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文人传说
32108500000022

第22章 宋代(3)

听说修水才子黄山谷来到本地,江州府一些自认为有才学的文人纷纷前来拜访。一次,一班文人约好,陪黄山谷游览名胜,乘此机会赋诗作对,试试他的才华。

这天,他们来到烟水亭上,只见亭上正好有个香客在吸水烟。有个书生沉吟半晌,心生一联,请黄山谷作对。此联是: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黄山谷立即想起刚才游过的汉朝灌婴所掘“浪井”,灵机一动,随口对出下联: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众人听了,齐声叫好:“不说浪随风起,反说风自浪兴,足见浪井之奇,妙对,妙对!”

黄山谷听了渐渐得意起来。当来到思贤桥的时候,他神气十足地对众人说道:“刚才一路走来,承蒙各位抬爱。现在我也有一联,以助各位雅兴,请不吝赐教。”说完,他念出上联:

“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

大家没有想到黄山谷突然来了这么一手,猝不及防,一时竟无以回对。黄山谷为了扭转这难堪的局面,笑着说:“各位不必为难了,这里已有了现成的一联。”他摇了摇头念道:

“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马泪沾襟。”

大家见黄山谷小小年纪,如此才思敏捷、博学多闻,不由吐了吐舌头。

随着一班人游来游去,黄山谷渐渐乏味起来。他觉得,偌大的江州府,竟没有高他半筹之人,忍不住说道:“小生虽学问浅薄,也要不揣冒昧,敬问各位先生,是否有什么高招让我领教领教,也好开开眼界。”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对他这少年气盛的劲头,实在气愤难平,打定主意要奚落他一回,压压他的气焰。

一行人不觉来到小乔梳妆楼下,有人对黄山谷拱了拱手说:“数年前,本地有个书生新婚,洞房花烛之夜,新娘子以此楼为题,出了一联,要书生对出下联,否则不准进罗帐。可这书生竟一直未能对出,后来因此郁郁而死。多年来竟也无人对答得出,实在惭愧,有请先生指教。”于是念道:

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黄山谷一听,就觉出了弦外之音。心想:他们把我比做呆女献媚,真是可笑,一定要想个妙对回敬他们。忽然,他抬头看见庙堂森森,香烟缭绕的延支山,触景生情,顿时舒开眉心,说道:“那位书生心胸也太狭窄了,我来对上一联,让他在九泉之下暝目。”说着,他吟出下联: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众人一听。黄山谷自比春风,把他们比做斗败了的落叶残花,而又文辞优雅,不显痕迹,个个赞佩不已。虽然被他挖苦了,但又不得不叹服他的才学。于是,江州府一班文人墨客大为奉承,黄山谷自己也愈加飘飘然起来,自以为赋比先秦宋玉,诗齐盛唐李杜,如此年少,鹏程无量,江州府经不起他振翅一扑。听说吴越苏杭一带是藏龙栖凤之地,他想到那儿去出出风头。

这天,风和日丽,正是出游的大好时光。黄山谷便乘轻舟顺流东下。他站立船头,望水天寥廓,不觉心旷神怡,大有不可一世之感。这时,在桅杆下扯着篷索的少年,非常恭谦地问道:

“敢问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庭坚黄山谷吗?”

黄山谷不屑一顾,只矜持地点了点头。

少年说:“我们江湖上的粗人,平常也颇有点俗趣。这里有个对子,只有上联,没有下联,想请教先生,只是不知先生时下有没有这个兴致?”

黄山谷转过脸,白了少年一眼,见他一身粗俗的船家打扮,便回过头去,懒得答理。只听少年自言自语地叹道:“想不到一个名盖江州的才子,竟怕起一个无名船夫来了。”

黄山谷一听,转身叫道:“什么,我怕你?料你这等鄙俗之人,也没有什么诗采文章,既然你不怕丢人现丑,那就说说看吧!”

