆豉粳米粥内,再煮至粥熟,调入猪油、精盐即可服食。每日1剂。
功效:滋阴降火,养血安神。
适应症:虚火牙痛,症见牙齿隐痛而牙根松动,牙龈不肿,疼痛夜间为甚,兼有颧红,咽干等。
肠胃炎
肠胃炎(肠炎)对于婴儿及孩童而言是十分常见的疾病,肠胃炎的起因通常是因为肠子受到病毒的感染,这个疾病尤其在冬季里最为常见。一般而言,肠胃炎的开始症状为呕吐,孩童相继而来的症状为经常性腹泻,同时小孩也会有腹痛及发烧等现象。
石耳散
用料:石耳(又名石壁花)适量。
制用法:将石耳焙躁研末,每服3克,每日2次,以米粥汤送下。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止血。
适应症:肠炎。
生姜桔皮汤
用料:生姜、桔子皮各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止痛止呕。
适应症:慢性胃炎、胃痛、呕吐粘液或吐清水。
萝卜缨汁
用料:鲜萝卜缨(莱菔英)适量。
制用法:将萝卜缨洗净切碎,捣烂取汁饮服。或取萝卜缨干品90~120克,煎取浓汤饮服。
功效:和中,理气,消食。
适应症:急性肠胃炎。
扁豆粉
用料:白扁豆适量。
制用法:将白扁豆炒熟,捣碎,研为细末,每次10~12克,每日3~4次,温开水送服。或取白扁豆30~60克,加水煮熟,当日分2~3次服下。
功效:健脾化湿,利尿消肿,清肝明目。
适应症: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