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哈佛东方新秀
32083000000037

第37章 海雯从中国来到美国

5、海雯从中国来到美国,但她很快建立了一套适应美国社会的行为习惯模式。我常说海雯是中西合璧,她却说是中美文化的小天使

海雯从中国来到美国,我怕她在行为习惯上与美国格格不入,因此,我特别注意她的行为习惯培养。小海雯在穿着打扮上仍然保持着中国孩子的特色,但她很快建立了一套适应美国社会的行为习惯模式。小孩子适应能力强,我常说海雯是中西合璧,中美文化的结晶。她却笑着说她是中美文化的小天使,世界人民的好女儿。

我个人不是太相信有什么天才之说,至少我相信我女儿没有比其他同龄小孩有什么更高的天赋。你看那些被人看作学习不好的学生,他们无法在书桌前静静地坐下来学习1个小时,但却能在电子游戏机前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他们能记下好几打的歌星影星的大名,却记不住几个物理、化学的名词。他们的大脑没有问题,我认为问题在于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如何去开发、去引导。究竟我们父母应做些什么呢?

我一直认为,所有健康的小孩在智力上都具备相差不多的天赋。小孩之所以学习不好,不外有以下三点:

其一,没有得到父母的早期教育。幼童时期,哪个父母不觉得自己的小孩聪明可爱呢?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诱导、启发下,天赋得以发挥,于是就成了聪明的孩子。而另一些孩子,一时贪玩或是天赋被扼杀、转移或根本就无人关注就消失了,于是就成了所谓不聪明的小孩。

其二,国内的考试制度让很多小孩失去学习的信心。从小孩上学那一天开始,我想许多小孩的天赋就被分数掩盖得淡然无存。更可怕的是国内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一次统考差一分两分的成绩,就决定了一个小孩上的是重点还是非重点学校。昨天还觉得自己的小孩是聪明的孩子,今天就因差一分没考入重点学校而变得不聪明了。

其三,更多的时候,小孩因为习惯不好或教育不当而影响了学习进步。

我从培养海雯过程中感悟到培养习惯的重要性。2005年5月6日,我在《新世界时报》以《闲话培养习惯》为题写了一篇短文,其中写道:

很多人都有乱放东西的习惯,于是整天就为了找眼镜、找钥匙之类的事情忙得一塌糊涂。近来到过几个老美家里,发现一进门就有一个挂钥匙的地方,觉得蛮有道理。回家是停车、开门、挂钥匙三部曲,出门是拿钥匙、关门、开车还是三部曲;只要按部就班,就不会为钥匙烦恼。

很多人找不到东西就怪自己记性差,就是不想建立一套规矩,养成一个天天把东西放在一个固定位置的好习惯。一时图方便,最后常常要翻箱倒柜,瞎折腾半天。浪费时间不说,还经常耽误事。

其实,教育小孩从小养成好习惯,我认为还是蛮重要的。我女儿小时候开始用电脑,我就要求她先学指法打字,一开始会比别人慢,但一旦掌握了指法,你一定会比不学指法的人快很多。可能开始多花一点时间,但终身受益,会省下时间无数。

使用电脑时,硬盘里的文件,不要图省事,把所有文件堆在一个目录下,像个垃圾场,找起来也费劲。建几个文件夹,分门别类,既清楚,使用也方便。重要文件做一个备份,否则哪一天硬盘出毛病,找不回文件,捶胸顿足,为时已晚。不要抱侥幸心理,你想世贸大厦都会被恐怖分子袭击而倒塌,你能保证硬盘决不出问题吗?

读书也一样,养成一种习惯。一个概念,一个定理,一次弄懂,决不放过。学得慢没有问题,学不好才是问题。就好比我们为了赶时间、抢速度,生产出不合格的零件,再把这些零件组装成一个产品,这个产品会有好质量吗?

我一直认为每个健康的小孩都有天赋,由于所处家庭的相异、环境的不同,其所表现的能力就会有一点差别。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丑小鸭也会长成小天鹅,乌龟会长成兔子,兔子会长成骏马。只是我们应该时刻提醒他们,是乌龟就要不屈不挠,是兔子就不要骄傲,是骏马就让他们奔跑。

《新世界时报》的专栏编辑萧靖女士作了点评:

短文有几层意思。一是要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幼时养成的好习惯,倘若坚持下来,不仅有益终生甚或惠泽后代。

而某种习惯之所以言“好”,值得培养坚持,不外是因为有用(workable)和适用(suitable)两条吧?习惯问题一直是成年人和孩子争执的焦点,成年人很容易把约定俗成的旧规或自己百试不爽的做法视为好习惯,因而对孩子们的不买账和我行我素感到恼火,血压升高。