少年抱歉地拱了拱手,微笑着说了一声“请教”,便朗声念道: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下联之中,凡逢上联有数字处,必须以数字相对,但不论反顺,不得有一字与上联相同。”

黄山谷还没听他说完,就哈哈大笑道:“这种粗俗之联,根本就登不得大雅之堂。不过,时下我也闷得慌,就来凑凑这个俗趣吧。”

可是,他低头默想,把少年的话细细捉摸一遍,忽然心里一跳:上联中,数字一至十均已用完,而下联中必须以数对数,且不得有一字与上联相同,到哪里找许多数词与上联对仗呢?

黄山谷怔怔发呆,额上沁出了冷汗。他直盯盯地看着眼前这个一身船家打扮的少年,好不明白,自称饱学之士,怎么会被一个普普通通的船家少年难住了呢。想着想着,他幡然醒悟,立刻请求船家掉转船头,改变了原先去苏杭的打算。

黄山谷虽然始终没有对出这个“绝对”,却从中悟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学问绝无尽头,治学必须谦虚。”此后,他虚心好问、刻苦攻读,终于成了当时的“苏门四学士”之一,而且与苏东坡齐名。

一言心语

有道是学海无涯,学问是无止境的。不可自满自得。只有在谦虚勤奋的求学中,才能不断获得丰收硕果。

米芾的传说

米芾像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据说他个性怪异,嗜书法成癖,人称“米颠”。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是个早熟的怪才。其书法严于法度,潇洒奔放。

米芾学书

据说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里跟先生学写字,学了三年,却没有多大长进。一天,一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米芾家乡。米芾听说他写一手好字,便前去求教。

那秀才见一孩子前来求教,便要来米芾写的字,看了又看后,若有所思地说:“要跟我学书,得买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贵点。”

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天下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成心难为人吗?但他学字心切,还是回去借了五两银子,买了秀才一张纸。

“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秀才说。

米芾回到家里,双手捧着五两银子买来的纸,舍不得用。他把纸放在一边,回到桌旁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桌子上划来划去。一连三天,他都是这样,反复琢磨,却连一笔也没舍得在纸上写。

第四天,秀才来了,见米芾手握毛笔坐在桌前望着字帖出神,秀才见一字未写,竞故作惊讶地问道:“你怎么一个字也没写呀?”米芾听到说话声,抬头一看秀才来了,才意识到期限已到,忙争辩道:“我怕写不好,废了纸。”秀才见状。笑着说道:“好了,琢磨了三天,现在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秀才在旁一看,字写得漂亮极了,于是问道:“为什么三年学不会,而这三天就能写好呢?”“因为纸贵,我不舍得写。这三天,我就反复琢磨字帖,把字都琢磨差不多了。”“这就对了,学书不单是动笔,而是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秀才接着又说:“你已领会了写字的窍门,我走了。”说完,他提笔在“永”字后添了七个大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随后从怀里掏出那五两银子还给米芾,便上路赶考去了。

自此以后,米芾牢记秀才的教导,用心练字,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一言心语

学习任何东西都有一个重要的秘诀:那就是贵在用心。用心能提高悟性。促其所成。

索图戏卧佛

江苏涟水城中有个荷花池,米芾爱花爱画,经常坐在假山上苦思冥想,绘描荷花图。荷花池边就是能仁寺,寺中卧佛大师名望也很高。但是,尽管卧佛与米芾交情不错,想讨幅画却很难。

卧佛见米芾画好了画,心生一计,就备了几样菜,提了一壶酒,到船上和米芾对饮。米芾是个见酒就疯的人,喝完酒不多时就晕晕糊糊地睡着了。

酒醒后,不见了荷花图,米芾料定是被卧佛拿走。但碍于情面,不好明言,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上门找卧佛对对子,旁敲侧击。卧佛当然明了,但他不露声色,佯作不知。一个指桑问槐,一个装聋作哑,故意打岔。

米芾指着荷花池说道:“我有一对,对上即息,对不上罚作一荷花图。”卧佛说:“请兄弟先出吧!不过,有言在先,小弟不会作画,就是输了,也请你代为作画。”米芾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把上联出了: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明是对对,实是问案。卧佛说:

“道旁稻草盗贼窃来到处铺!”

