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哈佛东方新秀
32083000000043

第43章 海雯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拯救所有人的生命

1、海雯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拯救所有人的生命,所以她常常去医院做义工。她相信在这一行工作过,再到学校去学习会掌握得要好

海雯想学医,她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拯救所有人的生命,所以她就常常去医院做义工,因为这样她会对病人和医院的情况有比较多地了解。她相信,在这一行工作过,再到学校去学习这一专业时,会比陌生人容易理解,也掌握得要好。

在高中十一年级时,海雯就申请到医院做义工。每周课后去两次,在医院可以观摩手术,帮助照顾病人,医院还给她提供一份免费的晚餐。尤其是儿童病人,有时对只比他们大几岁的姐姐更感亲切和信赖。

海雯在她的作文中谈到在医院做义工的经历时写到:有一次,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进行手术后醒来,护士问她是否要找她妈妈进来和她说话。那女孩指着海雯说,我只要她。这事把海雯自己臭美了一整晚,她感到非常自豪,体验到做义工的真正价值了,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还有一次,有一位讲西班牙语的病人不会讲英文,值班的护士也不会说西班牙语,海雯在学校学过西班牙语,虽然AP考试西班牙语是海雯最没把握的课程,但这时还是派上用场了,她与病人用西班牙语沟通得还不错。

海雯在申请Elks奖学金时,她服务的医院也热心地为她写了推荐信。

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最终就意味着要对他们进行社会正义感教育。那也就意味着到上游去,发现问题之源。

罗伯特·斯塔拉特是弗德姆大学的教授,他一直与高中生一道就社会正义问题展开工作。斯塔拉特教授说,教育学生区分“怜悯行为”和“正义行为”是有必要的。看望一个被不当监禁的人并对他所遭受的苦难表示同情是一种怜悯行为,而努力恢复这个人的政治权利则是一种正义行为。在圣诞节给穷人送去食品,是一种怜悯行为,而试图改变使人们陷于贫困的那种社会状况,则是一种正义行为。

斯塔拉特说,学生们的舍己为人往往是从怜悯行为开始的。但是,我们必须帮助他们,让他们懂得有必要超越这种怜悯而从事正义的行为。学生们必须懂得:“我们能够也应当给那些因不公的法律而受苦受难的人以帮助,但是,如果我们能迫使那些不公法律被改变的话,我们的功劳就大了。”斯塔拉特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与穷人一起工作,然后,回到课堂之后,分析那些人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社会结构。美国学校要求学生要参加社区服务,可以在社区活动中搬椅子,搞卫生,也可以到老人院服务或做其他义工。美国学校很提倡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换句话说就是学雷锋吧。学校有时还会动员学生去推销一些产品,把回扣用来为学校图书馆或电脑室集资。

美国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对他人负责,例如看护年幼的弟弟妹妹、陪他们玩、给他们读书、帮忙打扫房间、在厨房当帮手、照管宠物或者整理花园和院子、修理房屋。通过帮上年纪的邻居铲雪或割草,他们还能学习如何成为街道中负责任的一分子。

十几岁的青少年通过在医院、疗养院或日间看护中心做志愿工作,能强化他们为社区作贡献的意识。即使在孩子上小学期间,也能通过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募捐、参加为动脉硬化症患者筹资而举行的步行马拉松、或拿出零花钱的一部分捐给知名的慈善团体等活动,为更广泛的社会团体作贡献。

很多中国移民家长乐于给小孩安排课后补习,非常看重考试成绩,非A不可。高中的GPA成绩4.0分,SAT成绩接近满分,目标就是申请几所名牌大学。拿不到奖学金也就算了,可有时没想到连录取通知都没有拿到。移民家长很自然会认为这些大学是否对中国学生有某种偏见,我想很多时候问题可能是出在社区服务上。

中国移民小孩很多学业优秀,个人才艺也很棒,但就是缺少服务社会的精神。从学生自己的作文、自传及学校评语和老师的推荐信都可能被招生委员会看出你的不足而落选。

在巴尔地摩中学,除了要修完一定的学分外,没有75个小时的社区服务,你拿不到高中毕业文凭。而申请大学、申请奖学金、荣誉学生评比,社区服务这一栏你绝对不能少。

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乐于尽义务的人。但是要发展孩子的义务感,他们必须先对自己负责任——照顾自己,完成家庭作业,信守承诺,到一定年龄时打工挣自己的零花钱。

然而,今天我们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义务仅限于完成作业和收拾自己房间。但我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这只是针对自我的义务,而不是针对他人的义务。

义务训练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抓起。即使是两岁的孩子也已经能够帮忙布置桌子、拿银器或迭好擦碗毛巾了。孩子们帮忙越多,越能习惯于给别人帮忙。一旦他们对为什么应该帮助别人这个问题有了更好地理解,业已形成的良好习惯会帮他们继续这样干下去的。

一位母亲还记得当年自己是如何被训练去帮助别人的:

我出生于一个贵族教派家庭。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不知怎么的,我知道不论我干什么,它一定是以某一方式为别人服务。

不论父亲还是母亲,总在不断投入这样或那样的社区工作。我记得当我还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放学回家后,妈妈会说:“凯莉,亨利太太(住在街道另一头的一位老太太)整天只有一个人在家,我想她一定愿意和你说说话。”我记得自己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我要去做这些事情而其他的孩子不用去做。妈妈于是告诉我说,其他孩子做什么并不重要,我应该去做所有我有能力做的事情。

孩子通过完成照看行为而学会如何服务别人。但是,当我们的生活变得紧张而繁忙的时候,花时间训练孩子去担当某种责任和照顾其他人的角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时,要求孩子去帮忙比由我们自己去完成工作难得多。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服务他人的工作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小时候更多地懂得他们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还有责任,那么,就不会有许多青少年和成年人总在不停地要求权利而根本没有尽义务的意识。

说到这里,又忍不住想发几句牢骚。在国内常听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的漂亮口号,听起来很不错,但很多时候实现起来可能就很难。我一个人这样做了,可周围的人把你当傻瓜看怎么办呢?

我认为应再加一句“从大家做起”。虽然做起来可能更难,但我认为能更有效地达到目标。因为,很多事情只有大家达成共识才容易实现。这就需要宣传、教育,或是用道德甚至是法律来约束,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去推动一项事业,而不仅仅限于自己默默无闻地一辈子做好事。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现在无论是美国小孩,还是中国小孩,他们都只顾自己,不体谅父母。这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的通病和难题。我认为,家长要时刻牢记教育孩子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心中有他人。其实,这个“他人”包括他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