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毒犯,犯了教法为大罪,又犯了国法也是大罪,死刑后,不能给站“者那则”,因而火化了;另一派意见则认为毒犯虽然犯了上述大罪,因他还有信仰(伊玛尼),应按穆斯林对待,给站“者那则”,至于他的罪行,到后世真主会清算他的。同意后者意见的人居多。
6. 炒股票行吗?为支援某项善举买彩票是否可以?
据伊斯兰世界联盟秘书长回答:“炒股票可以,因有赚有赔;至于买彩票就不行,有赌博性质。”
7. 斋月中的“泰拉威哈”拜,有的只礼8拜,有的礼12拜,不礼足20拜,到底礼多少拜为好?
回答:“圣人时候曾经礼过8拜、12拜、20拜,甚至36拜,后来在四大哈里发时期定为20拜。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的传统做法礼20拜。”
8. 宰牲节当天封半天斋的问题。有人给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写信问:“宰牲节当天礼节日拜之前封半天斋,教法根据是什么?”
陈克礼阿訇引用“圣训”回答了此问题:“据艾乃斯传述穆圣在开斋节早上吃几枚单数枣才进餐,然后去礼拜;宰牲节当天穆圣先是去礼拜,然后才回家吃饭。”陈克礼阿訇解释说:“古尔邦节会礼前不吃东西,为的是吃古尔邦的肉沾吉,这不是封斋,一整天不吃才叫斋,所以在会礼前吃东西无妨。”
9. 按伊斯兰教法规定麻醉品为禁品。有人问:“如果做手术时,用麻醉剂行不行?”
回答:“做手术时麻醉有局部麻醉和全麻,为了治病是可以的。其精神同器官移植、输血是一样的。”
10. 宰牲放录音问题。有人问:“大工厂里宰鸡、鸭,数量太大,念“太思米”念不过来,可否放录音?”又问:“假如不是放录音,有人在不断地念,万一有漏念,可否预先举个意,对今天所宰的牲通通念一遍,若有漏念者也算念了。”
回答:“放录音宰牲不行。因为宰牲者必须是穆斯林,是有理智的人,录音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至于担心宰的过程中漏念‘太思米’的问题,叙利亚穆夫提说:‘只要宰牲人举意并不断地念,漏念的无问题。’”
11. 有人问:教法经《伟嘎业》上说:家驴不能吃,那么是否野驴可以吃?
回答:“伊盟秘书长对此回答说,野驴可以吃,家驴不能吃是因为家驴要干活。”
12. 开斋捐给多少乜帖合适?
回答:“一些穆斯林学者认为教法上定为2.5斤小麦,考虑全家人要按人头出,不要造成负担,以每人3元人民币为宜。”
13. 做圣纪问题。有人问:“从国外回来的人说做圣纪是异端,应如何看待此问题?”
回答:“叙利亚穆夫提白希尔·巴利长老说:‘做圣纪在穆圣时代当然没有,因为穆圣当时还生活在穆斯林大众中。现在我们很多人已经远离穆圣的道路,通过“圣纪”来纪念穆圣的高尚品格,是应该的,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同时也是一个进行学术探讨的场所。’”
14. 入斋和开斋的领月问题。有人问:“中国见月的时间总比沙特晚一天,按理我们应该先见到月才对,这是何原因?”
回答:“中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可以互相领月。对沙特的月就不能领,因月在中国上空处于合朔阶段,因此看不见月。而中国同沙特有5个小时的时差,月到了沙特上空,沙特人就能看到月,这就是沙特每年比我们早一天的原因。由于月在中国处于合朔阶段看不见月,虽然从沙特传来看见新月的消息,但是我们中国是不能领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同沙特同一天封斋。据埃及伊斯兰研究院院长说:‘入斋必须见月,若无月可根据天文学推算入斋。沙特见到的月中国不能领,因时差太大了。’”
15.“呼图白”用汉语讲的问题。
“呼图白”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是“演说”之意,即宣教演说、劝道。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由于民族语言等情况的不同,各地的海推布(宗教演说家)使用的“呼图白”版本不同,其内容如赞主、赞圣,祈主护佑和饶恕等有共同之处,其他均是根据当前情况演说。伊斯兰国家都是用各自的语言进行演说。中国一些地区,先宣读阿拉伯文后念译文,这样群众也能知道讲的是些什么内容;有的地区仅按《呼图白集》诵读阿拉伯文;有的地区则是唱念《古兰经》开端章和忠诚章;有的地区是唱赞主赞圣词等,极不统一。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清真寺是用维语进行“呼图白”演说的,只是在引用《古兰经》、“圣训”时念阿拉伯文,使群众能听懂,同国际上相一致。台北的清真寺是用汉语演说,也是引用《古兰经》、“圣训”时才用阿拉伯文,群众都能听懂所讲的内容。根据国外穆夫提的回答,既然是演说,那用本国语言演说有何不可呢?目的是为了让穆斯林大众听懂,达到劝道的目的。
16. 有人问:“念‘都阿’可否用汉语不用阿拉伯语?因用阿拉伯语太困难了,只有阿訇能念,一般人念不了。”
对此伊斯兰世界联盟秘书长回答说:“可以,除了礼拜要念《古兰经》原文外,“都阿”“呼图白”等通通都可用汉语念。”
(本文系笔者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各地伊斯兰教协会为阿訇举办的培训班上的讲座内容)
伊斯兰教知识概要
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了解这样一个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宗教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况且有57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分布在亚、非两大洲,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可以说遍及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乃至全球,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只要出门就经常会遇到穆斯林。在同他们的交往中,往往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有的做民族宗教工作的干部则有一种恐惧心理,生怕什么地方违反了民族宗教政策,或者什么地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了禁。所谓民族宗教工作无小事,也是不断提醒我们要多注意不要忽略。其实,任何一种事物,只要了解它,就会觉得很平常了。伊斯兰教也一样,只要了解它的禁忌和习俗,知道注意些什么,也就觉得很坦然不至于犯什么禁了。鉴于此,我想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供参考。