对得工整,无茬可找。

米芾见他对了,又来一联: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

卧佛也不示弱,回对道: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冷热不短不长。”

米芾无法,心中叫苦,口上连说:“好好好。”卧佛心中高兴,随口应声:“妙妙妙!”

一言心语

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文人之间的特殊情趣。其雅致婉转的表达。充满诙谐。

李清照的传说

李清照像李清照(1084—约1151),跨了北、南宋两个时期,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我国杰出的女词人,擅长诗文,词的成就更为突出。语言清丽,自成一体。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李清照买书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时期杰出的女词人。传说有一年冬天,李清照顶着大雪到郊外“寻找”诗句。她正站在雪中出神,忽听背后有人喊她,回头一看,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花白胡须的老人。老人身披着蓑衣,站在路边问李清照:“您一人站在这里,是迷了路吗?”

李清照答到:“不是。”

老人又问:“心中有什么忧伤?”

“没有。”

“在这里练功?”

“不是。”

“噢——”,老人好像明白了似的点了点头,“那么,这样东西,您一定喜欢喽?”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裹,递给了李清照。李清照莫名其妙地接过一看,见是个蓝布包儿。她打开蓝布,是一个红布包儿,打开红布,是一个黄布包儿,打开黄布,是一部书。李清照一望封面,顿时神采飞扬——这部书,她不知盼了多少年呵!

“大伯,这书……”

“是我家祖传三代的‘宝书’。”老人微笑着说,“我没有继续习文,留着也无用,我想给它另找个主人。您要是喜欢,就收下吧。”

李清照非常高兴,立即领老人回到家中。她一边斟茶,一边说:“大伯,这书太好了。您就出个价吧。”

老人望着李清照那一摞一摞的书籍,感到很满意:“看来,您是这书最合适的主人啦!我半卖半送,要五十两银子。”

李清照说了声:“多谢!”回身取钱。当她打开盛银钱的小匣时,却愣住了:里面空空如洗!原来,她丈夫赵明诚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寄钱回来了。可这书,她又怎么舍得不要呢?

“您家离这多远?”

“十里。”

“这样吧,外面雪大路滑,我给您拾掇个房间,您先住下,明天给您钱,行吗?”

老人沉吟了一会儿,说:“可以。”

李清照把老人安排好后,回到自己房间,她急忙打开首饰盒,可是找不着一样珍贵的首饰,再打开衣箱,也没有一件值钱的衣服,怎么办呢?她皱着眉头,在屋里转来转去,一下看到了挂在墙上的“七星宝剑”。这是她结婚时父亲送的。她想:对呀,就用宝剑换钱!

次日一早,李清照带着剑,来到了城里当铺。谁知当铺早已倒闭,她只得回来,和老人商议说:“大伯,你再住一天,明天再给您钱,好吗?”老人同意了。

第二天,正是逢会,李清照又来会上卖剑。她把宝剑摆在路旁,自己站在一边。可是,这天天气特别冷,赶会的人少,直到傍黑,也没人来问价。她无可奈何,只好回到家,恳求老人再住一天。

这天夜里,李清照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天没亮,李清照就起了床,一气儿跑到十里外的卧牛泉。这里,每天早上都有人来练武术,她想:练武术的人,一定会喜欢宝剑。

清照捧着宝剑,走到一位练拳的姑娘面前问道:“小妹妹,您喜欢这把宝剑吗?”姑娘急忙接过,抽出剑身一看:“好剑!好剑!”她一边称赞着,一边“唰”地舞了一个剑花,满面带笑地问:“您卖吗?”李清照诚恳地说:“我要买本书,需要五十两银子,你若喜欢它……”姑娘很机灵,一口答应给她五十两银子。接着,她又有几分为难地说:“我父亲不在家,要等他回来,才有钱给您。”

清照看到她捧着宝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想到自己买书的心情,又见她十分诚实,也就答应了。姑娘问明了李清照的地址,说:“大姐,等我父亲回家来,就把钱给您送去。”清照谈妥了“买卖”,长舒了一口气,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可她回家听说卖书老人见她过了三天还没给钱,带着书走了。清照一听,急得差点哭出来。她一头栽到床上,整整一天一夜,茶不思,饭不想,难过极了。