很久以前,曾耳闻目睹邻家孩子的父母执意要她养成用右手做事的“好习惯”:左手执筷,打;左手调羹,骂;左手写字画画,打;左手执拍打乒乓,骂!很多年之后才明白,倚重左手并不是一个坏习惯,而是因为个人脑区布局不同。布什和克林顿都是左撇子,不也没影响他们签署总统命令吗?每个孩子生理心理条件不同,只有适合他们对他们有帮助的习惯才算得上是好习惯。

这样,就自然地过渡到陈文的第二层意思,每个小孩都有天赋特长,但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有差异,只用一种标尺,比如考试成绩高低,来衡量孰优孰劣,那实在是太不公平,太不明智了。

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发扬光大孩子的天赋特长基本分工给了父母和家庭。不是吗?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不可能完全从事个性特色培养,它们套用的大致只能是大规模流水线批量生产的办法。如果布什“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广施行,学校和老师就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和考试成绩。假设父母家庭再不给孩子们创造让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而是用习俗和既定标准来限制他们,社会的多样化和踊跃向上的活力就会被狠狠地打上一堆折扣。

“是乌龟就要不屈不挠,是兔子就不要骄傲,是骏马就让他们奔跑”很有道理,说的是一定要坚持各自的特点,以期扬长避短。但“乌龟会长成兔子,兔子会长成骏马”不易,太让孩子们为难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不顾本身特点放弃自己特长,结果不会太好。

孩子们各自有特点,要他们按照千篇一律的统一蓝图成长恐怕不一定奏效。再说,天生我材必有用,长寿的乌龟为什么一定要去变成短尾巴的兔子,而娇小玲珑、敏捷机智的兔子又何必一定要去与骏马为伍呢?春兰秋菊争香斗艳无愧各领风骚,冬虫夏草千姿百态叹为观止。

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她的多样化,充满似我非我的惊奇和未知。兔子乌龟各有所长,骏马狡兔各司其责,为什么不让它们做它们自己呢?丑小鸭变成了天鹅是因为它的妈妈下蛋下错了地方,它原本是天鹅,成不了鸭子。而鸭子们后天再努力也变不成天鹅,还不如坦坦然然地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本我。

天鹅也罢,野鸭也好,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是美好的生命。也许正确的引导应该更注重于让孩子发现和发扬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快乐成功地做他们自己。

信口开河,权当抛砖引玉,陈旭先生和各位看官雅正为盼。

以下是我的回应,文章刊登在2005年5月20日的《新世界时报》上。

萧靖女士:

您好!谢谢您的评论。我的短文没把问题讲清楚,即使今后生物科技发达了,也没有必要把乌龟转基因长成骏马。社会是多元化,行行出状元,只要努力,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天无绝人之路。

我认为如果你父母只赋予你矮小的基因,何必要想当乔丹、做姚明,但你照样可以努力像拿破仑一样青史留名。爱因斯坦、爱迪生小时候都不是所谓聪明的孩子,也许那时人们认为他们属于乌龟一类,不是什么有潜力的人才。而日后爱因斯坦的理论,爱迪生的发明却一发不可收拾,这时他们应属于骏马的行列。

微软的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就退学下海创业,三十多岁就已是世界首富;而肯德基快餐店的创办人桑德斯上校则在65岁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开始创业,在经历了N次失败后最终取得成功,使肯德基快餐连锁店遍布全球,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也不够过分。

我们许多中国人要是谁家的小孩20出头能取得名校博士学位,父母的脸上总是有无尚的荣耀。而前几年我有一位在UMBC(马里兰大学巴尔地摩分校)的朋友说他们系里有位老美六十来岁还在进修电机工程博士学位。老头开玩笑地说:修个学位只为在墓碑上刻下某某博士的头衔。我认为一样可敬。

我们不要因为没有优良的基因或贵族的血统而怨天尤人,或是觉得自己缺乏天赋而自暴自弃,而应朝着理性的目标不断地努力。一些人想发财,于是就不断地买六合彩,或是上赌城拼搏一番。有一块钱,就有一个可能变为真实的百万富翁梦,不买彩票当然梦就没有变为现实的可能。可要知道,中奖的概率有多少?胜算的把握有多大?不是畏惧风险,而是了解风险所在而更加理性。否则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倒弄得倾家荡产。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个懒汉找一位算命先生问他什么时候能发财?算命先生看了看他的手相说:“先生,你的命不得了!有人会往你家送金子。”

懒汉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谢过算命先生后,回家把所有的钱买了馒头大饼,躺在床上等着有人送金子来,最终却因钱尽粮绝而死。到了阴间,懒汉大喊有冤,要在阎王爷那讨个公道,状告算命先生。

阎王爷一看这人年纪轻轻就来阴间报道,大概是有冤情,决定派地府钦差到人间调查此案。钦差到懒汉家查看房内,没有发现金子,最后打开后院的门,发现墙角闪闪发光,找到了许多金子。结果当然是懒汉败诉。

一个人除了要有理想,还要有理性,更别忘了努力,天助还要自助。

你看,我在培养海雯习惯时悟到了这么多道理,还学会了自由撰稿赚外快,从前简直没想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