一、伊斯兰教及其传播的简要情况
1.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元代以来,在汉文史籍及民间交往中,对来自西域的穆斯林一般都称作“回回”,把他们信奉的伊斯兰教称作“回教”。因为中国历史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不只是回族,还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10个少数民族,所以统称为回教是不准确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伊斯兰教名称的通知》指出,“伊斯兰教是一种国际性宗教。伊斯兰教也是国际通用的名称”,并规定“今后对伊斯兰教一律不要使用‘回教’这个名称,应该称伊斯兰教”。历史上中国用汉语研究伊斯兰教的汉学家们对伊斯兰教则有许多称呼,比如将伊斯兰教称“天方教”“清真教”等。清真是清、净、真的意思。如中国东南沿海的几座名古寺:真教寺(杭州)、清净寺(福州)、净觉寺(南京)。中国伊斯兰教领域运用“清真”二字主要来源于中国清代穆斯林汉学家王岱舆在他所写的《正教真诠》一书:“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中国穆斯林汉学家刘介廉解释为:“不拜像灭诸邪为之清,尊独一无二主为之真。”后来“清真”二字逐步传开并运用于实际中,如将礼拜寺称为“清真寺”,将穆斯林的饭馆称为“清真饭馆”,将穆斯林的饮食称为“清真饮食”,如清真牛羊肉、清真糕点等。其实“清真”二字早在唐宋时期一些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就出现过,如宋代大诗人陆游《园中赏梅》的诗句中就有。一次陆游去花园游览,走到一棵盛开的梅花树旁,被纯洁、高雅的梅花所吸引,于是他咏诗道:“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王岱舆和刘介廉巧妙地运用“清真”二字来解释伊斯兰教,颇具匠心,恰到好处,并得到伊斯兰教界的肯定。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顺从”“和平”。顺从是指顺从安拉(真主),信仰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或穆民。伊斯兰教于7世纪由先知穆罕默德所传播。先知穆罕默德40岁时开始传播伊斯兰教,历时23年,经过千辛万苦使伊斯兰教传遍阿拉伯半岛,从而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由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四位继承人先后继承先知的事业。四位继承人功绩卓著,巩固了伊斯兰政权,收集整理了《古兰经》,并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势力和影响,历经29年时间。661年伊斯兰教的第一个王朝伍麦叶王朝兴起,首府位于大马士革(今叙利亚首都),由于不断向外征战,伊斯兰教发展到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一部分地区,伊斯兰教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历时89年。公元750年始,伊斯兰教的第二个王朝阿拔斯王朝建立,这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首府位于巴格达(今伊拉克首都)。阿拔斯王朝是伊斯兰学术文化广泛传播和发展的全盛时期。当时的农业、商业、手工业非常发达,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又促进了文化的昌盛。当时的首都巴格达不仅是阿拔斯王朝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世界闻名的工商业和文化的中心。巴格达创办了智慧宫(实际是现代的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局的联合机构。出现了百年的翻译运动,翻译大量的外来文化(希腊、印度、波斯),充实了伊斯兰文化宝库。四家教法学派(哈乃斐、马立克、沙斐仪和罕百里)都是在阿拔斯王朝时期形成的。可见当时的学术气氛之浓,思想之活跃。当时欧洲各国纷纷学习、研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并把许多阿拉伯文著作翻译成拉丁文,对欧洲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以及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对此,史学家们一致认为阿拉伯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辉煌的贡献。阿拉伯的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等自然科学同期传入中国后,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反过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的手,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西方,他们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阿拔斯王朝的势力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可称为伊斯兰教的黄金时代。1258年阿拔斯王朝被蒙古军所灭,历经508年。从此,伊斯兰教由鼎盛进入低谷时期,历时41年之久。