直到次日天亮,她才朦朦胧胧地睡去。睡梦中,一位美丽的姑娘,笑吟吟地送来一个蓝色布包儿。她打开蓝布,是个红布包儿,打开红布,是个黄布包儿,打开黄布,嘿,正是那部盼望己久的“宝书”!她一阵激动,“唿”地把书捂到了胸口上!这一捂,把自己惊醒了,睁眼一看:啊,手中果真捧着个蓝色布包儿。

她慌忙起身打开蓝布,也是一个红布包儿,打开红布,也是一个黄布包儿,再打开黄布——不是别的,正是那部书!李清照又惊又喜,可这书是怎么飞来的呢?

忽然,她发现窗外有个人影一闪,便急匆匆来到院罩,见一个姑娘向外走去。她追上前一看,是昨天买剑的那位姑娘。一问,才知道,姑娘的父亲就是卖书老人。老人回家听女儿讲述了买剑的经过,又问清了卖剑人的长相、穿戴和住址,便明白了其中原委,立即让女儿把书送来了。刚才,姑娘见李清照睡得正香,没有打扰,就将书悄悄放到了李清照身边。李清照听到这里,拉着姑娘就喊:“小妹!”从此,二人结成了好友。

据说,李清照临终时,身边的书籍所剩无几,可其中仍有这一部书。不过这本书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一言心语

有道是:“家有诗书不算贫。”爱书的人。不会为生活的清贫而感到无助。而会把获得一部好书当做最大的富有。

岳飞的传说

岳飞像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曾率岳家军英勇抗金,后被投降派秦桧等人诬陷而杀害。

欢潭

从前,浙江富阳汀畔,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前村后村共有三十多户穷苦农民,靠种田打柴为生。这年夏天,烈日炎炎,两个多月没有下雨,烤得田板龟裂,庄稼叶子都干枯啦。只有后村村口小水潭,还有一点水。三十多户农家,从早到晚,轮流提水,作为一天饮用。

这时,金兵进攻杭州。岳飞带领岳家军,抗击金兵(这是民间传说,当时金兵并未进到杭州),浩浩荡荡路过这个一村庄。火红的日头,晒得岳家军人人口干唇裂,饥肠辘辘。傍晚,岳大帅传令宿营。十几万岳家军驻下来饮水烧饭,这口小小潭水,一时无法供应。急得先锋牛皋捶头顿足,毫无办法。

忽然,营门口一片闹嚷嚷的声音:“乡亲们送水来啦!”“乡亲们送水来啦!”一桶桶、一罐罐清清泉水,摆满营地上。岳家军拉着乡亲们的手,感动得流下了泪。

这事惊动了岳元帅。他正在为大军用水担忧,一见乡亲们把自己贮存的用水都送了来,急忙说:“久旱无雨,乡亲们庄稼干枯,用水困难啊!还是请乡亲们担回去吧!”

乡亲们见岳元帅不肯收水,都嚷嚷开啦:

“岳家军日夜追击金兵,为国为民,不能不吃饭,不饮水啊!”

“岳爷爷,请收下吧!这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啊!”

乡亲们边嚷边将水倒进锅里,给岳家军做起饭来啦!

岳飞只好说:“我们是抗金的子弟兵,不能惊扰乡亲们,不能动乡亲们一草一木啊!既然乡亲们送水来,这份盛情我们就领啦!

牛皋在一旁可急啦!他知道全村百姓就靠这点水过活,如果让士兵吃了,乡亲们如何过活呢?他忙向岳元帅说:“这水,我们可不能收啊!”岳飞向他微微一笑,招手叫他过来,低声吩咐一番。牛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啦!

第二天,乡亲们开门一看,岳家军早已离开村庄,直向杭州追击金兵去啦。可是,后村的那个小水潭,却一夜工夫变成了一口四张八仙桌那么大的大潭哩!潭里泉水清清,水味甘冽。乡亲们围在潭边惊奇地欢叫起来:

“一定是岳爷爷叫岳家军连夜开的潭!”