1299年奥斯曼帝国兴起,不断向外征战,使其成为横跨亚洲、非洲、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历史上称为“伊斯兰教的第三次大传播时期”。1922年奥斯曼帝国被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帝国历时623年之久。从此,伊斯兰教从鼎盛时期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目前伊斯兰教已传到了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澳洲、大洋洲,几乎都是通过经商、移民等途径传入。现在全世界有57个伊斯兰教国家,穆斯林人数已达13亿。
伊斯兰教于651年传入中国,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史书记载:“伊斯兰教的第三位继承人奥斯曼于651年派使团到中国当时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朝见高宗皇帝,他们向高宗皇帝介绍了阿拉伯的建国情况和伊斯兰教的主张。”史学家们认为这一年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因此,我们平时所说的伊斯兰教于651年传入中国就是以此为依据的。伊斯兰教是经阿拉伯、波斯商人从陆路和海路两条路线传入中国的。陆路由阿拉伯→中亚→阿富汗经新疆的天山南北到内地长安(今西安),也就是丝绸之路;海路则由波斯湾→马纳尔湾→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到南中国海登陆。中国沿海四大名古寺——广州光塔寺、杭州凤凰寺、泉州麒麟寺、扬州仙鹤寺就是当时先后建造的。据载,唐代来中国的阿拉伯、波斯商人就很多了,比如在当时的首都长安就有4000余户之众。他们中有阿拉伯的卖饼者、卖香药者,有西市和波斯店等。宋、元、明时期来华的阿拉伯、波斯商人逐渐增多,其中元朝时期,由于成吉思汗西征带回了不少工匠、专家、学者,还有许多俘虏兵。这些来华的穆斯林后来有的回国,有的则与当地妇女结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至元末明初形成了回回民族。此时已有回回遍天下之说。后来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很显然,回回民族的形成保护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壮大;而伊斯兰教又依赖着回回民族长期保存了下来,未能在中国这个非穆斯林的汪洋大海中被同化、淘汰。经过1300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有穆斯林2100万人,穆斯林做礼拜的清真寺有35000座,在清真寺工作的阿訇、毛拉有53000人,培养伊斯兰教接班人的伊斯兰教经学院有10所,在加上清真寺学习宗教的学生(海里法)共27000人。
2. 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称六大信条,即:信真主(安拉),信天使,信天经,信使者,信前定,信后世。
信真主(阿拉伯语音译“安拉”)。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独一无二的,是全能、全知的,无形象,无所不在。
信天经。穆斯林不仅信仰一部神圣的《古兰经》是天启的经典,此外还信仰其他先知的经典。但认为《古兰经》是证实前经包容前经的,并且是受真主的保护不会变的。
信天使(天使亦称“天仙”)。伊斯兰教相信天使是真主用光创造的妙体,人眼是看不见的。天使纯洁无染,无性别,不吃不饮,行动神速,神通广大。天使专听从真主的命令,随时听候差遣,圆满完成任务。
信圣人(亦称“先知”)。伊斯兰教认为真主为了引导与劝诫世人摆脱苦难与邪恶而派遣圣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遵循正道、信仰安拉(真主)。
信末日(即人类世界毁灭的日子)。伊斯兰教认为,人类世界终有一天要毁灭,毁灭后所有肉体要被复活,接受真主的审判,善者进入天堂,恶者进入地狱。
信前定。伊斯兰教人坚信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均由真主前定。人的生老病死也是真主的前定。任何人是逃不脱的。
3. 有了信仰就必须有体现于信仰的行动,那就是五功。伊斯兰学者根据《古兰经》内容,将五项基本功课概括为:念、礼、斋、课、朝。
念,是指念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伊斯兰教规确认只要口头念诵,内心诚信就是穆斯林。
礼,是指礼拜,伊斯兰教法规定穆斯林每天按时礼五次拜是主命,必须完成。五次礼拜的时间是:①晨礼,在黎明时分;②晌礼,是每天中午太阳稍偏之后;③晡礼,是太阳西沉时分;④昏礼,是日落后,星星未出现之时;⑤宵礼,整个夜间任何时候均可。除此之外,每周五的晌礼时间礼一次聚礼;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各礼一次会礼。
斋,称“斋戒”“把斋”“封斋”。按伊斯兰教法规定每年希吉来历的9月封斋一个月,封斋者黎明前进食,黎明时开始至日落封斋,全天不吃、不饮、不抽烟、戒房事等。
课,称“天课”。实为伊斯兰教课税,称“则卡特”。按伊斯兰教法规定,凡有钱的穆斯林(穷人无义务)年终结算,扣除全年生活开支外,所有剩余的钱如果达到满贯(一个满贯为85克黄金),则应拿出2.5%散给穷人。
朝,称“朝觐”。按伊斯兰教法规定,有能力的人平生前往沙特麦加圣地朝觐一次为主命。有能力者的计算标准是:扣除全家一年生活所需费用外,尚有节余(即够朝觐的费用)就应履行朝觐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